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熟悉歌曲的外语原唱

[转贴]熟悉歌曲的外语原唱
文章提交者:towakeup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熟悉歌曲的外语原唱(上)

我不知道,原来在中国,确切地说应该是港台地区吧,真正的音乐人士是那么的少,当然我现在也明白了,为什么最近听到的歌都是这么烂,大不如前。 所以对一个原创的歌手,真的不能不肃然起敬,香港的许冠杰,蔡国权,台湾的罗大佑,童安格,以及后来香港的beyond,台湾的齐秦等人,不但能唱,还能自己写曲,而且写得又是那么好。即使现在,不知有多少人要用《天才白痴往日情》的曲来填上各式各样的词,《不装饰你的梦》依然在各个超市播放,陈慧娴虽然是乐坛的大姐大,却依然要唱《人生何处不相逢》,张学友身为歌神,也在唱《夕阳醉了》,而《海阔天空》《大约在冬季》,也不知打动了多少有情人。

你以为一首歌唱了两年,自己再炒作一下,就能成为经典么? 可惜这些都是老一辈的人物了,当然,再早的,许冠杰的前辈,当数黄霑,当年邓丽君的《忘记他》便是他的杰作。许冠杰那首脍炙人口的《沧海一声笑》,也是出自他的手下。我不是说这样就表明许冠杰不如黄霑,他们各有千秋吧。可许冠杰也是解放前出生的人了,总觉得生活在那个时候的人,如果真的成了名,那一定得有真才实学的,而且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挣扎磨练,一夜成名的神话,只有在现在才会有的了。可是,神话背后,却又是什么?

当然一个歌手,也不是说非要所有歌都是自己原创,非要自己作曲作词的才能唱得好,毕竟歌手也是个演员,作为演员,应该懂得深入角色,把角色表现出来,演员不一定非要经历过和角色类似的事情的。翻唱别人的歌,也未必不好,外国就有《轻歌销魂》的例子了,在香港,徐小凤唱的《顺流逆流》就是蔡国权的歌,许冠杰的《青春梦里人》的曲也是来自《stay awhile》,但这丝毫没有掩盖他们的光芒。即使看《stay awhile》的词,也发觉其实许冠杰把它译成“青春梦里人”是非常好的,那就是中文毕业的学生的才华吧。 一个歌手的确不必同时是个作曲人士,只要有足够的表现力,唱适合自己的歌,照样是个好歌手,这是真的。比如邓丽君,我没有听说过邓丽君写过什么曲子,可她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唱得是多好,可又有谁知道这首歌的作者汤尼呢?

李克勤的《红日》红遍了大江南北,又有谁知道立川俊之的《それが大事》是一首怎样的歌呢?我们可以从来不知道有《それが大事》,可我们照样可以被《红日》的激情感动,甚至可以认为,李克勤就是《红日》原曲的作者,或者,至少可以以为,《红日》是一首中国的歌。 当然可以,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以为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以为《每天爱你多一些》是中国的歌,也可以以为《飘雪》是中国音乐人的杰作,也可以为《我只在乎你》的美妙旋律而感叹中国音乐人士的天才。于是我们就会以为,中国乐坛真的可以和日本韩国,甚至欧美平起平坐了。

可不,你看,90年代初80年代末,随着四大天王的出现,好的歌真是一天一首,叫人真不能感叹那是一个奇迹,中国人的奇迹,可不?今天刚听到一首《分手总要在雨天》,明天又来一首《我的亲爱》。这周刚刚上榜一首《千千阙歌》叫人听得直掉眼泪,下周居然又有一首《还是觉得你最好》打败了它,真是好一个繁荣盛世。台湾那边也不甘寂寞,周华健号称天王杀手,也带着他的《让我欢喜让我忧》来了。过了一阵,又来了个任贤齐,一曲《伤心太平洋》打动了无数少男少女。那个大言不惭的小虫居然说,《伤心太平洋》是他的杰作呢?不知中岛美雪听到后会有什么感想了。 当然,你可以随便说某某歌就是你的原创,中岛美雪那样的巨星,又远在日本,自然不来和你计较,或者,她也会为中国人写点歌,比如《漫步人生路》就是她的《ひとり上手》,邓丽君还有日本名字,估计中岛写来还是专门给她唱的,然而人家邓丽君却很是谦虚,依然写作曲是中岛美雪,却没有写是自己,不像小虫,拿了中岛的《幸せ.》来变成了《伤心太平洋》却依然脸不红心不跳。玉置浩二自然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难以前行》被张学友唱成《李香兰》而跑来中国跟你作对。于是,看来我们真的可以放心地拿来了,放心地繁荣乐坛了。

欺上瞒下是可以保住一时的繁荣,可是这里总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那些歌事实上毕竟不是我们的音乐人写的,自然,90年代初我们还有很多老前辈在那里撑着,黄霑有时还会出来说说“我都不知你华仔在唱什么鬼”,可他们毕竟会退役,94年许冠杰退役,大家便都来翻唱他的歌以示纪念。可是他一退役,那些鬼马歌却也从此失传,以至现在只要一听到那些鬼马歌,还是只能想起许冠杰,这就是后继无人了。这样,今天退役一个,明天退役一个,不用多久,能写曲的人也就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会唱不会写的,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谁叫你是明星,谁叫你要歌迷的钱,没人写曲自己写吧,要不继续抄去吧。想写首歌一唱就红,那是要一定功力的,现在还有多少个许冠杰罗大佑?谁又肯下他们的死工夫在那方面研究下去,谁都想一夜成名,反正大家也知道,成名不在功力深厚,而在包装,唱歌也是一种包装。

于是刘若英来了,一首《后来》,一首《很爱很爱你》果然就成名了,可惜的是除了这两首歌,几乎就没有什么歌是好听的了,一个人的水平怎么会差异那么大呢?仔细一看,原来这两首都是kiroro的歌,分别是《向着未来》和《长久》,可刘若英不管,一举就变成乐坛的才女了,我看还是把“才”字改成“抄”字比较合适。记得有篇报道说记者采访刘若英,这个乐坛才女,问她平时有什么爱好,她说,最喜欢开快车,一边开车一边说脏话。她还挺老实,也许是觉得这样给人有个性的感觉吧。可当我知道她的成名作都是抄来的后,我就知道她如果不是喜欢开快车说粗话,才真的叫我惊讶呢。

当然,老是抄也不行,总得有人来写点歌唱唱,不然人家日本人也有意见。于是一帮什么林夕什么陈小奇就开始批量生产他们的歌了,生产了出来,管你谁唱,管你是陈奕讯还是郑秀文,反正谁逮着什么就唱什么,反正唱歌嘛,很容易,叫得够大声就行了,不是吗?郑秀文小姐的《煞科》,哎呀,不好意思,《煞科》也不是郑小姐的原曲呢,那是一首韩国歌来的,真是对不起了,不过我不记得它的原名是什么了。 现在出名是更容易了,随便演个什么《流星花园》,于是就创造了四个神仙,他们还要唱歌呢,《流星雨》是他们最好的歌了,其他的歌听了都叫我直想吐,惟独这首歌还能忍受,谁知又发现原来这是平井坚的《Gaining through losing》,真是好笑。然而这四个神仙还不安宁呢,今天又和经纪人闹矛盾,明天又要和女孩闹绯闻,后天又传出解散的新闻,真是热门人物啊。

娱乐娱乐,当今乐坛就是娱乐二字了,怎么娱乐呢,自然就是他们不断弄些无厘头的周星驰电影式的新闻来了。于是今天这个服摇头丸进去戒毒,明天那个顶包案被捉入狱,后天那个又被偷拍,真是娱乐个不亦乐乎,自己出名,又满足了观众需要,真是所谓“双赢”了。可人家还不放过你,你以为进了监狱就没事了,那真傻,可不,警察对谢某人通肛,居然都上得报;苏某人在戒毒所唱首《男人不该让女人流泪》,居然也叫人十分感动起来了,似乎这样一来就表示他真的要痛改前非。可是,这两位男士毕竟比不上璩小姐,人家被人偷拍完,都不用等你记者来挖料,就急急忙忙开起个唱了,至于唱什么,你怕没人给她写替她抄吗?只可惜南亚诸国不解风情,硬是不让人家开个唱,真是一大损失。

娱乐大众,大众娱乐,乐坛就变成了娱乐的地方,再也不用音乐了,所听到的新闻,不是某某歌上榜十一周依然高居不下,也不是某某音乐人一曲打动了千万人,却是赵同志今天穿日本军旗服明天入党,伏姑娘今天穿条写满脏话的裤子明天嫁了个比自己父亲还大的老公,真是老公公了。要唱歌怎么办,王菲都说了,她最满意的歌已经是N年前的那首《容易受伤的女人》,就是以后的歌也不如这首好了,不知中岛美雪听了后会不会很高兴,她随随便便一首《ル一ツ工》给人改编成中文又变成了最好。

现在的巨星,到底怎样是巨星呢?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只要你唱歌不走音,就是天王级人马了,如果人家叫你小天王,那就表示你唱歌还有点走音,如果你唱歌很走音,唱什么走什么,那你就是偶像派,代表人物言承旭。所以张学友就是天王,王菲就是天后。当然,作为创作歌手,是有办法即使自己唱歌走音而且咬字不清,都可以成为名人的,那就是说唱,其实就是说话,只不过说得有点压韵再加上吐字不清,在加上有时呻吟一下就行了。当然了,据说这还是来自外国的呢,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个道理我当然懂,所以外国不管新出现了一种什么音乐文化,照搬过来中国是绝对不错的,你觉得不好吗?那就表明你out,表明你没有品味,表明你不够小资。可惜那个说自己不穿内裤上街的人不把西方的工业噪音(一个流行音乐的流派),重金属之类也搬过来,不然他就真的成为一代传教士了,至于教父,那还差得远,你听说过什么教父会到处跑来传教的?我又想,这个不穿内裤的人为什么又不把有点难度的新古典,迷幻派之类的搬过来呢?那也是兴起了不是很长时间的啊,按道理说也不是很out吧?后来我明白了,因为这些派别都至少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唱歌不走音,其次,还要求很高的唱功,他虽然不穿内裤,但还是唱歌走音,所以没办法。看来还是先生说得对,拿来主义也要有所选择的。你不穿内裤,就得学人家说唱。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这么一回事,唯物主义也容易得很。 那么大家都来说唱吧,大家都来娱乐吧,唱歌就对对口形好了,甚至连口形都不对,就站在台上发呆就可以了。反正都是娱乐,还下什么工夫,玩嘛,正如粤语歌之王许冠杰的一首歌所谓“最紧要好玩”。

[转贴] 熟悉歌曲的外语原唱(中)

除了用现成的当红歌曲凑成一张专辑,翻唱还有致敬和过瘾的性质。致敬是向别人致敬,过瘾则是要过自己的瘾。

今年,中文歌坛掀起了翻唱风。内地有刘欢的《六十年代生人》,台湾有江美琪的《美乐地(Melody的音译)》、许茹云《云且留住》,还有即将跟进的韩红。翻唱,成了一大主题。刚刚上市的《云且留住》在本周销量榜上排到第4,算是不错的成绩。

在古典音乐界,一首作品被不同的音乐家们反复地录音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贪心”的乐迷们往往拥有同一作品的多个录音,各种版本比照起来欣赏,是件很惬意的事情。而在流行歌坛,几乎大多数歌手都有过翻唱之举。

80年代的香港,梅、谭、张几乎都是翻唱着别人的歌红起来的。百变梅曾以沙哑的嗓音演绎山口百惠;谭校长最红的《爱在深秋》出自韩国人赵容弼的手笔。哥哥张涉猎的范围更广,他成名的《风继续吹》是山口百惠的作品,《片段》原曲为《Casablanca》,《全赖有你》和《情难自控》是摇滚公鸡RodStewart1975年的名曲《Sailing》和《IDon'tWannaTalkAboutIt》的翻版,《爱慕》原曲是西城秀树的《罗拉》,《共同度过》由谷村新司作曲。四大天王之首的张学友,《月半弯》、《李香兰》、《太阳星辰》、《每天爱你多一些》、《蓝雨》原都是日本歌。天王巨星尚且如此,小明星可想而知。那是个口水歌泛滥的年代。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只为过把瘾
出于自己过把瘾而翻唱别人歌曲的歌手大有人在。有人意在表达自己的大脑和嗓音对歌曲的不同理解,比如林志炫《一个人的样子》、《擦声而过》;有人意在显示音乐功力,比如庾澄庆《哈林夜总会》,简直是音乐变色龙。

对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歌曲,除了邓丽君,蔡琴也是高手,她的《老歌》经久不衰。今年,费玉清出了张《风华再现:情系百乐门》。听后才知道,《草原之夜》那时就有了。他唱得很健康,但又有那个年代的味道,很难得。蔡琴曾说过,她当年一听到《新不了情》就疯了,心想这歌怎么不是我唱的呢。为此,她专门从台湾跑到香港去找当时还不认识的鲍比达,结果是鲍比达为她写了一出音乐剧《天使—不夜城》。在《相遇鲍比达》中,她把《不了情》与《新不了情》这两首不同时代的经典串起来唱,算是遂了心愿。

最近听到姜育恒翻唱刘家昌的歌,老姜十几年前就出过翻唱专辑。那张《我的心没有回程》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原因是他在唱《思念总在分手后》时居然把“遂于风中划满了你的名字”唱成了“逐于风中……”,罕见的差错。当年,他和苏芮同时翻唱李翊君的《再回首》,老姜的版本流传至今。不过,他的《驿动的心》就没那么红火,叶倩文轻轻松松把它唱成粤语的《祝福》,讨好的歌名带来的效果是点播率比原作高得多。

出于致敬
刘欢的《六十年代生人》显然也属于致敬一类,刘欢在唱片扉页里写下了“向老一辈音乐家致敬,感谢他们在那样不可思议的年代里为我们所留下的”。听完这张唱片,我再次惊讶于刘欢惊人的唱功和音乐感觉。除了他,有几个汉族歌手能把《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那种藏族风味。他的《台湾同胞》虽然比女高音邓韵的原版少了副歌,但他的确唱出了渴望统一的气概,那首《喂鸡》则充满了幽默感。看看唱片中“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搂搂抱抱,朝鲜电影又哭又闹”这样的词句,已到不惑之年的作者对童年的怀念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致敬,张国荣在《Salute(致敬)》专辑中这样写到,“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而这感觉亦可能潜伏在每一个歌者的心底深处,就是希望有机会去演绎一些其他歌手的精彩作品。我得承认这张唱片在制作上比其他我个人的唱片更加困难,理由是已有珠玉在前……”,“这张专辑面世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将每一首翻新的作品送给原来歌曲的主唱者、作曲者、填词人、编曲人,以作为他们在乐坛辛苦耕耘的回报及我个人向他们的Salute(致敬)”。抛开娱乐价值,《Salute》可以说是张国荣在音乐上最重要的一张专辑。

邓丽君去世后,北京的一拨摇滚乐队制作了一张《告别的摇滚》,翻唱了小邓的十首名曲向她致敬。藏天朔说,他们最早听的就是邓丽君,她的意义在和她的歌和人们过去听到的完全不一样,那种革命性和颠覆性是后来的任何人都不能比的。虽然他们走上了和邓丽君不同的道路,但那份心里的感激是永远都在的。王菲同时做了一张《菲靡靡之音》,我不能说她唱得不好,但她把那些歌的味唱没了,而那张专辑远不如黎明在《堕落天使》的点唱机里为李嘉欣点的歌———关淑怡的《忘记她》。

最疯狂翻唱:巫启贤。这位老兄唱功惊人,出了张《凑热闹》,把港台男女歌手的当红歌曲各选17首两口气唱了下来。要知道,把属于不同公司的歌曲版权谈下来是件多么艰巨的事。

最上瘾翻唱:林志炫。他出了《一个人的样子》、《擦声而过》,还写上“未完待续”,其继续捡现成便宜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最哭笑不得:翻唱有时能让歌手更红,有时则让原唱哭笑不得,比如翻唱大王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红遍大街小巷,可原唱黄仲昆却被人们忘到九霄云外。

最恶劣翻唱:别人的歌一般都要注明原作者,恶劣的也有。比如邰正宵,稍有民乐常识的人都能听出《999朵玫瑰》与《彝族舞曲》的关系,顺子的《太阳》根本就是电视剧《雪城》的主题歌《心中的太阳》。可他们都毫不客气地在作曲一栏里写了自己的名字,很过分。

原创歌手更值得尊敬
原创歌手一般较少唱别人的歌,但也有例外。童安格1989年把自己过去为别人写的歌拿回来重唱,结果《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专辑,现在没有几个人记得裘海正唱过那首歌。一向重视创作的齐秦也出过两张翻唱专辑:《齐秦的世纪情歌之迷》和《暗淡的月》。前者虽然在作品的代表性上不见得全面,但也算得上是有心之作了。后者全部是闽南语,它再次证明,好的音乐能克服语言的障碍。齐秦的立意是“不容时间革音乐的命”,这应该是大多数歌手翻唱的出发点。好的作品能历经时间的考验而无损其光彩和价值。因此,原创者更值得尊敬。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转贴] 熟悉歌曲的外语原唱(下)

我生于71年,可以划到“生于七十年代”这群人的范畴里,在六十年代的前辈面前还算新一辈,但在八十年代的新新人类面前早就成老人家啦。虽然我很缅怀我的那个年代,但社会和环境早已把我改变的面目全非,我很留恋失去的岁月,但我无法再回到过去,我能做到的只是用文字将模模忽忽.支离破碎的记忆记录下来,否则,很多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渐渐被冲淡的。(序)

如果没有音乐,很难想象我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它几乎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慢慢的也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总是有音乐萦绕在耳边的感觉好极了。

我曾经是个疯狂的追星族,从小就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随意的贴着各式各样的明星海报,直到今天我的电脑左上方的墙壁上依然张贴着我近6.7年最崇拜的偶像有着冷冷一张面孔的王菲的海报。

虽然我已经三十岁了,不知为什么对音乐的迷恋和依赖依然不减,这么多年北京和天津两地的演唱会几乎从来没有落下过。我怀念小虎队,但不排斥HOT,我属于家驹和百强的年代,但一样可以接受周杰伦和孙燕姿。有时坐在演唱会现场看着满眼疯狂的少男少女,眼里总时时闪现十年前自己的影子,心里总是有种莫明的伤感,追逐流行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相信我也会一点一点收敛自己的,我好怕失去这种多年来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但留给我的时间确实不是很多了。

如果真的有月光宝盒,可以任意在时光隧道中穿梭,我希望时光倒退十五年。

那时的天空真的很蓝,总有着大朵大朵的奇形怪状的白云静静的衬托着,风甜甜的,那时我的眼睛是纯真的,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美好。

当时正是内地歌坛复苏后的第一个高峰期,在那个拿来主义盛行的年代里,一批靠翻唱起家的歌手迅速走红,他们现在被定位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代人。

张行就是那一代歌手的代表人物,他的那首《迟到》的传播的家喻户晓简直令人恐怖,满大街都能看见当时所谓的“痞子青年”抱着吉他哼着“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一边唱还一边肆无忌惮的盯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姑娘(那时人们管女孩叫做姑娘)。后来还有一首《一条路》也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的走穴热潮中,据说他是最大的赢家。

那时和张行齐名的还有吴涤清和周峰,代表作分别是《梅兰梅兰我爱你》和《季候风》,周峰如今音迅捷无,恐怕是在海外定居了。

在那个年代的内地流行乐坛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张蔷的,她的《害羞的女孩》至今仍保持着内地销售量的最高记录,一段时间内大街小巷随处都飘荡着她那充满磁性且略显狂野的声音,同样是翻唱,但张蔷总是能让自己的特点打动人心。《这世界多么美丽》,《会心的一笑》《月光DISCO》.《好好爱我》在当时都传唱一时,她也是内地少数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歌手之一,据说是因为她的风格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饽,所以遭到封杀。后来如日中天的她激流勇退,告别歌坛,移居澳大利亚,直到1999年末的《同一首歌》,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看到了当年的那个“害羞的女孩”。

还有一名叫张蝶的女歌手,相信很多人都淡忘了,当时她有一张名字叫《冰与火》的专辑几乎都卖疯了,主打歌好象有《成吉思汗》.《热情的沙漠》.《老外》,当然以我现在的欣赏能力来分析的话她的演唱功力其实是很一般的,如今的张蝶早已移居日本,偃旗息鼓了。

许丽丽是借助第二界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而一夜成名的,她经过复杂的加赛凭借翻唱张德兰的《春光美》而取得了那届比赛的第一名,同时也开始了她短暂的歌手生涯。许丽丽是幸运的,这个餐厅的服务员一瞬间成了国内知名人物,《霹雳情》的专辑也在市面上热销一时,但是基本功的缺乏也让她只能成为流星,随着她多次在公开场合将跑调进行到底,渐渐的她也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头一次见到谢津是在天津市的一次歌手大奖赛上,一个青春活泼的小姑娘用她充满现代感的载歌载舞让许多人眼前为之一亮,同时她也凭借一首《美丽的津城》或得了那次比赛的冠军,记得给她颁奖的还是当时天津的老市长李瑞环呢。也许她的年少成名,也许她事业太过一帆风顺,其实从她踏入歌坛那一天起,就注定她的青春是短暂的,1999年2月14日,她在天津著名的一座公寓的23层的自家寓所飞身一跃,带着很多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死时才28岁,有很多行人目睹了当时的惨状.....谢津,你在那边还好吗?我们没忘记你哦!!

前几年同事把刘文正介绍给我,同时把他珍藏了小二十年,翻录的刘文正的磁带借给我听,那时我才知道原来张行翻唱的大都是刘文正的歌,而刘文正也有翻唱叶佳修的歌,所以究竟谁是原唱我已经不想知道了,我只知道刘文正的嗓音很好听,很清澈,真的象同事所言他的歌很好听。
记得听吴涤清的梅兰梅兰我爱你的时候,还是在老房子里,破旧的单卡录音机里放出的声音在当时竟是最好听的声音了。偶尔再看看黑白电视里的人在旅途,现在剧中人物情节早已模糊,但依然清晰的是那首主题歌,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若没有分别痛苦时刻,你就不会珍惜我,千山万水脚下过,一屡情丝挣不脱,纵然此时候情如火,心里话儿向谁说,我不怕旅途孤单寂寞,只要你也想念我。

1985年,台湾校园歌曲开始大量出现在内地,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呈蔓延之势。其代表作品就是成方圆翻唱的《童年》,这首由罗大佑作词作曲的歌曲原唱究竟是谁我也无从考证了,但是从各种版本的时间来推算应该是卓依婷或者当年的那个台湾美女张艾嘉。

台湾的校园歌曲为当时那个弥漫着浮躁和匪气的内地流行乐坛吹来了一股清风,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为内地流行乐坛的健康发展功不可没。当时比较好的作品还有《龙的传人》,这首歌当时疯行于校园,如今经王力宏改头换面,重新演绎的这首歌曲怎么听也觉得不是滋味。还有齐豫的《橄榄树》.候德健(剔除政治因素不失为一个好的音乐人)的〈新鞋子,旧鞋子〉以及〈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都不失为其中的佼佼者。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播上青青草”,由郑绪兰演唱的这首〈牧羊曲〉至今都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中国流行乐坛的经典之作,郑绪兰用她细润,甜美的嗓音让一个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的女儿态活生生的呈现在面前,也让铁骨铮铮的嵩山充满柔情一片。

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还有一首和〈牧羊曲〉风格相似的歌曲也让我非常难忘,好象在女儿国的那集里,名字已经淡忘了,只记得歌词是“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其实真正好的歌曲是用旋律打动听众的。

程琳的出道缘于候德健的鼎立相助,两个人也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史。第一次在屏幕上见到程琳好象是中央电视台转播在北京长城饭店的的一场规模不算大的晚会,程琳唱了一首〈酒干倘卖无〉,一首〈熊猫咪咪〉,清纯的嗓音,清秀的稚气未脱的面孔,于是程琳的名字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小锣号〉〈故乡情〉〈风雨兼程〉一时间广为传唱,深入人心,后来程琳还在姜文主演的〈本命年〉里客串了一把女主角,也显示了她在娱乐圈里的多才多艺。

88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程琳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悄悄的发生了转变。直到99年时隔11年再次见到程琳时,发现她变得让我不敢相认了,清醇的音色变成了声嘶力竭,清秀的面孔写满了世俗,时间已经把她改变得面目全非了。算了,我还是用旧的收录机和包装发黄的磁带回味过去的程琳吧。

当时的社会有“南北二琳”之说,另一个指得就是朱晓琳,虽然我在很多帖子里提及过她,但在这里我依然还想絮叨絮叨。我的偶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化很大,先后有邓丽君-齐秦-陈慧娴-陈百强-黄家驹-林亿莲-王菲-许美静,朱晓琳可以说是我童年时代的偶像,多年来我为了重新收集朱晓琳的早期作品可谓煞费苦心。

朱晓琳是江苏扬州人,在八十年代中期和程琳一起曾火爆大江南北,她的《歌坛新苗--朱晓琳》的专集几乎创下了仅次于张蔷和费翔的中国销售的最高记录,后来的《花仙子》专集也轰动一时。〈妈妈的吻〉,〈月儿弯弯照九州〉〈那一年我十七岁〉,〈只有爱是不会忘记的〉,〈梦回江南〉,〈聪明的一休〉,〈猜谜语〉在那个时代的校园里人人传唱。朱晓琳的嗓音细腻甜美,宛若婴啼,纯纯的唱法觉非某些娇媚做作的虚假纯情的歌手所比拟。在我小的时候,朱晓琳的歌迷大部分是20多岁的年轻人,但他们早早的就为人父母了,沉重的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自己当年的偶像了,所以相当一部分人都快把她以忘了。以当年朱晓琳在歌坛的地位现在看来我真是为她鸣不平。

记得当时的校园里我们发疯一样的迷着朱晓琳的歌,当时在黑白电视里朱晓琳坐在草地上妩媚的少女的样子让班里男生倾倒一大片,那时我才14岁,等再次在电视上见到朱晓琳的时候已经是14年后的事情了,当时我的眼泪差点没掉下来,朱晓琳在〈同一首歌〉的再度露面我惊奇的发现当年那个扬州女孩如今依然青春靓丽,嗓音依旧那么的甜美。

不得不提起的还有影响中国乐坛不止一代人的老崔,现在生于七十年代的人一般习惯把罗大佑,卫慧,崔健当作自己年代的代言人。八十年代初崔健在北京的那场演唱会的疯狂场面让人吃惊,他的歌曲在那个年代几乎成为了人们宣泄情绪的工具,如今的臧天蒴也是当年崔健乐队的成员之一。《新长征的摇滚》.《让我在雪地撒点野》.《一无所有》.《假行僧》等歌曲一直流行到90年代后期,好的歌曲是用时间证明一切的。

准确的说,我应该是听港台歌曲长大的,说心里话,我有时还真的很留恋横跨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那一段歌坛盛世,从九十年代开始港台歌坛明显已经显露出衰退的迹象。

小虎队,一个让我们那个年代的学生疯狂痴迷的三人组合,活泼的舞姿,清纯的脸上写满飞扬的青春,唱着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初恋,我们的期盼,我们的憧憬,那种感觉是清新的,健康的,象山泉一般的清澈,象雪花一样的纯洁,伴着我们从懵懵懂懂的时期一点点走向成熟。

看到如今的酷得要死的组合F4,分明眼里有从前小虎队的影子,但风格的巨大反差也让我们看到两代人所处的迥然不同的社会背景,我怀念我的校园生活,我怀念吴奇隆,陈志朋和苏有朋的灿烂笑容,我怀念《青苹果的乐园》,我怀念《红蜻蜓》,我怀念我的那个清纯的年代。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当年的七匹狼.东方快车以及飞鹰三姐妹,“寂寞的鸵鸟总是一个人奔跑,孤独的飞鹰总是愈冷愈高,年轻的心中什么事都难不倒,拿出豪情努力做到好”,现在再听起这首歌真的很亲切的感觉,可惜这支乐队早以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当年的包括东方快车在内的七匹狼如今想起来让人很心酸的,王杰和那个《999朵玫瑰》的邰正宵现在难觅踪迹了;张雨生的未来也终于是梦了,我们也不可能天天想你了;星星、太阳、月亮的组合也早已黯淡无光了。

飞鹰三姐妹如今也偃旗息鼓了,《19岁的最后一天》还时时在耳边响起,如今早已成为哈林老婆的伊能静正在和刚出世的孩子享受天伦之乐呢。人们可能到现在还不会忘记当年被王杰的绝情话伤透了心的那个台湾美女方艾琳,也不知她如今飘零到了何方!好在裘海正留给了我们那首经典的《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让我总能在歌声中回味当年飞鹰三姐妹的辉煌。

齐秦,一匹桀骜不训的狼,他的苍凉的声音几乎伴随了我整个的青春,他的歌曲本身就是和那个长腿美女苦恋的轨迹,《花祭》.《悬崖》.《丝路》.《无情的雨,无情的你》《往事随风》,每一首歌在我看来都是一条爱情的至理名言。从齐秦那张《世纪情歌》专辑开始,他真的老了,老得已经没有创作的动力,只能翻唱了。

家驹你在天堂还好吗?
我们好想你啊!
你能回来吗?
虽然你在那凄凉的《冷雨夜》离开我们,虽然你描述人生是《灰色轨迹》,但你的那段短暂的人生在我们眼里永远是《光辉岁月》,因为我们《喜欢你》,因为我们《真的爱你》。
《红茶馆》的年代远去了,陈惠娴的《千千阙歌》依然余音在耳。
《一生何求》的百强只有在天堂《对酒当歌》了。
许冠杰再难现《沧海一声笑》的豪情了,一切都化成《春梦》了。
张国荣也只能《沉默是金》了,也不会《风再起时》了。
《忘不了》童安格,明天我依然爱你。
达明一派,如今感觉好吗?我会经常随着你的《石头记》梦回红楼的。
帖子写到这里,忽然想起邓丽君,我是从不愿意评论她的,因为她是无可替代的,她只能供在我的心里的。

后序:那个年代远去了,我的青春也渐渐远去了,偶尔想起一幕一幕的随风往事总是感慨万千,我缅怀我的年代,它永远是属于我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主帖作者像是个最不挑食的美食家——看上去,他喜欢的流行歌手真的忒多了些,而那些歌手之间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大到你喜欢了这个,就很难喜欢那个。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这个人肯定是70年生的吧,怎么前半篇文章提到的歌都不熟,从熊猫咪咪开始才对上号。
他说他是71年的嘛。偶也是70后,他这个帖子让俺想起不少被遗忘的歌和歌手。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转贴]熟悉歌曲的外语原唱
现在出名是更容易了,随便演个什么《流星花园》,于是就创造了四个神仙,他们还要唱歌呢,《流星雨》是他们最好的歌了,其他的歌听了都叫我直想吐,惟独这首歌还能忍受,谁知又发现原来这是平井坚的《Gaining through losing》,真是好笑。然而这四个神仙还不安宁呢,今天又和经纪人闹矛盾,明天又要和女孩闹绯闻,后天又传出解散的新闻,真是热门人物啊。
...
老木匠 发表于 2010-4-23 13:54
木匠老师是在克流星雨呢!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