[转帖] 惊鸿一瞥

《桥》
作者: 何立伟
来源:南方周末





四月里杭州湾大桥通车之前,我背着相机和同行一起去参观,漫长的桥面无车无人,开阔而无垠。我注意到路面上的斑马线在无限延伸中呈现出一种非现实感,蕴藏了强烈的形式之美和人的抵达的欲望。恰好一位同行的女士从路的那一面横穿过来,趁她一只脚仍停留在取景框之内,我急忙按下快门,动感打破了静态,取得了某种动与静的平衡,就像齐白石的印章,有一种“破边”的感觉,让我觉得大有意思,这就是日常的不经意的快乐呵!

[ 本帖最后由 丙辰龙 于 2008-10-23 20:26 编辑 ]
立伟兄搁下画笔,又玩起了相机,一玩,就是高水准。
才子是不讲道理的,有才就是硬道理。

何立伟 《如果》



     街边的大排档冒出的油烟和卤味下锅的香味一同被夜色吞没——夜有一个无比巨大并且尝试一切的胃。灯泡虽然很大,挂在挑起的竹杆上,但总是显得亮度不够。这也是夜色染得太深的缘故。一圈光晕下,是铺着最简陋的塑料布的小餐桌上的人头。啤酒瓶、碟子、汤匙、筷子还有烟盒和火机、肉骨头和鱼刺,使桌面呈现出一派模糊的混乱。靠河边的大排档,在城市夜的一角的大排档,坐着一些往肠胃里填塞东西然而脑子空空毫无睡意的人的大排档,没有营业执照只敢趁夜幕摆出的大排档,有一种热闹中的冷清,还有一种发泄、无聊和醉话连篇。

    他,一个绰号叫大毛的,就是这种人,喝了两瓶啤酒,风从河岸上吹来,油烟味呛入了他的鼻毛突出的鼻孔,响亮的喷嚏之后,开始了你所熟悉的呢喃。

    他所有的话题的开头都是两个字:如果。

    如果这芹菜香干里再放点干辣椒,那味道就会如何如何……

    如果那一年辞职去了海南,我现在至少如何如何……

    如果当年不是找的现在这个老婆,而是局长的千金,我又会如何如何……

    如果我管基建的舅舅抬我一把,我现在不是这个样子,只要接一个千把万的业务,我的腰包就会如何如何……

    你起初有兴趣听他这么唠叨,后来你发现他每回喝酒之后总是重复你听过无数回的“如果”,你就开始躲他。他并不怕你躲。他总是能找到一个听他倾诉“如果”的人。而且,他老远就看见了你低垂的脑袋,他会隔着几张桌子和你大声招呼,喊你的小名,叫你过去一起吃喝,反正归他埋单。总之他不能没有听众,总之他不能不说“如果”——就像他不能不每夜喝酒一般。

    干什么事都有成瘾的人、走火入魔的人、让人生厌又躲避不了的人。一个人“如果”不当初,就不会成为现在这副嘴脸。听起来很叫人惋惜,叫人心痛,叫人同情。他就喜欢听众脸上有这种表情。这表情是“如果”换来的。对他来说,看到这样的表情,他就心满意足了。喝酒叫他口舌愉快,这样的表情叫他心理愉快。

    现在夜已经深了,你的肚子也有点饿了,但是我劝你千万不要去河边的那个大排档,因为你会遇到这个人。对于每一张新来的面孔,他都会凑拢来说:“如果你不认识我,你会后悔的……”“如果当初我不犯一点小错误,现在我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你如果想见我,可不是在这样肮脏的地方……”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回家》

作者: 图/文 何立伟





某日黄昏,我站在一个人口稠密而又敝旧的居民楼前等一位朋友,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走过来,男人的肩上扛着从幼儿园接回来的孩子。进了大门,他把孩子放下地。按说他们一家三口应当从面前的楼道上楼进家去,但那孩子却拽住了父亲的手,要他到楼下车库里去看什么新奇的东西(一只猫或是一条狗?),小手轻轻一拉,父亲身体的重心立即倾了过去。这就是孩子的力量:一家人的生活都是被他牵着走的。孩子永远是家庭的方向。镜头先于脑壳认识到了这一点。

http://www.infzm.com/content/18161
上大学时就喜欢阅读他的小说

《天际的舞蹈》


作者: 图/文 夏东海
来源:南方周末

尽管是清早,天气还是有些闷热,台风“海鸥”过后天空显得异常平静,明净如洗的水面上,白鹭起起落落,它们一定是因为台风的到来饿了数日,才不顾行人往来忙于讨食的。我在河边注视良久,正想着如何抓拍时,突然天光乍现,鱼鳞般的云彩映照在水面上,水天相接如缎似锦地铺展开来,那场景显得异常壮观,许多白鹭此刻也因为天色亮堂起来而争相觅食,在水面之上舞姿翩翩,宛若天际的舞蹈……这是今年夏天在福建霞浦山河边的一次影像记录。
"恰好一位同行的女士从路的那一面横穿过来,趁她一只脚仍停留在取景框之内,我急忙按下快门,动感打破了静态,取得了某种动与静的平衡,就像齐白石的印章,有一种“破边”的感觉,让我觉得大有意思,这就是日常的不经意的快乐呵!"
感觉上,不是有意识抓的瞬间,而是事后用文字解读救场,老何聪明.
去年听老何说,在玩摄影,而且一开始就拒绝用单反,理由是布列松还是谁谁谁大师,从来不升级那台旧相机.也不知老何现在是不是换机机了.
原帖由 老残油记 于 2008-10-25 12:09 发表
感觉上,不是有意识抓的瞬间,而是事后用文字解读救场,老何聪明.
去年听老何说,在玩摄影,而且一开始就拒绝用单反,理由是布列松还是谁谁谁大师,从来不升级那台旧相机.也不知老何现在是不是换机机了.
老残游记先生,貌似与何立伟很熟悉啊。 八卦是女人的专利。我突然想起来那个有趣的“文人武斗”。里面打架的何立伟王开林就是拍照片这位吗?哈哈,还挺真性情的。  不过,我也喜欢王开林的文章,什么“无歌的歌手”、“梦中的黑乙鸟”……




转帖:《文人武斗从王开林、何立伟开始:湖南作家协会两名副主席互殴》


据报导,湖南省作家协会日前爆发“文人武斗”事件,协会两名副主席互指对方抹黑或对号入座,动笔之余,更拳脚相向。香港“星岛日报”21日报导,引起纠纷的是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开林所写的小说“文人秀”,由于其中描写湖南省作协多年瘫痪情况,遭另一名副主席何立伟指为抹黑及妖魔化湖南文坛。 王开林与何立伟因此发生冲突。事发后,中国大陆网站贴出一篇题为“丑恶行径,野蛮表演——何立伟带领黑社会人员冲进省作协打人”的帖子。其中表示,何立伟日前率领一名纹身的光头男子,冲进湖南省作协办公室袭击王开林。王开林自称头部、颈部、胸部受伤。
不过,何立伟说,自己当天只是打了王开林一个耳光,并未殴打对方。
他指责王开林所写的“文人秀”,“全面妖魔化湖南文坛”、“整个作协的人都想打他,这个耳光大家都叫好。我打了他,作协院子里差点放鞭炮。”
他强调将会采取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清除这个文学败类”。
王开林则指何立伟“对号入座”,并说自己的作品是反映当今中国文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只是一篇虚构小说,绝不是报告文学。
他说,“这篇小说写的是省作协多年瘫痪,文学受到影响,文人群龙无首,然后大家的表现,有人有良知,也有丑类。何立伟对号入座的是什么角色,我不知道。”
中国大陆各省、巿都设有作家协会,全国则设有中国作家协会。作协的定位是“zhonggong领导下的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官方组织。
这次“作家开打”的遇袭者王开林一向敢言,去年初曾公开炮轰中国作协主办的“矛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评奖不公和不科学,更指各种文学大奖都是暗箱操作,背离真正的文学和艺术,成了某些人谋取利益的工具。
呵呵。燕友中跟何先生相熟的应该好几位呢。

关于打架事,龙妹妹可参阅读书这个帖子



[ 本帖最后由 老残油记 于 2008-10-26 01:04 编辑 ]
原帖由 丙辰龙 于 2008-10-25 12:58 发表


老残游记先生,貌似与何立伟很熟悉啊。
这个老残,不是“貌似”与何很熟,应该是实际上就不是一般的熟,据我估计,老残不认识的湖南作家是有的,但不认识老残的湖南作家差不多没有。

八卦·小道消息:

前天,一湖南作家圈内人士来汉,杯盏交错之间难免也谈到了那场“文人武斗”。据说该人士与何、王双方都是朋友,我顺口问道:“你被写进去没有?”答曰:“也有写到。”边上有人再问:“那你怎么没去打官司?”我接的一句是:“他肯定被写成了正面形象呗。”大家哈哈一笑。

据说,何立伟出手之后,官方赶紧来做调解。谈到动手,何说了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咳咳,俺当时认真想了的,碰到这样的事情,不外乎用“三打”的方式来解决,一是“打官司”,这个好麻烦好费钱的;二是“打笔墨官司”,这个好辛苦好费时间的;三是“打人”,这个好简单好直接的。所以,咳咳,就只能选择打人了。
原帖由 童志刚 于 2008-10-26 09:03 发表
咳咳,俺当时认真想了的,碰到这样的事情,不外乎用“三打”的方式来解决:
一是“打官司”,这个好麻烦好费钱的;
二是“打笔墨官司”,这个好辛苦好费时间的;
三是“打人”,这个好简单好直接的。
所以,咳咳,就只能选择打人了。
哈哈,说的好!!
俺只把这看做有趣的八卦,我也搞不懂“文人武斗”为何被炒作成丑闻一般。
在电视看到台湾议院辩论,唇枪舌剑夹杂着臭鸡蛋、鞋子、催泪瓦斯,一帮人在那里拉来扯去,我就羡慕的紧。也越发受不了某种场合的一团和谐。忒忒忒假了!!!!!
打架不但是人的本能,好像也是国家之间“友好”交往的有效手段。 没事打打架,只要不弄出血光之灾,让自己的真性情出来放放风,也挺好的,即可娱乐,又可怡情。

[ 本帖最后由 丙辰龙 于 2008-10-26 10:12 编辑 ]
意——————公开场合打男人的脸,就和在家打女人一样,永远不具备充足理由。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原帖由 童志刚 于 2008-10-26 08:41 发表

这个老残,不是“貌似”与何很熟,应该是实际上就不是一般的熟,据我估计,老残不认识的湖南作家是有的,但不认识老残的湖南作家差不多没有。
挖腮,这个老童好夸张好夸张耶
原帖由 童志刚 于 2008-10-26 09:03 发表
前天,一湖南作家圈内人士来汉,杯盏交错之间难免也谈到了那场“文人武斗”。据说该人士与何、王双方都是朋友,我顺口问道:“你被写进去没有?”答曰:“也有写到。”边上有人再问:“那你怎么没去打官司?”我接的一句是:“他肯定被写成了正面形象呗。”大家哈哈一笑。

据说,何立伟出手之后,官方赶紧来做调解。谈到动手,何说了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咳咳,俺当时认真想了的,碰到这样的事情,不外乎用“三打”的方式来解决,一是“打官司”,这个好麻烦好费钱的;二是“打笔墨官司”,这个好辛苦好费时间的;三是“打人”,这个好简单好直接的。所以,咳咳,就只能选择打人了。
打人不是不可以,不过一定要自己出拳自己开打,如果自己不会打,那就忍气吞声吧。
有一段时间湖南文人提到“打架”一事必定要像老残一样嘴巴贴封条的。
刀子嘴  豆腐心  丫丫我是土家人
   我的博客http://yaoyaqiong.blog.tianya.cn/
   我的网站http://bingge.16789.net/
原帖由 笑语篷窗前 于 2008-10-26 13:59 发表


打人不是不可以,不过一定要自己出拳自己开打,如果自己不会打,那就忍气吞声吧。
这个这个,据说是何作家亲自动手“开打”的啊。
原帖由 童志刚 于 2008-10-26 16:35 发表

这个这个,据说是何作家亲自动手“开打”的啊。
啊?莫非俺看到了错误的传闻?他没请人助拳?若是自己开打,倒算得上神勇。
原帖由 笑语篷窗前 于 2008-10-26 17:13 发表


啊?莫非俺看到了错误的传闻?他没请人助拳?若是自己开打,倒算得上神勇。
继续八卦:
恩,传闻中在事发现场,何作家身边是跟着个迹近黑社会的纹身光头大汉。我听到的版本中也确实有这么个人物,但该人物系某作家所办公司中的一个员工,长相可能确实比较粗暴。大致是,那天,何作家跟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席间谈起这个话题,何作家可能说到有动手的意思,该大汉说那俺跟您走一趟算是捧个人场。于是二人到了王作家的办公室,整个过程极端简单,只有一招——是何作家发的,没有回合——王作家没有扩大事态。
原帖由 老残油记 于 2008-10-26 13:29 发表


挖腮,这个老童好夸张好夸张耶
老残这一挖,声色俱佳!
原帖由 初十 于 2008-10-27 22:28 发表


老残这一挖,声色俱佳!
初十姐姐好眼神!!果真是啊!!

八卦少说,言归正传!


《牵狗的少年》
图/文 何立伟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我背着相机出门,在小街遇见一个少年牵着同样是少年的狗。他和它从斜坡上走过,两只脚的人赶不上四只脚的狗。我本能地拍下这个画面,感觉寻常刹那里有人生的悠游。我们多么需要快乐,但快乐不一定产生欢声笑语,也可能就是一阵杂乱的足音,像风一样凉凉地抚过……

【惊鸿一瞥】乌镇的灯

作者: 文晓林 文/图
来源:南方周末


上海周边有很多水乡,惟有乌镇西栅是被重新打造过的“枕水人家”。乌镇的原住民其实早已迁走,再回到原处的已经是一家家民宅客栈的主人了,你可以白天吃在他家晚上住在他家。

那一天,我从日出拍到掌灯。乌镇西栅的灯光夜景是出了名的,它的夜晚已不是一般水乡人家门前的几串红灯笼,而是全部经过设计的景观灯光。来乌镇主要是来看乌镇的夜景,当夜晚退到这个孤灯的角落时,一个身影从我身边晃过,竟有些恍若梦境,不像梦里水乡,倒像是心情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