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幻境独行 [打印本页]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7 17:25     标题: 幻境独行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7 21:52 编辑

幻境独行
     ——朱雅梅的绘画

     这是一片沉寂的天地,沉静的似乎能听得见幽灵的对话,动、植物之间交流的窃窃私语。山川、草木、老房子,都褪去了七色,变的暗淡而又透明。混沌中的清晰,空灵中的实在,使人平心净息。简单的人物、车马、舟船行走出没于景物之中,形式上联系紧密,而又不妨碍他(它)们实质上的疏远、孤立。时空似被错位,秩序亦被颠倒,然而却并不显的怎么光怪陆离。我们仿佛错走进了另外一个洞天,抑或是暮色中的桃花源?旧日里的清秋梦?我不想再做进一步的比喻,因为这是朱雅梅创造的画境。

    朱雅梅的画,画的是些匪夷所思而又安适、自然的幻境。那些本来只属于她自己的,恍惚迷离的种种梦幻,被她用画笔肯定地描绘在了宣纸之上,使惯于做梦的人们似曾相识,有所认同。她有时寄托的是怀古幽思,呈现的却是现代生活意义的诗意栖居。有时明明在描写眼前景物,却又会使人退回到遥远的过去。正因为她思绪跳荡的不同寻常,使我们感到这些画面是如此陌生,不可思议。她极其仔细地控制着笔触,不允许梦中的山川、建筑轮廓出现差池;又极其大胆地任凭水墨洇散漫漶,然后小心地收拾出烟云,铺陈出天地氤氲之气。表现出既非现代,又非古典,看来却又非常真实的别样风景。没见过有谁这样用心、执着地追寻着那一段段、一片片虚幻的梦痕,然后用单纯的水墨形成这样一个完整系列的艺术乌托邦。她用心制作的纸上幻想,看起来竟“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里的自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自然,正如胡适先生解释的:“自是自己,然是如此,自然是自己如此。”

    朱雅梅的画,是很好玩的。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看法。如果讲道理,我想说在于她的这些画既无“生活”,也无“主题”,更看不出与“社会主流”、“时代主旋律”有什么关系。她的那些单纯的心思,略显另类的艺术情致,像玻璃一样透明,直接折射在了画面之上。且看那含糊的米家点、清晰的大痴线,还有王诜的漫漫烟水,似乎真要道出一派国粹景象。无论是一片朦胧中的山野、朝市,还是陈旧斑驳的古刹、老屋;流水小桥上提着灯笼的夜行客,阶前、窗下的淑女、高僧。你甚至看不清那些人物的眉眼(她根本就不画)长相,分辨不出男女性别。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将失忆的幽怨、隔世的传奇向你娓娓道来。我喜欢这些无标题的,莫名其妙、似幻如梦的水墨画卷。它们叙述出中国人关于游山玩水、琴棋书画、饮酒赋诗、坐禅论道等等许多好玩的事情来。但仔细审视,这些画用的却不是传统手法,与俗称的国画径庭大异。实在说来,这不仅仅是由于她在技法上对民间手段(汉画像石、墓室壁画等)的大量借鉴,还因为整个画面弥漫的现代“颓废”气息,彻底摧毁了古代文人画那认真的“无聊”与精致的“闲适”。从而使人产生疑问,中国画能画成这样?尽管它们照样赏心悦目,甚至符合所谓中国艺术最高境界的标准——静穆。可文人画意义上组合的“笔墨”,却烟消云散,不翼而飞。朱雅梅也讲笔墨,但那是另外一套东西,依照传统标准,不知是不是等于零的那些?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看法,与朱雅梅的创作水准,思想境界没什么关系。

    有一点可以肯定,朱雅梅的艺术背景,是建立在一个非常复杂的中西交汇平台上。她很年轻,受的又是学院教育,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不可能不渗透到她的艺术观念、思维方式之中。纯观念而失去故事性,是现代艺术发展到后现代的一项标志,这是艺术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沮丧的悖论。观念本身的进步价值,我自然清楚,但彻底失去故事性,我认为就已经不好玩了。我不知道朱雅梅为什么没有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她的画中始终充斥着故事性。其实,一个画家不可能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她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无不对她的创作产生着影响。朱雅梅对毛笔、水墨的使用,相信只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选择,不具备古代文化语境中的那些必然性因素。因此,她画中多少透露的传统技法消息,一定是她强力排斥,然后挑剔吸纳的结果。这促使她及早形成了个人的绘画风格。我认为,这既是必然,也是她个人气质与周围艺术环境孕育所产生的偶然,不过却是弥足珍贵。面对她的画,能引发你许多猜想,陌生的绘画语言,冷静的几何分割,十足的禅、道艺境,它们之间怎么产生出完美的蕴涵融合?她是否想用毛笔、水墨,解析一个弗洛伊德式的东方之梦?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从而也进一步构成了她故事的丰富与深邃。

    水墨试验的“实验水墨”,作为中国的现代艺术课题,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了。其先锋意义不容抹杀,但在创作上太富有革命性和颠覆精神,反而很难产生出令人有所追忆的作品,或者说那些振聋发聩的惊人之笔,对不上我的审美心思。也许我现在还在使用“审美”一词,不合时宜,会遭到许多人的嘲笑。但我的确一直在寻求一种能够摆脱伪学术,接近艺术本质的“审美”创作之路,同时我也关注着这方面的艺术动向,以及其他个人的艺术行为。我以为,朱雅梅目前的创作,足够引起我的注意。其关键就在于,她的这种画法使我重新认识了故事性之于绘画性的重要,这非常好玩。至于作者本人画来好不好玩,我不清楚,也不想追究。我不想给这种创作方式加上过多的“意义”负载,这会损坏我看画时的好心情。对我来说,审美的目的就是寻找快乐,寻找解脱。不好玩的艺术,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用。                                                                                                                                                                                                                             
杨林  2004-8-8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7 17:44

[attach]41641[/attach]

[attach]41642[/attach]

[attach]41643[/attach]

[attach]41644[/attach]

[attach]41645[/attach]

[attach]41646[/attach]

[attach]41647[/attach]

[attach]41648[/attach]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1-3-7 17:54

有古意,还有点拙朴气质。
作者: 花间对影    时间: 2011-3-7 19:09

俺觉得,笔下之物是现实的,笔法却是梦幻的~~~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3-7 19:32

本帖最后由 水笺 于 2011-3-7 19:33 编辑

云遮雾盖,隐隐约约,深深浅浅,的确有梦,感觉不足的是若求幻境,少了点奇。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3-7 19:43

看起来象“水墨涂鸦”,倒是借着它们我明白了一点点中国画的意思。等古典都非了,笔墨都零了,我才看懂了一点点。
   那凉亭里的人物,悬崖边飞身而出的松、梅,后面那两三座没有脚的票漂浮在空中的房子,它们互相之间有关系,不是空间关系,是内在关系,它们在合力造境。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7 21:47

04年写的文章,那时候朱雅梅的画与现在还是有点区别,主要画一些老房子,感觉里面总是闹鬼的那些聊斋里的老房子,房子里面影影幢幢的人物像是些古堡幽灵,不过一点都不吓人,挺安静的。
朱雅梅的父亲是朱振庚,挺有名气的一位画家,文革后第一批中央美院的研究生,大概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是由于画风的晦涩,不为当时的美术界所接受,官方和民间都有点排斥他的画。他们那帮人当中,他的处境可能算是最惨的,毕业后在北京晃悠了两年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后来竟然分到了徐州电视台,后来几经曲折,调到福建,又调到了武汉华中师范学院。他曾自嘲的对我说过,他一生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把家中三口人都拉下水,全部培养成了画家。他的老伴退休前是济宁供销社的一位会计,退休后开始跟他画画,没几年时间,把画家看得都目瞪口呆。
朱雅梅小时候就画的非常好,但不是学院的那套东西,这也是朱振庚主张的,由着她自己的性子画,当然就与央美、浙美无缘了,中学毕业在家待了两年,后来上了厦门华侨大学,我感觉她不是个勤奋的学生,我记得她标榜过自己学习传统的经历,说是把《富春山居图》临过一遍,这大概就是她学传统的纪录了。她要我给她写篇文章,当时我非常为难,因为这种画对我很陌生,我不知从何说起,只好说了一通梦话。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7 22:05

雅萍、花间、水笺、水色从不同角度的看法、评价,都非常准确到位。
一个画家画了这么多年的画,还能保持单纯、稚拙是非常困难的,这比画得熟练、老辣、油滑要困难得多,很多画家最后都毁在技巧泛滥上。上面的几幅画是朱雅梅这几年画的,绘画的技巧比之七、八年前大有提高,可还是保持住了纯净的心态。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3-7 22:17

我最怕看到稚拙的画法了,因为我可怜的训练不足以判断,这份稚拙源于传说中的返朴归真,还是用装傻充愣来掩饰技艺未到的事实。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3-7 22:30

顺着杨兄的指引,看到了朱雅梅她爸爸的作品,就像牛仔裤,水洗了的质地,远久又通透,自然还奇妙,就彩色和单色比较,我觉得单色调的更能说事,更时髦。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7 23:49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8 00:27 编辑
我最怕看到稚拙的画法了,因为我可怜的训练不足以判断,这份稚拙源于传说中的返朴归真,还是用装傻充愣来掩饰技艺未到的事实。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3-7 22:17
使用“稚拙”一词去评论一位画家,搞不好要找淬,大家都喜欢“古拙”一词,其实我看不出这里面有任何本质的区别,你又不是古人,拙就拙吧,还古你个头。我是相信古代人对于绘画这件事的技术能力,宋代的中国绘画就已经高度成熟,技术的成熟是前提保证,否则不可能出现《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作品,张择端是当时根本没名的一位普通画家,可见那个时代的整体绘画水平有多高。历来评价中国画一般都喜欢使用“高古”一词,这个高古其实也就是到魏晋隋唐时期,因为顾恺之、吴道子已经把中国画的定位提的非常高了。评价书法时往往使用“古拙”一词,与绘画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明清以后民间书法(以北魏时期的造像记、墓志铭为代表)地位的提高使然,古拙就成了高境界的标准。但有时也不免滥用,比如有某位大领导刚学了几天毛笔字,非要你评价一番,你不便当面说他狗屎,你又不能昧着良心说好,这时你就完全可以说他“古拙”或“拙的有味”,领导一般不会生气,还会自我感觉良好。

就我个人的审美爱好,我十分喜欢“稚拙”的东西,小孩画的画、写的字,发自本能、天然,未受错误教育的率性而为,天马行空的想象,这些东西直接由孩子们采用涂鸦的手法画出来,往往匪夷所思,叫你惊喜交加。

周兄言及有些书画家由于技艺不到而干脆“装傻充愣”,的确有这种现象存在,但这种人唬唬外行可以,很难在艺术圈立足。艺术这个行当里的骗子大都是一些披着华丽外衣的技术骗子,比如目前市场上画价最高的几位,都有一套纯熟的绘画技艺,可是论到艺术,他们一钱不值,我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虽然有人早就被称之为大师了。我们也经常说某大师如何如何,基本是嘲讽挖苦,拿大师当笑柄。书法界也是如此,最高价位的大师级书法家,有几位根本就是普通的写字匠,有些人一辈子也体会不到书之为书的艺术境界是咋回事,他们永远与“古拙”无缘,但是写字的技术是熟练的,他们那套东西与陶瓷厂流水线上重复画兰、画竹的工人没有任何区别。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8 00:20

谢水笺拉来朱振庚老爷子助阵,单看这些画,免不了遭人诟病,不知会不会被泽兄划到“装傻充愣”的行列中,他可是被认为是当代画家当中造型能力最强的一位画家,我得找找能说明他造型能力的一些画。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11-3-8 10:30

论思想源头,“高古”“稚拙”云云,肯定可溯及老子五千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之类,也许属于极个别高明人物的上乘心法,但它又非常容易被欺世盗名之徒拿来忽悠。
我确曾在个别人物的画中看到高古、稚拙的存在,但寻常所见,大抵都是些高古病、稚拙癫。
我不谙绘画,只是胡乱抛砖,所期者,正是杨林兄的珠玉回帖。读来受教。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8 10:31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8 11:04 编辑

发点朱振庚早年的素描、刻纸、连环画作品。
[attach]41656[/attach]

[attach]41657[/attach]

[attach]41659[/attach]

[attach]41660[/attach]

[attach]41661[/attach]

[attach]41662[/attach]

[attach]41663[/attach]

[attach]41664[/attach]

[attach]41665[/attach]

[attach]41666[/attach]
作者: 花间对影    时间: 2011-3-8 11:02

朱振庚的画太有活力太善变了,特别喜欢那幅孙悟空跟妖精把臂入林的画(10楼第5张)~~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1-3-8 11:15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3-8 11:21 编辑

朱雅梅也讲笔墨,但那是另外一套东西,依照传统标准,不知是不是等于零的那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另外觉得画面保持这么单纯不容易。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8 11:24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8 11:29 编辑

花间姐欣赏绘画太有创意了,怎么就看出了孙悟空和妖精芭比?的确是幅戏曲人物画,具体画的是哪出戏?画的是谁?大概作者也不一定说得出来。咱们就这样定了,凭什么悟空就不能和妖精姐和谐一把?许得老猪高老庄娶亲、盘丝洞戏水,也别太亏了我们劳苦功高的悟空同学。

戏剧人物是朱振庚经常画的题材,有些直接就是来自皮影戏,这些人物通常都重心不稳,动感十足,色彩绚丽,线条泼辣,吸取大量民间营养,特别是年画、木刻一类东西。色彩的运用也有其独到之处,鲜艳夺目,但不扎眼,估计他对印象派绘画有过深入研究。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8 13:50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8 14:03 编辑

16# ironland
铁弟总能对上我的心思,比较少见的大胆的单纯,我认为画面的单纯就是心地单纯的反映。我接触的画家本人是位气质优雅、谈吐随意、处事大方的人,一点都不装。你们俩似乎是一类人。
作者: 遛遛弯儿    时间: 2011-3-8 16:37

[attach]41667[/attach]

[attach]41668[/attach]

[attach]41669[/attach]

[attach]41670[/attach]

[attach]41671[/attach]

[attach]41672[/attach]

[attach]41673[/attach]

[attach]41674[/attach]

[attach]41675[/attach]

[attach]41676[/attach]

[attach]41677[/attach]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8 21:21

论思想源头,“高古”“稚拙”云云,肯定可溯及老子五千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之类,也许属于极个别高明人物的上乘心法,但它又非常容易被欺世盗名之徒拿来忽悠。
我确曾在个别人物的画中看到高古、稚拙的存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3-8 10:30
不是也许,而是永远,能够做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人物,永远是极少数悟到上乘心法的人,泽兄使用的这个“上乘心法”妙极了。“高古病”、“稚拙癫”也叫人忍俊不禁地佩服望文号脉之入木三分。
作者: 李苗    时间: 2011-3-8 22:26

观者甚多,不虚此行。
作者: tian295    时间: 2011-3-9 11:52

云遮雾盖,隐隐约约,深深浅浅,的确有梦,感觉不足的是若求幻境,少了点奇。
水笺 发表于 2011-3-7 19:32
俺也是这样觉得!即为幻境,有点不够味!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9 13:22

俺也是这样觉得!即为幻境,有点不够味!
tian295 发表于 2011-3-9 11:52
幻境真是不好表现啊,因为没有参照物,虽说有梦境有海市蜃楼可以参照,但梦境毕竟不可以制成图像,海市蜃楼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画家是不是要表现幻境,其实我也不知道,莫非正是要表现这似幻亦真的景象?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11 12:17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11 12:20 编辑

两张朱雅梅老妈王明英的画。

[attach]41776[/attach]

[attach]41777[/attach]

[attach]41778[/attach]
作者: 玻璃球    时间: 2011-3-11 20:55

不懂艺术,看她的画有种做梦的感觉,很飘渺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3-13 19:51

朱雅梅妈妈的画很性感,也很感性哈~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1-3-13 21:13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1-3-13 21:22 编辑

再看,再看,再看,再看,对雅梅的画着迷了。标题好,幻影独行。

想来想去,欣赏艺术究竟又能如何呢? 敬畏,忐忑,调动专业评判标准,倒是忘了我们的眼睛本来也有自己的心意,从专家那里绕一圈,最后还不是得回到这里。只能这样了。

所以,朴拙不是特征,只要本心感觉得到好,都是朴拙的。
作者: 氷色    时间: 2011-3-14 02:40

瞄一眼,也就这么一瞄,就够了,多瞄,再瞄,就烦了,朴朴的拙,淡淡的雅,就如一杯清水,偶尔可以感触一下清水的美,多看了,就如打开水龙,清水哗啦,很烦的。倒是画家本身,一个超凡的美人,看了,眼睛冒火。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14 09:54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15 14:53 编辑

回玻璃球:没有懂不懂艺术一说,即使有也是胡说。欣赏绘画每个人有自己的感受,看到别人的画,心中泛起一丝难以名状的滋味,或者被画引到了一种内心向往的虚幻,超越了现实,很好,你还需要什么呢?

回水笺:看朱新建的画会使很多不会画画的人信心大增,这种画也有人欣赏,我也能画,画得比他还烂;看王明英的画会使很多画画的人丧失信心,人家一个刚摸画笔的退休老太太都能如此专业,我们还画个什么劲?

回水色:告诉你一个秘密,朱雅梅写字的天分大概和你有的一拼,我没看你写的字,你也不用从她落款的两个字推测她的书法。因此,何不试试你自己的绘画才能?

回冰色:你的感受是对的,包括美人,太多了你一样消受不了。反而是朴朴的拙、淡淡的雅,可以持续萦绕在你的心头,就像雨后的一杯明前绿茶,喝一口可以回味到永久。这一说,又与你的观点不尽相同。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1-3-15 10:28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3-15 10:33 编辑

把帖子喂胖一点,再发一组朱振庚的绘画。

[attach]41961[/attach]

[attach]41962[/attach]

[attach]41963[/attach]

[attach]41964[/attach]

[attach]41965[/attach]

[attach]41966[/attach]

[attach]41967[/attach]

[attach]41968[/attach]

[attach]41969[/attach]

[attach]41970[/attach]

[attach]41971[/attach]

[attach]41972[/attach]

[attach]41973[/attach]

[attach]41974[/attach]

[attach]41975[/attach]

[attach]41976[/attach]
作者: 遛遛弯儿    时间: 2011-3-15 10:43

[attach]41977[/attach]

[attach]41978[/attach]

[attach]41979[/attach]

[attach]41980[/attach]

[attach]41981[/attach]

[attach]41982[/attach]

[attach]41983[/attach]

[attach]41984[/attach]

[attach]41985[/attach]

[attach]41986[/attach]

[attach]41987[/attach]
作者: 玻璃球    时间: 2011-3-15 13:12

多谢杨林老师的回复,感谢您的文章。感受艺术的快乐。
作者: 水笺    时间: 2011-3-16 08:36

31楼发的画气氛很足~
《牛郎织女图》脱旧窠,场面热烈,急切,有指望,银河只是意识上的障碍了哈:)
非常喜欢《梨园春》,华美的服饰下做足了悲欢无常的感觉。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2-24 18:17

云水之心——朱雅梅作品展

展览时间:
12/02/25--12/03/15
展览地点:
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G栋101视平线艺术

展览介绍

见雅梅的山水,顿生清远淡泊的云水之心。
艺术的妙处,在于唤醒人们对世界的感觉。滚滚红尘都市江湖,不见雾霭山岚但见尾气弥漫。朱雅梅的山水世界却是那样的清远淡泊。山也飘飘,水也渺渺,屋也隐隐,树也幽幽。亭、塔、舟、桥中,偶有拙朴的人影绰绰。不着笔墨处,恰是白云雾霭悠悠!得此云之飘逸,水之澄澈,浮躁之心也渐次平和淡定。禅、佛安人心,老、庄定人神,这一袭水墨,真也有明心见性生欢喜、虚极笃静相忘江湖和相忘水墨的妙处了。
相忘江湖,不是没有丰富的人生,而是淡泊随性中心定神安;忘却水墨,不是没有艺术的传承,而是水墨随心而动随意而流。朱雅梅是生而为画的人。雅梅的父亲朱振庚,是一位充满坎坷的杰出画家。雅梅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不仅有艺术的禀赋、技艺的濡染,还有一份独特的人生履历。灵秀清雅之心,流淌于笔墨,别具一格、自成面貌,趣意横生、真挚动人。晕染蘸点之中有传统水墨的高古,但又不刻意囿于古风;图景意象中隐约可见现代结构气息,但显然不同于当代艺术的焦虑与功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雅梅的水墨,穿越历史和时代,只是属于她自己心中滋味和召唤,纯净如水,清远如梦。中国文人水墨,心源为本。画家独特的艺术履历、体验、创造,终究溶画作云水间。她就是艺术坐标中自我绽放的唯一。
浮游江湖,如孤舟一页;弱水三千,一点即动心。你可动云水之心?
作者: 李小苗    时间: 2012-2-24 19:08

云水之心——朱雅梅作品展

展览时间:
12/02/25--12/03/15
展览地点:
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G栋101视平线艺术

展览介绍:

见雅梅的山水,顿生清远淡泊的云水之心。
艺术的妙处,在于唤醒人们对世界的感觉 ...
雅梅的水墨,穿越历史和时代,只是属于她自己心中滋味和召唤,纯净如水,清远如梦。中国文人水墨,心源为本。画家独特的艺术履历、体验、创造,终究溶画作云水间。她就是艺术坐标中自我绽放的唯一。
浮游江湖,如孤舟一页;弱水三千,一点即动心。你可动云水之心?
杨林 发表于 2012-2-24 18:17
这推介语写得真是好。
作者: test    时间: 2012-2-24 19:17

34# 杨林

杨林兄能否帖一下他俩的山水画或书法作品,有没有符合传统规范的习作?哪怕是临摹作品也可。
作者: test    时间: 2012-2-24 19:23

本帖最后由 test 于 2012-2-24 19:24 编辑
我最怕看到稚拙的画法了,因为我可怜的训练不足以判断,这份稚拙源于传说中的返朴归真,还是用装傻充愣来掩饰技艺未到的事实。
周泽雄 发表于 2011-3-7 22:17
作为观众,周先生的直感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

这类“返朴归真”的画风,最好要放在作者的“个体意识”中去考察。问题是我们是否能见到他们的“言语表述”呢?

即便用“同类风格”的画作来比较,我相信,杨林兄会想到——如果是南京的朱新建会如何评价?难道这属于“新人文画”的行列?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2-24 21:52

35# 李小苗
不知是谁写的,但要声明不是我写的。今天才接到信息,网上查了下介绍,就转了上来。还有三幅图:
[attach]50364[/attach]

[attach]50365[/attach]

[attach]50366[/attach]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2-24 22:09

作为观众,周先生的直感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

这类“返朴归真”的画风,最好要放在作者的“个体意识”中去考察。问题是我们是否能见到他们的“言语表述”呢?

即便用“同类风格”的画作来比较,我相信,杨 ...
test 发表于 2012-2-24 19:23
我不知道你所指的传统具体指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朱振庚、朱雅梅父子都不缺传统,不需要找他们临摹的古代绘画作品(肯定有,因为他们都是学院出身),只需要看他们现在的作品就可以,只是你视野要放宽一些,不要把那些僵化的概念当天条圣旨。

朱新建的画不但是新文人画,并且是新文人画家里对传统理解得最深的人。
作者: 施国英    时间: 2012-2-25 08:04

朱振庚画得真8错,朱雅梅的画可能需要看原作,水墨的氛围有时照片表现不出来。

主帖杨兄的文字比很多在作家堆里混的人高出N个档次。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2-25 12:04

朱振庚画得真8错,朱雅梅的画可能需要看原作,水墨的氛围有时照片表现不出来。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2-25 08:04
朱振庚的绘画主要以人物为主,但他的能力很强,一生都在做新探索,不肯固守一种风格,因此显得驳杂。朱雅梅与其父正好相反,抓住一种技法的表现,不断深入下去,显得越发清纯。
作者: test    时间: 2012-2-25 16:02

我不知道你所指的传统具体指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朱振庚、朱雅梅父子都不缺传统,不需要找他们临摹的古代绘画作品(肯定有,因为他们都是学院出身),只需要看他们现在的作品就可以,只是你视野要放宽一些,不要把那些僵化的概念当天条圣旨。

朱新建的画不但是新文人画,并且是新文人画家里对传统理解得最深的人。杨林 发表于 2012-2-24 22:09
如果理解没错的话,你对观众的要求是:不要将传统=僵化的概念。

那么,我想说的是:“学传统”的画家,即便是出身学院派的,也未必能“学得传统”。

道理很简单,“工具性”与“艺术性”的两重体现,才是评价的视野。

但是,我也知道,评价画家的不易,在于有这样一种歧路:就是猜测画家作画的动机可以固守在一方小圈子内愉悦,而不是直面大众市场。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2-25 23:56

如果理解没错的话,你对观众的要求是:不要将传统=僵化的概念。

那么,我想说的是:“学传统”的画家,即便是出身学院派的,也未必能“学得传统”。

道理很简单,“工具性”与“艺术性”的两重体现,才是评价的视野。

但是,我也知道,评价画家的不易,在于有这样一种歧路:就是猜测画家作画的动机可以固守在一方小圈子内愉悦,而不是直面大众市场。
test 发表于 2012-2-25 16:02
你的理解有错误,我对观众没有要求,我只是想告诉你,传统远不是你所理解的那样简单。

我想说的是:“不理解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即使学得传统,也没什么鸟用。”

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评价的视野”,但我知道工具性与艺术性并没有什么两重性。例如一把明代的椅子,既有工具性,同时兼具艺术性。

谁告诉你艺术必须要直面市场,还要是大众的。没有比这条路再歧再邪的了。
作者: test    时间: 2012-2-26 16:34

你的理解有错误,我对观众没有要求,我只是想告诉你,传统远不是你所理解的那样简单。

我想说的是:“不理解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即使学得传统,也没什么鸟用。”

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评价的视野”,但我知 ...谁告诉你艺术必须要直面市场,还要是大众的。没有比这条路再歧再邪的了。
杨林 发表于 2012-2-25 23:56
常识,告诉我:

1,人人有机会理解“传统”,但“传统”从未自己“闭门封户”。

2,与“传统”脱离的画家,未必有“创新”成功的评价。
真正意义的“创新”(创造力),是“推陈出新”的市场或历史评价。

3,有的画家,作品是局限于江湖圈子内的人际交流;有的画家,作品是投放于拍卖市场,或公共空间中参展参评。
显然,前者是面向小众的,后者是面向大众的。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条条大路通罗马。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2-26 22:01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2-26 22:16 编辑
常识,告诉我:

1,人人有机会理解“传统”,但“传统”从未自己“闭门封户”。


2,与“传统”脱离的画家,未必有“创新”成功的评价。
真正意义的“创新”(创造力),是“推陈出新”的市场或历史评价。

3,有的画家,作品是局限于江湖圈子内的人际交流;有的画家,作品是投放于拍卖市场,或公共空间中参展参评。
显然,前者是面向小众的,后者是面向大众的。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条条大路通罗马。test 发表于 2012-2-26 16:34
也普及一点常识:
1、谁都可以理解传统,就是自以为已经掌握了传统标准的人不可能理解传统。
2、画家不是想与传统脱离就可以脱离的,创新成功与否并不是人人都在乎的,有些人宁愿守旧,有些人宁愿不吃传统一口奶。“推陈出新”是一句屁话,评价不了任何真正意义的艺术创新。
3、不要把自己进不去也不了解的圈子就说成江湖圈子,这样你自己会变成浆糊的。既然知道大路朝天,还条条通罗马,也应该知道刻舟求剑、坐井观天。
4、鉴于你使用的汉语不知是哪一个江湖的,我理解起来很费劲。建议:实在学不好汉语不要紧,学会火星文再同我讲话好了。
作者: test    时间: 2012-2-27 00:15

本帖最后由 test 于 2012-2-27 00:44 编辑

45# 杨林

谁都可以理解传统,就是自以为已经掌握了传统标准的人不可能理解传统。”
-------------------------

真是要求甚严,怪不得周泽雄要吓得躲避三尺了,难道一个用“传统标准”去衡量眼前的艺术作品的人(谁谁谁?),同时还得时刻警醒:除了“自以为”掌握的传统标准之外,还有“他以为,或她以为的传统标准”放在那里,也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二,避免浪费。否则,就会犯上“不可能理解传统”的毛病。真是不一般的雷人要求!

看出来了,有的人就是病入膏肓般的独行幻境,靠“诛心之论”来建立“自信”,这种火星文领地足以让“逻辑”寸步难行。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2-2-27 08:53

楼上二位使劲掐,我喜欢看君子动口,更爱看君子动手
-----恶意围观兼努力起哄。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2-27 09:19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2-27 09:24 编辑
45# 杨林

“谁都可以理解传统,就是自以为已经掌握了传统标准的人不可能理解传统。”
-------------------------

真是要求甚严,怪不得周泽雄要吓得躲避三尺了,难道一个用“传统标准”去衡量眼前的艺术作品 ...
test 发表于 2012-2-27 00:15
周泽雄恐怕会被你的拉扯气得一蹦三尺,或者被你引为同类而恶心呕吐三千尺。你也配讲逻辑?逻辑真他妈倒了大霉了。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2-2-27 09:48

周泽雄恐怕会被你的拉扯气得一蹦三尺,或者被你引为同类而恶心呕吐三千尺。你也配讲逻辑?逻辑真他妈倒了大霉了。
杨林 发表于 2012-2-27 09:19
哈哈哈哈哈,过瘾。
作者: test    时间: 2012-2-27 14:08

49# 老西安

老西安有没有什么化学配方,专门对付艺术管道的疏通杂务?显然,艺术这门手艺,既不会自然而然的纯洁心灵,也不会投机取巧的提升智商,难免世俗之累。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2-2-27 15:54

回禀楼上:
    我天生喜欢看热闹,哪儿人多就往哪儿凑。看别人掐架,你一拳来我一脚,好不精彩。
    test兄这段话让我琢磨了好一阵子也没弄明白你想说啥。第一次听说艺术还可以用管道来形容,此“管道”似乎还容易“堵塞”;后边的话也让我如坠雾里,所以恕老衲缄口不复了。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2-2-27 16:37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2-2-27 17:18 编辑

我觉得朱雅梅的作品有很古典的那一面。
澄澈宁静的精神,训练有素的传统笔墨技巧。

她所受的传统训练,在2楼图里可以看见。

建议杨大哥收手,在没有更好的语言翻译工具之前,是无法和test交流的。
作者: test    时间: 2012-2-27 16:39

51# 老西安

老西安真是孤陋寡闻了,配方先得自己用一下,赶紧去看看这个管道论坛 http://www.tftftf.com/0.htm,可艺术呢。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12-2-27 16:56

回禀楼上:
    我天生喜欢看热闹,哪儿人多就往哪儿凑。看别人掐架,你一拳来我一脚,好不精彩。12d" />
    test兄这段话让我琢磨了好一阵子也没弄明白你想说啥。第一次听说艺术还可以用管道来形容,此“管道”似 ...
老西安 发表于 2012-2-27 15:54
老西安怎么没有想通,这天边外本身就是一根下水道住户,那叫“内行”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