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原来是77万岁

[转贴]我新技术重大突破 北京猿人生存时间推前约20万年
文章提交者:坏蛋蛋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中评社北京3月12日电/中国科学家12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封面文章说,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约77万年前,这一最新测定结果把北京猿人的生存时间推前约20万年。 

  一个白色和棕黄色相间的北京猿人头骨图像出现在当天出版《自然》杂志封面上,下方是一句黑体大写的英文双关语:“北京猿人真酷(cool)”——意味着北京猿人生活的年代比原先认为的更久远、更寒冷。

  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沈冠军教授接受采访时说,他们采用了一种名为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的年代可推前到距今约77万年前。这一测量结果对古人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看了。



今年是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发现80周年,在这80年中,中外学者在北京猿人的生存时间上,基本达成一种共识,即距今四五十万年,这个时间已被写进中小学教科书。

    在刚刚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冠军、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等人,发表了他们最新研究结果,将北京猿人的生存时间推向了更久远的77万年前。这个成果,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谜一般的北京猿人,再度成为热点,它的头骨复原图也出现在本期《自然》的封面上。

    一个更精确的时间

    长期以来,在古人类—旧石器考古学研究领域中,年代的测定一直是个关键性的、争议较大的难题,各种手段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年代测定的结果也有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我国古人类遗址在测年上“先天不足”,在非洲古人类遗址中广泛用于测年的、能更精确见证遗址时间的火山灰,在我国的旧石器遗址中很难找到。“年代测定,对古人类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星说,“年代的准确性,对研究不同地区的古人类间的演化过程、时序和迁移路线等方面,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从周口店的测年历史看,“距今四五十万年”的结论,是在80年前遗址发掘之初,由古生物学家根据同时发掘出的动物化石而推测出的结果,此后随着地质测年方法的兴起,周口店成为多种测年法的研究热点。质谱铀系测年法曾被应用于周口店的年代测定,得出第1/2层约40万年、第5层约60万年,但这一结论尚未被普遍接受,同时铀是一种衰变周期很短的元素,因此可测定年代的上限只有60万年。

    此次用于周口店的测年手段,是古人类研究领域在最近几年刚刚开始采用的一种新方法,这种被称为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手段,最早用于地貌研究中,测定河流下切速度。2003年,该方法被成功应用于南非一个古人类遗址的年代研究,其结果发表于《科学》杂志。“文章发表后,我们马上意识到,它有可能为我国古人类遗址的年代研究带来新的契机。”沈冠军说,“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上百万年遗址的年代,所需材料为石英矿物,在我国古人类遗址中,也相对容易找到。”

    此次在周口店所提取的样本是取自遗址下部的第7~10层石英砂,和三件早年出土于第8~9层的石英质石制品,其结果得出了相互一致的结论:距今77万年,误差8万年。

    一个更寒冷的时代

    本期《自然》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一个更冷的新年代”的注解,高星说,推进二三十万年,在古人类学研究上,也许不是什么惊人的时间差,而这二三十万年,对北京人来说,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本期《自然》配发的一位国外学者的评论文章也指出了这一点。文章说,这个时间将北京人生活的环境,移向了一个更寒冷的时代。

    到目前为止,从全球古人类遗址的分布上看,绝大多数的遗址分布在温暖的地带,比如南非、东非、印尼的爪哇岛以及我国南方地区。周口店位于东亚大陆靠北的区域,北京猿人一直是古人类中的“耐寒一族”,为古人类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提供一个难得的研究范本。此次测年的新结论则进一步改写了北京人生存的气候条件。从年代上看,四五十万年前,正是被学界称为间冰期(两个冰期中的暖期)中最温暖的时段,而77万年前则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寒冷的时段。气候环境的改写,使得古人类学者需要重新认识古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以用火为例,长期以来对周口店发现的用火的遗迹,中外学者一直有着不同的解释,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是古人类有控制地主动用火。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了可能是自然野火,甚至可能是动物粪便“变质”留下的痕迹。高星认为,此次测年结果对应的气候条件,将使更多学者重新考虑人为用火的可能,毕竟77万年前的气候条件,对北京猿人的耐寒能力,提出了更巨大的挑战。

    周口店上层的年代由于时间较近,目前对其的年代争议较少,普遍认为是三四十万年前。此次测年结果说明,古人类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远比人们原先想象得更长久,可以为研究人类的演化、行为、认识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甚至可以建立起一个几十万年间人类演化的序列。此外七八十万年前,正是我国古人类化石材料少,“缺环”很多的一个时段,此次测年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个“迷失的环节”。

    有望开创新天地

    尽管此次测年结果意义深远,而且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但在沈冠军看来,其中有不少问题有待提高。从测年精度上看,误差正负8万年,在以往各种地质测年方法中,已属相当精确的范围。而沈冠军对这一误差却依然表示遗憾,目前使用于铝铍埋藏年龄法的设备,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性能还在不断地改善,特别是铝26的精度,还有望进一步提高。他说,随着设备条件的改善,应该有望在10年间将这一精度提高到正负4万年。

    在此次测年成功后,铝铍埋藏年龄法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早更新世遗址的年代测定上,然而,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我国地表侵蚀速率普遍较高,石英矿物在地表受宇宙射线照射的时间较短,为铝铍埋藏年龄法的应用带来了困难。沈冠军表示,这也是这个方法在未来需要致力研究解决的问题。而对那些有条件进行测定的早更新世地点,待天气转暖,新的野外考察季到来时,将开始进行采样。

    对周口店古人类研究而言,除了测年打开了一个新窗口外,高星表示,从1996年起进行的物理勘探和钻探工程,也带来了不少令人欣喜的发现:龙骨山西坡地下存在以前不为人知的洞穴或裂隙,有的洞穴可能适宜古人类居住,具有潜在的考古和科学价值。很有可能,周口店这处古老的遗址,在它被发现80周年之后,又进入一个在科学上取得创新突破的新的周期。




英文原文在  http://www.nature.com/news/2009/090311/full/news.2009.149.html
貌似这个猿人不可能是我们的直系祖先,但是长久地占据着历史书的头几页,真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专家质疑:77万岁北京猿人有假

2009-04-13 15:06:10  来源:中国网  编辑:曲灵均     

外部图片:

  不久前,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用铝铍同位素比值(26Al/10Be)埋藏方法测定周口店直立人的年代》(以下简称《铝》文)的文章,宣称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应为距今77万年前。此文非同小可,确实在我国激起了一阵波澜,以致有的新闻媒体呼吁改写现行的教科书,因为过去关于北京猿人生活在50万年前的结论已经被“否定”了。
  面对这种用最新测年方法所得出的“最新结论”,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心有不安。他约见记者,希望对有关问题作出澄清。
  以往的研究卓有成效

  《铝》文的第一作者说,现行教科书上关于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家根据当时在周口店发现的人类和动物化石估算出来的,并没有经过科学的测量。

  周国兴认为,这一说法离事实太远。北京猿人生活年代的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早期,我国学者裴文中、贾兰坡、杨钟健及外国科学家德日进、安特生、斯丹斯基等,便对周口店遗址的哺乳动物群、人类化石与石器、植被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参照欧洲第四纪冰期进行分析,认定北京猿人主要生活在更新世中期,年代在距今50万年至20万年之间,此时属于第四纪第一间冰期。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科院地质所、贵阳地化所、原子能所及地科院地质力学所等研究机构,设立“1978-1984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综合研究计划”项目,采用裂变径迹法、热发光法、铀系法、氨基酸外消旋法、古地磁法五种方法对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进行测定。他们将周口店有人类和动物化石及文化遗存的地层分为13层。在年代较近的第2层和第3层里,不仅发现有人头骨化石,还有非常年轻的动物(如赤鹿、最后鬣狗等)化石,其年代为晚更新世;在年代较远的第13层,发现有石器和用火遗迹,这便是周口店地区最早人类活动的证据,其年代距今约70万年。这五种方法测出的数据虽然有些出入,但总趋势却是一致的,即证明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

  与此同时,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开展了洛川黄土剖面岩性分析,认为周口店第一地点洞穴堆积第10层可与洛川黄土剖面的S5相对应,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第11阶段。科学家徐钦琦、尤玉柱通过研究,亦将周口店第一地点的第3层至第11层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第8阶段至第11阶段相对应。徐、尤的研究不仅与刘东生的研究相衔接,而且他们从另一角度共同证实了北京猿人生活在中更新世的结论。

  周国兴说,《铝》文的第一作者应当了解老一辈科学家所作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不应该把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说成是估算的结果。

  铝铍埋藏测年法是否可靠

  《铝》文的作者认为“铝铍同位素比值埋藏测年法”是当代最新的测年方法,其结果理应更为可靠。周国兴却对这种方法表示怀疑。他的这种怀疑是由《铝》文公布的测量数据而产生的。《自然》杂志发表的《铝》文公布了10个数据,最后从中选取了6个数据,算出了 77万年这一年代,其中却有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的两个“死结”。

  第一个“死结”是,根据公布的数据,周口店第6层的年代为278万年前,第7层为100万年前,第8 层至第9层应为90万年前(加上他剔除了的166万年的数据),第10层为75万年前,第12层为62万年前,第13层为31万年前。这就令人奇怪了,为什么越往下的地层反而越年轻,越往上反而越古老?是不是整个地层来了个大翻转?

  第二个“死结”是,《铝》文公布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很大的误差,最大的误差为74万年,最小的误差也有16万年,而且有的误差十分离奇。比如第13层的年代为31万年,而误差则为正负74万年,误差竟比所测出的数据大得多,第12层的情况也是如此。这样的数据难道还有意义吗?《铝》文在公布77万年这个结论性数据时,同时公布误差为8万年。但从该文作者所挑选的能得出77万年这个平均值的几个数字来看,其误差应为23万年。那么8万年这个误差值是怎么得出来的?这只能期待《铝》文的作者给出答案。

  《铝》文中出现的“死结”,究竟是测试样品有问题,还是“铝铍埋藏测年法”本身不可靠?周国兴认为,无论问题出在何处,《铝》文得出的77万年的结论值得怀疑。

  北京猿人生活在间冰期

  为探求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科学界开展了哺乳动物群、植物孢子粉、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这些研究的成果都有力地支持了北京猿人生活在较为温暖的间冰期的观点。而77万年前是属于较为寒冷的冰期,与环境研究的成果相抵触。由此,周国兴认为,现在不是要去研究生活在77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如何适应当时的寒冷环境,而应当去解决测出的属于冰期的年代与间冰期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

  周国兴说,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可以代表的,它必然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段。以往的研究表明,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在距今70多万年至20万年之间,也就是说,北京猿人在周口店生活了50万年之久。周口店底层的第13层代表着这里的最早居民,其附近的第十三地点同样也发现了用火遗迹和古老种类的动物化石,支持了存在较早居民的观点。学术界之所以将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大致定在四五十万年前,只是为了便于表述而取了一个中间值,较为准确的表述应为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后。《铝》文提出的77万年这个孤立数据不能准确表述北京猿人的生存年代。退一步说, 即使这个数据是正确的,它也只是包含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中。

  “以论代史”的研究方法不可取

  据了解,《铝》文的第一作者一直有一个观点:以往的中国学者在研究古人类时把年代“压缩”了,因而要 “减压”。他正是怀着这种“减压”观念来对待年代测定的,所测出的年代都大大提前。比如,他在广西柳州白莲洞的年代研究中,使用热电离子质谱铀系法,把距今2.8万年的西六层测定为16万年,把距今3.6万年的西十层扩张到距今30万年。这样一来,他把生活在3万年前的白莲洞人提前到了距今16万年前。同时,他还把著名的柳江人从3万至5万年前提早到了16万年前。难怪他的这些判断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

  在对待北京猿人的年代测量问题上,似乎也有“减压”观念在作祟。他采用测定白莲洞年代的同一方法;将周口店堆积物第1层至第3层的年代由20万年前提前到40万年前,将第5层测定为50万年前。他还由此判定,第6层及其以下的地层必然超出50万年。于是,他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获得了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数据。

  周国兴就此指出,这种先有观点然后找证据的“以论代史”的研究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它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但愿《铝》文的结论不是“以论代史”观念的产物。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科学对人类学只能用来做佐证,用来做推断一般会是很荒唐的。

上个世纪,“北京人”、“元谋猿人”、“非洲夏娃”的发掘出来,都为一些用科学研究人类学的专家带来兴奋,宣布人类起源于这里或是那里,似乎言之凿凿,其实还是推测。近年,美国宣称用什么基因技术推测人类的祖先是“夏娃”,人类都是源自非洲,也很热闹了一阵子。其实还都是过于相信“科学”了,把科学的推测当做了实际,这将会是很荒唐的。这次的新技术可能会有一定意义,但是也不会那么神!
科学能说远的,说近的不是应该更容易吗?直到现在为止,现在人类的直接祖先是谁,仍然没有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