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失聪乐人葛莱妮的故事

2009-03-06 10:32:03
靳大成

十二岁失聪。这位英格兰姑娘,当年只是感觉越来越“耳背”,最后发现时已经晚了。



这没有能挡住她继续从事音乐学习的努力。



这是英德合拍的纪录片,片长九九分钟,比一般定制略长了九分钟。



可是其画面,其音乐,其声音,国内没办法比。



聚焦,定格。她在击打一面立鼓。慢摇,拉长,镜头是从一公里外穿过一个大钢管拍的。



导演跟踪她在纽约,在英国,在德国,在日本的行程,整整一年,看她在不同场景下工作的情况。



她自己就是一种生命的律动,一种节奏,一种旋律。别说打击乐只有节奏没有旋律,她就是。最美的是,她能在生活中,在自然环境或者工业建筑环境中,发现任何可以发出乐音或者可以入乐的噪声,探索不同音色音质,



镜头不断淡出淡入,她在日本神庙里,静坐,听风声,听碎石子在脚下的声音。这里用“听”,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类似太极推手里说的“听劲”,即感觉各种空气中或者实体的振幅,振感,来体会不同的振动。这就是她的音乐。



她用琴弓与金属残板,废旧的金属物,或者随手发现拣来的任何东西磨擦发声。



在海边,手捧一个圆扁鼓,放上细砂,静静地平端,观察大海潮来时引发的震颤,看砂粒跳动的韵律。



一湾池水,看波纹的振动,变化,微波起浮中光影的闪动。



在机场候车室,看无聊的待机客,打呼深度呼吸时肚皮的起伏,两只手指交互绕动,脚尖的有节奏地晃动,头顶上半透明的玻璃天花板,人拖行李时拉动磨擦发出的声音与振动。



她击打木琴时,最为美妙。原来声音和舞蹈或者打拳是一脉相通的!看着她爽郎的笑容和一口流利的伦敦英语,你不会以为是在和一个聋子讲话。她其实听不见你说什么,但是她通过观察你的嘴形变化,知道你在说什么,和你交流一点没有障碍。而和她的同行们,音乐家们一起工作时,凭着她的眼睛和身体感受到的微小振动,她就能配合得很好,或者,准确地说,是能引领着乐队奏出最和谐,最完美的音乐。



以自然之物的各种声音,包括噪声入乐,这本来是中国音乐传统。葛莱妮当然没学过中文,但她是凭直觉,凭自己的身体感觉,给物赋予不同的声音,使之变成美妙乐曲。你看她俯身双手轻触鼓面儿时的神情,或者手握四色音锤敲击以不同实体做成的“乐器”时的样子,没有人会相信她是个聋子。她分明听见了自己手下发出的微小颤音,手划过玻璃,或用琴弓轻拉烟管、水管、窗框、桌角时,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这声音带给人的是什么感受。



最有趣是在德国,她在教一个天生聋女如何击鼓。那胳膊摆的角度和力道,让聋女摘去助听器,通过空气振动感受她在她背后轻击三角铁的声响,见那聋女脸上表情的变化,真真是音乐教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常见她开口大笑,那份顽皮:手握一个对讲机的天线,以有节奏摆出各种不同的弯曲度或者距离,随意地拨弄天线,使对讲机天线的电容不断变化,发出象鸟叫一样的声音,或者如电子乐般的变奏,真是开心!



片子里没有描述她是否有男友。看样子,三十来岁了吧?但她很投入,很快乐,在纽约大都会的庭堂,她击打了一通鼓后,看见周围自然围观的听众鼓掌,她并没有象职业演员谢幕那样做出优雅的动作,而是自然走到一边,那里放着她的一个帆布包,取出一瓶矿泉水,喝一口,回过头来,面对人们一笑。



真美。灿烂的笑容。



而她的音乐,突破的何止是流行制式与学院派教育。天下万物皆能入乐,生活自然发出乐声。她就活在其中,寻找,捕捉,汇聚这声音,用自己的手,参与完成乐曲的演奏。



谁才是她的知音呢?



天地自然。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Touch the Sound Part 1

Touch the Sound Part 2

Touch the Sound Part 3

Touch the Sound Part 4

多谢克明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