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燃烧的平原》(THE BURNING PLAIN)



《燃烧的平原》(THE BURNING PLAIN )






碟片完了,拉丁吉他单弦低徊,我痴痴呆坐,久久沉迷不出,这是判断一部佳片最感性的明证。徐徐推出的电影创作名单里,记住了导演吉勒莫·阿里加,和女主角查理兹·塞隆。



影片甫始,大美女塞隆饰演的餐馆女老板希尔维亚,从陌生人床边赤裸起身,伫立临河的窗边。回望床上陌生男子,眼神空寞。身边不乏默默追求者,她却任由身体随波逐流。看到这里,观众隐隐感到她埋藏巨大心灵创痛,却仍然大惑不解。吉勒·莫阿里加就具备这种天才。不到最后一刻,真相的帷幕不会揭开。片子每隔几分钟,就在不同时间,不同人物之间来回跳跃。这种纵横交错,多处点染的多线叙事手法,让任何中途闯入或是随意走动的观众,往往不得要领。末了,只能惊叹绝对是以整体完美取胜的大导演手法。



一对中年男女,在一场激情中爆炸身亡;各有家庭的恋人,陷入难以自拔的地下情,终于被16岁的女儿玛丽亚娜发觉,并恶作剧地犯下罪孽;两个家庭尖锐对立。墓地上,男方的儿子圣迪亚哥,望着玛利亚娜美妙的身影,开始一段年轻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终于事发不容于家庭,私奔逃亡墨西哥,诞下女儿仅两天,带着巨大负罪感的玛丽亚娜只身离开,一去不返。直到圣迪亚哥工作时坠机重伤,嘱咐好友带着女儿玛丽亚踏上寻母之路。在貌似东拉西扯中,吉勒·莫阿里完成了精密设计和最后注解。昔日的少女玛丽亚娜,如今的中年美女希尔维亚。她的女儿,依然叫着容易混淆的名字玛丽亚。一切都天衣无缝,又一度纵横交错。在颠倒和交错中,我们体验到艺术技巧带来的丰富层次感,行云流水,绝不枯涩。



希尔维亚一开场,望着床上陌生熟睡的男子,和当年她最后离开恋人圣迪亚哥的场景,完全是导演有意为之。“爱情是个很不行的水手,你坐一次船,它就憔悴了。(毛姆语)”,此时,我们大致明白了希尔维亚的创痛,自我救赎中又自我摧残,这不是悲剧是什么?



还好,导演最后给了一抹亮色。小玛丽亚原谅了玛丽亚娜,圣迪亚哥被救活过来。当小玛丽亚转身问妈妈“你不进去吗?”,几个曾经的场景再一次回放,时空最后缝合,玛丽亚娜终于回到现实,轻松走进病房。片子戛然而止,干脆利落,回味绵邈。



人生的一个错误,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后续多重悲剧,人们在自己漫长的心灵痛苦中去实现自我拯救,总算回到爱的原点。影片的这抹亮色,可以解读成艺术家的道德,不忍让观众陷入更深的伤痛。回过头看看,这仅仅是童话,人生的底色,更多还是无可救药的悲寂。或许,唯一可以避免悲剧的,便是遵循生活的惯常法则去活着,按部就班,波澜不惊。




2009-5-2




[ 本帖最后由 兮兮 于 2009-5-2 23:47 编辑 ]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塞隆其实是个大美女





片中形象颇有点苍桑。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兮兮写得忧伤和诗意,不失本真。赞一个!
文字感性迷离,令人低回不已。几处议论点染,并没有硬得硌你的眼,一如那些绵软而不失洁净的叙述,不醒目不突然,自自然然,引读者悟入生活,思索人生。


谢谢水版提携、谢谢水笺夸奖、谢谢tian295!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看了两遍《燃烧的平原》,很是喜欢理查兹。塞隆的表演,她把女主角演得非常知性又迷乱,你说的“沧桑”感时不时显山露水一下,觉得这样的女人如陷落在泥泞的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