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讨论] 【挖坑】两个女汉子的西安四天三夜 [打印本页]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4-16 20:35     标题: 【挖坑】两个女汉子的西安四天三夜

本帖最后由 杜雅萍 于 2014-4-16 20:49 编辑

友情提醒:
1、楼主只负责抛(shui)砖(se)引(tu)玉(wen)。
2、流水账,非自(bu)助(shou)游(ban)攻(quan)略(fei)。
3、流水账中某(lao)网(xi)友(an)会被反复提到,为(dan)避(xin)免(ji)审(du)美(xian)疲(mu)劳(hen),预防针打先~
4、旅行会上瘾,流水账的游记也会让人心猿意马,入(jiu)坑(shi)需(la)谨(chou)慎(hen)~
5、开(kuo)始(hao)写(shi)正(chou)文(zi)了(de)……
ps以西安为中心的网友们,西安真的真的真的挺好的。。。。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4-16 20:49

作为女汉子,出门去哪从来都不需要理由,我们两个聪明地选择了清明小长假后的周末(最主要的原因是小长假票难订人超多物价高,补充,正文俺就不打拼音了:),连上周五和后面的周一,凑出四天时间,分别从帝都和故都出发,到向往已久的古都共度美妙的二人世界。
旅伴靠谱,旅行的乐趣成几何倍数增长,本汉子甲旅行不走平常路,常常置知名景点不顾,偏好博物馆、寺院、教堂、书店、展览、演出,如此不靠谱的走法,也只有同样不靠谱的水色汉子乙能开心地接受,所以我们的第一站选择了陕西省博物馆。
(待续,本汉子今天还没歇过来,明儿接着唠:)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6 21:02

一个真女汉子和一个口口声声自称女汉子的淑女最近出没于西安的大街小巷……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6 21:11

俺若是淑女,那也是个糙淑女,可是我在西安见到某西北汉子,说话做事倒的确是个真汉子,只是论起细致和风雅,却分明比南方的淑女还要更甚一筹,这个,俺窃以为,可以算得上美汉子。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4-16 21:21

其实,淑女说的是俺,真的。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6 21:29

汉子乙性格比较慢吞吞,游记要从火车卧铺写起。

    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两个热气腾腾的女汉子相约长安城,各自从南京和北京搭乘前往西京的火车,女汉子乙坐的是晚九点到早九点的列车,正好上车睡上一觉。
    第二天是从一只米糕开始的,上铺的小男孩从缝隙里塞一只米糕下来,砸在俺的脑门上,天豁的就亮了。对面结伴的两个西北大汉也醒了,我分明听见他们一夜呼噜此起彼伏,可是上铺那位醒来第一句话便说,嗨,我没睡着你呢。另外一位说我也是,一夜没睡。我这边上铺的妈妈对宝宝说临走时记得提醒妈妈拿窗帘杆,宝宝说妈妈记得拿屎。而我睡得很好,梦见了西安,金黄灿烂,大道笔直,醒来窗外还是参差的麦田,小雨,微寒。
    刚刚下车,就收到女汉子甲的短信,说是已经到旅店了,排了很久的队伍等出租,结果才九块钱。俺瞄了一眼龙蛇般弯曲盘绕的的出租区长队,果断坐上了高价人力摩托车,三十元,贵了些,但是可以飞快见到汉子甲,心里的小鸟啾啾,啾啾,又啾啾。

   抬头看看俺的司机,悄悄这光头儿,必定是个大块吃肉大碗饮酒的厮杀汉,霸气侧漏,雄气十足,这便是俺对西安留下的第一印象。


[attach]62942[/attach]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6 21:30

先留个爪印。。。羡慕嫉妒恨一下下。。。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6 21:48

到了宾馆,却不见女汉子甲身影。前台打了房间电话,无人接听。我说大概是吃早饭去了吧,前台女孩说,不会吧,她去吃早饭,怎么不问问我在哪儿吃呢?作为一个从来不曾来过西安的外地人,这句话听着也就听着,当时根本想不到话里有几多乾坤。我迅速拨打电话,汉子甲很快就回来了,两人第一件事便是挽着胳膊出门寻吃的去了。都说西安有好多好吃的,十分钟以后我俩就吃上了。

    一边吃着一边笑眯眯,嗯嗯,嗯嗯,真不错,开局不凡,非同凡响。


毛毛米皮
[attach]62943[/attach]

腊汁肉夹馍
[attach]62944[/attach]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6 22:08

西安凉皮的标志性颜色是白里透红,凉皮的灵魂就是红艳艳的辣子油,80%以上的权重在这辣子油上,凉皮好吃不好吃,全靠它了。初看这碗米皮以为是刚抓到碗里没有放调料的,但又感觉不像,刚抓到碗里的凉皮一定是排列整齐令人赏心悦目的,眼前这碗凉皮是零乱无序苍白无味的,而且筷子头上还沾着疑似某女汉子的口水。忽然想起来,水色不吃辣子。太可惜了,来西安而不吃辣子,简直不像话。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6 22:39

本帖最后由 林夕依寒 于 2014-4-16 23:12 编辑

口水一地。。。。辣子油一定要菜籽油炸才香。。。这是我在峨眉面馆老板那里打听的,而且菜籽油要先熬一下,把生菜油里的菜腥味道弄掉才特别香。。。当然辣椒跟配料也很重要。。。

肉夹馍定要肥瘦,如果加点青椒碎就特别解腻,可以多吃一个。。。。。。口水哗哗滴。。。
标配是这样滴:米皮(或凉皮或擀面皮)+肉夹馍+玻璃瓶汽水。。。水水你们有木有按照标配吃呢?
作者: emmer    时间: 2014-4-16 22:46

出去玩,真开心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6 23:15

俺固然是个不知辣味的寡淡汉子,但是俺还带了个贼聪明的旅伴,她当场告诉俺:你这个照片发出去要被鄙视的,赶紧补拍这碗带辣的。
      九楼十楼的两位,没想到吧,俺也就歇了一小会,就有两条鱼儿上钩了。


     [attach]62945[/attach]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4-16 23:24

嘿嘿,欢迎欢迎好游记,真没想到这样两条女汉子走到一起游西安。
作者: 封不怕    时间: 2014-4-16 23:48

真正好吃的就是这些小玩意儿,小巷子里,小摊子上,想过嘴瘾不能怕闹肚子。
作者: 封不怕    时间: 2014-4-16 23:53

最最好吃的,在大山深处的村落人家,得有个好腿脚。家里若是有山里的穷亲戚,那可是几辈子修的服气,多走走,就有享不完的好处。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7 00:22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4-4-17 00:40 编辑

小林子说辣子油要用菜籽油来熬,这话没错;说吃肉夹馍一定要吃肥瘦的,也没错。皮瘦的更香,皮瘦就是夹肉皮和瘦肉,女同胞最爱,据说吃了有返老还童之功,皮肤嫩得吹弹可破白里透红香艳诱人。但说给肉夹馍里加碎青椒,那简直能把西安卖肉夹馍的气得遁入空门改行去给和尚做饭,卖肉夹馍的大叔要听见你这话不拿鼻孔瞪你才怪。肉夹馍就是肉夹馍,就是肉和馍,不许给里头胡乱加东西,加了就不叫肉夹馍,加了就不知道叫啥,加了就等于用骨头汤沏龙井茶。不许加就是不许加,还不许问!
玻璃瓶的气水叫做冰峰汽水,西安人就是喝着这东西从小孩变成老头老太太的。芬达七喜雪碧可乐等等洋饮料虽然大行其道,但西安人下小馆或者吃小摊还是离不了这玩意儿。除了涨价,冰峰汽水的味道和瓶子几十年没变过。

水色那碗所谓的辣凉皮,别说陕西的女汉子,陕西的淑女们看到碗里像调料面一样的细渣渣,十有八九也会嗤之以鼻。你吃的时候没看看周围其他人碗里的是啥颜色?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7 00:48

12# 水色
这叫放辣椒了?我被医生勒令不准吃辣椒滴时候都不能忍受就这点辣椒。。。其实多数店里的辣椒都不是很辣,你们不用怕,要吃正常辣的才好吃。。。。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7 00:59

16# 老西安

好吧,我承认我这不是正宗滴肉夹馍。我家私房版,用卤蹄髈做,半个青椒碎走起~我的肉夹馍我做主。。。嘿嘿~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14-4-17 09:34

12# 水色 水色不吃辣子,俺这东北银看起来威壮,也是吃不了辣子的,有那么一点辣就受不了,什么辣油辣酱统统滴不行,还有那个麻也消受不起,比如麻椒、花椒放多了也不行。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4-4-17 09:36

12楼的算什么辣,就连杭州人都看不下去了。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14-4-17 09:40

17# 林夕依寒
小林子,辣妹子一枚。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7 10:58

小林子,小吃里食材的搭配是定了型的,就像油泼面必须拿油泼,拿酱油泼就不行,用蚝油泼也不行。你非要拿酱油泼当然也可以,给里边加点海带和果酱也可以。哪怕小林子哪天一不小心成了林大大,估计西安人民也不会给肉夹馍里放青辣子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7 11:04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4-4-20 01:24 编辑

看来我得跟铁地也摇个爪。

前边说过小吃里食材的搭配是定了型的,减去一味主要调料或者增加一点其它东西,这种小吃就成了非驴非马的骡子。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7 12:00

本帖最后由 林夕依寒 于 2014-4-17 12:41 编辑

回西安大哥:您说的全对。。。我要去西安了定不开口说要加青椒,绝对不问!不给卖肉夹馍的大叔用鼻孔瞪我的机会。。。对了,还要请教一下,正宗的米皮里放的是黄豆芽还是绿豆芽。。。我两种都吃过。。。

回猪头前辈:辣妹子都很彪悍滴~哈哈。我在家吃辣还好,属于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的那种。出差就无法控制,上个月在峨眉,那里除了甜食没有不放辣椒的。。。云南、贵州在我印象中也是如此,从早上第一顿就开始喷火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14-4-17 13:17

24# 林夕依寒
管老西安叫大哥,称俺为前辈

,可俺也得向老西安叫一声哥,

尽管看上去俺胡子拉碴的比老西安还老。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7 16:55

小林子一声前辈,像给猪头嘴里塞了一块蜂蜜腌的苦瓜。前辈听起来很受活,但脑袋上顶个这名号就没法背着稻草人装嫩。猪头只想吃甜而不想吃苦,于是就表情复杂地指着我说:“那家伙比我更老,而你咋才管他叫大哥?”

有时候想,人是最会制造麻烦的动物,不像鸟,直接用嘴在穗子上啄就解决了吃饭问题,可人就得弄出各种复杂的味道来,加工的方法差一点点都难以下咽。鸟才不耐那个鸟烦,多简单。
西安的凉皮分三种:酿皮【西安人把酿皮叫ràng皮】、米皮、麻酱凉皮。酿皮和麻酱凉皮是用麦面做的,米皮是米粉做的。酿皮是西安人的传统美食,一般在夏天新小麦刚下来的时候做得最多,酿皮里不放绿豆芽或者黄豆芽,而是放开水焯过的青菜或者芹菜。只有米皮和麻酱凉皮才搭配豆芽,放绿豆芽或者黄豆芽,没个一定,都可以。米皮的故里在西安西边的秦渡镇,坊上的回回喜欢做麻酱凉皮。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7 18:59

那碗辣凉皮是汉子甲的呀,不过那天我到得晚,汉子甲已经吃了一点了(传说是胡辣汤和南瓜饼),等她陪我去的时候,点的是不辣的凉皮,迫不及待想让她尝尝凉皮的味道,所以另乘了少量,用桌面上的辣椒油伴了伴……大家急啥呢,这只是西安美食进阶的热身阶段嘛。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7 19:09

12# 水色 水色不吃辣子,俺这东北银看起来威壮,也是吃不了辣子的,有那么一点辣就受不了,什么辣油辣酱统统滴不行,还有那个麻也消受不起,比如麻椒、花椒放多了也不行。
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14-4-17 09:34
福建在93年以前,满大街几乎见不着一丝辣丁子,直到某一年,川菜象病毒一样突然肆虐全国以后才有所谓辣菜一说。福建人的恐辣是从小被培养出来的,不但从肠胃上进行隔绝,从精神上也被灌输了“辣椒伤人”的思想,记得小时候偶尔吃真空包装的榨菜丝,倒在小碗里若是被发现一滴滴小红颜色,我妈妈就会大喊:“哎呀哎呀,大家快别动,这里面有一只辣椒!!!”然后就象抓虫子那样把带辣椒的榨菜丝揪出来,放在凉开水里泡上急几茬才算完事。
   现如今我已经离开福建了,在饮食思想上持有开放政策,嘴巴也比较博爱,无奈肠胃已经被教育坏了,完全由不得自己。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7 19:13

西安的凉皮分三种:酿皮【西安人把酿皮叫ràng皮】、米皮、麻酱凉皮。...
老西安 发表于 2014-4-17 16:55
其中有一种小名叫呱呱。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7 19:15

去西安之前,一直纠结辣不辣的问题,还好,在女汉子甲和老西安的同情理解和保护之下,俺不但肠胃平安,貌似还比出发前又壮硕了许多。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7 19:23

吃完早饭,我俩直奔陕西博物馆和大雁塔,并在大雁塔前意外地遇见了盛开的牡丹。这一部分将由女汉子甲为大家娓娓道来。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4-17 19:36

呃,这楼歪的~
吃货们,肉夹馍的重点难道不是馍以及腊汁肉吗?米皮的重点难道不是米皮吗?为么大家纠结于青椒与辣椒涅??

跑题跑到成都了,俺本来想文艺地开个头,可是汉子乙急于暴露吃货本性以便日后更加勇猛地蹭吃蹭喝,那俺也就不藏着掖着了,其实,俺们这次去西安,就是奔着小吃,对,西!安!的!小!吃!去!的!
俺有两个高中同学,在西安上了四年学,每次出去吃饭,她们都会说西安的米皮多么好吃,北京的面食都是骗人钱的,西安吃的是多么美味实惠。帝都的陕西菜馆她们都会去,然后批评一番,然后孜孜不倦找下一家,然后批评一番,如此循环……久而久之,俺都有点逆反心理了,不就是饼吗,不就是凉皮两面吗,再好吃能好吃过炖肘子?!一次俺不小心说了这番话,她们两个用无比怜悯同情的眼神看着俺,仿佛俺是无知的小可怜,仿佛俺的舌头品阶尚在幼儿园水准。好吧,为了让俺的味蕾的学位水平早日完成义务教育,俺早就下决心到西安,去吃吃传说中好吃得吞下舌头的肉夹馍,想起来口水滴滴答答的米皮,让减肥狂狼吞虎咽吃下整碗却不纠结的油泼面,等等。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4-17 19:49

因为早下车几步,俺路过了西安路边的早点摊,那天早上,西安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俺差点顺着胡椒粉的香气走错路。一晚上火车加一个小时等出租车,俺已然饥肠辘辘,check in,放下行李,俺迫不及待奔向路边摊,寻找幸福的早餐。后来,酒店的小妹听说俺居然没向她们咨询去哪里吃早饭,又露出似曾相识的眼神……
俺走到早点摊时,身上只剩一格电了,喝了一碗胡辣汤,身上的潮气和霉气一扫而尽,吃了一个油炸的里面是甜甜的忘了叫什么的小糕点,好!星!湖!俺其实留了个心眼,说不定要跟汉子乙再吃点东西,所以吃完,俺的电量变成7格。俺不敢走远,就在酒店附近来回转悠,看到一家干干净净的连锁店样子的肉夹馍米皮店,记号。然后去买地图,这时候,急性子的汉子乙不计成本地乘三轮车到了酒店。果然时间就是金钱,俺等了一个小时打车,她一分钟没等,所以一小时=21块。。。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4-17 20:25

童靴们,俺再次强调,肉夹馍的重点是肉!是馍!
汉子乙跟俺会和了,俺们直奔做了记号的小吃店。
汉子乙吃了一口,直接说她楼下那家店,她以后不能去了。
俺北方人,吃过的面食其实还挺多的,但这家西安街头普通小店(还是个容易被人诟病的连锁)的水准,起码是211大学级别的(实打实的,不是水货大学)。馍烤得硬度刚好,有嚼劲,还有一点点脆,咬起来又不会费劲,总之就是火候刚刚好。嗯,俺的老同学诚不我欺!腊汁肉切得大小刚刚好,肉汁渗透到,馍的里层,神奇的是馍的口感并没有因此变得粘软。汤汁香醇,却一点都不腻。肉炖得软烂适口。因为太好吃了,所以我们返程那天上午,又吃了一次。
再说凉皮。他家的凉皮做得也很到位。有韧劲,有嚼头,汤汁看起来寡淡,味道其实很不错的。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蘸汁里的油,应该是本地特有的菜籽油炝的,有了这味菜籽油,凉皮味道一下子就醇厚起来。如果放太多辣椒,反而会喧宾夺主呢。
作者: 邱晓云    时间: 2014-4-17 20:56

馋人那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7 23:37

25# 猪头猪智慧
那个那个。。。不好意思了。。。。。要不我以后改叫为“稻草人她汉子”怎么样~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7 23:46

32# 杜雅萍
身为一个吃货兼跑题王,俺非常负责任滴说三皮(凉皮、米皮、擀面皮)的重点是辣椒~~~

还有就是美娇娘为嘛都变汉子了。。。这科学吗?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7 23:56

其中有一种小名叫呱呱。
水色 发表于 2014-4-17 19:13
呱呱的材料与擀面皮的原料是一样的,只有擀面皮才有呱呱。水色吃的呱呱是擀面皮的副产品,不知道咋就出现在米皮里了。在没有机器生产之前是没有呱呱的,瓜瓜是机器生产的副产品,凉皮机预热阶段成不了型,只好把废品刮出来搓成条切成片状。呱呱是刮刮之谐音。呱呱也挺好吃的,就把它拌到凉皮里。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7 23:58

25# 猪头猪智慧
那个那个。。。不好意思了。。。。。要不我以后改叫为“稻草人她汉子”怎么样~
林夕依寒 发表于 2014-4-17 23:37
笑倒了,这名字意义固然美,但是。。。。太难听啦,哈哈。
想起我曾经给村上春树起名为“阳子老公”,猪头也就接纳了这美名吧。(好像猪头对“老公”这两个字非常不感冒,还好,林夕用的是“汉子”)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8 00:07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4-4-18 00:23 编辑
32# 杜雅萍
身为一个吃货兼跑题王,俺非常负责任滴说三皮(凉皮、米皮、擀面皮)的重点是辣椒~~~

还有就是美娇娘为嘛都变汉子了。。。这科学吗?
林夕依寒 发表于 2014-4-17 23:46
擀面皮是陕西西府特产,制作工艺极其繁琐而费劲,辣子油的熬制更是麻烦。擀面皮近年才传到西安乃至全国。
自夸一哈,老夫会做地道的擀面皮、西安rang 皮、秦镇米皮、麻酱凉皮的辣子油与调料水【网上搜的都是胡扯,打马虎眼的,没人会把真正的配方与加工工艺实话实说】,还会做西安rang皮与回回的麻酱凉皮。注意,我只会做rang皮,也就是面皮,而不是会做擀面皮与米皮本身,而是会做调料水与辣子油,凉皮现在已经完全用机枪代替人工做了。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8 00:20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18 00:38 编辑
童靴们,俺再次强调,肉夹馍的重点是肉!是馍!
汉子乙跟俺会和了,俺们直奔做了记号的小吃店。
汉子乙吃了一口,直接说她楼下那家店,她以后不能去了。
杜雅萍 发表于 2014-4-17 20:25
无耻的汉子甲,把个肉夹馍写得如此元气充沛,还让不让人活哈。

   俺来说明一下这个“汉子乙她楼下那家店”,说的是我们小区的肉夹馍店,祖孙三代都是做肉夹馍的,我在小区住了十年了,各种小吃饭店开了又关了,生意红了又黄了,唯独这家肉夹馍是洪水长流,每天到了饭点都围着长队,十年不衰,我们给它家取了名,叫做“罂粟肉夹馍”,其实是美誉,就是好吃得让人上瘾的意思。

   等俺吃了第一口陕西肉夹馍,才恍然大悟。艾玛,错了啊,全错了。

   我一直以来都盲目地以为北方食物就是大嚼大咽,胡撕乱扯,总之就是越糙越像,恨不得往茹毛饮血的方向上联想才好。罂粟肉夹馍其实就是这类,那馍是疲软的,需要牙根撕咬才能分解之,肉是砸烂的面糊糊,非常符合我们对北方食物的想象,都以为吃肉夹馍吃的就是北方人那股粗豪气。其实正宗的西安肉夹馍是极文雅的,馍是薄而脆的,肉是精细的,米皮的口感就像春天的溪水一样清,福建人的饮食美学是非常讲究这个清字,就是吃完饭,余味散了,口里的津液是清的,不生腐浊气,这就说明这顿饭 油好,味精少,而且用料新鲜,还贴慰身体,没有引发肠胃的抗议。福建多茶山,人人都喝茶,天天喝,顿顿喝,为了品茶,都把味蕾保护得好好的,对待食物的态度非常实际,不喜欢哗众取宠的东西,譬如红油重酱,只在味蕾猛的轰炸一下,余味一片混浊。这种,NOT GOOD!


   我本来以为西北面食大概就是这种,然而第一顿下来,即便拿最南方的标准来衡量,也是窝瑞窝瑞古德的啊。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8 00:24

呱呱的材料与擀面皮的原料是一样的,只有擀面皮才有呱呱。水色吃的呱呱是擀面皮的副产品,不知道咋就出现在米皮里了。在没有机器生产之前是没有呱呱的,瓜瓜是机器生产的副产品,凉皮机预热阶段成不了型,只好把 ...
老西安 发表于 2014-4-17 23:56
报告老西安,俺没有吃到呱呱,是俺勤学好问,在路上看到小店玻璃窗上写的呱呱二字,经过老西安答疑解惑,回去就记在本本上了,当时就知道是凉皮的一种,今天学问又长进啦。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4-4-18 02:09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4-4-18 02:17 编辑

41# 水色
汉唐故都的食物,有它的细节和讲究吧。只是不会扮出“姿烧”这类矫情态。

没准考证一番,你遇到的街头小吃就是当年的巨胜奴、红绫饼啖、槐叶冷淘什么的。
作者: 亦工亦农    时间: 2014-4-18 08:54

看得我既食肠如壑,又非常担心我的美丽乡愁的西安,被这南北二大馋嘴利齿的饕餮女一路吃将过去后,还能剩下个啥吃的啥说的。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4-18 12:54

这个吃贴!离开桌子,抬腿上街,开始游啊。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8 17:25

本帖最后由 林夕依寒 于 2014-4-18 17:26 编辑

40# 老西安

连这些都会啊~!~!怪不得水水前几天大赞说“老西安不但是汉子,还是个雅致人。。。”现在看来还要加上一条还灰常灰常“贤惠“。。。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8 17:35

39# 水色 是不是听着就赶脚能给稻草人挡风遮雨。。。既温柔又不失霸气还显年轻。。。12d" />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8 18:36

41# 水色
汉唐故都的食物,有它的细节和讲究吧。只是不会扮出“姿烧”这类矫情态。

没准考证一番,你遇到的街头小吃就是当年的巨胜奴、红绫饼啖、槐叶冷淘什么的。
ironland 发表于 2014-4-18 02:09
你说的这些名词好美啊,都是唐代美食么,听得俺腿脚都软了。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8 18:40

看得我既食肠如壑,又非常担心我的美丽乡愁的西安,被这南北二大馋嘴利齿的饕餮女一路吃将过去后,还能剩下个啥吃的啥说的。
亦工亦农 发表于 2014-4-18 08:54
工农兄是西安人么,或者和西安有着不得不说的故事?我俩也真是腆着肚子回去的,即便如此,吃到的美味,也不过是西安城里的沧海一粟啊。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8 18:42

这个吃贴!离开桌子,抬腿上街,开始游啊。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4-4-18 12:54
美食丧志,吹笛兄说的好,俺这就坚定地推开饭桌,抬腿上街!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8 18:52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18 19:01 编辑

离开饭桌,迈开腿。第一站是陕博。小雨暂歇,长安灰霾散尽,用洗洁的街道亮闪闪地迎接俺俩,春天的序幕已经拉开,漫城新绿,我俩一边等车,一边好奇地东摸摸西看看,这是候车亭绿化带里的一棵树,缀满了一簇簇的团花,从未见过,不知是何方仙子,好像绣球花长到了大树上,女汉子甲管它叫菜花。
[attach]62956[/attach]

俺的背包大,装了钱包,眼镜,唇膏,记事本,笔,手机,IPAD 500D,一镜走天下,雨伞,水杯……鼓囊囊的一只,好似圣诞老人的礼物包,女汉子甲装作比我更加汉子的样子,一头爽利的马尾,一袭干练的休闲装,斜跨一只樱桃小包,洒脱极了。(检举:因为包小,第二天她把一只水煮蛋塞俺包里了。)


等了半晌,我俩上了一辆出租,汉子甲胸有成竹和人说定不打表15元,司机答应得极爽快,车就径直开了去,我正在惊叹汉子甲的预算能力,她却疑虑了起来,开始暗自嘀咕,是不是挨宰了呢?没想到这一路开出了老长的一程,这这。。怎么才15元呢?我俩怀着小人之心坐在后座,望着君子司机坦坦荡荡的后脑勺,心里头都感到不好意思了。


西安的街道极宽敞。车子拐来拐去,随处都是八车道+双向宽大的人行道+宽阔的中心绿化带,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这个气派奢糜得叫人脑子开动不起来。后来见到了老西安,他还管四车道的街叫做“小巷子”,听得人心里一阵眩晕。我心里不怀好意地想,这老城区弄出满城的八车道,拆迁可不是好玩的吧,少不了大片大片血字残墙吧,可是后来听老西安说,这街道并没有拓宽多少,绝大多数是唐朝时候的原制,那时的街道就有这么宽,我们见到的还不算什么,还有更宽的,也是沿用的古制。精通史学的汉子甲这时又接着给俺上了一课,向俺描述那时的长安城,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城市,各样肤色人种都聚集在这宽阔的长安大道上,骑着马儿,挎着行囊,操着各样营生,那便是当日之纽约,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呢。


到了陕博,排队领取免费票的时候,斜眼瞥见墙上一张告示,有毛利人来这里做学术讲座呢。


[attach]62957[/attach]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4-18 18:54

我滴个麻叶,一群美女呆汉讨论美食,煞是壮观,看得俺口水泛滥,先留个爪印,回家喂饱肚子里的馋虫再看。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8 18:58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18 18:59 编辑

写到这里,俺说什么也得撂下笔沉默不言了。博物馆和牡丹园部分,无论如何要把游记留给汉子甲来写,俺从未见过在博物馆里比俺节奏还慢的,身为白羊座的汉子甲,一进展厅完全成了另外一幅性情,非常耐心,每一只器物面前都伫立良久,细细品味,遇见聚集人群太多的地方,就安静地守在后面等着,俺这个假淑女,倒成了急躁的了,走过去又走回来,这么来回绕圈子还是被汉子甲骂走太快。汉子甲不知道,她对着橱窗里那些残缺古旧的器物肃然起敬的时候,俺正悄悄儿对着她肃然起敬呢。
    下面由汉子甲撰文,俺负责配图。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14-4-18 19:47

39# 水色
哈哈,不如叫稻草人家里的。

今天俺们这里大停电,才来电,上午汉子甲拽着稻草人私奔到首图博览群书去了,现在未归,俺这家里的呆在家里发呆。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8 19:57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4-4-20 00:21 编辑

看看西安人是用什么碗吃饭的——————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8 20:02

铁地看事物不但看正面,看侧面和背面,有时候还站高处往下看,兴趣再大一点儿就索性把根刨出来研究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8 20:40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18 20:42 编辑
水色说过好多遍她是女汉子,还用彪悍这词来形容自己,这才怪了,白鸽子说自己牙黑,老拿自己当秃鹫。可我看不出来啊。
老西安 发表于 2014-4-18 19:57
很高兴平平和老西安看俺还是淑女,希望这样的美好印象能保持得长久些。俺在达拉斯呆一年,人家最后说俺“远看是个HELLO KITTY, 近看是个大型猫科食肉动物” 。有时候“女汉子”一词说的是能干,有责任心,有大局观,有时候也指的粗糙,马大哈,急燥,莽撞。汉子甲是前者,俺属于后者。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8 20:44

39# 水色
哈哈,不如叫稻草人家里的。

今天俺们这里大停电,才来电,上午汉子甲拽着稻草人私奔到首图博览群书去了,现在未归,俺这家里的呆在家里发呆。
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14-4-18 19:47
看来这丫头是满血复活了,前几日都累得一副抬不起眼皮的样子了。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4-18 23:21

汉子甲今天做了件乌龙事,坐了两个小时公车去图书馆还书,结果少带了一本,而且俺的书过期了,那一本还了才能借新的,明天还得去一趟。不过今天在图书馆看了1本漫画,1本日本记者写的关于台湾美食的游记,1本漫画改编的小说,山本文緖的《蓝,另一种蓝》,而为工作看的书,加起来刚过一个小时。。。
跑题了,回到古都长安~
俺是博物馆控,只是走的地方少,看得少,像陕西博物馆这样的,当然是重中之重了,何况还是免费~
俺们周五上午去的时候,人不是很多,那天的特展关于马,展出许多与马相关的艺术品,俺看中的几个都是镶金带银的,其中两件跟俺带的一本小说有点关系,卖个关子先~汉子乙能认出几种工艺,这个俺不行,俺就靠以前学过的考古字忽悠她,这招相当之好用,实在是泡妞显摆必备良方,一般人俺不告诉他~
展品中有很多有意思且出乎想象的佳作,都在汉子乙的相机中,在适当时候,会放出来给燕友看的,古都不仅有美食,还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神奇体验,个人感觉博物馆比兵马俑更让人兴奋。可惜我们只看了两个展馆,3号展厅周日去得晚了,没领到票,嗯,好吧,这是一个不错的理由,下次,一定要看完全部展览!!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4-18 23:36

我们没看完展览的重要原因是,走到1点多的时候,我俩饿了。。。
从博物馆出来,找了一家生意不错的面馆,我要了油泼面,汉子乙要了没放辣椒的梢子面,我的面红彤彤的,看着就特有食欲,汉子乙的面,看起来非常朴素,面条不错,汤怎么样,俺不知道,俺的油泼面那是相当赞的。一辣解千馋,俺无比同情因为肠胃问题暂时忌口的汉子乙,呼噜呼噜吃下整碗。这家的面条特别有嚼劲,你妹,这才是北方的面条!帝都的面条十家有九家软烂口,跟俺们老家给病号做的面条似的,非常不地道。难怪俺同学对帝都面条各种意见,对正宗油泼面各种想念赞美,果然是绝知此事要躬行,辣椒的热度恰到好处,油清亮无异味,带着菜籽的香味,比普通的素油味厚,又没有荤油的腻腥。陕西面食口味比山西淡一点,就是这一点,一个是中原衣冠,一个是胡汉杂居~
呃,其实俺当时就是很单纯地吃面了,感慨都是今天回味的时候乱发的。。。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4-18 23:38

负责任地说,调料和主料,缺一不可。若不是女汉子,敢说走就走? 37# 林夕依寒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9 10:03

俺们周五上午去的时候,人不是很多,那天的特展关于马,展出许多与马相关的艺术品,俺看中的几个都是镶金带银的,其中两件跟俺带的一本小说有点关系,卖个关子先~
--------------------------------------------------------

[attach]62961[/attach]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9 10:14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19 10:20 编辑

汉子甲的油泼面  

[attach]62973[/attach]

搅拌后
多么威武雄壮啊
[attach]62972[/attach]

汉子乙的无辣哨子汤面
汤汤力道略显孱弱
[attach]62974[/attach]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9 10:41

汉子甲写吃,那叫一个洒脱,不像某些美食评论家,见了肉就只会说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语言乏味得像没放盐的生白菜帮子。汉子甲就像好厨子炒快手菜,旺火热油,刺啦一声,嚓嚓几下,一盘鲜香扑鼻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假的小炒出锅啦。汉子甲对肉夹馍和油泼面的评论很到位。吃肉夹馍,要求是要能吃出麦香味和浓郁的肉香味,这两种味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还不能加入其他味道,如果加了其他味道,就会严重干扰这两种主要味道,是谓喧宾夺主画蛇添足【比如小林子的吃法】;吃油泼面,面要筋道弹牙,还要能吃出菜籽油泼红辣子的香味。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4-19 14:31

汉子甲写吃,那叫一个洒脱,不像某些美食评论家,见了肉就只会说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语言乏味得像没放盐的生白菜帮子。汉子甲就像好厨子炒快手菜,旺火热油,刺啦一声,嚓嚓几下,一盘鲜香扑鼻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假的小 ...
老西安 发表于 2014-4-19 10:41
你看人吃也上档次了:你桌子下评点的声音压过了桌面上吞咽的声音。

啧啧,刚进博物馆,立马又吃起来了?放下碗,说说看到的东西。专家汉子mm的人物,表老端着个碗~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9 15:22

你看人吃也上档次了:你桌子下评点的声音压过了桌面上吞咽的声音。

啧啧,刚进博物馆,立马又吃起来了?放下碗,说说看到的东西。专家汉子mm的人物,表老端着个碗~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4-4-19 14:31



嗨,吹笛兄,怎么恨吃吗?这趟其实主要真是奔着吃去的,你要是不喜欢看到吃货的样子,俺这里一大摞的美食照片都为难了,不敢发,手抖。要不就不发了吧。也成。

博物馆主要是没几张照片,俺第一天相机充电就没充上,没拍几张就歇菜了,为了省电,前面花和面都是手机拍的,第二日开始充了电就再没有这种手机片片了。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就没几张图,我是让汉子甲做了顿无米饭。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4-19 15:42

我不恨吃。我就是吃得多,活动的少。所以对游历见闻更感兴趣。没事儿,我跟老西安一类吧,属于加油打气的。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4-19 15:44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4-4-19 15:45 编辑
ddnessd" />ddnessd" />


嗨,吹笛兄,怎么恨吃吗?这趟其实主要真是奔着吃去的,你要是不喜欢看到吃货的样子,俺这里一大摞的美食照片都为难了,不敢发,手抖。要不就不发了吧。也成。

博物馆主要是没几张照片,俺第 ...
水色 发表于 2014-4-19 15:22
发发发,表看我。我保证观“吃”不语啦。
作者: 傻瓜也快乐    时间: 2014-4-19 16:29

恨不得再去一次西安。那个谁谁谁,别光说馋人了,找个空闲咱们杀过去,吃它个天昏地暗。老西安准备好带路。
作者: 金秋    时间: 2014-4-19 21:02

又见燕友腐败,真喜庆,过年的感觉。西安俺还没去过,一定会去的。
6月份有燕友在重庆大婚,重庆我也没去过,想借此佳期去一趟重庆,有燕友想去的赶紧报名组团。
作者: shiguoying    时间: 2014-4-19 21:18

西安的面好吃,我20多年前去过,还看了秦朝的兵马俑,碑林,杨贵妃洗澡的地方,去得早,都是原迹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19 21:30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4-4-19 23:55 编辑

汉子甲摇着空爪,左顾右盼移步换景吟诗作赋,摆扑死呼气死留倩影。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4-19 21:40

相片虽好,跟实物相比,差很多很多的,吐血建议有机会看博物馆的实物,包括画册也是,再精美的画册,连高仿都不如的说。
下次俺去南京,一定要去南博的说,汉子乙作陪哈~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9 21:49

没一个马长一样滴~多酷。。。
作者: shiguoying    时间: 2014-4-19 21:57

本帖最后由 shiguoying 于 2014-4-20 06:51 编辑

西安是唐朝的首都,多牛啊,李世民,武则天的时代,宽容,四方来朝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9 22:04

我不恨吃。我就是吃得多,活动的少。所以对游历见闻更感兴趣。没事儿,我跟老西安一类吧,属于加油打气的。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14-4-19 15:42
俺把相机里博物馆最后的库存整理了下,这些瓶瓶罐罐的考古字呀,真是难煞我也。  老西安说得对,做汉子乙不容易呢。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9 22:05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19 22:44 编辑

伯百父鎣(赢)  水器  西周晚期

[attach]62981[/attach]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9 22:12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19 22:18 编辑

方格乳丁纹簋(鬼)    盛食器   商代晚期
[attach]62982[/attach]


凤柱斝(甲)   商代晚期
[attach]62983[/attach]

夌伯觯(治)  饮酒器 西周早期
[attach]62984[/attach]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9 22:18

中其父簠(伏)   盛食器  西周晚期
[attach]62985[/attach]

饕餮纹罍(蕾)  盛酒器  商代中期
[attach]62986[/attach]

饕餮纹提梁卣(有)  盛酒器  商代中期
[attach]62987[/attach]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9 22:21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20 12:42 编辑

雷文瓿(不)   盛酒器  商代中期

[attach]62991[/attach]



西周用鼎制度
[attach]62989[/attach]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9 22:21

照片拍得模糊,胡乱抓的,其实是为了认字。历史学不是好学的,难度太大了。哈哈。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9 22:25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19 22:26 编辑
汉子甲摇着空爪,左顾右盼移步换景吟诗作赋,摆扑死呼气死留倩影;汉子亿荷背囊操相机鞍前马后亦步亦趋。还是当领导好。
老西安 发表于 2014-4-19 21:30
说得好,后来又有个汉子丙,他一出现,有人亦步亦趋,俺就开始学做领导摇空爪啦。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19 22:36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20 00:48 编辑

博物馆照片发完了。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9 23:30

61# 杜雅萍 哈哈,我喜欢。。。喜欢这个标准。。。

呼唤水水,看看这标准,别劝我不当汉子,避免不了啊。。。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19 23:58

64# 老西安
哎。。。当反面教材也不能阻挡我在洛阳吃肉加青椒夹馍。生的青辣椒,一点点辣就好,喜欢它既可增加口感又能解腻。自己炖肘子没吃完,想变花样就可以这样试试。。。说不定就一试忘不了了。。。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20 00:19

80# 水色
“卣”跟“瓿”字我曾在颐和园问过旁边的工作人员怎么念。。。当时人家的眼神,让我没脸再问第三个了。。。颐和园太可恶了,多数展品不准照,一点都不大气。。。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4-20 08:28

80# 水色
“卣”跟“瓿”字我曾在颐和园问过旁边的工作人员怎么念。。。当时人家的眼神,让我没脸再问第三个了。。。颐和园太可恶了,多数展品不准照,一点都不大气。。。
林夕依寒 发表于 2014-4-20 00:19
汉典:
yǒu ㄧㄡˇ
 ◎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汉典:
bù ㄅㄨˋ
 1. 〔~甊〕小瓮,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简称“瓿”。
 2. 古代的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
作者: 吹笛在湖北    时间: 2014-4-20 08:37

伯百父鎣(赢)  水器  西周晚期

62981
水色 发表于 2014-4-19 22:05

yíng ㄧㄥˊ
 ◎ 琢磨使光澤。


guǐ ㄍㄨㄟˇ
 ◎ 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


jiǎ ㄐㄧㄚˇ
 ◎ 古代青铜制的酒器,圆口,三足。


(觶)
zhì ㄓˋ
 ◎ 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fǔ ㄈㄨˇ
 ◎ 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léi ㄌㄟˊ
 1. 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2. 盥洗用的器皿。


yǒu ㄧㄡˇ
 ◎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


(水色其实都注了,没事汉典了一下啊)
作者: 孬歪甭    时间: 2014-4-20 10:42

方格乳丁纹簋(鬼)    盛食器   商代晚期
雷文瓿(不)   盛酒器  商代中期

同一张照片?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20 11:14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14-4-20 12:42 编辑
方格乳丁纹簋(鬼)    盛食器   商代晚期
雷文瓿(不)   盛酒器  商代中期

同一张照片?
孬歪甭 发表于 2014-4-20 10:42
呀,真的 ,雷文肯定弄错照片了 ,汗。
修改好啦。
作者: 水色    时间: 2014-4-20 12:44

88# 吹笛在湖北

谢谢吹笛兄,再进阶一课。
作者: 杜雅萍    时间: 2014-4-20 22:10

既然大家不喜欢吃喝玩乐的,俺就整个严肃的,看困了概不负责的说~
作者: 亦工亦农    时间: 2014-4-21 10:22

49# 水色 回水色妹纸:我大学在西安混的。
第一次吃油泼面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靠!天地下竟还有比煎饼卷大葱好吃的东西!在那几乎每天离不开那东东了,离开西安后无论到哪,只要看到有卖油泼面必须要来一碗,但无一例外的是大失所望。除了这扯面,现在还特别怀念的是棍棍面和麻什。羊肉泡馍吃过几次,可能是从小喝老家菏泽单县的羊肉汤喝惯了,羊肉泡那种雄赳赳的冲味儿我吃不消。
啥叫第二故乡?俺一个粗人吃货的看法是:故乡就是你到了这个地方住了很长时间后,仍不怀念老家饮食的地方。
作者: 林夕依寒    时间: 2014-4-21 20:19

92# 杜雅萍 继续吃吃喝喝啊!!!在那个香风辣雨滴西安,怎能少了吃吃喝喝。。。继续让我们羡慕忌妒恨吧。。。

工农前辈对第二故乡的解释太太太牛了!!!  

陕西油泼面跟新疆的拌面在我面条排行榜里并列第一。。。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21 21:00

可惜工农当年上学的时候,他所在的那个大学还比较偏僻,周围卖吃喝的很少。现在不同了,油泼面、拉条子、臊子面、泡馍等等都有卖的,就是不知道味道咋样。油泼面这东西可能要算面条里做法最简单的,就是一碗面和一勺热菜籽油,可是它对关中人以及许多吃过它的外地人来说,简直是一种无法割舍的味觉体验。昨天我和一个老朋友在外边跑了一天,快到饭点的时候几乎同时想起了油泼面,回来时专门绕道几公里去过了一次瘾。
作者: ironland    时间: 2014-4-22 14:36

就是一碗面和一勺热菜籽油?那可太考验原料和手艺了。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4-22 16:23

可惜工农当年上学的时候,他所在的那个大学还比较偏僻,周围卖吃喝的很少。现在不同了,油泼面、拉条子、臊子面、泡馍等等都有卖的,就是不知道味道咋样。油泼面这东西可能要算面条里做法最简单的,就是一碗面和一勺 ...
老西安 发表于 2014-4-21 21:00
以往同西安人交谈,说不好就说到了西安的吃食,听他们的夸夸其谈,尤其是对俺们面食的鄙夷,俺往往是充耳不闻,心中对他们更是充满N次幂无数倍的鄙夷,和刚看到的西安机场壁画的那种感觉类似,神马歪瓜裂枣的东东。自从被老西安拉着吃了两顿之后,方知天下的确有面,神一样的面。
作者: 老西安    时间: 2014-4-22 17:05

回铁地

面粉越新越香。菜籽油要用那种黑麻咕咚未经提炼的毛油;如果买桶装油,也要买压榨的,颜色越深越好,太清亮的出不了那种味道,泼了也白泼,除了油汪汪腻歪歪,保证不香。油要烧到冒烟才能泼,否则会吃一嘴生菜籽味。面条最少要拇指宽,还不能太薄,否则那感觉也出不来。面出锅,放一撮葱花,一勺辣子面,泼油。菜码用焯好的青菜或者大豆芽【或者莲花白芹菜菠菜也可以】,然后调上盐醋酱油和少许味精,最好不要放其他任何调料和香料,比如五香粉花椒面。你硬要放也就放了,放了也不会拉肚子,就是吃到一半可能想摔碗。


----------------------------------------
回杨林

我吃西安以外的东西不多,所以论吃的水平也就与夜郎差不多,老在自家门前打转转。杨林和俩女汉子来西安,留下许多遗憾,原因是中国厨子做饭没法一以贯之,想吃好饭经常要碰运气,如果那家伙昨晚琴瑟不调或者劳累过度,就容易丢三落四胡乱凑合,即使名气很大的馆子也一样。反正你在西安没吃好。
作者: 网事情缘    时间: 2014-4-28 00:56

一个字:顶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4-4-28 18:31

继续讲,继续讲!吃不到,听听也好,有道是说的比唱的好听,听的比吃的还有味道。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