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要说低俗,还数电视!

[原创]杨连宁:要说低俗,还数电视!
文章提交者:杨连宁 加帖在 中间地带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杨连宁:(题)要说低俗,还数电视!

    和朋友圆桌吃饭,你知道服务生怎么摆台?她把几个座位全对着电视,说客人都是如此——也要我们学别人嘴里嚼着美食、眼里还要瞜着馊节目的那副傻样——你猜我怎么回应?我说关掉它!我们的大脑还没到分分钟离不开电视的老年痴呆状,我们聚餐时另有精神会餐!

    大概也能申请个吉尼斯世界记录了,中国式家居有着整齐划一地高度雷同。什么雷同?几亿家庭都有样学样,全都不走样地把三个沙发摆成个品字,干什么?好对着电视看!除了吃、喝、拉、撒、睡,看电视绝对荣膺中国家庭生活中心。什么中心?当然是信息、文化中心了。多数中国家庭告别了厨房中心后,衣食足而头脑空,电视成了首屈一指的精神填充中心。

    电视更普及的西方家庭是这样吗?不是!不要说不会几亿人只看官办那几个台,人家家庭根本就不会围着电视过日子!什么意思?就是说,人家绝不会无条件地把自己大脑腾空,全由着电视编导们往里灌东东——那还是在人家民办台、商业台多过官办台的情况下呢,是在人家节目频道繁多、花样翻新、雅俗共赏的情况下呢。二战时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收听率颇高,那壁炉至今仍是西方家庭的交流中心:围着壁炉交谈、读书。电视呢?电视龟缩在墙角,主要充当孩子的娱乐中心!不信,你可以走进欧美人家验证一下。

    作为最受青睐的大众传媒,我们有理由期望电视拓宽而不是收窄受众的信息知情权,升华而不是拖低受众的道德评判水准,提携而不是降格受众的审美情趣。然而,一旦有了与西方电视的可比较,我们的节目立马相形见拙——就像京奥开幕式上短暂的伦敦奥运广告创意让人眼前一亮一样——中国电视的缺乏创作自由,陋习下的陈陈相因,对权力的阿谀奉迎与闭门自诩,观念巫魅、学理浅露、思维轻薄与功利企图的露骨,趣味低下、审美口味恶俗、手法粗制滥造等等,弊端杂陈。这么说吧,如果我们说它滑向了尼采所说传媒是大众“趣味的公共厕所”,那是恶心它,言过了。但与纸媒、电影、舞台、网络比起来,数电视低俗,应该不冤它。

    要说低俗,电视首当其冲。敢这么说,是因为我敢负举证责任。证据目录如下:

    ——仆从般地围着权力转,是不是低俗?一任接一任地要把官员捧成电视明星,是咱编导的头等任务。扛“机子”的对4套班子众多官员的排序变化,硬是捻熟过拎包当秘书的,因为那关系到镜头剪辑的分秒掌控,不敢有半点差池。一把手讲话没有不重要的,兼不兼常委、管不管常务的副职给镜头也大不相同。还有,没有镜头,也要学会用解说词为该到未到的领导打圆场,喝茶、打盹的开会形象要掐掉。能把新闻节目办成首长日程和会议联播的,恐怕只有中国。能让领导天天与群众见面、烦到观众一见就换台的,恐怕只有中国。能在任何本来不关领导什么事的成绩或灾难报道中也能突出领导的,恐怕也只有中国。谄媚权力的电视,维护“官本位”价值特色的电视,算不算低俗?

    ——搂钱耙子似的电视,是不是低俗?与权大发言、权小露脸的游戏规则一样的,就是钱多发言、钱少露脸。别以为这只是募捐演出的规则,也别以为只是赞助商、广告商的规则。表扬谁还是不表扬谁,批评谁还是不批评谁,这是个问题。什么问题?常是钱的问题;要不,记者能被半夜抓走?别以为“心连心”就不连着钱了,别以为“同一首歌”是不花钱唱的,也别以为同情鳏寡孤独的感人节目只赚眼泪不赚钱,也别以为用来审查和筛选节目的都是政治、艺术标准;要不,王朔能破口大骂电视台长?维护大一统的电视,一头靠垄断地位当国库(纳税人)的耗金大户,另一头又靠垄断地位当广告赞助市场的吸金大鳄,两个耙子左右搂钱;要不,那么平庸的主持人能赚个盆满钵满?要不,电视人的收入讳莫如深,让大众猜谜?发散铜臭的电视,算不算低俗?

    ——给钱就上的电视,是不是低俗?没有商业电视台的中国,商业广告的密度远超过西方不说,其创意与制作的蹩脚也不说,仅其理念所散发的有毒气息,都快能熏倒孩子了。不说江湖庸医们如何在电视上兜售假药,不说假魔术师们如何在镜头前抖出“丰胸”、“增高”、“壮骨”的把戏,就说那个“年轻态”的可疑头部白金公开宣扬的两面派,就在公然调侃“今年过节不收礼”的明规则后,教人玩“收礼还要收好礼”的潜规则。西方3大烟草品牌已有近百年广告史,早已服膺了吸烟有害健康的普世理念,绝不会弄出国内拿“我心飞翔”的吸毒感受做烟草广告词的丑闻!至于什么“他好,我也好”、“肾好、腰也好”一类隐语,发短信给异性都会涉嫌性骚扰,还能在电视上通行无阻。诱人堕落的电视广告,算不算低俗?

    ——武大郎开店:封杀比自己高的,是不是低俗?自诩“站的更高”的电视台,刻板、僵化、假正经的节目风格,硬是能把歌手大赛、钢琴小提琴大赛办成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检测工序:“去掉一个最高分,去到一个最低分,4号的平均得分为••••••”,连“准备好了请示意”都成了标准语,堪与那个“下边是‘具体的’天气预报”的无厘头哲学词相比美:什么叫“具体的预报”?你前边说的是“抽象的预报”吗?用词不当嘛,“下边是各城市天气预报”嘛——呆板到把音乐审美弄成产品检测,硬是能把活生生的年轻人拘成程序符号——难怪西方乐手演奏时是享受音乐,而中国乐队奏乐时表情愁苦,生怕出错般紧张。健康、生动、活泼的地方台综艺节目异军突起,打破了大一统和假正经。本来应有见贤思齐地改进。可嫉贤妒能令人扳倒了醋坛子,大力封杀“超女、快男”到只闻歌声不见人的地步,还能到蔑视、剥夺亿万观众收视权利的地步!公然践行不正当竞争的电视,算不算低俗?

    ——抱着日历编节目,懒到靠节日、纪念日炒陈年旧货的地步,是不是低俗?王小波说别以为只有电脑闹病毒,电视也闹病毒。什么病毒?就是每年“赶上那些特别的日子,你就休想看上什么像样的电视节目”,甚至还有屏幕上打出标语口号的。王小波的原话是:“电脑病毒闹起来就是这样:屏幕上冒出一行字来,就焊死了不动了••••••”——比如说开大会的日子,发火箭的日子。年头到年尾的节日、纪念日本来就多,那些个节日、纪念日都有个部委各自管着——九九重阳节有老龄委和老干部局管,环境日由环保部管,三八由妇联管。除夕领导铁定听京戏,正月十五铁定给春晚颁奖,“七七”、“八一五”要放打鬼子的电影。各部门都得罪不起,都要配合宣传,主旋律压倒一切,节目好不好就不要紧了。于是,撒懒的编导把唱了半世纪的山歌一唱再唱地唱给你听,把扭老了几代人的秧歌换个模样地扭给你看。《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一拍再拍,六一拿《红孩子》哄孩子。拿隔夜馊茶待客是怠慢客人,年年翻唱60年前歌曲是敷衍大众。公然撒懒的电视,算不算低俗?

    ——公然抄袭、盗版的电视,是不是低俗?歌厅K歌还要缴版权费,可电视一贯掠人之美,从不讲节目出处,更不向原创者道歉。别说随便拿克莱德曼或雅尼的钢琴曲配乐,别说顺手扒世界名片的镜头充数,就是赵忠祥配音的《人与自然》、《动物世界》天天在播,谁知道那些美轮美奂的珍贵画面是谁的版权?谁在编导?哪些摄影师千辛万苦守候丛林数年的心血?《探索》、《美国国家地理》、BBC这些原创者全被屏蔽了,好像我们的编导在假装这些精彩大片都是自己拍的。至于批量复制东北方言农村剧,孙某学孙海英的部队干部腔,陈某学项堃的徐鹏飞口气,虽然不算盗版,但肯定属于抄袭。如此不思改进的电视,算不算低俗?

    ——宁播胡乱演绎的历史剧,不重播《走向共和》之类。宁播镜头造假的所谓纪实,不播重大深刻的社会记录。宁播三姑六婆的庸常话题,不播振聋发聩的专家声音。宁播歌舞升平,不播危机警示••••••。难道我们宁要低俗,不要高雅?不会吧?

    举证如上,本文的诉求也在纸上了:电视有进步,但仍辜负于受众,起码对不起我们的钱包。我们花了钱想拓宽信息、汲取文化、陶冶情操。以衣食父母的身份,我们完全有资格要求这孩子学好,让我们掏钱看它觉得物有所值,不至于频频换台,不至于像文前我的气话:“关了它!”

    我们完全可以学着王小波临终前“灌来灌去,可别都灌傻了呀”的担忧句式说:“你们编来导去的,到底是以人为本呢还是以权为本、以钱为本呢?”甚至,我们还可以学着赵丹临终前“管的太具体,文艺没希望”的忠告句式说:“管的太具体,电视没希望”——期望中国有民营电视当竞争的“鲶鱼”,搅和官办电视这一池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几亿家庭都有样学样,全都不走样地把三个沙发摆成个品字,干什么?好对着电视看!”
——惭愧的是,俺家也是这个格局。但是,主帖引申出的种种,无一与寒斋相同。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现在整天围着电视机转的,主要是老年人了。我父母就绝对离不开电视机。
强贴留名
俺早和电视绝缘了,您还停留在“关了它”的地步,还排枪乱射一气。
强贴!
猪头兄先知先觉,特立独行,也钦佩一哈!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原帖由 猪头猪智慧 于 2009-1-12 08:54 发表
俺早和电视绝缘了,您还停留在“关了它”的地步,还排枪乱射一气。
对自己的产品至少要进行一点售后服务的嘛!!!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作者差点看成是“杨振宁”。

电视和电台,极端一些,所有传媒,自从被该死的广告占据版面,就再也难以提起受众的兴趣了。
由凌沧洲、冉云飞、赵国君、滕彪、昝爱宗、田奇庄等22位中国学者、律师联合署名,于星期天发表的一份公开信表示,他们拒绝接受洗脑,并且呼吁民众抵制观赏中央电视台(CCTV)的节目。

*发表公开信阐明抵制理由*

这份公开信表示,他们之所以呼吁抵制中央电视台节目,是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鉴于中央电视台在其节目中为三鹿鼓噪宣传,称其有1100道检测关卡;

二、鉴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对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矛盾事件,采取选择性报导。对许多突发性事件、群体事件或者不予报导,或者淡化处理;

三、鉴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几十年来风格、理念陈旧老套,在国内报导上经常报喜不报忧;在国际报导上经常报忧不报喜;

四、鉴于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过量的辫子戏,这些辫子戏不仅以宫廷权谋、皇权专制、太监奴才的表演毒化中国走向自由民主的氛围,而且灌输、打造许多人的奴才人格;为专制木乃伊文化美容;

五、鉴于中央电视台所谓讲坛节目上的专家信口雌黄,为文字狱屠夫康、雍、乾脸上贴金,扭曲历史真相;

公开信说,“我们这群年轻的中国学人将集体抵制中央电视台的所谓‘新闻节目’及其网络;我们将对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和‘宣传节目’及网络采取‘不看、不上、不听、不说’的四不策略;我们至少要使用我们的抵制权”。

公开信说,“去年,我们几位年轻的中国学人曾经发表过《新春节文化宣言》, 提出抵制电视上庸俗而充满宣传说教的春节晚会;今年,我们用宣言再次表示:对垄断公共电视资源而污染我们视听的‘新闻节目 ’和‘宣传节目’,我们有权保持我们的抵制。”

*不担心遭到政府迫害*

对于发表这样一份公开信,会不会担心遭到中国政府迫害?发起人凌沧洲说:“签署者的确会有担心,但是他们已经战胜了他们的恐惧,走出这个恐惧。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这个活动是在中国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进行的,所以我们也不会有太多的担心。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吓着自己,自己给自己设置心理障碍。”

凌沧洲表示,其实中国媒体普遍存在上述的问题和现象,但是由于在目前情况下,电视对大众的影响最为广大深远,所以他们优先选择抵制电视节目。他说:“在中国主要的官控喉舌,像人民日报、新华社,他们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现在最具影响力的,最能深入大众的,是电视媒体,所以我们暂时还是针对抵制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但是当然不排除以后我们会拿新华社的一些作品来进行批驳。”

与此同时,网路上流传的一些文章也表示,至少在四川大地震期间,中央电视台也好,中国其他媒体也好,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公开、透明的报导,形成民众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反映了国家的开放和民族的自信。

一位在网路上发表文章的四川居民说,“新闻媒体及时准确的声音,权威、透明的信息,很快驱散谣言,抚平恐慌,安抚了灾区群众的情绪。恢复公众对媒体的信心,媒体社会责任在灾难中既是对政府部门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媒体社会责任承担能力的检验。在这种考验中,这次抗震救灾报导可说是对整个中国新闻界的一次精神洗礼”。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楼上注意。

抵制“中央电视台”,其实不仅仅是观众的意思,连央视他们自己人,也挺恶心自己平时的作为。

上网搜搜央视内部文艺晚会《大史记》《分家在十月》看看就明白了,在这个晚会中,主持人李修平说“我们每晚回家后就是呻吟……”,白岩松说“当了半辈子孙子,今儿老子也当爷了!”……《分家在十月》的配音,全部是崔永元等主持人和央视众明星搞的,精彩之极。要说恶搞的技术,胡戈连这帮人一个指头都不如啊。
猪头不应该抵制电视啊,否则你的电视剧怎么看?

我们家电视基本是两个老人守着。我有时看个电影啥的,也多是十点以后了,老人早睡了。
原帖由 梅茗 于 2009-1-13 08:53 发表
猪头不应该抵制电视啊,否则你的电视剧怎么看?

就是呀,即使是出于敬业精神也要看一眼自己的出产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俺也不看电视。
阅尽天下马甲,心中自无领袖。
俺还是看电视的。

每周看几次NBA的球赛,有时看CCTV5的,可是有的时候那里两个解说实在是催眠般的让人烦——张卫平还有那个姓徐的先生的解说还是好的——就转到STV体育频道看。

经常——基本是每天——看一下STV纪实频道里的科教片,探索及国家地理杂志的,其他的节目,包括文化中国是不看的。

STV外语频道也经常看看,有时会放一些地理片,每晚有一场外国电影。

CCTV3在新闻联播的时候好像是放动物节目的,哈哈,狮子老虎比那边的沐猴而冠的丑态好看得多呀!饭后看一段,有助消化。

CCTV8的每晚10点多开始的外国电视剧,是内子的最爱,比如现在就在看日剧《冷暖人间》,看到12点睡觉,俺一般都是陪同在旁上网来着。

今年买了有线通一年,送了一年的上海收费频道,最近经常放映法国片子。看了一个侦探片系列的,12集,满有意思的,完全是美国硬派侦探小说的翻版。看了一个庄园谋杀案系列,居然将克里斯蒂的小说翻版,只是把凶手换成了前去破案的警察。不过最近的节目又太差了。

所谓的数字电视,总共70多个频道,俺就看这几个。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俺连球赛都是看网上直播的,现在一人守着一层楼里一个49寸等离子,没人抢,但俺几乎没开过。

不过,这帖很清议呀,
电视已经白痴到家了,下一步工作是网络白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