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贴图] 榔頭廚房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17 06:45     标题: 榔頭廚房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2-17 19:43 编辑

今日晚餐12月16日:starter開胃菜/頭盤, sweet potato & ginger soup,裡面還加了crème fraîche (酸奶油)和lemon zest(刨碎的檸檬皮),酸甜濃郁,非常開胃,而且姜對身體也好,最近天冷怕感冒,適合冬天喝


main course主菜, courgette&ricotta parcel with rocket & mushrooms. parcel就是酥皮包起來,像個小包裹;裹的陷料是courgette(節瓜)和好吃的意大利ricotta cheese(帕索里尼的經典片子la ricotta就是以這種cheese為隱喻)。蘑菇用黃油炒,加很多新鮮的香料,鮮嫩多汁
  


最後是甜品,carrot cake(胡蘿蔔蛋糕)。真的是很簡單的一種蛋糕,準備晚餐的時候順手烤的,因為冰箱裡有過期的胡蘿蔔……

在孜孜不倦的創作美食的過程中一再感嘆,到時候論文寫不完學位拿不到,就改行開個餐館……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17 06:49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2-17 19:44 编辑

[attach]38746[/attach]
晚餐12月14號 愛城版上海炒年糕
http://vulaislemon.ycool.com/post.3207158.html

早餐的伯爵紅茶,順手把茶包煮了雞蛋。絕對不經典,可是味道特別(提問:茶葉蛋照道理應該是用什麼茶煮?)。

人見人愛的便宜超市tesco雞腿,1鎊99一大盒。雞肉剔下來用雞蛋澱粉(此地無澱粉,用了玉米粉corn flour)鹽糖白胡椒老抽簡單醃漬,雞骨及剩餘的雞腿用來燉湯(木耳,黃芪,紅棗,日式大醬)

蔥薑爆香大白菜——
-what is this?這個是什麼?
- a type of veggie, they call them chinese leaves here 一種蔬菜,這裡管它叫中國菜葉子……
- that doesn't give too much info does it....基本就什麼都沒說是吧……
- actually it explains everything...其實,意思都在這裡了……(白菜不就是幾片來自中國的大菜葉子麼……)

分別煸炒醃好的雞肉及年糕,加少許白糖及老抽。盛盤,樸實無華的裝飾小蔥就是此地生活的完美詮釋……

餐畢,一壺熱騰騰的普洱沏出來,玻璃壺身透出水光。甜點是喬安自製的奧地利聖誕餅乾,去年我們一起做了 Weihnachtsbaeckerei ,這次是kokosquadrat,椰子果醬夾心,頂上一層meringue(糖酥),好吃得不捨得抿嘴咽。厚厚的希臘酸奶撒上黃糖粉,刷刷削出香蕉數片,配上焦糖冰淇淋。白日的辛苦,此刻一併融化在唇齒間。

斯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餐桌。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17 06:51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2-17 20:27 编辑

[url=#]homemade courgette mushroom bread, with carrot and red lentil soup topped with yogurt[/url]自製節瓜蘑菇麵包,配胡蘿蔔紅扁豆湯和酸奶
http://vulaislemon.ycool.com/post.3206414.html



圓圓的一個麵包,看著它發酵,在烤爐中變胖——滿心的歡喜都跟著膨脹起來。
新鮮出爐,握在手裡熱乎乎,心也如同麵包那樣漸漸鬆弛,柔軟。

製作食物的過程好比心理治療:用心選購食材,清洗·煎炸·蒸煮;一鍋熱湯咕嘟咕嘟煮得香氣滿溢時,所有的不快與煩鬱亦隨之蒸發,飄出窗外。沒有什麼比新鮮製作的麵包和布丁剛出爐時的微熱的香味更讓人安慰的了。

電影裡,女主角為第一次約會烤製餅乾,為的是讓自己周身沾染並散發新出爐餅乾的香甜,拉近彼此距離。結果真就電光火石一發不可收拾。等我在此地漫漫長夜裡學會烤制各種圓餅脆餅鬆餅時,才意識到烘培是最簡單不過的事——配方雷同,唯重在心意;口感相似,滋味在心境罷。



胡蘿蔔和巴基斯坦扁豆(lentil),加牛奶煮稠,辣椒同小茴香(cumin)先用橄欖油爆出香來,融一半在湯裡,留一半出鍋後撒在優酪乳上做裝點,好吃得一直舀到碗底最後一湯匙,把整個冬季的抑鬱和寒冷都吃個乾淨。



加了葡萄乾的麵包黃油布丁(bread and butter pudding) ,煉乳和焦糖冰淇淋不知哪一樣更甜。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0-12-17 07:06

哈喇子流满了沙发。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10-12-17 08:52

看不见图片。
作者: 竹南    时间: 2010-12-17 09:38

最近在研究 奶油蘑菇汤 的做法,但是下面粉炒制和放水冲面汤(容易起疙瘩)时掌握不太好。
楼主有无私房秘技分享一下呢?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0-12-17 10:11

将来不做“教瘦”,专门“教胖”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0-12-17 10:15

看不到图片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0-12-17 10:24

小榔头做西餐一定比做中餐拿手得多。
作者: 玻璃球    时间: 2010-12-17 10:44

看不见图片。
作者: 金丝铁线    时间: 2010-12-17 12:38

厨艺大进啊,在家时就喜欢做饭吗?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0-12-17 13:10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作者: 小妖怪    时间: 2010-12-17 13:26

我也看不到照片,不过看文字就已经非常羡慕老木匠了,多幸福啊,女儿会下厨,父亲有口福啊 !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0-12-17 15:56

看着这一大堆菜单(看不见pp)好生羡慕。孩子间差别咋就那么大涅?想起犬子在英国游学时基本上不做饭,不光是他,他周围的中国学生没一个像小榔头那么懂生活。犬子曾在麦当劳和中餐外卖店打过工,和外卖店的厨师学过几手。刚回来那两年偶尔还露两手,现在基本忘光了。
人比人气死人,老木匠真幸福。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17 20:10

重新傳了圖片,現在可以看到嗎? 阿原來不可以外鏈?

謝謝大家捧場! 這裡天寒地凍晝短夜場, 廚房變成最可愛最流連的地方; 加上生活節奏緩慢,沒有上海節目多, 煮飯就煮出樂趣來了. 這裡的好友之間最經常的活動就類似猜猜誰來吃晚餐, 輪流做東樂此不疲. 這裡的流行的節目也是飲食節目,come dine with me (與我共進晚餐), 每一期挑選4-5個熱心觀衆,一個禮拜就由他們輪流做東做dinner party(晚餐派隊), 3道菜, 贏大獎, 看得饞死.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17 20:14

小榔头做西餐一定比做中餐拿手得多。
金秋 发表于 2010-12-17 10:24
恩納. 中餐食材相對比較貴, 比如一袋年糕要3鎊多, 一袋麵包才40-80便士....而且材料也買不全, 中國超市也不在我的日常活動區域, 就比較少去. 愛丁堡也沒有唐人街.想吃薺菜豆腐羹阿!!可是沒有薺菜賣....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17 20:26

最近在研究 奶油蘑菇汤 的做法,但是下面粉炒制和放水冲面汤(容易起疙瘩)时掌握不太好。
楼主有无私房秘技分享一下呢?
竹南 发表于 2010-12-17 09:38
榮幸的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是配方不同, 這裡做奶油蘑菇湯沒有炒粉這一步誒, 一般先用黃油炒洋蔥大蒜麝香草(thyme), 開水煮過蘑菇,加進洋蔥黃油内,攪拌5分鐘后加蘑菇汁, 燉20分鐘左右加入奶油(creme 或者crème fraîche). 做濃湯的最後工序一般都是用攪拌機或者專門的攪拌頭伸到鍋内打勻成濃湯狀. 我猜炒麵粉的工序是因爲中國人不太喜歡洋蔥而且奶油種類偏少? 榔頭也不是專家, 瞎猜...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0-12-17 20:35

看到了,中西合璧,赞。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0-12-17 20:45

看到部分pp,真像西菜店里做的。嫉妒老木匠!
作者: emmer    时间: 2010-12-17 21:25

真的很棒哎!
作者: 小讨厌    时间: 2010-12-17 21:31

本帖最后由 小讨厌 于 2010-12-17 21:32 编辑

我 饿 了 我 饿 了
作者: 夏加坤    时间: 2010-12-17 21:40

将来不做“教瘦”,专门“教胖”
老木匠 发表于 2010-12-17 10:11
啥时候教胖,俺们去听听,
作者: 李酒苗    时间: 2010-12-17 21:47

“圓圓的一個麵包,看著它發酵,在烤爐中變胖——滿心的歡喜都跟著膨脹起來。
新鮮出爐,握在手裡熱乎乎,心也如同麵包那樣漸漸鬆弛,柔軟。”
——写得真好,俺的快乐也膨胀起来,又松松软软散发出奶油麦香味~~~
好久没看到小榔头真容了,不知道在这么多美食的轰炸下,是“教瘦”还是“教胖”了?
作者: 歪弟    时间: 2010-12-17 22:00

那个大面包比较馋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0-12-18 05:37

蘑菇浓汤啦,乡下浓汤啦,到了老上海这一块,都变成用油炸面粉代替白脱和气死,这是因为从前这两样洋东东非常人吃得起,就用了炸生面粉和牛奶来代替。渐渐地,就形成了上海蘑菇浓汤和上海乡下浓汤的民间做法,不加炸生面粉和牛奶,还不习惯了,比如俺家就是这样。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0-12-18 07:54

俺刚吃饱,放心地进来看一看。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19 08:44

蘑菇浓汤啦,乡下浓汤啦,到了老上海这一块,都变成用油炸面粉代替白脱和气死,这是因为从前这两样洋东东非常人吃得起,就用了炸生面粉和牛奶来代替。渐渐地,就形成了上海蘑菇浓汤和上海乡下浓汤的民间做法,不加炸 ...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0-12-18 05:37
也在想是海派的一個特色吧,多謝夢叔!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19 09:14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2-20 00:03 编辑

omelette(奄列/煎蛋卷)

週末早晨的時間比較充裕,一覺醒來已近中午。最好的消遣就是brunch(breakfast+lunch,早午餐)。

mushroom omelette with salad and toast.香噴噴的奄列,重點是許多的黃油才能煎得香。黃油炒蘑菇,加黑胡椒鹽香料;雞蛋加牛奶和鹽打散,攤成蛋餅狀,將要成形時加入蘑菇和奶酪。用的是cheddar,橙色的硬奶酪,擦成條狀。全麥果仁麵包小烤一下,刷黃油和巧克力醬。飾以番茄生菜出盤。奄列吃起來奶香四溢。

我們大不列顛就是這樣的日不落,一頓早午餐食畢外面已然烏漆麻黑一片……
作者: 李酒苗    时间: 2010-12-19 11:14

本来不想吃早饭了,点进这个帖子一看,不得了,一骨碌起来去弄吃的去~~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19 23:06

創意版紅燒雞腿

周末去宜家,一路上就惦记上次吃剩的鸡腿。手里一杯软饮料红莓汁握到家里,决定做个创新红烧鸡腿。

怕不入味,先把雞腿切開。開水燙過雞腿去腥,蔥薑爆香後雞腿煎至金黃。老抽白糖蓋過雞肉,文火燉起來;趁這檔開始切檸檬(有個檸檬快幹了,而且家裡只有balsamic vinegar油醋汁,比較貴,不捨得做菜用),切得好看的之後做裝點,難看的扔進鍋裡一起燉……

煮飯,加橄欖油,鹽和香料——米飯並非來自亞洲超市的軟糯大米,而是生硬顆粒分明的英國貨,不加料不可入口。

翻過雞腿數次,醬汁收得差不多,加喝剩的紅莓汁。米飯煮畢時大火收汁,蔬菜掰開變成簡單的沙拉,裝盤飾以檸檬。

加了檸檬的醬汁更為酸甜,自以為檸檬的維生素c也被雞肉吸收(當然,其實是高溫蒸發了……),順便還補了美白的課,心裡暗爽。
作者: 自觉的梦游人    时间: 2010-12-19 23:49

比木匠会过日子,肯定是刨花嫂的风格。
作者: 玻璃球    时间: 2010-12-20 10:14

做的真好,老木匠有口福
作者: 德方    时间: 2010-12-20 11:50

唉,一直以为自己很扛的住诱惑……可是现在口水滴滴……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24 05:45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2-24 08:08 编辑

[attach]38870[/attach][attach]38871[/attach]

12月23日晚餐:蝦仁意麵,黃芥蜂蜜沙拉,pitta bread

在人見人愛的tesco為聖誕聚餐選購食材。一包冰凍蝦仁那天可以用來做頭盤,但是頭盤主要講究美觀而不實惠,8人份用不了一整包蝦仁……不如今晚就為聖誕預熱,煮蝦仁意麵罷!

回家燒水,開水灌進小鍋再煮開,倒入足量的意麵(pasta).pasta分很多種,這次用的是fusili,螺絲那樣捲捲的短小精幹有趣。我的好友西蒙一般都用spaghetti或者linguini,細長條。同時加鹽及橄欖油,這樣煮出的意麵才筋斗潤滑。

一邊番茄切塊大蒜拍扁,平底鍋加熱,倒入橄欖油。加入大蒜和番茄以及罐頭番茄(chopped tomato)——茄汁意麵的基礎。番茄沙司因質地過於稀濕而不適用,罐頭番茄既含有濃郁的番茄汁又保留了厚實的果肉,勝出。

平底鍋轉小火,加適量鹽,幹香料碎,黑胡椒,紅辣椒粉,白糖(上海人嗜甜的本性導致我無論做什麼都加糖。喝茶亦然,另英國人大不以為然。蓋糖於英人影射昔日英屬殖民地的"下等人",英國中產階級至今信奉喝茶無糖多奶的至高綱領。

另起一小鍋,熱大蒜油。開水燙過冰凍蝦仁,瀝乾後倒進小鍋裡撒香料煎香。

抽空撕碎生菜,拌進法式黃芥一勺(mustard),蜂蜜一勺,黑胡椒鹽適量,撒一把幹香料碎。

意麵煮軟啦!全部倒進colander(類似淘籮般的工具,過濾意麵用),用涼水徹底沖洗以保持彈性。瀝乾,混進平底鍋裡。

出盤時粉白的蝦仁綴在油量紅潤的意麵之上,再插一朵家裡種的香菜。紅綠相襯,頗具聖誕節慶風韻。預祝大家節日快樂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25 00:08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2-27 08:08 编辑

12月24日 早餐,椰汁芒果布丁, pain perdu(French toast, 法式吐司/西多士)
http://vulaislemon.ycool.com/post.3208298.html

早餐還是用pudding rice。煮開後加原味椰漿和白糖,芒果切小塊最後混進布丁裡。另外雞蛋打散浸沒雜果麵包片,平底鍋裡融一大塊黃油,煎得吐司兩面金黃。配新綠的奇異果。

一桌混雜東南亞甜品加法式吐司,巧在"French toast"並非源自法國,最早的記載在公元4-5世紀的羅馬食譜Apicius中;格林童話亦提及這種食品,稱其為"Arme Ritter",可追溯至14世紀德語詞典"Buch von guter Spyse"。換到英語世界,亨利五世的宮廷中出現過pain perdu,直譯"lost bread"失落的麵包,配方為過期的麵包幹(stale bread). 物換星移,食趣在於流傳混雜的傳奇之間。

自我流放的假期正式開始,漫長的早餐之後泡一壺榛果咖啡(懶得煮),打開一盒松露朱古力,饒有興致的一粒粒剝開,慢慢抿入口中,拒咬囓,拒吞食。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悠然呵。
作者: 梅茗    时间: 2010-12-25 00:26

可以的啊。我看到别的网友新贴的图片了。小榔头再看看是什么问题。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27 07:40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2-27 07:49 编辑

聖誕食記| 平安夜,盛在皇家骨瓷裡的光陰故事
(片片請見文教書院的留學日記!)
http://vulaislemon.ycool.com/post.3208297.html

平安夜晚餐照例應邀相聚於e老師宅邸。老太太家鄉位於英格蘭約克郡,以鄉紳及下午茶出名。e在神學院任教之前多從事人類學家研究,在東南亞生活過多年,因此被學院裡的亞洲學生評為【英國人裡少數懂得廚藝的】。

e的大餐算是傳統的上層英式聖誕餐:烤的一整只鵝(不是火雞或者雞),內填洋蔥及其他餡料。醬汁共計三種:自製蘋果醬,自製肉鹵,自製麵包醬。其中麵包醬最為複雜,要提前一晚做才入味,用小茴香一顆顆釘上整隻白洋蔥,在牛奶中煮半小時後加白麵包,繼續煮至軟爛加鹽及胡椒調味。期間需不斷攪拌以免粘鍋底。美味之極。

時蔬五種:紅蘿蔔,小捲心菜(russell sprouts),洋山芋,紅紫色捲心菜(red cabbage),歐防風(parsnip)。一律水煮。

餐後有e自製的聖餐布丁(Christmas pudding)。類似上海八寶飯,需要提前六個星期製作好讓其中的蜜餞及白蘭地充分混合。配自製的沙司,亦由白蘭地加牛奶少量麵粉製成。許多人都對此厭惡至極,因為太甜膩的緣故。卻私以為香甜可口,因與八寶飯類似,是我在此地最喜歡的一道甜食之一。

e家的餐室是整棟房子裡最有特色的一間。走廊及客廳寬大古樸,滿是e周遊各地帶回的藝術品,其中有齊白石的真跡一幅,第一次見到時我驚訝得下巴掃地版。(還有某某著名鞋匠為e父親製作的木頭鞋模一隻,用來墊門,不經意間顯示e家的淵源及e不以為意的自豪)而餐室漆成淡綠色,非常女性化,特別的是一面牆上掛有青色日式水墨和服一件,另一面則輕懸朱紅中式系裙。青紅相映。這石榴裙下大快朵頤的意境,每次進來都不由莞爾一笑。

每回宴會,e便取出全套的威志伍德瓷器(wedgewood,英國皇家瓷器供應商)。人多的時候取套,一套藏青嵌金,一套白瓷綠林。另有一套淺藍浮雕,幾隻盤子水罐還經常用。器皿裡盛的不僅是食物,更是故事——三套限量版威志伍德,一套乃e訂婚禮物,一套則是結婚禮物,另外一套,另外一套是離婚紀念。

e老師是學院裡每個女生的偶像。不少人滿面嚮往的說,“真希望我是她女兒……”(e育有一對漂亮能幹的雙胞胎女,雙雙畢業於牛津,現居倫敦),還總有學生在facebook上貼自己與e的合照,說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e那樣的女人。e對學生的照顧既細緻又富有建設性,能讓人從一灘爛泥自己站起來變成磚瓦。每次在e家溫暖寬大的廚房裡環顧她隨處擺放的相片,看著各個時期的e,便想不知歲月是怎樣把智慧和堅毅讓e成為現在的她,又怎樣讓她的心懷永遠都那麼善解而寬博。有幾張是e在馬來西亞做田野調查時的照片,當時中年本該略有富態的e瘦得脫行,她曾笑著解釋:那是我剛離婚的時候。當時我整整兩個月無法進食,只能吃麵包布丁(bread and butter pudding,傳統英式甜品,由麵包浸牛奶雞蛋烤製加葡萄乾而成。柔軟香甜)。因為那種布丁最軟爛,是孩子吃的,讓我想到童年。想必是胃提醒自己讓身心回到一個最原初最安全的狀態。

這一年在枚不勝數的相片裡無意中發現一張泛黃的舊照。e和她的前夫,兩個女兒尚小,抱在懷裡一人一個。一家人都在笑。

與老師相識三年,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有關e的前夫的任何痕跡。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27 07:56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2-27 08:16 编辑

聖誕食記. 筋斗馥郁的前戲
http://vulaislemon.ycool.com/post.3208100.html

12月23日晚餐。蝦仁意麵,黃芥蜂蜜沙拉,pitta bread

在平民百姓鍾愛的超市為假期採購材料時決定用冰箱裡的剩菜犒勞自己。滿街彩燈,滿目笑靨,看得人心蕩漾,確信假期已撩撥我心。

開水灌進小鍋再煮開,倒入足量的意麵(pasta).這次用的是fusili,螺絲那樣捲捲的短小精幹有趣。羅馬人西蒙一般都用spaghetti或者linguini,細長婉轉,一如他扭捏溫柔的內心。同時加鹽及橄欖油,這樣煮出的意麵才筋斗潤滑。

一邊番茄切塊大蒜拍扁,平底鍋加熱,倒入橄欖油。加入大蒜和番茄以及罐頭番茄(chopped tomato)——茄汁意麵的基礎。番茄沙司因質地過於稀濕而不適用,罐頭番茄既含有濃郁的番茄汁又保留了厚實的果肉,勝出。

平底鍋轉小火,加適量鹽,幹香料碎,黑胡椒,紅辣椒粉,白糖(上海人嗜甜的本性導致我無論做什麼都加糖。喝茶亦然,另英國人大不以為然。蓋糖於英人影射昔日英屬殖民地的"下等人",英國中產階級至今信奉喝茶無糖多奶的至高綱領)。

另起一小鍋,熱大蒜油。開水燙過冰凍蝦仁,瀝乾後倒進小鍋裡撒香料煎香。抽空撕碎生菜,拌進法式黃芥一勺(mustard),蜂蜜一勺,黑胡椒鹽適量,撒一把幹香料碎。意麵煮軟後悉數倒進colander(淘籮般意麵過濾器),用涼水徹底沖洗以保持彈性。瀝乾,混進平底鍋。

出盤時粉白的蝦仁綴在油量紅潤的意麵之上,再插一朵家裡種的香菜。怡紅快綠,舉世歡欣.

甜品為rice pudding。肉蔻輕輕擦成粉狀撒上布丁,舖頭蓋臉的都是肉蔻香馥。是為前戲。
作者: 李酒苗    时间: 2010-12-27 09:04

每样都挖一大勺,这些饭菜做得喜气~~
作者: 何萍    时间: 2010-12-27 11:09

很好看,看着觉得饿了。
作者: 蚂蚁兵团    时间: 2010-12-30 16:00

很漂亮,一定很好吃。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0-12-31 19:29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0-12-31 19:32 编辑

[url=/post.3208605.html]偽冰糖燉梨之清淡真味[/url]http://vulaislemon.ycool.com/post.3208605.html
[attach]39153[/attach]
融冰時候,一不當心感染風寒。

身心融會成一,渴求冰糖燉梨。去拐角scotmid。燈火通明的超市,整整數排貨架望去皆是無窮無盡敦實寡味的洋山芋,欲哭無淚。實在沒得挑(難道還要UPS唐山梨?一騎紅塵妃子笑。可是,妃子需要寫paper嗎),趕快拾了幾只乾燥肥胖的蘇格蘭貨飛奔回家。

沒的冰糖賣,只能削了梨子來就溫湯,加一根肉蔻和早晨剝剩的橙皮,也算藥膳。小火燉上把個時辰,梨身逐漸透明溫潤,終於舒心。

尋常日子,大抵總歸備不齊藥材,總歸熬不正藥膳,總歸要零落跌宕,興許漂泊異鄉。大抵,就需要冰糖燉梨那般清澈透潤,又柔韌通匯的內心,以禦種種嚴寒百態,賽過百藥而守其清心罷。

(圖片裡的幾樣東西分別是聖誕節買的槲寄生,薄荷茶,已經開吃的燉梨及肉蔻一根。新年快樂!)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1-1-16 23:17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1-1-17 07:38 编辑

http://vulaislemon.ycool.com/post.3210094.html

忙完一個章節,發現漏了很多美食照未來得及分享,現在慢慢補救。回顧美食圖片就好像又能感受到當時的滋味和烹調時的心情,好比一隻雞吃了兩次,划算。

紫芥蘭冬陰功湯麵
天寒,覺得要吃點微辣的東西刺激神經末梢。在泰國超市買到小包裝的冬陰功湯料,像一小塊糖似的一包包小紙盒,50便士一大盒。每次燉湯時放一小塊就好,真是便宜好用。另外在泰國超市買了米粉。

聖誕節時候剩下的紫芥蘭(對,去年的囤貨了……)要盡快處理掉,就切碎了燉到冬陰功湯裡。沒有冬陰功湯需要的大蝦,但是有蘑菇,洋山芋和花生,就把後兩者先加橄欖油200度烤過二十分鐘,求香脆。一起放進湯裡。想到是泰國風味,便加了幹的香茅草(lemon grass)。最後撒一把芝麻。

紫芥蘭燉得酥爛,一鍋湯面有軟有脆,口感不錯。紫芥蘭的顏色全都掉進湯裡,就燉了一鍋紫色的面。


梅開二度一隻雞
我身邊的朋友吃素的多,都是自稱以道德情懷為重,鄙視現代肉類食品加工的奇怪的歐洲人。久而久之就很少吃肉。可是有一天晚上,經過廚房時發現在牛排屋工作的室友丹帶回來十二條西冷牛排(十二條啊!),用種種方法煎炸烤燉,宴請他的狐朋狗友。整個宅子裡都是香氣逼人的上好牛肉味,這下肉慾被完全誘發。

第二天就去超市買肉。選了製作方便,價格親民的雞腿雞翅膀。頭一天晚上全部醃漬後烤雞腿雞翅吃了個痛快,剩下的烤腿和烤翅先存進冰箱。週末中午有閒,取出烤過的雞肉二次加工。先用黃油重整油光,再加宜家買的樹莓醬(也是聖誕剩的)和老抽。櫻桃番茄酸甜適中,一起加進去調味。加開水燜,一邊煮飯,加橄欖油和香料(mixed dry herbs,其實是各種有草藥效用的香料碎)。最後收汁時加tarragon(龍蒿,原產西伯利亞和西亞,經西班牙引入歐洲。味道類似茴香,英國人經常和雞肉搭配)。櫻桃番茄煮爛後的新鮮番茄汁完全浸透雞肉,原本烤幹的雞肉也因為種種醬汁而再次鮮嫩起來。

沙拉依然是最後一點點紫芥蘭,加了牛油果和櫻桃番茄。

也算對得起那隻雞罷。



[attach]39742[/attach][attach]39743[/attach][attach]39744[/attach]
作者: 沃耀鼎    时间: 2011-1-16 23:50

顶过就是吃过!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1-1-23 05:12

咖哩要訣
印度朋友告訴我,做咖哩的要訣是一定要放番茄,番茄醬或者新鮮番茄都可,但是一定要用番茄的酸甜來中和咖哩的辛辣。辛辣一旦過,就是粗糙乏味。深記在心。

這次做咖哩,放了土豆,胡羅,蘑菇和洋蔥。除了咖哩粉之外,加了小半勺紅梅果醬,三勺意式前層面醬(內含番茄和芝士),黑胡椒,薑末,鹽,老抽,一點點醋。蘑菇的鮮嫩多汁減弱了土豆的粉膩,又有洋蔥爆香,單是辛辣味也層次豐富,口感甚好。

胡蘿蔔久置,長出了細長的綠葉子。雖然沒有及時檢查蔬果是我的錯,但須須拉拉的葉子實在可愛。本想切下來種蘿蔔玩,鑑於自己植物殺手種一盆死一盆的履歷,就僅僅做了裝飾……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1-1-23 11:28

小榔头春节愉快...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1-24 00:05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1-1-24 00:07 编辑
顶过就是吃过!
沃耀鼎 发表于 2011-1-16 23:50
太有阿Q精神啦~~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1-2-16 07:37

egg curry 圓圓的咖哩蛋葡萄
前幾年在好友的婚禮上因為是印度加拿大聯姻,婚宴為印度咖哩大餐。在吃咖哩雞的時候學到一招:咖哩裡放葡萄。葡萄的香甜多汁能中和咖哩的辛辣,並豐富口感。
咖哩蛋是從印度朋友那裡學來的。據說是在印度很特別的一道菜。煮蛋,冷卻後切半待用。大蒜茴香籽薑黃辣椒橄欖油,咖哩-這次用的是咖哩粉+椰漿,偏南印度口味。印度菜也和中國菜一樣,南北差異大,連用油都不同(北方多用花生油,南方多用芝麻油);一般餐廳裡吃到的椰香濃郁的咖哩是南方菜,一般配米飯。北方菜一般配馕餅,少使用椰漿。種種講究枚不勝數。
蛋用咖哩漿小火燉,末了撒一把香菜葉。

另附情人節早餐。蒙田把蛋做成一個愛心狀。開始以為是煎出來的,打趣他道:你知道有一樣工具叫剪刀,關鍵時刻會很派用場……答:真的嗎,我這次是用小刀切出來的……蒼天。丫真是逗死了。

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1-2-16 07:47

[attach]40862[/attach][attach]40863[/attach]紅燒肉和蛋包飯

在英國一直沒做過紅燒肉。一來豬肉貴,二來肉吃得少。(兩者之間可能有必然聯繫……)

英國的超市也和社會體制一般分等級。最上層的是waitrose,購物環境十分舒適,每位顧客的每次消費都自動捐贈一定數額給慈善機構。最下層的是lidl,環境也一應骯髒,地面是碎裂的地磚。中間有tesco,稍好一點的是sainsbury,這兩家開在學校周圍比較多。搬家之後離waitrose近,便決定每週去那裡採購食材。主要是因為環境怡人,亞洲食材眾多,價格其實也十分親民,很多時候比tesco都便宜。它的與世隔絕也就體現在位置,位於所謂最奢侈的住宅區morningside,相當於愛城的上東區。對守規矩的英國人來說,社會階層屬於潛規則,所謂勞動階層甚少想到去城市這一端的waitrose。

在waitrose買到porkbelly(直譯豬肚子,就是五花肉)。真是太笨了,英國人的五花肉都是一整塊的,他們吃porkbelly是把它整塊的烤或者燉,我也習慣性思維,始終沒有把這一整塊的肉和小方五花肉聯繫起來。大多數亞洲人做菜也都選擇去亞洲超市買肉。其實waitrose的豬肉才新鮮,物美價廉。

就終於做了一頓五花肉吃。

蛋包飯是因為上個禮拜突然出太陽,久雨初晴,大為欣喜,就順勢做了陽光燦爛的蛋包飯吃
作者: kemingqian    时间: 2011-2-16 08:35

这蛋包饭好像和美式的不一样。老美的番茄酱是炒在饭里面的,饭的颜色也就成红的了。榔头的看上去更健康些。
作者: psyzjs    时间: 2011-2-16 11:23

这蛋包饭好像和美式的不一样。老美的番茄酱是炒在饭里面的,饭的颜色也就成红的了。榔头的看上去更健康些。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1-2-16 08:35
这就是KMQ前辈有所不知了,老美的番茄酱里番茄红素品质高,份量足,饭的颜色自然就红啦。如果要吃Vc,那就吃生的吧。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1-4-26 23:22



辣牛肉燉蘋果 春天的熱沙拉(warm salad) --春天,把水果吃進菜裏
warm salad在英國很受用,因爲長期氣溫偏低,油煎或者烘烤製成的沙拉更合人胃口.
用的是胡蘿蔔,洋蔥,大蒜,牛油果,芒果,菠菜,核桃,蜂蜜,橄欖油.胡蘿蔔洋蔥和大蒜(1)拌橄欖油烤箱200度烤半小時,加菠菜葉和牛油果.另一個烤盤或者平底鍋裏核桃用蜂蜜略煎至香脆金晃加進(1)中.痠甜的芒果調劑口味.

牛肉飛水,加番茄罐頭,大蒜,辣椒,辣椒粉,黑胡椒,鹽,小塊蘋果.最後用蘋果塊點綴.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1-4-26 23:24



自製菜包子
作者: 傻瓜也快乐    时间: 2011-4-26 23:29

小榔头好手艺,连包子也会做。里面什么馅啊,好像很丰富。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4-26 23:32

平平别做什么八十年代选题了,让小榔头帮你出本散文菜谱还好卖点呢。
作者: 稻草人007    时间: 2011-4-27 11:25

这包子做的真漂亮  
肯定也很好吃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1-7-6 18:00

本帖最后由 小榔头 于 2011-7-6 19:14 编辑


h

border=0 /> border=0 />


自製九層塔/ 羅勒醬(意大利青醬)



http://vulaislemon.ycool.com/post.3222088.html
春夏之交,嘴巴饞勞清新的九層塔/ 羅勒,身體可能仍需大量橄欖油及果仁類食物補充基質。突然一連幾天都非常渴望香濃不膩的羅勒醬pesto.  同僚問,我們去學院附近的wash喝一杯,一起來嗎?答抱歉這次不行,有點頭痛……其實是趕著回家做醬!

此醬源自意大利北部熱那亞(Genoa,莎翁著有【熱那亞二紳士】),由松仁,芝士,橄欖油及大量羅勒葉製成。pesto本身的詞根為pesta (Italian: pestare)構成,意壓,榨,指製作青醬的過程。

食材:
50克松仁 一大把九層塔/ 羅勒(basil) 50克帕瑪臣芝士(parmesan) 150毫升橄欖油 兩枚大蒜
松仁加熱至金黃後混合其餘材料全部搗碎(偷懶用了食物攪碎機)即可。拌入由鹽水煮成的意麵,罗勒自有的奇香四溢,配合松仁芝士混合橄榄油细腻的口感……勾人的美味



彩筆繪下製作過程,瑣碎的庖廚好多些趣味,也不至於被埋沒在煙火中. 仍是那句話:多點遊戲精神
作者: 李兆苗    时间: 2011-7-6 18:58

小榔头,沙发上看不到PP的抢着说。
作者: 小榔头    时间: 2011-7-6 19:15

58# 李兆苗
謝謝提醒!稍作改動 不知現在看得到否?
作者: 李兆苗    时间: 2011-7-6 19:17

还是只好对着XX流口水。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7-6 21:19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7-6 21:27 编辑

奇怪了,图片时有时无。

去博客上看了。小榔头的勤奋真教人觉得惭愧。
作者: 花间对影    时间: 2011-7-6 22:14

好看极了,替小榔头搬过来:
[attach]44907[/attach]

[attach]44908[/attach]
作者: 李新苗    时间: 2011-7-6 23:03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美女,上帝太眷顾了!
不知未来哪位幸运的gg有这么好的福气享受!*^o^*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