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图] 黑塞的画(Hermann Hesse)

“我年已不惑,但突然开始画起绘画来。并不是我以画家自居或想成为画家。可是画画真是奇妙,它使人更开心,也更有耐性。而且画完画手指总是红红绿绿,不像写文章只会把手指弄黑。”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


1927

(1930-1935)

1960

1960



















[ 本帖最后由 丙辰龙 于 2009-3-9 21:38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谢谢龙MM,黑塞的作品我看过许多,他的画还是第一次看到哎。

黑塞十三岁便已决心当诗人,二十一岁的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接着又发表了散文集《午夜后一小时》,却都未获得公众承认。直至1904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问世,一下子轰动德国。

1904~1914年是黑塞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长篇小说《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克诺尔普》(1915年)都是作者早期重要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

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8月8日,黑塞听完一首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后,安详地与世长辞了。


白云
瞧,她们又在
蔚蓝的天空里飘荡,
仿佛是被遗忘了的
美妙的歌调一样!
只有在风尘之中
跋涉过长途的旅程,
懂得漂泊者的甘苦的人
才能了解她们。
我爱那白色的浮云,
我爱太阳、风和海,
因为她们是无家可归者的姊妹和使者。


中国的诗翁
月光透过白云的空隙,
把根根竹梢辉映,
波光粼粼的水面,
印着古桥的清晰倒影。
景致幽雅,愉悦人心,
夜色苍茫,万物一新;
景如梦,笔传神,
莫道明月不等人。
桑树下醉倚着诗翁,,
他把盏挥笔,狂书不羁,
描绘着醉人的夜色、
舞动的倩影和月光的蜜意。
月如银,云似水,
在诗翁的眼前浮动,
在诗翁的笔下复出;
这稍纵即逝的诗情画意,
被赋予了柔情,
被赋予了灵魂和生命。

写在沙上
世间美好和迷人的事物,
都只是一片薄雾,一阵飞雪,
因为珍贵而可爱的东西,
全都不可能长存;
不论云彩、鲜花、肥皂泡,
不论焰火和儿童的欢笑,
不论镜子里的花容月貌。
还有无数其他美妙的事物。
它们刚刚出现,便已消失,
只存在短短的瞬间,
仅仅是一缕芳香、一丝微风,
懂得这一切,我们多么伤心。
而所有恒久固定的东西,
我们内心并不珍爱:
散烁冷光的宝石,
沉甸甸灿烂的金条。
就是那数不清的星星,
遥远而陌生的高挂天穹,
我们短暂过客无法比拟,
它们也不会进入我们内心。

不,我们内心所珍爱的,
却是属于凋零的事物,
而且常常已濒临灭亡。
我们最最心爱的,
莫过于音乐的声调,
刚一出现便已消失、流逝,
像风吹、像水流、像野兽奔走,
还缠绕着淡淡伤感,
因为不允许它稍作停留,
稍有片刻的停息、休止;
一声接一声,刚刚奏响,
便已消失,便已经离开。

我们的心便是这样,
爱流动、爱飞逝、爱生命,
爱得宽广而忠贞,
绝不爱僵死的事物。
那固定不变的岩石、星空和珍宝,
我们很快便腻烦,
风和肥皂泡的灵性,
驱使我们永恒变化不停,
它们与时间结亲,永不停留。
那玫瑰花瓣上的露珠,
那一只小鸟的欢乐,
那一片亮云的消散,
那闪光的白雪、彩虹,
那翩翩飞去的蝴蝶,
那一阵清脆的笑声,
所有和我们一触即逝的东西,
才能够让我们体会
欢乐或者痛苦。
我们爱和我们相同的东西,
我们认识风儿写在沙上字迹。

[ 本帖最后由 丙辰龙 于 2009-3-9 21:29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原帖由 施国英 于 2009-3-9 21:03 发表
谢谢龙MM,黑塞的作品我看过许多,他的画还是第一次看到哎。
呵呵,不客气。
他的画乍一看平淡无奇,好像越看越喜欢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好鲜亮的色彩,喜欢~~

谢谢龙姑娘。


很喜欢他的画,很单纯、很空灵,
跃入我的海洋~~~
貌似没有稻草人mm的画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