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习作

本帖最后由 ee 于 2010-4-3 06:02 编辑

这两幅习作,是我为自己定下两个月限期得以重操旧业的“整治项目”的初步成果:一幅以新英格兰海岸码头为题材,另一幅以地中海风景为题材。后者,注重练习“外光”与“色彩互补”。两幅结果都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程度。以为可以“一蹴而就”是不设实际的想法……但是无论怎样,我不会放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非常印象,有胜出所谓正经作品之处多多。
你果真不喜欢的话我收。
说句真心的外行话,完全可以放到乌菲齐展品中去!
EE的基础好。多点时间练习,一定能恢复的。

不要想太多,忘记画展,静心画就好。
你果真不喜欢的话我收。
老程 发表于 2010-4-3 10:56
俺也这么想。很喜欢。
相当不错。
色彩明丽,有仙气。
尤其喜欢第二幅的用色。
喜欢啊,那一卷白色船舤上的褶子!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尝试后院“外光”写生:



不满意,“整体感”“重量感”欠缺。在电脑上拟定修改稿样: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这幅画很好看。轻快的白帆船和浓重的码头形成强烈的对比,衬托以兰色的海洋和天空,色彩明丽层次分明。建议码头上的缆桩的暗部和小屋墙面的边沿可以画得淡些,透明些,才有光感。

帆船,房屋,天空都画得很好。海水兰色太纯,在暖色调里显得不和谐。人物的动态可以再多样些。

     利用明暗对比处理画面,色彩处理非常大胆绚丽。树丛和砖墙表现得很好。天空上的紫色和楼梯上的绿色缺少具体形象,显得突然。屋檐的亮度应比天空稍重些,墙的暗部稍亮些,不至于为黑白灰过分差别所破坏,使墙面明暗统一完整些。
    修改稿样的大色块安排可取。
12# 林龙华

大师之评,句句中肯;指出的不足之处,实为极待改善,受益不浅!谢谢!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看来12楼的林龙华先生是这位:

林龙华教授在他70岁生日的这一天,举办了生平第一次个人画展。画展展出的是他作画50多年所创作的一百二十多幅作品。
好友亲朋纷纷前来祝贺。满堂的人群,来得最多的应该是林龙华的学生。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展厅中,盛载着他人生的两大作品,一个是他的画作;另一个,是他用心培育出来的学生。
[收黑场]

画家  林龙华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70岁才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似乎晚了一些。但回首人生经历,林龙华并没有感到遗憾。
出身于梅州大埔一户普通农家的林龙华,自小热爱绘画。曾经出洋留学的父亲希望他能功成名就,为其取别名:占鳌,意思是:独占鳌头。林龙华没有让父亲失望,1951年他考取徐悲鸿大师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

画家  林龙华
其实我是带着十分强烈的成名成家的愿望进入高等院校的。其实我是带着十分强烈的成名成家的愿望进入高等院校的,特别是在北京,当时徐悲鸿还在,看了他的油画,看了很激动,心里就想着要成为象他那样的,大师级的。

不久,由于组织的需要,林龙华被调到当时赫赫有名的东北鲁迅艺术学院。

画家  林龙华
从中央美院调到鲁艺时,我不太情愿,但后来他们说,鲁艺是最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从延安搬去的,那里的老同志,老革命家会帮助你,会对你非常好,我到了那以后,确实是感受到革命家庭的温暖。

    在鲁迅文艺美术部,林龙华接受了最革命的思想教育。在“一切文艺是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熏陶下,他的名利观念逐渐淡薄。1955年毕业分配时,他听从组织安排,留校当上了一名普通的附中美术教员。

一当上老师以后,接触那些小年轻,那些小朋友,他们的那股热情,自己就好象理所当然的要尽心尽责的来帮助他们,所以我也很认真。我记得我第一次当老师的时候,就跑着小步,跑到教室去,那个学生课代表就赶上来说,老师,你不用着急,我们同学还没到呢,搞得特别紧张……(声音渐弱)
   
    林龙华在鲁艺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0年。直到1985年,汕头大学筹办美术系,急需聘请一批有办学经验的美术教师,林龙华才从东北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故土。

人一到老就有一种怀乡念家的心情,就是想念老母亲,就想调回来,打报告给领导,但磨了很长时间才放……(声音渐弱)

    在汕头大学期间,林龙华担任工艺美术系副系主任直至退休。退休后的他,本来打算在相对闲暇的晚年生活中一心一意搞创作。然而这时,家乡嘉应大学的教师,原来林龙华的学生林爱芳,前来请他去帮忙创建嘉大美术系。

当时我一听说家乡要办美术系,我也特高兴,过去家乡是最落后的,跟潮汕没法比啊,很多家乡的老考我们汕大,都考不上的,有的求我帮忙 ,我帮什么忙,我是不能从别的办法来帮忙的,所以就要把基础打好,我们梅州办一个美术系,培养一批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声音渐弱)

嘉应学院美术系教师  林爱芳
当时林老师家里也走不开,刚刚退下来,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处理,但他还是非常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去了嘉应大学以后他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好的办学思路,00442415他就是我们的领路人,我们现在也一直在沿用他的思路在发展。

由于年事较高,林龙华无法继续留任嘉大美术系系主任,但每个学年,他仍会过去指导办学工作,勉励学子刻苦学画。
画展的这天,嘉应大学共有师生40多人从梅州赶来为他们敬爱的林老师祝寿,他们用质朴的感情表达了对林龙华最诚挚的祝福和谢意。
[收黑场]

林龙华说: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优秀的画家。在46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从没间断过自己的艺术创作。
此次画展所展出的作品,包括1950年以来各个时期的习作、出版年画,以及近期的书画,是他对自己创作历程的一次总体回顾。
这是我四年级的时候的毕业创作,那时侯我们到北大荒,友谊农场,就是我们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君他们劳动的地方,//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旭日初升的景象,那时我的心情也是这样。
那时是画大跃进的时候,全国各地丰收了,向毛主席报捷//这副画刚好碰到58年农民代表大会到北京开会,人民日报的第一版就发表了这幅画。

60年代,我们别的不能画,主要是画毛主席象和样板戏,那时画风也改变了,那时画得灰、朴实一点的,现在要求红光亮,样板戏是高大全。
这幅是月是故乡明,是画一个少女在窗口望着月亮回忆起过去的情况,//那时侯我也很想家乡,很自然就把这种心情就融入画面里头了。
九十年代,我们过去的一些伟人,我们国家的建设者,很多人都怀念我们现在的领袖,我就带着一种心情画了过去的领袖,包括叶检英、毛主席、孙中山,后来邓小平。

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作品,虽然多为进修写生习作,仍真切地表达了林龙华当时热情反映祖国建设、讴歌中华英豪的创作激情,也展现了他扎实的绘画功底。
他画风朴实,贴近生活,在东北壮阔的景观中溶入南国细腻与柔美的笔调。应该说,作为一个画家,他早就有能力举办个人画展。

我觉得有些事情要是没搞好的话,总觉得心里不塌实,搞自己的东西总觉得搞不下去,我觉得重要的事情搞完了以后,在搞自己的,心情还好一点。


教书育人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林龙华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等他默默地忙完了最重要的事,却已经到了古稀之年。

我觉得还是很值得自己安慰的,我现在的学生是很多的//这一次生日,就有些(学生)从别的地方来的,来不了的就打电报、打电话向我问好,我感觉到这就是一种师生的情谊,这就是我们当老师唯一的安慰,他已经成材了,虽然我没画什么画,没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我培养出来的,他们有成就,我是很高兴的, 就象我展览会上有一幅对联:甘当门槛,为学子登堂入室;下联是:愿做人梯,为后生攀高望远。

如今,在汕头市老年大学,林龙华开办了绘画班,教授老年学员绘画基础。
(讲课现场声)
他说他愿意在讲坛上乐此不疲地耕耘下去。

[收黑场]
唱生日歌
这天晚上,儿女们为他举办了生日晚会。70根生日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跳动的烛光映红了林龙华的脸庞。这些蜡烛,似乎成为了他教学生涯最生动的写照。
本帖最后由 ee 于 2010-4-6 22:36 编辑

林龙华大师的书法,行草之间,仙风飘逸,少有的书法精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俺于画虽是外行,得以在窗外偶聆林龙华先生妙论,恍然若有悟。快事,幸事。
林先生批作业,如拳击手句句挨在肉上,E兄痛否?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杨林说的对,非常印象。 如此杂多的颜料,从错乱中呈现秩序,象魔术,看得俺很迷糊,很崇拜。
ee不仅重操旧业,而且这次对待艺术算是以性命相见了,而林老先生的点评还是皮贴皮,肉贴肉式的。啊,这个气氛好喜欢,喜欢认真的人!世上最可爱的人就是认真的人!!!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林龙华教授的作品请贴上来,否则仅凭这几句点评不足以叫人心悦诚服。
林老师指出我画作不足之处和细部,正是我在画这些画时感到困扰的地方,因为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效果不佳,以至那些地方的颜色也显得“污浊”,“交待含糊”。形体暗部不“透明”,或者,“不响亮”,不但有素描关系的问题,在色彩画里,也牵涉“调子”问题。

这几天,为了转移一下上述“困扰”的心情,我暂时把注意力放在临摹《伯里曼人体结构》,同时为自己拍了一系列的“写真”,对照练习。没有模特,自己当啦
《伯里曼人体结构》以我看,至今仍是最佳的艺用人体解剖工具书。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放松心情慢慢来。

反正是练习,十字拉拉,形准之后再铺色,一步步慢慢来,不要急着做效果。多点两课时、四课时的写生,手艺肯定很快又回来了。

你很久没画,现在这样已经很厉害。写生的树丛像柯罗。

别想太多,凭本能画吧。太多顾虑无益处。
运笔有点拘谨,紧张,再自然点就舒服了。
22# macintosh

说得极是----我现在还在“自由王国”门前徘徊,看出问题,却扔在挣扎希望早日解除捆绑。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俺喜欢最后那一副,这个压抑的视角,光和影的强烈,让人在阴暗处也感受倒了炽热。
喜欢第一幅,画得太美了。
只想优雅转身,不料华丽撞墙!
ee的画都很棒,我喜欢。读林先生的点评,也获益良多。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反正,这样的画,沁我入脾。
本帖最后由 ee 于 2010-5-5 22:32 编辑

这些日子,除了继续练习,还系统地复习了大学时读过的西方艺术史,印象派发展史,文艺复兴史,贝多芬和莫扎特毕加索等,几百小时的光盘函授资料。这样的复习很有帮助,也让我思考。
记得以前一位老师说过,绘画至今,什么技法,风格,几乎都被前人和历来的大师们发现了,创造了,使用过了。他的话似乎说,你们再画,也画不出新意。这让我疑惑,似乎是事实,却又不想赞同。人类在地球出现后,虽然人无数,但是,尽管他们体质思维等有不少相近甚至相同之处,他们却有各自独特人格个性。绘画,是每一个这样的人在两度空间的媒介上表达他这个具备不可克隆的个性对客观世界的知感,情愫,或者只是他的个性化宣泄。可以是为他人,更应该是为自己的行为。因此,就这而言,世界上每个人的画,都应该隐含新意,只要以自己的心意去画,而不是一味去模仿。
另外,我还觉得,假如,艺术里一种媒介,它所表达的某种意境和程度,可以随便轻易为另一种媒介取代,那么,就不算成功的表达。换句话说,每一种媒介都应该有它的特出之处,只有使用它才表达得最适宜。比如,如果使用绘画技术,企图表达和追求对象形体的“真实”,那么,不如使用摄影。把画画得像“摄影”,这应该是对一位画家的侮辱。一幅画所表达出来的,是摄影舞蹈音乐诗歌等其他媒介不可取代的,正如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是一幅画无法表达的。画家当然可以表达对象的形似,但是更应该追求“神似”,甚至只是画家宣泄他的自我。
我不打算为标奇立异或哗众取宠而让自己的画“不可取代”。但是,我希望能以心而画,为自己而画,不是为权贵,为金钱,为他人的意识形态。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
ee目前处在恢复功利的阶段,相信ee兄不久就会有力作问世。我很期待ee胆子大些,画面不要过于具象。
29# 老程

说得极是,不要追求太具像。似乎时下一片具像风刮得猛烈
自言自语是个权利,也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