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 专家的解释:这次地震的机制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5 09:12     标题: 专家的解释:这次地震的机制

汶川地震:祸起龙门山断裂带

科学时报2008-5-14  作者:李晓明

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

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历史上,它并不安分,有过多期活动。1657年4月21日,爆发有记录以来最大的6.2级地震。据地震学者考证,此后300多年间,这条断裂带再未发生过超过6级的强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它突然发作,大地撼动,震级7.8级。

它就是龙门山断裂带。

汶川本是地震多发带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现代地震科学运行上百年了,科学家们依然无法摸清地震发生的特性。

或许,这就是地震的特性,尚无人类的认识可以规范和认识它。发生地震的断层会以要命的方式积聚能量,突然爆发。它总是很有耐性地等待,等待……突然间,地动山摇。

汶川地震即是如此。

在短短数分钟内,地震波迅速扩散开来,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重庆、北京、上海等国内多个省市的人们震感明显,这股强大的能量甚至波及泰国、越南。

震级大、能量强、波及范围广,一度被概括为汶川地震的主要特点。

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张国民表示,地震震级越大,释放能量越多,波及范围就越广,汶川这种7.8级地震波及10多个省市,符合强震影响的范围。

另一种说法认为,强震能量波及之处,也可能在异地引发地震。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此次汶川地震波及范围广,目前尚不好判定是一个地震造成的结果,不过通过地震记录的方式,科学家可以查明地震波是远处传来的还是近处发生的。

何以这条沉睡数百年的断裂带会突然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马宗晋认为,汶川所在的川西地区本身就是地震多发的地带,整个西部地区是南北向山脉的集中区,能够划分出7个地震活跃带,以往这里常见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以上强震也发生过,一直是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地带,也是中国地震局重点观测的地区。

但是,地震绝不会按照人类的标准作息,汶川地震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马宗晋同时提醒说,自2001年发生昆仑山大地震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已经连续发生两次8级左右的强震,这意味着西部地震带有活跃的迹象。

龙门山断裂带的疑问

查询学术期刊网,有关龙门山断裂带的研究论文多达数百篇。

在专业研究者那里,龙门山断裂带是由3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后山断裂为一逆冲断裂,此次地震受灾的汶川、茂汶即分布在其上,同时它还是1657年大震发生的区域。此次受灾的北川落在主中央断裂上,它属于逆—走滑断裂。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主边界断裂上,属于逆冲断裂。

但这只是一般的认识,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能认同。学术论文中,对龙门山断裂带的认识及分类多出歧见。

即使同在地质力学研究所里,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的几位研究员中,对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延伸走向也难以统一认识。

因此,尽管它的历史足够悠久,吸引了足够多的专家学者为其耗费精力与智力,但它对于人们而言依然是一个谜。不过这也不足称怪:它穿过千差万别的地形,切割出一条谜一般的路径,更多的时候,它潜伏于地表下,甚至还分出若干条小的支脉。研究人员通常无法透视地下的情况,往往难以断定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主脉。

人们如此关注龙门山断裂带,是因为地震往往由断层断裂引发。通常当人们被问及地震发生原因时,往往给出这样的答案。

关键词就是断层。一般地,从事地震研究的科学家认为,当断层突然断裂时,地壳中与这条断层邻近的两个断块会突然发生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的错动,从地层深处发生断裂的那个点上会有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这种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辐射开来。一种叫做P波的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拉伸或者压缩岩石,另一种S波则使岩石发生横向摆动。地质学家通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地震监测站对这两种地震波进行记录,就能够确定震源的位置以及处于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即震中。地震发生时,P波和S波在地球表面上形成表面波,引起地面的上下震颤和左右摆动,通常沿着发生断裂的断层传播时能量是最强烈的。

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个问号:断层是怎样断裂并引发地震的?又是什么让地震停下来?断层在发生灾难性的断裂前是否存在人类可以认识的模式或者规律……

马宗晋院士认为,目前世界上的地震预测还说不出理论上预测的结论,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地下的地质情况千变万化。

地质力学研究所的专家也认为,上天容易下地难,与对天空的认知相比,人类有关脚下地球的知识依然有限,而且个体知识储备的差异也使得对于同一个研究对象的理解不尽相同。值得庆幸的是,科技的进步已经在逐步缩小这种理解上的差异,不过根本的困难在于,由于地质情况跨越的时空尺度往往超越人类的极限,相关的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不易获得可靠的结果。

笼罩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疑问,也是关于地震发生根本原理的疑问,注定需要人们积累足够的认识,依赖更为先进的探测手段,获取充分的约束性研究条件,才能最终得到解答。

酒泉惊现地应力震前异常

距离汶川840多公里外的甘肃山丹酒泉某处,几乎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地质力学研究所在此设立的地应力监测站捕获到了地应力变化异常。

5月12日下午3时许,北京地质力学研究所办公楼。长期从事地应力监测研究的彭华研究员在获悉四川发生地震时,立刻冲向楼下的地应力监测实验室。

打开服务器,彭华屏住了呼吸。

几乎在当天下午地震发生的同时,电脑屏幕上的地应力监测曲线发生突跳,连续多日保持在164万个应变单位附近的固体潮曲线突然在地震发生时在1分零8秒大幅探底至50万个应变单位,又在12秒内瞬间又升至167万个应变单位,曲线图上这一突跳显得截然与剧烈。此后经过四五个小时,曲线才趋于恢复正常。

而且此前一天也出现多次应变突跳,不过没有12日当天的变化幅度那么明显。

此后,彭华与实验室成员再也没有离开过实验室,远在千里之外的酒泉监测站每隔3秒钟能够自动获取一组地应力监测等数据,并实时传回到北京实验室的服务器上。

根据彭华的观察,5月13日凌晨至上午10时,仍然能够观察到多次余震引起的体应变突变现象。

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彭华表示,虽然前一天到地震前数小时观察到这一地应力变化异常,但仍不足以判定其说明此次汶川地震的能力。毕竟这是在距离汶川800多公里以外的酒泉,而且是仅此一个监测站点获得的数据。

对获得的这一监测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赵文津也表示进一步作出结论还需要谨慎。

此前在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发生了中国大陆上最强的8.1级地震。负责青藏铁路沿线地应力监测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研究员廖椿庭,获得了人类有地震记录以来第一组震前震后的地应力数据。

当年9月,廖椿庭在昆仑山活动断裂带中段西大滩附近进行两个测点的地应力监测,发现两个测点的地应力值都比较高,遂判断断裂带现今活动性增强,有可能给正在施工建设的青藏铁路带来影响,并提请铁路设计单位特别注意。两个月后的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

2002年,当廖椿庭再次对同一地点的地应力进行测量,发现震后地应力值只有震前的1/3,同时方向也发生了偏离。根据这次监测获得的数据,廖椿庭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地球物理通讯》上发表了《昆仑山断裂里氏8.1级地震前后地应力的变化》,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地震过程与应力变化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这项观测成果对解释昆仑山大地震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了国际同行专家的高度关注。

赵文津表示,昆仑山地震前后地应力变化的监测和研究成果在原地获得,更具有参考价值。但他同时认为,这两次地应力监测研究的成果表明,加强地应力监测对于发现地震前兆、预测预报地震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不能依赖一个或几个监测站点,而是在区域上形成地应力监测网络,如此,才能形成对断裂带地应力变化的有效监测。

彭华告诉《科学时报》记者,地应力测量研究是上世纪60年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倡导并发起的,通过这种手段坚持对断裂带进行长期科学监测,了解其活动周期和运动规律,记录和研究地震前后地应力变化过程,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过程,解释地震发生的前兆特征信息,探索地震预报的方法。

尽管对全世界的地震学者而言,地震是自然规律使然,地震预测至今仍然是神话,但是人类探索自然之精神永恒,我们应该告诉自己,并且尽量让自己相信,我们肯定能够想出办法,为难以捉摸的地球活动建立规则,最终攻克地震预报这一亘古科学难题。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5 09:13

专访地震台网孙士鋐:汶川大地震形成机理

2008年05月14日23:17   南方周末

中国地震预报工作现状;此次地震为什么波及范围如此之大;此次大地震的发展趋势;反常的自然想象在地震中意味着什么

地震原因分析

南方周末:你是怎么得知地震的消息的?

孙士鋐:昨天(12日)我在云南出差,在龙陵到昆明的汽车上。地震是下午2点28分,我是38分得到信息的。我们有一个系统,地震台记录到信息后会定位、上网,然后传到我们的手机上。1976年在云南龙陵发生过7.3和7.4级地震,这次我们出差是到现场去了解当年地震的前兆。但是刚刚做这件事的时候,汶川就发生地震了。

从2001年的昆仑山口西的8.1级地震以后,我们国家的地震活动出现了与以往50年规律不一样的特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的地震活动大致有一个10年左右的活跃与平静交替的周期规律,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这种规律打破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发生了一个8.1级地震,此后,我们国家出现了一些很罕见的平静现象。从2001年到今年之前,没有7级以上的地震,连6级、5级的地震都比较少。这种长时间大尺度的平静现象确实很令我们担忧,很显然,这个里面有一个能量积累过程。我们预感到,可能要经受到一些强震活动。因此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如何来面对出现的一些异常,还是在做这样的一些工作,但是地震却来了。

南方周末:现在有没有比较权威的说法,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孙士鋐:地震真正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现在比较权威的认识,就是“断层说”,断层受到力的作用以后,发生破裂引起的。但是这种认识也受到了挑战,有的人认为是地幔流引起地壳产生一些破裂。地幔有一种很强大的力,它超出了地壳的压力以后就爆发出来了。所以你说这次地震的原因,就涉及到一个地震发生的原因,这个说实在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解决。但是,我们国家这么大,六七年时间都处于平静状态,那么累计的能量应该是很大了。这一次,包括在新疆和田发生的7.2级地震,早一点,1月份在**发生的6.9级地震,这次又是一个7.8级,实际上差不多是一个8级地震了,就是说这跟长时间的积累肯定有关系。

南方周末:此次地震为什么波及范围如此之大?

孙士鋐:其实作为一个近8级地震,波及面这么大是正常的。1920年宁夏海源发生了8.5级地震,波及范围比这个还要大,包括整个中国包括香港都有感觉,所以这个地震并不是说有什么特殊性。不过就是因为已经近8级了,所以(波及)范围这么大,这个范围是正常的。

震后情况分析

南方周末:现在地震结束了,那么它的发展趋势怎么判断?

孙士鋐:这次地震从它的类型上来说呢,是一种逆冲,不是走滑的。走滑的地震就是沿着断层面,它一直是滑动型的,破裂的时候比较彻底,像3月份新疆的7.2级地震,它能量释放得比较彻底,后面的余震就比较少。那么这次地震就叫逆冲,就好像这个断成两排,一排和另一排推挤,能量释放就比较不彻底。它释放的时间就比较长,往往像这种类型的地震会持续一到二个月,它要有一个慢慢衰减过程,在这个衰减过程中,一般来说不会再发生那么大的地震。但是发生5到6级的地震又是完全可能的。

南方周末:唐山大地震以后的几个月,国内好几个地方都发生了相对比较大的地震,那么这次会不会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孙士鋐:1976年是连续发生了三组地震:唐山是发生了两个7.8,松潘发生了两个7.2,还有就是云南龙陵也发生了7.3和7.4二次地震。今年的情况,1月份已经发生了一个6.9级地震,3月份已经发生了一个7.2级地震,这次又发生了一个7.8级地震。那么后面是不是还会有,现在地震活动的规律性和唐山地震的时候很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很难做出判断。所以现在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我们要根据这个地震发展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才能做出判断,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南方周末:伴随着地震活动会不会有其他灾害?

孙士鋐:有人提出“灾害链”这个概念,就是说灾害之间是互相伴生的。这一次缅甸的飓风跟这次的地震有没有关系还不好说。也有专家研究淮河流域的大水和缅甸地区的大风有关系。淮河流域的水主要来源于印度洋的暖流,缅甸飓风的路径怎么会发生改变,这是不是与地震有关,这可能需要探索。

南方周末:地震本身会不会带来自然灾害的延续?

孙士鋐:那是有可能的。像1933年在那个地方发生过一个地震,是7.5级地震,是在叠溪,其实和现在地震的地方相差不远。那次地震出现了山崩,把河流都堵塞了。大量的水田都给淹没了,出现了一些新的湖泊。像山体滑坡什么的,这一次也是,泥石流什么的都会出现。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15 09:46

这个没有图示难以清楚。

有一点我十分疑惑,地震必然是内部应力造成,既然地震机构都在往那个方向研究和监察,地下的应力可谓是了如指掌,现在有电脑的话,可以绘制3D分布图,当然应力集中到击穿是不能预测,但是难道应力集中地带都不能预测吗?

作为地震局完全可以画出地下应力集中的地区分布图,这些地区的党政军要重点防灾,这些工作不可以做吗?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5 10:33

这两个专家说法不一致的,各个学派之争。

菜农也是搞笑的,你家的菜园子放几个传感器就行了,这么大的地域,地质结构点、地貌关键点在哪里都搞不清,要放多少个传感器才能收集到数据?更何况地底下你得钻井分段取样、放置传感器,那是多大的代价和时间。即使收集全了,恐怕现在的超级计算机也要算上个猴年马月哩!

大气环流的模型就动用了超级计算机,算到现在还没有办法作出一个长期的预报。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15 11:28

我不明白这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规模问题。
看楼上的文字,似乎地震局有对地下应力有探察,技术不是问题。,如果是范围不够,那是经费和国力的问题,传感器和钻孔设备可以由企业大规模生产,钻孔工程队可容易了,农村到处都是找工作的人。
这样经费由国家、民间和世界机构可以筹集,而且还可以借用日本美国的经验。

我怀疑地震局的领导只考虑贪污,没有想这些事。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5 11:39

原帖由 菜农 于 2008-5-15 11:28 发表
我不明白这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规模问题。
看楼上的文字,似乎地震局有对地下应力有探察,技术不是问题。,如果是范围不够,那是经费和国力的问题,传感器和钻孔设备可以由企业大规模生产,钻孔工程队可容易了,农村到处都是找工作的人。
这样经费由国家、民间和世界机构可以筹集,而且还可以借用日本美国的经验。

我怀疑地震局的领导只考虑贪污,没有想这些事。
菜农表酱紫,那还有世界噶许多地震专家哪能就都没有想到这样的方法?

地质数据收集是极其困难的,你每隔1000米钻一个洞取样,也只能钻到3000米深,地震的震源可都是在至少10公里以下——70公里深度都算是“浅源地震”的。你哪能搞得清?

人工地震勘察只能看出地层关系,没有办法辨别应力已达到如何程度,很大程度上还是靠推测的
作者: eric    时间: 2008-5-15 11:44

推荐诸位看下凤凰台2005年做的一期节目——社会能见度《唐山地震二十九年祭》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15 11:45

那是个技术问题,这个就不是管理的问题了,那没有办法。

只有从防震和抗震的建筑上考虑问题了。这方面就照抄日本就可以了,现在关系那么好,不抄白不抄。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5-15 11:54

关于地震,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人类已有的能力是不够的。如果不是因为地震与人类的关系过于密切,单纯从学术上讲,地震近乎不可研究。所以,地震学本来是知其不可为而为。
科学成果往往可以概括为各种规律,而地震的主要规律,就是没有规律。我所知道的唯一还算可靠的规律,就是地震带的分布。处于地震带之外的地区,大致上是不会发生地震的,比如上海。
作者: 章星球    时间: 2008-5-15 12:27

我的看法,指责地震专家的技术水平基本是不靠谱的,指责政府则是完全必要的。
实际上,地震专家的中长期研究是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而中国的中长期地震研究恰恰认为四川有极大可能发生强地震。这是我回忆05年北京之旅某杂志社副主编对我说的话意识到的,我和菜农说过,但没有发网上,但次日就被孙研究员证实。

所以就政府已经知道四川中长期孕震风险的事实,我个人认为政府至少存在三方面责任。
一是地震研究成果的信息公开化问题 如果四川十年内可能发生大地震的讯息能让公众普遍知道,那么可以肯定民众会作出一定应对,比如他们在建房时会自发考虑防震因素。
二是政府是否有根据地震专家中长期研究作出主动的防震应对,很显然学校的大量毁坏是要追究政府责任的。

三是震区政府与民间抗灾组织发展问题。尤其是民间组织,我认为该次地震应该让2008成为中国NGO组织发展最具象征意义的年头。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5 12:47

原帖由 菜农 于 2008-5-15 11:45 发表
那是个技术问题,这个就不是管理的问题了,那没有办法。

只有从防震和抗震的建筑上考虑问题了。这方面就照抄日本就可以了,现在关系那么好,不抄白不抄。
太贵了,造不起,也是一个问题。

日本民居以小型单户住宅为主,木结构为主,墙体材料夹板+发泡或纤维类填充物,压下来也容易救。

大型建筑物一般超过3、4层的就以钢结构+轻体围护材料为主。大量采用弹性基座防震。要好多钱。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15 14:23

以前造不起大家都知道原因了,今后GDP超过德国超过日本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面子工程可以世界第一,传媒可能一个劲夸耀国家强大,这时很有可能忘记了人民群众的房屋还不能抗震,我们国土很多还在地震带上。

今后的经济条件不是问题,问题是把民生放在第一还是把所谓政治面子放在第一位。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6 19:15

发信人: leeds (leeds), 信区: Geography
标  题: 台湾“中央大学”教授王乾盈解释四川强震成因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May 16 14:19:27 2008), 站内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王乾盈说,四川强震成因被认为“渐归沉寂”的龙门山断层“复活”发生错动,这个断层自明朝以来被纪录到动的数据不多;十二日的错动使当地地壳抬升九公尺,“喜马拉雅山长高好几公尺”。

王乾盈说,四川过去百年来发生的大小地震,只有少数跟龙门山断层有关,规模不大,“以前长时间地震释放的能量,几乎都被同在四川的鲜水河断层消耗掉”,地震专家都以为龙门山断层的伤口愈合了,不可能再动了。

王乾盈分析,“复活”的龙门断层破裂面,从震央汶川县往北北东方向以每秒三公里速度裂向广元,足足花一百秒裂完,震灾范围长240公里、宽30公里,尤其以破裂至北川县时错动得特别厉害。

他说:“断层错动不是每个位置都很均匀,有的只有几公分,有的则几公尺。”因断层带非常粗糙,每一处错动的力量也不一样。

王乾盈说,大陆地质很古老,台湾则是新生代地质,“台湾每个断层都会动,因为年轻,地质活蹦乱跳”,“龙门山断层整块是老的,大家以为它渐沉寂,没想到竟又复活。”

王乾盈认为,四川地震是因夹在**地块、昆仑地块、扬子地块,这三个地块间的松潘酖甘孜地块,向扬子地块逆冲而上,“年轻的盖在老的上面”,龙门山断层要几千年才会有这么大的错动,这次错动使地壳抬升九公尺,“喜马拉雅山至少因此长高几公尺”。
--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5-16 19:26

昨天也听到介绍,在震级相当的情况下,由于类型上的差异,逆冲型地震较之普通的构造地震,危害性要大1.5倍。建设部某副部长提到,汶川地震的实际烈度为10到11级,远远超过建筑防震标准。美国人早就把这次地震的震级调高为7.9级,白天温家宝也明确表示:这次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均超过唐山。
感觉,是这么回事。
作者: 卓立    时间: 2008-5-16 19:34

震级应该是超过唐山了。这次还只能说震中偏北了一百公里,否则落到成都上,哪怕是再往南二十公里到都江堰上,那会惨重到尸横如山。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6 19:54

有点怀疑烈度超过唐山之说。唐山地震震源距地面仅7公里,应该能量释放更大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5-17 21:10     标题: 专家详解汶川地震破坏性为何强于唐山地震

2008年05月17日20:1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五月十七日电(记者 阮煜琳)汶川大地震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国地震研究及地质灾害研究专家今天分析了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基础地质研究室专家冯梅今天做客国土资源部门户网时分析指出,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首先,从震级上可以看出,汶川地震稍强。唐山地震国际上公认的是七点六级,汶川地震是七点八级。其次,从地缘机制断层错动上看,唐山地震是拉张性的,是上盘往下掉。汶川地震是上盘往上升,要比唐山地震影响大。

  第三,唐山地震的断层错动时间是十二点九秒,汶川地震是二十二点二秒,错动时间越长,人们感受到强震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汶川地震建筑物的摆幅持续时间比唐山地震要强。

  第四,从地震张量的指数上看,唐山地震是二点七级,汶川地震是九点四级,差别很大。

  第五,汶川地震波及的面积、造成的受灾面积比唐山地震大。冯梅说,这主要是由于断层错动的原因,汶川地震是挤压断裂,错动方向是北东方向,也就是说汶川的北东方向受影响比较大,但是它的西部情况就会好一些。

  汶川地震波及面积大,据称几乎整个东南亚和整个东亚地区都有震感。“主要是因为汶川地震错动时间特别长,比唐山地震还长,这就是为什么唐山地震虽然死亡人数多,但是实际上灾害造成的影响不如汶川地震大。”冯梅说,因为汶川灾情分布比较广。

  第六,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比唐山地震大得多。国土资源部高级咨询研究中心教授岑嘉法分析说,因为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的种类都不太一样,汶川地震引发的破坏性比较大的崩塌、滚石加上滑坡等,比唐山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要严重得多。另外,因为四川水比较多,所以堰塞湖跟唐山地震相比也是不一样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基础地质研究室专家安美建补充说,汶川地震的震级比唐山地震的震级稍微高一点,能量差三倍,地震波及能量越大,地震传得更远,在更远的距离内造成破坏。另外,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唐山地震发生在中国东部,因为东部地区延迟线比较薄,东部地震波衰减厉害,而四川的延迟线厚,所以地震波衰减慢。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汶川地震造成的影响要比唐山大。

  统计显示,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造成二十四点二万人丧生。截至目前,汶川地震造成二点八八万人丧生。

  专家分析指出,相比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死亡人数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唐山地震发震时间是夜间,大部分人睡觉了,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白天。另外,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市区,而汶川地震主要是在山区或者说农村人口密度不是很大的地方。(完)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7 22:40

日本地震厅已经将此次地震震级定为8.0,释放的能量极其可怕!

但我记得唐山的地面烈度是12级,即顶级。据说当时唐山仅留下机场的指挥塔没有被破坏。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7 23:13

[原创]让我们看看地震局是怎么自相矛盾的?
文章提交者:demohjs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让我们先看看中国地震局吹的牛皮:

我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  

发布时间: 2000-11-22 10:12:50  

我国地震预测预报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记者近日从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获悉,10年间,我国地震部门先后对20余次中强以上地震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短临预测预报。对多数显著地震事件作出了与实际基本相符的震后趋势判定,对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1995年7月,云南孟连发生7.3级地震,地震部门作出了中、短、临预报,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并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极大地减少了地震造成的损失。1998年11月,云南宁蒗发生6.2级地震,震前3天地震部门向当地政府作出临震预报,取得了明显的减灾实效。

近10年间,我国相继建设和改进了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及一批重点实验室;初步建立起了由47个国家基本台、30个区域台和20个遥测台网组成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完成了对155个国家级和区域基本地震前兆台站的综合化、数字化改造;建立起由102台数字强震仪组成的强震数字地震观测系统。此外,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地震观测系统、数据传输系统也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科技日报/11.12 李术峰 翟伟)

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官员却言之灼灼说地震是世界性的难题,!不顾中国自己已有成功预报过1975年海城大地震的事实,辩称世界其他国家从来没有过预测成功的先例。

如果地震不能预测,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12日16时30分,地震局调研处调研员杨威却来到会议室。他向记者们发布的第二期新闻通稿,内容只有一句话:“目前,关于5月12日晚22时至24时,北京局部地区还会有2-6级地震,纯属讹言,请大家不要相信。”
            
这就有意思了,不是说不能预报地震吗?为何他又一下子能给出这么准确又肯定的结论呢?那言下之意就是自己能准确预报地震啦?既然能准确预报地震为何又不告诉老百姓呢?

这所有一切表明中国地震局硕鼠累累,恶果累累!罪行累累!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5-18 13:01     标题: 华尔街日报:多种因素致汶川破坏性巨大的地震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15日发表题为《汶川大地震成因探寻》的文章,对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以下为文章内容:

  目前,中国正全力进行汶川地震救援,而科学家也开始给这场破坏性如此巨大、影响地区如此广泛的地震寻找成因。

  科学家们称,目前来看,是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这次破坏性巨大的地震。

  四川省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附近,特别容易发生地震。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在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前是个岛屿;目前印度板块在以每年两英寸的速度向北推移──对板块漂移来说,这是个不慢的速度。

  这种快速运动意味着在大陆板块的边缘部位积聚了较大的能量,进而引发能量的剧烈释放,也就是地震。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称,如此强度的地震每50到100年会发生一次。

  不仅如此,日本筑波大学(Tsukuba University)研究员Yuji Yagi牵头的一个地震研究小组表示,汶川地震可能是沿着断层线分两个不同阶段爆发的,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可能因此而导致地震强度增大、时间延长。

  该研究小组称,第一阶段是沿着龙门山断层线的运动,造成23英尺宽的地壳断裂,约为时50秒。随后不久,沿着该断层线的另外一个部分很可能发生了持续60秒的小滑移。

  Yagi说,这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经历了为时两分钟的强烈地震。与此相比,造成6,000多人死亡的1995年日本神户发生的强烈地震只有20秒,能量也不足汶川地震的1/30。

  其他科学家还指出,汶川地震震源离地表较近,只有6英里。震源浅的地震造成的破坏性更大,因为能量的释放距离地面更近,引发的震动更剧烈。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所在大陆板块年代已久,很多地区地壳都很脆,且构造相似。东京大学(Tokyo University)地震研究所的Teruyuki Kato说,这样,地震形成的冲击波能传播数百英里,而能量却没有明显衰减,就像光波在光纤里传播一样。离震中约1,000英里远的上海都有震感。

  与此同时,在距离震中较近的地区,由于长江在四川盆地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层,地质结构不稳定,震动更为严重。研究者表示,不牢固的地层使地震的破坏力增大;而且土壤肥沃的四川盆地人口密集,增大了人员伤亡的数量。

  当然,有些问题还未找到答案。科学家们表示,该地区的地震研究也因为频繁的塌方而受阻,塌方掩埋了很多地质构造证据,比如地表的裂纹或暴露的山脊。

  Kato说,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找到确切成因。不过很清楚的一点是,我们正在研究的是个地震相当活跃的地区。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8 13:04

美《国家地理》:科学家一年前就已经发出地震预警!


Kevin Holden Platt in Beijing
for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May 16, 2008

5月12日四川省北川县发生的致命地震之前的约10个月,一项科学报告就已经警告中国地区将面临一次大型地震。

科学家们通过仔细研究卫星图像,且对四川省的地壳断层的十年来的深度和活动研究之后,发出了以上警告。

在2007年7月中期的《地壳》杂志中,中国,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写道:“断层的长度已经足以引发一次强烈的撼动地面的地震,它的潜力将成为爆发区域性地震的来源。

科学家的结论是,地壳撞击的能量在北川聚积,并将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

现在看来这个预言精确的甚至让人不寒而栗,当研究人员将活动的断层在北川的彩色地图上标示了出来时,那里正好这场地震的震中。(见附图)

来自田纳西的孟菲斯大学的地震研究和信息中心的Micheal Ellis,同时也是这项研究的联合作者之一,表示“据我所知,这是对这些活跃断层的唯一调查。”

发生于5月12日的7.9级地震几乎将四川省的部分地区夷为平地。中国官方今天估测死亡人数将到达5万人,几乎5百万人将无家可归。

锁进了杂志
可以确信中国官方对2007年7月的报告完全没有察觉,否则事情绝不会沦为现在的局面。

“我们已经明确的标示出了这些活跃断层的潜力,”Ellis说到。“但这个信息事实上被锁进了一份学术期刊。”Ellis希望能用防震建筑替换如今已经塌陷的建筑,这样起码可以避免未来的悲剧。

“(地震前)我曾经去过这些小型村镇”,Ellis说,“大多数房屋都没有使用加固材料,而且那些地区几乎没有制砖厂。”

他补充说,“制造防震建筑成本相对较高,但四川省的绝大多数人民却十分贫困。”

地震背后的科学
北川的地震活动并不罕见。

“我们的证据显示从12000至13000年前开始,北川就始终伴随着使地表断裂的地震。”Ellis和同事在去年夏天的报告中写到。

在接受国家地理新闻的采访时,Ellis说到,“根本上说,(2008年)地震的原因是印度和亚洲地壳板块持续且不可阻挡的碰撞,其速率约为一年20-22毫米。”

此次碰撞起始于5千万年前,当时印度下方板块撞向了欧洲板块。

Ellis补充说“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便是从这个碰撞中产生的。”

随着印度板块持续缓慢的撞向亚洲,猛烈的时候就产生了地震,整个青藏高原都被向北推动。

“这次地震是**的山区向东边成都平原移动”,一位没有参与2007年7月报告的地质学家,科罗拉多大学的Roger Bilham说到。

问题不局限于四川
报告的联合作者Ellis说,随着**高原北移,“**的中部地区正在塌陷,就像奶酪刚从烤箱中拿出来放到冷空气中一样。”

Ellis指出,**的南部边缘在断层一侧,其面对的地震威胁和四川一样大。

Ellis补充说:“喜马拉雅地区相关的财产和生命损失的风险非常之大,因为有大量的人口居住在哪里或者马上迁移过去。”

“这风险几乎和四川一样高,因为人口和,类似于印度尼泊尔的,相对劣质的建筑标准。”

而且,随着印度板块持续撞向**,“它正在制造新的断层”,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危险。


文章提到的卫星拍摄的断层图像

本文来自于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原文地址: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 ... uake-predicted.html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18 16:17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8-5-17 23:13 发表
[原创]让我们看看地震局是怎么自相矛盾的?
文章提交者:demohjs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让我们先看看中国地震局吹的牛皮:

我地震预测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  

发布时间: 2000-11-22 10:12:50  

我国地震预测预报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记者近日从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获悉,10年间,我国地震部门先后对20余次中强以上地震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短临预测预报。对多数显著地震事件作出了与实际基本相符的震后趋势判定,对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1995年7月,云南孟连发生7.3级地震,地震部门作出了中、短、临预报,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并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极大地减少了地震造成的损失。1998年11月,云南宁蒗发生6.2级地震,震前3天地震部门向当地政府作出临震预报,取得了明显的减灾实效。

近10年间,我国相继建设和改进了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及一批重点实验室;初步建立起了由47个国家基本台、30个区域台和20个遥测台网组成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完成了对155个国家级和区域基本地震前兆台站的综合化、数字化改造;建立起由102台数字强震仪组成的强震数字地震观测系统。此外,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地震观测系统、数据传输系统也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科技日报/11.12 李术峰 翟伟)

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官员却言之灼灼说地震是世界性的难题,!不顾中国自己已有成功预报过1975年海城大地震的事实,辩称世界其他国家从来没有过预测成功的先例。

如果地震不能预测,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12日16时30分,地震局调研处调研员杨威却来到会议室。他向记者们发布的第二期新闻通稿,内容只有一句话:“目前,关于5月12日晚22时至24时,北京局部地区还会有2-6级地震,纯属讹言,请大家不要相信。”
            
这就有意思了,不是说不能预报地震吗?为何他又一下子能给出这么准确又肯定的结论呢?那言下之意就是自己能准确预报地震啦?既然能准确预报地震为何又不告诉老百姓呢?

地震的预报工作也体制内是进行的,我老爸当校长时还被抓去开会,说地震局预测这段时间黄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活跃,预计在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内,有可能发生地震,学校是重点防震抗震单位,所以要抓好防震工作,云云,我在家看到这个文件后,对自家房子地震作了不少自以为是的应急措施,由于白天想多了,有时晚上我还老是做梦地震了,自己赶紧跳楼,一想,还有女儿在里面,赶紧有跑回去,找来找去找不到,这样的梦经常有。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18 16:18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8-5-18 13:04 发表
美《国家地理》:科学家一年前就已经发出地震预警!


Kevin Holden Platt in Beijing
for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May 16, 2008

5月12日四川省北川县发生的致命地震之前的约10个月,一项科学报告就已经警告中国地区将面临一次大型地震。

科学家们通过仔细研究卫星图像,且对四川省的地壳断层的十年来的深度和活动研究之后,发出了以上警告。

在2007年7月中期的《地壳》杂志中,中国,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写道:“断层的长度已经足以引发一次强烈的撼动地面的地震,它的潜力将成为爆发区域性地震的来源。

科学家的结论是,地壳撞击的能量在北川聚积,并将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

现在看来这个预言精确的甚至让人不寒而栗,当研究人员将活动的断层在北川的彩色地图上标示了出来时,那里正好这场地震的震中。(见附图)

来自田纳西的孟菲斯大学的地震研究和信息中心的Micheal Ellis,同时也是这项研究的联合作者之一,表示“据我所知,这是对这些活跃断层的唯一调查。”

发生于5月12日的7.9级地震几乎将四川省的部分地区夷为平地。中国官方今天估测死亡人数将到达5万人,几乎5百万人将无家可归。

锁进了杂志
可以确信中国官方对2007年7月的报告完全没有察觉,否则事情绝不会沦为现在的局面。

“我们已经明确的标示出了这些活跃断层的潜力,”Ellis说到。“但这个信息事实上被锁进了一份学术期刊。”Ellis希望能用防震建筑替换如今已经塌陷的建筑,这样起码可以避免未来的悲剧。

“(地震前)我曾经去过这些小型村镇”,Ellis说,“大多数房屋都没有使用加固材料,而且那些地区几乎没有制砖厂。”

他补充说,“制造防震建筑成本相对较高,但四川省的绝大多数人民却十分贫困。”

地震背后的科学
北川的地震活动并不罕见。

“我们的证据显示从12000至13000年前开始,北川就始终伴随着使地表断裂的地震。”Ellis和同事在去年夏天的报告中写到。

在接受国家地理新闻的采访时,Ellis说到,“根本上说,(2008年)地震的原因是印度和亚洲地壳板块持续且不可阻挡的碰撞,其速率约为一年20-22毫米。”

此次碰撞起始于5千万年前,当时印度下方板块撞向了欧洲板块。

Ellis补充说“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便是从这个碰撞中产生的。”

随着印度板块持续缓慢的撞向亚洲,猛烈的时候就产生了地震,整个青藏高原都被向北推动。

“这次地震是**的山区向东边成都平原移动”,一位没有参与2007年7月报告的地质学家,科罗拉多大学的Roger Bilham说到。

问题不局限于四川
报告的联合作者Ellis说,随着**高原北移,“**的中部地区正在塌陷,就像奶酪刚从烤箱中拿出来放到冷空气中一样。”

Ellis指出,**的南部边缘在断层一侧,其面对的地震威胁和四川一样大。

Ellis补充说:“喜马拉雅地区相关的财产和生命损失的风险非常之大,因为有大量的人口居住在哪里或者马上迁移过去。”

“这风险几乎和四川一样高,因为人口和,类似于印度尼泊尔的,相对劣质的建筑标准。”

而且,随着印度板块持续撞向**,“它正在制造新的断层”,同时也意味着新的危险。


文章提到的卫星拍摄的断层图像

本文来自于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原文地址: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08/05/080516-earthquake-predicted.html
应力和能量是可以测量的,大致的危险区是可以知道的,只是具体日期不知道。
作者: see    时间: 2008-5-18 17:27     标题: 刚看到一段话:

这场大地震,像当年唐山地震一样,暴露出中国的制度问题。在发生多次强震的中国,政府却没有给予更多的地震研究资金,以达事先预报,挽救更多生命。 1976年时的中国,处于政治运动狂热之中。今天的中国,则处于民族主义疯癫。中国虽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存底,却用来办好大喜功、炫耀国家强大的奥运会。北京奥运最初预算三百亿人民币,现已增至四千亿,相当650亿美元,不仅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五倍,而且超过人类以前历届全部奥运会开支的总和!这个人均收入才一千多美元、仍很贫穷落后的国家,真是疯了!
650亿美元办奥运? 我不相信这是真的! 当然,我们知道如果这是真的,钱都去了哪儿! 全都在贪官的口袋里!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8 19:38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王立彬)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记者18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15日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汶川地震及其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情况分析会,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地质力学所等单位专家根据调查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对灾情进行“会诊”初步形成三个结论。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8 19:42

新华网快讯:经过对地震参数的详细测定后,中国地震局已将汶川地震震级从7.8级修订为8级。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18 19:48

地震局这帮家伙饭桶了一点,温家宝总是说比唐山还厉害,人家毕竟在现场感受了余震。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5-18 21:51     标题: 日本气象厅称中国地震波绕地球跑两圈

2008年05月18日20:33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 日本《读卖新闻》15日报道说,据日本气象厅地震观测室观测,中国汶川大地震时产生的震动(地震波)绕地球表面跑了两圈。地震波绕地球两圈是在发生里氏8级以上地震时出现的现象。而此次地震的规模是7.8级,也就是说地震波大于正常水平。

 日本气象厅地震仪在发生地震的12日下午3时41分(日本时间)观测到从地球内部扩散开来的普通的地震波之后,还观测到了震动周期最长达2分钟的较长的地震波。此后,在晚6时10分和8时40分还观测到了从地球表面传达到地面以下100公里深处的“表面波”。汶川大地震发生在日本时间下午3时28分。
作者: 采采    时间: 2008-5-18 22:02

我一好友的爸爸是地理学教授,也是研究“未来学”的。差不多20年前,我朋友说她爸爸提过,各种数据表明,2010年之前中国会发生比唐山大地震更厉害的地震。

突然想起来。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19 23:00

原帖由 see 于 2008-5-18 17:27 发表
中国虽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存底,却用来办好大喜功、炫耀国家强大的奥运会。北京奥运最初预算三百亿人民币,现已增至四千亿,相当650亿美元,不仅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五倍,而且超过人类以前历届全部奥运会开支的总和!这个人均收入才一千多美元、仍很贫穷落后的国家,真是疯了!
650亿美元办奥运? 我不相信这是真的! 当然,我们知道如果这是真的,钱都去了哪儿! 全都在贪官的口袋里!
是真的呀!原来预算里2000亿是基本建设的开销,场馆、交通、环保、水利等等。


第3期(总第124期)
2007年9月
四川地震
EARTHQUAKE KESEAR.CH IN SICHUAN
No. 3
Sept.2007

四川省天然地震的次生水灾害
胡先明,钟国平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四川省是一个天然地震的多发地区,历史上天然构造地震产生了多次重大的次生水灾害,危及了人民的生命,并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四川省水利水电资源极其丰富, 目前水利水电建设呈现出在高烈度地区高速度建设高坝水库的“三高”特点,若是不对水库诱发地震进行有效监测预测,则可能面临的灾害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关键词:四川省;天然地震;水灾害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15(2007)03—0028—05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应力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触发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分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是因大自然的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四川省是一个天然地震的多发地区,这些天然地震中有一些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次生水灾害。诱发地震是人类工程活动导致地壳中应力释放所产生的地震。水库地震是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体的力或化学作用改变了库、坝区原有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的规律而诱发的地震⋯ 。目前四川省水利水电建设呈现出“三高” 的特点,即高烈度地区、高速度建设、高坝水库,所以面临的水库诱发地震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1 四川省地震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震活动频繁。全省面积为48.5万km ,介于97。21 ~108。31 E,26。03 ~34。19 N之间。其西部高原是喜马拉雅碰撞带的一部分,海拔高程高。四川省地域内几条主要的断裂带纵贯南北,地震活动频繁;东部盆地却是稳定的大陆地区,地震很少,海拔高程低。境内最高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 556 m,而盆地东缘的泸州市合江县长江出境河口海拔仅203 m,邻水县御临河幺滩水面高程185m,最高与最低两处高差达7 371 m。据记载,从公元前26年到1985年四川强震( ≥4 )有291次,其中7.0级以上地震共有19次 J。最大的地震是1786年6月1日泸定磨西7 级地震,其次为1973年2月6日炉霍雅德7.6级地震。

为更清楚地了解四川省历史地震的情况,选取97。~109。E,26。~35。N地理范围,绘四川省及其附近地区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图1),从有记载的公元前780年到2005年底的时间里面,震级 ≥4.7级的地震共有629次。最早的地震是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6—7级地震,最晚的地震是2005年8月5日云南会泽与四川会东间5.3级地震。图中的2次8级地震分别是:1654年7月21日甘肃天水南8级地震和1879年7月1日甘肃武都南8级地震。发生在甘肃的这2次8级地震以及其它的地震形成了四川省北部邻近地区的高地震活动区域。在云南丽江以及永胜、中甸一带的地震形成了四川省南部邻近地区的较高地震活动区域。四川省的地震主要集中在105。E以西地区,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安宁河一则木河断裂带,巴塘一理塘地区和雷波一马边地区亦有分布。

2 四川省历史上天然地震产生的次生水灾害
历史上,四川省许多次地震引起的山体崩塌阻塞河道形成重大次生水灾害,一些中等强度地震也引起次生水灾害。根据文献中提供的记载,选取比较突出的事件,摘其要点列示如下:
(1)公元前26年3月28日(汉成帝河平三年春二月丙戌)犍为(在今宜宾市)地震 。犍为地震山崩。壅江水,水逆流。犍为柏江山崩,捐江山崩,皆壅江水,江水逆流坏城,杀十三人。
” 河流图1 四川省及其附近地区历史地震震中分布图(B.c.780一A.D.2005, ≥4.7)
(2)1786年6月1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日)康定、泸定磨西间7 级地震 J惟沈边所属之老虎崖地方,因初六日地震,大山裂坠,壅塞河流,致水停蓄泛滥,沈边等土司,沿河田地,多遭淹没,积水高二十余丈,至十五日塞处冲开,奔腾迅下,田地又被冲刷,⋯⋯其下游经清溪县宁远府交界之处,营汛田庐,均被水冲没。山崩后,壅塞泸河(一作大渡河),断流十日。至五月十六日,泸水忽决。高数十丈,一涌而下,沿河居民悉漂以去。嘉定府城西南临水,冲塌数百丈。江中旧有铁牛,高丈许,借以堵水者,亦随流而没,不知所向。沿河沟港,水皆倒射数十里,至湖北宜昌势始渐平,舟船遇之,无不立复。大渡河山崩水噎,凡九日决,自峨眉界来府,崇朝而至,涛头高数丈,如山行然,漂没居民以万计,郡城丽正门崩人二百余丈,长亦如之。[峨边]地震,相继数日,忽大渡河山崩水溢,上流居民迁避不及,没者千余家,至十五日水势高至数十丈,沿河场市如归化、罗回、沙坪、万漩等分溪一洗尽净⋯⋯。
[綦江]地震。六月二十一日大水,城内头门石梯全淹,城外淹进禹王庙山门内,南沱下排街房漂去,仅存数间,上渡以及北门外民居片瓦无存。同时雅黎山倾陷塞河,十八日水势溃滢湍流,嘉、叙、泸、渝一带人民漂没有不下十万众。案蜀之水灾以是年为最。
是年地动日,四川大力河水冲决,溺死万余人。

(3)1850年9月12日(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日)西昌普格间7%级地震 县属大地震,县城内外暨今东海镇一带地方被灾最惨,邛海水溢,山陵崩溃,海河壅塞,沿岸良田湮没者,弥望皆是。县民死者二万余人,财产损失甚巨。旋见大地划然并裂,海水涌现⋯⋯须臾地合如故。
江河溢涌,地势簸跳,有若千军奔溃,万马奔腾,而人民咸恐后争先,扶老携幼走避空旷之区,亦如驾小艇涉大海而遇飓风,彼此佥滚,贵贱互撞。倾刻屋宇倾颓,木石飘舞,惟闻雷声、水声、鸡犬声、牛马声、男女嚎啼声、城堡倒塌声,压毙人畜十之九(邸钞压毙男妇一万三千二百二十人)。

(4)1870年4月l1日(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巴塘一带7 级地震-3
突然地震山崩,衙署、仓库、碉寨、民房及汉夷军民同时被压,⋯⋯四处火光倏起,加以疾风,烟焰飞腾,延烧甚猛。⋯⋯兼之河水暴竭,直至十七日始得将火救熄。当时居民家里都在生火(煮饭),当屋宇崩塌后,融融大火,在片刻间遍烧全城,大火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有好几天河水溢出堤坝,地面龟裂,喷出黑色臭水。⋯⋯有2 298人死亡。前清同治首基巴山奔(崩),两江水立而复竭者数时,火四起,人畜庐室十不一有,萧索至今,元气未复。

(5)1874年7月14日(清同治十三年六月初一日)灌县4级地震 J
地震,有声如雷。六月二十Et夜,漩口场山突涌,洪水冲没民房数十家,淹毙三百余人。

(6)1933年8月25日茂县叠溪7 级地震
茂县叠溪镇全部陷落,南北约卅余里,东西约五十里,松坪沟群山倒塌,岷江上游河流阻塞,⋯⋯人民伤亡财产损失为数极巨,⋯⋯实空前未有之奇祸,⋯⋯。’[叠溪]因地震剧烈,山崩镇陷,岩石横江,积水深涵成大闸者一处,深约一百余丈,地名沙湾。成深潭者四处,深浅不等,其地名大桥、小桥、松林[坪]沟、鱼儿寨。沿江居民,生命财产损失不可计数。⋯⋯ [灌县]佳夜大水,冲没灌属之韩家坝、安澜桥、新工鱼嘴、金刚堤、平水漕、飞沙堰、人字堤,与夫下游之天乙街、塔子坝、农坛湾、安顺桥一带,尽成泽国。迄蒸晨水退,勘得人民淹毙者数千人,逃出者五六千人,⋯⋯。佳夜一钟大水淹至,上起茂、理、汶川,下迄崇(宁)、郫、温、双、崇、新各县均受巨灾。⋯⋯现所酿造之巨灾,仅属大小桥两处之崩溃,害巳不可胜言。其他闸水、潭水完全深蓄,一旦溃堤决防,下游之损失,何堪设想。
由龙池山及由叠溪崩下之砂石,即时将岷江堵塞,在河中横成一山脊,其高度在一百五十公尺以上。⋯ ⋯ 松坪沟崩倒后,水磨沟村下之溪谷即为岩石堵塞,成一深堰,其高约五十公尺,水蓄其中,倒浸至四五里之远。在松坪沟与大桥之间亦有一小谷为鱼儿寨沟,大震后鱼儿寨覆没,其下亦成一小湖,自远望之堰高约及二十公尺,而蓄水则不甚多。
仍系两傍壁立之大火山(系纯岩石)均受震动而崩裂,将叠溪全镇之居民二百余家悉数淹没,切断镇侧之岷江,水便倒流,将较低之沙湾街市淹没,死亡人畜无数。.据不完全统计,震灾和水灾死亡人口六千一百三十五人,⋯⋯。
迨八月中旬洪水横流,涨至嘉城大佛岩边,冲毁船筏数支,溺毙百数十人。此地震之危险所及也。人畜伤亡,极震区内无一幸免者,计死于地震者约6 800余人,被水冲没者2 500余人,伤者不计其数。
1)1933年1O月9日。十月九日午后六时,因地震动,茂汶叠溪松平沟下、中两凼,溃人正流之大桥。叠溪两山坍塌压断岷江以后,迄今为时已四十余日,水高数十丈,广顺三十余里。忽于前十月九日夜九钟突破冲下,沿江各城市均遭重大损失。⋯⋯惟暴流所经如长宁、沟口寨、大店、石大关、塔水墩等处,除塔水墩尚余聚盛源茶号巍然独存外,其余田舍畜物悉付东流,居民逃出者十不得一二。汶川全县沿江二百五十余里,除被水漂没牲畜、财物、道路、桥梁,难以数计外,总计死亡男女四百八十二人⋯⋯。

2)1933年l1月24日及25日。茂县又大地震,沙湾积水潭堤崩溃小部,各潭堤石岩崩开成一缺口,积水骤满,茂人惊惶虑水患又来。⋯⋯次(二十五)日:沙湾大潭与松坪沟、鱼儿寨潭,都因此次剧烈震动,潭堤已有-d'部分石崖崩溃,缺成一口,积水骤满,色突变浊色云。

3)1934年5月下旬叠溪最近大震一次后,松坪沟积水崩溃,幸溃决水量仅积水之半,奔流数里另积一潭。4)1934年6月9日茂县又地震一次,叠溪大店间崖裂山崩,叠溪沙湾间亦同时山崩打翻行船。

(7)1970年2月24日10时O7分33秒大邑西6.2级地震
地震时有地声,顿时山崩地裂、尘土飞扬,山石滚落,河流阻塞,房屋摇荡和倒塌,泉水干枯或浑浊。大川河谷两岸阶地和山坡有6O余处崩塌,火石崖崩塌规模较大,崩积物形成长150米、宽4O米、高lO余米的天然坝堤,堵塞河水成湖,储水量达万立方米,下游断流达10小时。

(8)1983年lO月5日07时03分O1秒金川周山3.7级地震。
仪器测定震中3l。35 N,101。58 E (宏观震中3l。40 N,102。01 E),震中烈度V度。周山官寨一带垮山严重,形成千石流并堵塞卡拉足沟形成约3万平方米的海子,淹没玉米地、农舍和小学校_2 J。凌晨3时左右,天气晴朗,震中地区又未出现降雨过程,很有可能是在地应力活动的影响下,造成了金川县周山官寨处的环山水渠至沙尔木堰沟基塌,堆积物将卡拉足沟堵塞形成30,000 m 面积的山间“海子”,淹没了周围的玉米地,涌人官寨小学使教学楼房基脚塌陷6 cm,流水又灌进了农民三孙武斗等家的住房。约7时,卡拉足沟流水蓄满了“海子”,然后又溢出把玉米地冲毁,浑浊的泥水向下游奔泻。霎时,O7时03分,金川县周山地区发生了M=3.7级地震 。

3 四川省的水利资源和水库诱发地震
3.1 水利资源
在西南仅四川省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就占全国的1/4以上。在全国规划的l2大水电基地中,西南占了7个。其中大部分在四川境内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三大水电基地装机容量分列第一、第三、第五位,装机总容量达12 740万kW。四川的“三江流域”在四川西部26万km 的土地上,集中了相当于我国东北、华东、中南三大地区l5个省(市)的可开发水能资源。从每平方公里可开发年发电量来看,三江地区为全省的1.5倍、全国的8.6倍、全世界的24.6倍 J。川滇交界区域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的水能资源富甲全国,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据不完全统计,雅砻江干流规划有21个大型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 856万kW;金沙江流域共建设大型水电站l4座,国家计划在2020年前,金沙江上l2座电站开工建设,其中8座建成发电。2O年内再建5个“三峡电站”。这些电站多数集中在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和邻区;即将形成一个位于全球破坏性地震多发区域独特的巨型水库密集区_6]。四川省第三次水力资源复查结果显示:全省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2亿kW,年发电量5 900亿k ,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27%左右,有条件成为全国的水电基地和“西电东送”主力省份。省政府已确定将开发水电资源、实施西电东送为支柱产业。

3.2 水库诱发地震

据研究四川省的新店水库、铜街子水库和大桥水库曾发生水库诱发地震,其地震次数和能量释放在全国均是偏高的。犍为县罗城地区在历史上没有地震记载。1972年lO月在此修建的新店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库,1974年3月水库的主坝工程竣工,1974年4月水库第一次蓄水,7月16日该库区发生了2.5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979年9月15日的4.2级地震,宏观震中正好在新店水库之中,震中烈度为Ⅵ度 ]。铜街子电站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新华乡,是大渡河下游最末端的一个梯级电站,1992年4月5日施工导流孔封堵开始蓄水,翌日记录到库区附近地震。从1992年4月至1993年l1月发生3.0—3.5级地震lO次,属震群型水库地震。1992年7月17日19时07分29.9秒,在福禄北西发生M3.5级地震,据考察,震区民居砖砌烟囱共震坏46处,房墙裂缝l5户约3O间,掉瓦、梭瓦4O多户,地震时掉瓦直接打伤一人。该次地震烈度为V度 J。研究认为,1992年4月以来铜街子库坝区的地震属水库蓄水所诱发 ]。

大桥水利水电枢纽位于安宁河地震带上,是国内处于强震多发地区和高地震烈度区唯一的大(Ⅱ)型水库,1999年5月20日下闸蓄水。大桥水库遥测地震台网于1994年lO月开始试运行,1995年lO月投入考核运行,1996年7月通过审核验收。2002年3月3日08时23分,在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冕宁县大桥乡大桥水库大坝下游3 km处发生M4.6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冕宁县城震感强烈,大桥水库发电机房预警装置报警,值班人员震感强烈,震区民房出现微小裂隙,地震没有对大桥水库大坝造成影响。利用序列特征、库水位变化与地震的相关性、地震地质构造、震源机制解,判断M4.6级地震是水库诱发地震,为滞后响应的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属主震一余震型水库诱发地震类型mJ。

4 结语及建议
四川的地震地质环境位于全球破坏性地震多发区域,据历史文献记载,有许多次地震引起的山崩阻塞河道形成重大次生水灾害,也有一些中等强度地震引起了次生的水灾害。四川有巨大的水能资源,开发这些水能资源时将建立多座逾100 m甚至300 m以上的高坝,目前四川省的水利水电建设呈现出在高烈度地区高速度建设高坝水库的“三高”特点,做好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测预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周存忠,程式等.地震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294—295.
[2]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四川省志•地震志[M].成都:l~Jl1人民出版社,1998:44—131.
[3] (四川省地震资料汇编>编辑组.四川省地震资料汇编•第一卷(1949年前)[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0.
[4]
[5]
[6]
[7]
[8]
[9]
[10]
(四川省地震资料汇编>编辑组.四川省地震资料汇编•第二卷(1949年至1979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81.
江在雄,刘素琼等.四川省地震资料汇编•第三卷(1979年6月至1999年12月)[M].成都:四川地图出版社,
2Oo0.
牟雅源.关于创建川滇水库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实验场的建议和设想[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26(5).
李介成.新店水库与地震[J].四川地震战线,1980,(3):8—11.
郭铭奎.四川省铜街子电站水库诱发地震[J].四川地震,1994,(2):212—23.
吕贵选.四川省铜街子水电站库坝区出现诱发地震活动[J].华南地震,1992,12(4).
胡先明.冕宁大桥水库诱发地震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24(2):88—91.
Flood disasters caused by earthquakes in Sichuan
HU Xian—ming,ZHONG Gou—ping
(EartJlguakeAdministration ofSichuan Province,Sichuan 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Sichuan Province is struck by many earthquakes. Many flood disaster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oc—
curred befo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power in Sichuan, a lot of dams of hydropower station have been
built over the hi gh seismic regions. It is veery important to monitor the seismicity around the dams and to study the
measurements to fight against the flod disaster caused by dam collapsing.
Key words:earthquake;flod disaster;Sichuan Provinc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作者: 猪头猪智慧    时间: 2008-5-19 23:55

修了那么多水库,人为改变大自然,不遭报应才怪。
可叹众多生命成了自然的殉葬品,谁之罪?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20 17:04

英国地质调查局(国家)------ 科学家鉴定过在中国四川的地震断层损坏。

就在去年夏天由地球科学家在国际期刊‘Tectonics构造地质学’上公布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在中国四川盆地有地质断层,并长期充分保持着一个较强的地面摇动型地震,其成为潜在可能的严重区域性地震危害的根源”。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包括亚历山大.登斯莫尔博士(达勒姆大学,危害与风险研究所),迈克.埃利斯博士(英国地质调查局.气候变化科学主任)和他在成都科研所的同仁,精心绘制和分析了一系列横跨四川省的处于成长期地质断层图貌,其外形就像一个近期刚愈合的伤疤。

科学研究组采用了称为'构造地形地貌学'的方法绘制、映射了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及邻近山区。这种技术能演示证明地面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如对偏移河道的观察,断裂泛滥的平原,异常成形的山谷、向上升起的山川水域特征。这些敏感、微妙的畸形变化信号,在结合测量呈现山水地貌毁损变形的年代能力(采用来自宇宙各个角落的轰击地球的宇宙进化论的核心要素)时,就会产生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最近在四川发生的地震就发生在在世界上一些最险峻陡峭、最崎岖蜿蜒的山脉,龙门山即龙之门山。这一引人注目的地域范围,比喜马拉雅山更加陡峭,是处于**东部边缘的朝上翻的边框地带。响应启始于约5500万年前的、缓慢的但却不可阻挡的印度与亚洲地壳板块碰撞,高原已上升至五千米,这种碰撞持续至今,毫无衰退。

特别是两个长断层,行经了龙门山的几乎整个长度,明确地显示出其在过去几千年里的滑动迹象,而且有些是近几百年内出现的情况。每年的滑动的程度在毫米片段到十数毫米之间,一毫米一毫米地,龙门山正呈现出薄切片状和位移,很像意大利香肠。这些损坏的断层很可能成为引发里氏7.9级并造成迄今22069人死亡的大地震成因之一。准确地说,在这里呈现出的龙门山依然是一个谜。不同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其断层的震颤,伴随持续不断的小规模地震,形成了其南部的边界。龙门山的断层,也许是亿万年前地质事件的残留物,且历史上仅产生过震级达到6级强度的地震 。

描述在构造地质学文件上的地貌学迹象证据,表明了对应绘制的断层是非常陡峭的,占居主导的横侧面或滑动碰撞位移发生在数以千计的时间跨度上的数十万年间。与短期的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相对照,其揭示出一个比横向位移更大比例的推力或缩短性位移。地震学家在BGS上的观测暗示出两件事:在接近于震源中心部位的西南方向上有更大的推力;在东北方向的传播方位上有更大的碰撞滑动。

NOTES TO EDITORS编辑说明:

Active tectonics of the Beichuan and Pengguan faults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在**高原的东部边缘,北川和pengguan断层的活动构造。 构造地质学 2007年26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20 17:11

伤痕—— 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四川地震灾后思考 (zt)
提交者 :  eric 于 泡网俱乐部 (http://paowang.com/) 北京时间 2008-05-20 12:52:48







伤痕—— 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四川地震灾后思考
书剑子
5月12号的四川地震,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汶川迅速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这次地震,上网很重。经济损失惨重。当天晚上22点,死亡人数官方报道就有8000人,很多地方整个镇子几乎被夷为平地。我觉得实际伤亡人数可能达到7万人,伤残可能达到20万。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达到数百亿美元。再考虑间接经济损失,全国人民今年一年白干了。

通过这次地震,暴露的问题很多。

1、 大众科学素养不足:

地震作为一个频发的自然灾害,几乎每年全世界尚都会发生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地震。历史上造成重大伤亡及重大损失的高烈度地震史不绝书。但是由于我国特色的教育,孩子们从小学就开始接受长达近20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但是关键时刻,这些哲学并不能救人一命。地震来了,只有科学的避震知识才可能给你捡回一条命。但是,官方教育体系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各种自然灾害的急救知识。

其次,多年的爱国主义科技史教育,也遭到了报应:很多人质疑政府刻意隐瞒地震预报,很多人责骂地震局及科研人员的水平低,依据就是古代张衡就能制造出能预测地震的侯风地动仪,而为什么现代科技预报不了?更有人以此作为依据,开始怀疑现代科技,转向相信一堆具有“东方色彩”的“东方科学”。各种荒诞不经但是瞎猫逮个死耗子的“预测理论”都找到了市场。实际上,我并不相信历史上所谓的地动仪。虽然我没有认真地查证过史料,但是根据广为流传的官方教育,说其中间是一个直立的柱子,柱子与其周围的龙头里的珠子有关联,当地震波传来,珠子就掉到蛤蟆的嘴巴里,于是,蛤蟆就指示了地震的方位。实际上,这样的说法根本就是一派胡言:首先地震发生后,能量由三种波向远方传播,包括纵波、横波及面波(S波,震级就是根据S波的相关参数计算得到的),这些波分别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且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地层的作用发生衰减、折射、反射、滤波、共振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整个过程十分复杂,目前人类尚无法认识清楚。而倒立的柱子相当于一个倒立摆,遥远地方传播过来的地震波对其的作用,使其受到微小扰动后的倒塌方向根本无法预测。退一步说,就算能指示出方向,那也只能作为地震灾后报告,而不能“预测”。所以,我们的教育部门应该好好反思中国科技史的教育和急救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宣传教育。

2、 政府战备不足:
地震预报分为长期预报、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长期预报主要是研究地震区划,为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建立科学的依据。中期预报,则是为政府准备救灾物资,制定应急预案作为依据。而临震预报,地震科学界的主流已经逐渐减弱了在这方面的研究,原因很简单:地震高度复杂,很难准确地在时间空间上预测准确。所以地震抗灾不能依赖临震预报,而只能寄希望于中长期预报,做好地震区建筑抗震设防,做好政府应急预案及救灾物资准备。这样一旦灾害性地震发生,立即开展救援,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至于网上广泛流传的龙小霞的论文,我认为可以一笑而过。因为她的“可公度法”的基础就是认为地震的发生是完全由一个确定的规律决定的。是有精确的周期性的,这个周期性由“公度”决定。这个基础就不被目前地震学界的绝大多数人认可。虽然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是并非具有精确的周期性,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下:

美国Parkfield由 于处于地震活跃期,差不多每几十年就一次地震(好像是39年左右还是19年左右,我今天没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近7次地震的间隔相当有规律,美国的地震学家们预测将在1989年至1992年将发生一次地震,所以在该区域设置了大量的观测仪器进行监测。然而一直到2004年这场地震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并且遗憾的是:虽然近场布置了大量的各种仪器(差不多比全中国的仪器总和还多, 也只有美国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地震还是在地震学家们毫无准备中发生了。

  Nature于2005年10月刊发了一篇论文,表示可靠的短期地震预测仍然无法做 到[文献1]。

  该文中说:大约20年前,地震学家认识到,圣安德列斯断层的40公里长的 Parkfield部分,是他们最有可能获得接近一次大地震的高质量测量结果的地方。 他们安装了一个密度很大的仪器网络,来监测一个自1857年以来至少发生过6次 大地震的区域。按预测应发生的地震没有在所预测的1993年发生,但监测工作继 续进行,2004年9月终于发生了一次6级地震。所记录到的数据显示了以前从未看 到过的地震过程的某些方面,但没有发现任何关于2004年Parkfield地震的明显前兆。所以,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受到密集监测的地区可靠的短期地震预测似乎仍 然是做不到的。(Article p. 969)Nature 437: 7061 13 October 2005

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体系是减少灾害损失的关键!目前国际防灾减灾的主题已经从试图对灾害的预测转向了对灾害的预防和灾后最有效的重建。这是防灾减灾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各国都大力进行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在不放弃监测预测的同时,提高抗灾能力,加大防灾宣传,积极进行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由于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同时也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所以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成功,我们没有看见报道说日本对哪次地震预报多么准确, 但是在各次地震中日本总是保持着相当少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灾后也能快 速地进行救援和恢复建设。可以说,在防灾减灾方面,日本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以上这两点,我在上次九江地震中已经在《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任重道远》一文 (XYS20051129)中进行了强调,但是遗憾的是,近2年过去了,情况并没有任何改观。

这次媒体被政府要求围绕“救人”这一主题,一个又一个舍己救人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母亲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舍小家顾大家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人们的眼泪都快流干了,各大电台一直在现场直播一个又一个救人的场面。但是有几个人能反思反思?下一次再来一次这样的地震,我们是否还要付出同样的代价?为什么近10年来,大大小小也不少次地震了,引起的很多问题就是无法得到解决?为什么政府的过错要用无辜的生命作为代价?为什么要用惨重的伤亡来做为中国经济畸形发展的最震撼的注脚?为什么要用天文数字的祖国花朵的凋谢,来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无耻的谎言作注释,让那么多灿烂的笑脸永远定格在青春少年?

现在屁大的事,媒体都要加上一句“某某政府启动了紧急预案”,那么我怎么这么多年来,没有看到任何公开出版的或者政府内部的所谓“紧急预案”?能不能别装B?实际上,哪次灾害,都是政府官员内部先内斗一次,然后才能缓慢地在人治下开展工作。哪来什么在一个法律框架或者政府应急预案的框架下工作的样子?

东方卫视找了一个狗屁上海市救助与防灾处副处长作为嘉宾。当前方不同地区的记者纷纷传回伤亡最重的都是学校,且都是教学楼整体垮塌,死亡人数触目惊心的消息,男主持人说“我以前去过日本,在日本期间也发生过地震。日本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在灾后学校都作为避难场所,可见日本的学校是比较坚固的。而这次汶川地震,恰恰相反,学校几乎全军覆没,成为伤亡最重大的地方,您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然后把目光投向那个副处长。这个长期在官场浸淫的畜牲,面部肌肉抽搐一下,然后说到“主要原因还是这次地震震级太高了”。我当时就把遥控器砸过去了。然后女主持人接过话茬:“我们看到啊,这次地震,经济好一些的镇子,楼房倒塌的比例就小得多,而经济落后的一些镇子,几乎夷为平地。这是不是也说明了,经济条件好的地区,抗震设防做得要好一些?这是不是也说明了,这次地震惨重的伤亡也与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有关系?”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东方卫视的主持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我真的感到很欣慰。这个畜牲副处长,除了糟蹋粮食和纳税人的钱财,还能对救助救灾起什么作用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3、 我国建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建筑管理上,我国还是一直是二元化管理。各地建设局只管理公共建筑、政府建筑何商业建筑。私人业主的,没有经过商业市场的建筑,没有纳入建设局的管理范围。实际上,各地的建设局与土地局,除了在房价上升上推波助澜外,对地方的建筑安全,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这次地震,县级以上政府的房子绝对经受了考验。四川成都市政府花费数十亿巨资,由鸟蛋和鸟巢的设计人安德鲁设计的莲花型的建筑群,连玻璃幕墙都没裂一个;其次就是商品房。商品房虽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偷工减料,但是由于都经过正规的设计,都具备抗震能力和良好的延性。因此,即使发生破坏,也没怎么造成人员伤亡;再次就是农民自己的房子,虽然一些经济好转的农民,把毕生的资产都投入了房子上了,也都采用砖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建筑结构设计,完全凭借包工头的经验,而这些包工头的经验根本算不得经验——这些没有任何结构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包工头,连静力荷载的传递路径有时候都不合理,别说什么抗震设计了。这些农民也根本没有抗震概念,把钱都花费在没有用的地方。我都被我哥哥气死了,作为一个土木工程师,我连自己亲人的观念都无法改变。在他又建造房子的意图之后,我从一个土木工程师和房产界人士,给了他很多专业意见,但是他就是听不进去。最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花费6万元建造了一个200个平方米的2层小楼。结构上存在相当多的不合理之处。而我的堂哥,作为当地最有名的建筑包工头之一,90年代末建造自己住宅,几乎犯了所有的结构安全大忌。现在房子几乎成为危房,更别说抗震了!我们那里农民追求房子的进深(从大门到“中堂”的距离,即房子的宽度)。他的房子是9米进深,客厅宽度8米。采用横墙承重方案,4米跨度的预制板。但是9米跨度的主梁,梁下不但没有“梁托”,而且梁的边缘距离门洞的边缘在水平上几乎只有20公分的距离,在高度上,也只有半米的距离,1米2的门洞没有过梁,直接采用砖砌。所以,想都不用想,不到1年,就从梁端发展了一条直达门洞角的裂缝!9米跨度的主梁,他以前从来没做过。于是也不放心,加大梁高,增加配筋数量和直径。但是不幸的是,4根直径22毫米的钢筋净距离太小,又因为我们村没有三相380伏特的电力,混凝土的石子无法穿过钢筋间隙,造成很多主受力钢筋外露,而第二排钢筋又被他配在中性轴的位置,对正截面抗弯完全不起作用。箍筋采用直径为6的钢筋,且间距达到40公分以上。可见,箍筋配筋相当不足,而由于混凝土密实性不足,屋面又没做好防水,梁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钢筋锈蚀严重。更要命的是,前面的走廊,预制楼板直接放在1米2的悬臂梁上。而变截面的悬臂梁梁高不足,混凝土密实度又不够,负弯矩的钢筋又严重不足(只有2根直径为10的钢筋),他自己也害怕,于是在预制板上面又浇筑了4-10公分厚度的碎石混凝土。实际上,这一措施,起反作用——因为碎石混凝土层的存在增加了重量,但是对负弯矩的抵抗能力没有一点增加(这需要工程力学和混凝土结构学方面的知识才能理解),然后他又对梁进行加固,在跨中增加一个砖头砌筑的柱子,把9米跨度的梁变成一个4米5跨度的两跨连续梁。学过力学的人都知道,如果梁不发生一定的挠度,他后期砌筑的柱子不受力。假设梁发生大挠度,但是这样在柱子上面会产生负弯矩,而他的梁在上层只有2根很细的架立钢筋,根本没有主受力钢筋,所以主梁如果真的产生大挠度以后,柱子顶部位置,梁肯定会裂。还有一大堆其他问题。这就是一个接受过高中教育,有多年工程队经验的农村建筑包工头的水平。所以可想而知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设计的,由这些包工头和农民设计建造的房子,安全性如何。

最差的就是学校建筑。这又由多种原因决定。

首先资金不足。在贫困山区的学校,教育拨款很少,又不能象城市学校那样可以收取大额度的各种借读费等费用,所以资金十分紧张。在建造过程中,再加上政府部门主管官员,教育局主管官员,学校主管官员,包工头等层层剥削,可以想象最后能花费在教学楼上的钱还能有多少。

当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等级提高以后,政府部门,重要的企业等都会对房屋进行鉴定、加固。但是这些学校,70年代设计建造的房子也不会有人管。所以,学校的老房子设防不足,学校的新房子偷工减料。学校的房子没几个好的。从大量的描述和照片上可以看到,发生整体垮塌,上网最大的,都是采用预制板的教学楼。预制板建造方便,省钱,平时使用也没打问题,但是对抗震十分不利!我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下:你用四个砖头在桌子上围成一个边框,上面放一个小石板,小石板的两端分别压在两侧的砖头上(前后的砖头仅仅起到围护作用),这个时候你前后摇晃桌子,你会发现,不那么容易把这个简易的房子摇倒塌。但是你再试试左右摇晃,保证稍稍一用力,被承受小石板重量的左右两个砖头就剧烈摇晃起来。要是你摇晃的频率恰好接近它自己的自振频率,则很快就倒塌了。这个时候虽然前后两个砖头不容易晃动,但是它“帮不上忙”。从这个小实验中可以看到——墙体被横着摇晃的时候,如果上面再有大的质量,很容易倒塌。但是如果是顺着墙的平面内晃动,则不容易倒塌。在工程力学上,这叫做“平面内刚度远远大于出平面刚度”。而如果是采用半框架结构,现浇板作为楼板,则相当于用胶水把小石板的四周与四个砖头都粘接上。这样无论从哪个方向摇晃,四个砖头都能起到作用。总有一个方向的砖头能起到强大的作用(面内刚度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灾区有的房子不倒塌有的倒塌了,这不仅仅取决于房子的质量,也跟房子的朝向、承重方案等有关,非专业人士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所以仅仅根据房子是否倒塌就直接下武断的论断说没倒塌的房子好,倒塌的房子都差,是不严谨的。

而对于框架结构,则墙体全部是起围护作用(尽管也对抗震起很多作用,但是在结构计算分析中都忽略,这样使得结果更偏向安全),所以框架结构的房子,窗户大开间大,完全不是伤亡惨重的理由。网上有关于抗震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锡元院士(说起来还是我的师叔呢)的采访,认为“学校校舍的抗震设计时世界性难题”,我认为很可能是记者为了政治目的刻意扭曲他的原意的。如果他的原话真的那么说的,真的是那样的观点,那也太无耻了。因为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的本科生都不会那么低水准的。校舍由于开间大、窗户多等因素,确实对抗震不利,但是并不意味着在技术上设计不出来能抵抗高烈度地震的教学楼!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从很多幸存者的描述来看,大部分造成重大伤亡的教学楼都是脆性破坏,在地震开始的数十秒甚至数秒就倒塌了。并且一旦倒塌,就是粉碎性的倒塌,很难给幸存者留下多少生存空间。经过正规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就是最终倒塌,也绝对不会是如此快速的脆性破坏。退一万步,就是倒塌的时候人还没来得及跑,经过良好抗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倒塌后也不是如此彻底的倒塌,而仅仅是关键部分的损坏造成的整体侧倾,底层框架柱屈曲等形态的破坏,能保证尚未逃生的大部分人都能有生存空间。

所以,如此重大的伤亡,房屋结构的抗震设防不足,施工质量不好等因素是主要因素,急于用震级过高来辩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实事求是的!地震正常,高烈度地区的建筑物发生大面积倒塌也正常,但是如此动辄在地震来临瞬间就彻底崩溃,把数百上千人活埋,真个建筑变成活地狱式的倒塌,是无论如何辩解,也是洗刷不了清白的。

所以,震区应该加强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抗震相关法规的建立和政府监管的力度!所有新建住宅都纳入建设局的管理之中,建设局切实服务好,提供一些常规结构农村房屋结构的标准图纸,对建房技术人员实行签字负责制度,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实行农村房屋建设市场持证上岗。当然,不要又把这些搞成药监局那样的花钱买证。二是不收费进行服务,经费由政府专向拨款。

经费由政府专向拨款。

4、 地震烈度来描述建筑质量不合理:
目前描述地震有两个重要参数,一个是里氏震级,一个是烈度(中国地震烈度表http://www.hnccic.com/Web/HTML/oftendata/cysj13.html)。前者是地震中释放总能量的度量,后者是地震破坏程度的度量,很多普通人对这两个概念区分不开。一个同样震级的地震,其断裂模式不同,震源深浅不同,不同的震中距,则烈度也不同。甚至范围很小的地方,由于地质条件不同,也会形成显著的差异。例如一般孤立山头上烈度会大一些,沉积盆地由于松软土层的滤波、放大作用,也会造成烈度增加。

目前描述地震的破坏程度和某个场地的地震剧烈程度,主要依靠这个描述性指标——烈度。抗震设防也是使用烈度,同时与超越概率以及峰值加速度等关联起来。譬如平时所通俗说的抗震设防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个小、中、大的分界,就由两级烈度来区分:低于设防烈度的,就叫做小震,介于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之间的,叫做中震,超过罕遇地震的,叫做大震。而“频遇”、“罕遇”的区分,又是由超越概率来决定。各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最后与烈度相对应,具体在做抗震计算的时候,又与峰值加速度关联。因此,烈度相当于是一个过渡量。烈度作为一个描述性指标,无法直接运用来指导抗震设计,真正的抗震设计,还是使用峰值加速度和一些代表性的地震记录作为计算依据。而最要命的是,当一个地区的建筑设防采用烈度这一概念,同时,有采用该地区的建筑的损毁状况作为评价一个地区地震烈度的描述指标,因此构成一个逻辑上的循环。是极其不合理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甲、乙两地的地质状况、地震加速度谱等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姑且做这个思想试验)。同时两地又采用同一套图纸建造了一批房子,但是甲地的房子没偷工减料,建造质量很好,乙地偷工减料很严重,房屋质量比较差。自然地震过后,甲地的房子受损少,乙地房子受损严重。于是灾后调查的时候,专家根据烈度的描述性指标,就会说“甲地房屋的损毁比较比较小,烈度较小仅有6 -7度,乙地经过抗震设计的房子多数倒塌,烈度达到9-10度”然后,乙地房屋的建筑商就会以乙地烈度比甲地高为依据,来为他们的房子损毁严重辩解:“我们这里的烈度达到9-10度,而我们的设防仅仅是7度,所以大部分房子损坏了!房子倒塌并非因为我们质量问题,而是由于烈度超过我们的设防烈度”!而为什么乙地烈度会比甲地高,专家学者们又会找出一大堆专业的理由,普通百姓自然是不懂!

所以,从这个例子上可以看出,烈度这个描述指标,是不适宜作为地区抗震规划时作为设防的指标量的!而仅仅适合用来作为灾后损失估计的量(不管你房子的设防是什么样的,根据房屋受损比例和严重状况,加上地区的人口密度等参数,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灾害损失)。我多次跟相关研究人员辩论,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免得烈度这个描述性指标成为不法建筑商的庇护伞!

烈度这个指标,在真正的抗震设计上并没有直接作为设计依据(目前一般性的结构设计,仅仅考虑一个等级的峰值加速度作为地震力的计算指标,同时,在概念上,进行各种有利于抗震的细节设计及构造设计;重大结构则采用若干条于场地类型匹配的地震加速度记录时程曲线,进行时程分析。特别重要的结构,采用基础隔震、、耗能减震及主动控制及半主动控制等相关措施),但是在设防上,却作为设防分级标准,是极其没道理的!

5、 贫富差距的扩大:
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位于世界前列,远远超出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现在官方也都有抱琵琶半遮面地承认这一尽人皆知的现实。这次地震灾害中,受灾最严重的人往往是最弱势的群体:学生、穷人、农民、小城镇的贫民窟等。用数以万计的性命来作为这个畸形经济的注脚,是否太残酷了点?

6、 对地震灾害的重视程度不够、规划不合理:
这次地震灾害中,有一些例子值得重视。一是一些化工厂的化学物品发生泄漏。化工厂的抗震设防应该更加重视,因为化工厂破坏可能引起更大的次生灾害。一些重要的化工厂不应该修建在地震危险地带。特殊行业的厂房建设之前应该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但是这次地震中,还是很多化工厂倒塌,发生一定规模的化学物品泄漏。目前还没有透明可靠的数字,不知道对环境和周围人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著名的剑南春酒厂,储存陈酒的库房遭到毁灭性破坏,损失惨重。这些都是鲜活的例子。其实,按照道理,陈酒的库房应该进行特殊的抗震设计的,譬如进行基础隔震等特殊的措施,可以保证就是把大地震翻过来,酒坛子都不会坏一个。

7、 赈灾善款的使用透明度:
网上有文章说,03年北部某省,国家发改委给了5900万的赈灾款,到省级政府后,就截留了4700多万,发了1100多万给市,市政府则又截留1000万,给100万给民政局,民政局则再次截留50万,发放50万赈灾款,而这50万,也是由关系有路子的,真正没点关系的灾民,几乎都没得到一分钱。老百姓到省里去告(可能以为仅仅是下级地方政府有问题吧),结果省政府高度紧张,把这些告状的劳教了。
最近网易低调发布消息,说停止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合作,截至某日以后的善款将由另外一个非政府组织来接受。原因就是红十字会不原意接受监督。这些有很强的官方背景的各种慈善组织,总是让人不放心。缺乏透明度,善款很容易被挪用甚至贪污!
国家审计署审计车辆强险时发现,车辆的强险,理赔的花销仅仅占保险费的不到一半,收的保险费大部分都被掌管这个庞大基金的人员以各种名义花费了。譬如工资、福利、办公楼房会馆等等,且完全是不透明的。
同样,具有强烈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人们很难相信这些官员们能有一颗慈善的心。


这次地震,是个鲜活的教材。如果不认真反思,认真总结,并迅速落到实处,10年之内,我国还会有无辜的性命牺牲在地震灾害中。实际上,我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希望。因为从建国后到现在,大大小小的地震也数十次了。多一道练习题,我不认为成绩就一下子有多大的提高。要不了多久,照旧歌舞升平!


此文恰于地震7天整默哀的鸣笛响起之时写成,谨以此文表达对不幸遇难同胞的深切的同情,并勉励幸存的同胞们走出心理阴影,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Parkfield 2004: late result) Implications for prediction and hazard assessment from the 2004 Parkfield earthquake. Nature 437: 7061 13 October 2005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20 19:20

转贴:地震级别调升至8.0所暗藏的玄机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国家地理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78078

转贴:地震级别调升至8.0所暗藏的玄机

此次汶川大地震最初中国大陆方面公布的级别为7.6级,随后调整为7.8级。而早于ZG由美国有关方面公布的级别为7.9。刚刚获知大陆政府又将震级调升为8级。

自河北邢台地震后大陆就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唐山地震后投入又有成倍的增加。ZG一再宣称其在地震研究和预测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成功地预报了辽宁海城等地震。中国地震的监测网点据说是全世界密度最大的,而且距离震源越近检测的误差应越小。可此次震级却被连续修正两次。最初和最终居然相差了0.4。这意味着地震能量释放相差了近13倍之多!就算大陆监测的技术手段与美国有些许差距,但近距离监测足以弥补技术方面的差距。

我以为大陆最初实际测得的数据应与美国公布的数据相当,不会有0.1以上的出入。但ZG的思维方式一贯从政治需要出发。大到军、国大事,小到领导人的身体状况一切的一切,都要有利于政治上的稳定。外界始终质疑为何中国对外公布的时间比美国晚了25分钟,因为当时中国全国都处于工作时段内,而美国则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中国的效率再低,也不至于低到如此地步。其实只要对ZG高层的决策过程稍加了解,就会想到,在地震发生到公布消息中间这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ZG政治局常委会绝不是在核实震级的准确度,而是在收集了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情报后,艰难地进行着政治抉择。最初公布的7.6级正是这一抉择的结果。作出此决定的因素本人估计有如下几条:

1.唐山地震给大陆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如公告级别超过唐山势必对国民心理造成重大冲击。这是奥运临近**局势依然紧绷,国际压力仍未缓解之时ZG绝不愿意见到的。

2.此次震中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大低于唐山,在征求了专家的意见后,作出了的伤亡人数也会远远低于唐山预估。

3.在征求了多位专家的意见后,认为7.6级是外界所能接受的最低值。

随后ZG把震级调高到7.8,和最后定在了8.0也同样是出于的政治上的需要。理由如下:

1.由于最关键72小时内处置不当,死亡人数大大超出预估,提高震级可将"人祸"应负之责推给"天灾"。

2.自唐山地震后大陆实施的建筑标准的出发点是在同样震级下建筑物应保持基本框架不垮,而这次重灾区的建筑大部分没达到要求,特别是教学楼的大面积坍塌已引发了强烈的民愤。提高到超过唐山的8.0级,可以为当局留下解释的余地,化解民怨。

根据众多渠道透漏出的信息可以肯定地说,地震发生前,阿坝地区震情紧张的情况ZG是心知肚明的。目前的预测水平虽做不到准确的预报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但以月为时间段和省为地区范围的预测国内外都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积累。在震情紧张的地区给民众一些警告,宣传一些防震避灾常识,会大大减少大震发生时的伤亡,这是任何负责的政府都应负起的最起码的责任。这样的事情以前ZG也做过许多,可这次非但不做,在老百姓主动询问时还扯起了弥天大谎,玩起了"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的文字游戏。看来怪只能怪灾区百姓的命不好,谁叫你们赶上了"凹运",又住在敏感的藏区旁呢!

对了解不透澈的善良的人们,看到WJB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和对外报道的相对开放,都对ZG的进步赞誉有加,其实这只能说明ZG更精明了些,其本质没有丝毫的变化。从7.6到8.0。对国外救援队从拒绝到接受,无不显露出精明的政治计算。

日本、台湾、俄国等多支救援队第一时间就提出了申请,中国拒绝的理由是道路不通,现在大家清楚的知道汶川等地道路不通,可都江堰、绵阳等受灾人数最多的地区交通是通畅的,最初几天这些地方专业救援队伍也同样严重缺乏。如果外国救援队能早几天赶到,必能使成百上千的生命得到拯救!

现在看来最初三天虽然WJB到了第一线,但当时的情报一定非常混乱,以致选错了主攻方向。而ZG行事的原则之一是绝不可以让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组织进入情况不明的地区。这是ZG最初断然拒绝的唯一合理的解释。而后来象征性的接纳了几支外援队,也是ZG对灾区情况恢复了全面掌控后,为了缓解国内外舆论压力的无奈之举。为了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分派外援队的搜救的地点都是已经搜索过并被放弃了的地区。而同时把那些还有希望的地带留给自己的救援队,在国内救援队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的对比下,外援队显得是那样的无能。这不但大长了国人的志气,大灭了洋人的威风,自然也平息了民众对最初不开放外援的怨恨。多么精明的计算!可惜的是在ZG的精明计算中,D的威望始终是第一位的,人的性命的大小则要视党的需要而定!
作者: 章星球    时间: 2008-5-20 19:44

是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民众对D的感恩之心。

所以,我看郎真三张照片会有三种不同感受,对第三张有存疑心。
作者: 橙橙    时间: 2008-5-20 22:49

原帖由 see 于 2008-5-18 17:27 发表
北京奥运最初预算三百亿人民币,现已增至四千亿,相当650亿美元,不仅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五倍,而且超过人类以前历届全部奥运会开支的总和!这个人均收入才一千多美元、仍很贫穷落后的国家,真是疯了!
650亿美元办奥运? 我不相信这是真的! 当然,我们知道如果这是真的,钱都去了哪儿! 全都在贪官的口袋里!
在哪看到的?——虽然我相信,但我还是想核实一下。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20 23:04

http://www.waaku.com/bbs/dispbbs.asp?boardID=8&RootID=448&ID=448

2003年出版的《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一书透露,根据北京申奥报告财政预算和北京“十五”计划的数据显示,对奥运总投入将达2800亿元人民币,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800亿元:900亿元用于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等;45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300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其余150亿元将用于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该书是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主编的。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这些数字并非一成不变。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副部长余小萱曾透露,在北京奥运投资的预算方案中,环境治理的投资资金作过调整,从450亿元增加到570亿元。

  承建压力

  北京市一直在强调树立“节俭办奥运”的观念。北京市曾对奥运会场馆建设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曾投入最大的国家体育馆“鸟巢”经过瘦身,成本从预算38.9亿元减少到了23亿元。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用钢量也从最初的4900吨减至4300吨。

  不过,预算的压力仍然困扰着承建单位。一些奥运场馆的施工企业由于预算固定,在材料成本等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因此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

  由于“水立方”采用的ETFE(乙烯四氟乙烯聚合物)薄膜成本很高,不久前,承包单位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项目经理孙洪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造价为10亿元的“水立方”成本控制压力加大。

  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办公室主任徐波今年1月对此表示,确实有个别场馆可能出现施工企业的实际支出高于投标预期的情况。但他们对承建单位履约有信心,同时也在加强对政府投资的成本控制。

  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人士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将使奥运场馆的建设费用严格按照投资概算进行控制。

  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奥运会全部比赛场馆和相关设施建设要在年底前完成,以确保23项测试赛举行。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曾表示,他并不担心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出现财务问题。他认为,北京奥运会运营百分之百会盈利,至少也能保证收支平衡。

  对于北京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罗格认为,这要由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自己来决策,而且中国人民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也将从中受益。而这些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计算得清楚的事。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基建预算超支1/5——1/3属于正常的,因此2003年的预算到2008年突破4000亿也算是正常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预算还没有包括南水北调工程——这个工程就是为了保障奥运会供水的。

[ 本帖最后由 老木匠 于 2008-5-20 23:09 编辑 ]
作者: 橙橙    时间: 2008-5-21 07:01

明明是4000亿非要说成是三百亿,有必要花4000亿把北京建设成皇宫吗?无非是给贪官一个发财的机会.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21 11:21

原帖由 橙橙 于 2008-5-21 07:01 发表
明明是4000亿非要说成是三百亿,有必要花4000亿把北京建设成皇宫吗?无非是给贪官一个发财的机会.
300亿应该是指奥运会的直接费用吧,原来是16.5亿美元,后来调高到21亿美元,现在说是300亿吧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21 11:22

坚持到获救却仍去世的原因
超级大猞猁 发表于 2008-5-20 22:36:00  
  
“记者说,病人肢体在水泥板下被压迫很长时间后,肌肉组织已经坏死,并且累积了大量的毒素,一旦压迫被移开,大量毒素被释放,极易造成多脏器衰竭。”

胡扯。多器官衰竭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更不可能在短短的十分钟致人死亡。那些伤员真正的死亡原因是高血钾造成的心脏停止跳动或者是致命的心律失常。

一个部位长期受压会造成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会造成酸中毒,细胞坏死河溶酶体破裂等等,在将人救出来以后,受压部位血液循环恢复,大量的动脉血进入以后一方面将局部的代谢产物送出,另一方面也会将大量的钾离子送出,造成高血钾,抑制心脏造成心跳停止。缺血部位再通以后,含氧量高的动脉血里面的氧会造成局部生成大量的自由基,损伤心脏。

如果在伤员救出来的当时立即采取纠正酸中毒和降低钾离子的措施,存活的机会就会大很多,比如,立即使用碳酸氢钠,胰岛素和葡萄糖可以将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用止血带控制住被压肢体的血液回流,使得那些回流到心脏的有毒血液慢一些,使用激素提高伤员的抗毒能力等等,可惜,这些措施被现场救援人员忽视了。

挤压综合症虽然会造成严重的多脏器衰竭,但是器官的衰竭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不可能几十分钟就发生。
作者: wildcat    时间: 2008-5-23 16:48

不是说那个地方1933年也有过大地震吗,怎么变成了断层死了300多年又复活了呢?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5-23 17:15     标题: 回复 40楼 的帖子

无国界医生发来的新闻稿里也只说:“挤压综合症”是由于肢体受压内伤,受损的肌肉便释出大量毒素进入血液而引致肾衰竭。若没有治疗,“挤压综合症”可以致命。
记者没有胡说。
作者: emmer    时间: 2008-5-23 17:17

  在废墟中坚持近60个小时的北川县曲山小学10岁女生范泉滟,在获救后仅仅过了10分钟,生命之火骤然熄灭;被预制板死死压着的铁汉陈坚,坚持三天后获救,却在担架上永远长眠;与陈坚同时获救的女孩刘行,才22岁,刚被挖出时一度大声嚎哭,喊肚子疼喊饿,但也在当晚不治身亡。

  这些事例令人痛心。专家称,夺去这些顽强生命的“震后幸存者杀手”叫做挤压综合症(又称crash综合症),它和建筑物坍塌导致的骨盆骨折、损伤性截瘫等外伤一样,都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心外科专家蒋耀光教授说,人体肌肉受到强烈挤压,或被重压6小时以上,局部肌肉坏死,一旦获救移开重压,坏死肌肉会释放出大量肌红素、蛋白、钾等分解物质进入血循环,从而导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这就是挤压综合症,死亡率极高,也是很多被救人员在被挤压中还能说话,而救出几分钟后死亡的原因。

部分抢险人员动作欠规范

  他指出,为避免这些情况,在移开重物前就要为伤者滴注生理盐水,让伤者进行有效代谢,把血液中这些东西排出后再移开重物。否则一旦移开重物,死亡的机率很高。而对一些病情严重的伤员,则需要当机立断截去病肢。

  另外,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王正国院士表示,从电视新闻画面中可以看到,一些前线抢险人员在搬运伤员的过程中,存在动作不规范,容易使脊柱受伤的伤员再次受伤。为此,专家们将以最快的速度赶印通俗易懂的救治原则小册子送往抗震救灾第一线,指导一线医护人员救治伤员。(来源:文汇报)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26 00:51     标题: 上次专家预测余震向东北方向移动没有错

青川发生6。4级余震,不小了。


余震地点示意图

    新华网快讯:记者从四川省地震局了解到,25日16时21分,发生在四川省青川县的6.4级余震,是“5·12”汶川8.0级地震发生以来的最大余震。
    新华网快讯:在青川县发生的余震,西安有明显震感,许多市民到开阔地带避震。
    新华网快讯:据国家台网测定,05月25日16时21分在四川青川县(北纬32.6度,东经105.4度)发生6.4级余震。
    新华网快讯:据四川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介绍,16时21分发生的余震震中位于四川青川县,震级是6.4级。
    中广网青川5月25日消息 据悉甘肃文县和四川青川一带发生6.4级强余震。
    新华网快讯:25日下午4时20分左右,再次发生余震,重庆有明显震感。
    中新网成都5月25日电 (记者邹辉杨杰)四川省地震局证实,今天下午四时二十一分许,四川青川一带发生六点四级余震,成都有明显持续震感,绵阳亦震感强烈,人们很快从建筑物中跑出。
    中广网青川5月25日消息 据前方抗震指挥中心的电话消息,青川刚刚发生6.4级余震。
    新华网快讯:新华社记者在擂鼓镇直升机停机坪附近感受到强烈余震,记者乘坐的汽车左右摇摆。时间持续大约半分钟。
    新华网快讯:16时24分,川西发生余震,成都市的大楼上出现较大的摇晃。余震持续了一分多钟。现在大楼还有轻微摇晃。

【当时的预告:

美国地震局官方网站最新地震预告
http://earthquake.usgs.gov/eqcenter/recenteqsww/Maps/10/105_30.php
四川汶川地震震源向东北方向移动,地壳已经出现大范围持续破裂,震源现在奔著西安方向延伸,目前延伸大致方向是天水和西安中间。
未来2星期内:天水、西安、甘肃等地有可能将连续发生7级以上的强震,请当地居民提前防犯。】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27 22:51     标题: 余震继续向东北方向

[attach]13422[/attach]

余震沿龙门山断裂带向东北发展,对于很直接地表现了板块撞击后的破裂趋势,
这应该可以预测趋势。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27 22:52

强烈余震已经进入陕西强宁。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5-27 23:15

是宁强,不是强宁。
宁强在关中,但也紧挨着四川。虽然与成都相比,已经更靠近西安了,但是,应该会渐趋平静吧?我不太懂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表面地形上看,到了关中,已经不属于龙门山脉了。
作者: pkl_is_pkl    时间: 2008-5-28 07:51     标题: 宁强在汉中(不是关中)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5-27 23:15 发表
是宁强,不是强宁。
宁强在关中,但也紧挨着四川。虽然与成都相比,已经更靠近西安了,但是,应该会渐趋平静吧?我不太懂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表面地形上看,到了关中,已经不属于龙门山脉了。
宁强在汉中(不是关中),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
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跟其隔著一列秦岭山脈。
作者: 梅茗    时间: 2008-5-28 08:03

好可怕。据我所知,家乡人已有些疲惫、麻痹了。开始学校放假防震,上周已复课了。如果再往东北走走,离那里太近了。

两周期限已过,但愿震魔已平息下来。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28 08:38

余震强度逐渐减弱,每次的跨距逐步缩小,很符合板块错动后力学原理,错位较大处猛烈撕裂,造成汶川地震,然后,由于板块的弹性,逐步吸收错位的位移,北川、青川、宁强的余震逐步减弱,从直观的板块移动来看,不会越过秦岭山脉,当然这是外行用简单的板块的错动来理解的,属于个人的猜测。

具体还是要看地震局的预测,地震局的预测的设备和理论都完善一些,现在这个时候应该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28 08:39     标题: 靠,我前面的理解和专业解释不一样

“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

我的理解是一个大板块和另一个大板块的错位,主要地带撕裂后,沿着运动方向再逐步有小的撕裂,一直到板块重新稳定为止。

[ 本帖最后由 菜农 于 2008-5-28 08:53 编辑 ]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28 09:14     标题: 专家门的意见也没有统一

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汶川”只是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一个小县城。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却让世人永远地将它铭刻在心。为何是汶川?尽管此次地震的机理尚未完全弄清,但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情况,国内外专家提出了各自的解释和判断。
   
    解释1:地震带说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副司长车时:这次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中国地层分为青藏高原板块、华南地区板块、华北地区板块等6大亚板块。汶川属地震活跃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震处于中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
   
    同济大学地质学家、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汶川属川西地区,属地震多发带,正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交界处,青藏高原隆起后,该地区的板块构造运动比较活跃,比较容易发生地震,其中大部分为7级以上。
   
    解释2:能量积蓄说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从历史记录来看,尽管龙门山主体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但它北边的松潘在1976年曾经发生过7.2级强震。因此,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很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这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过去几百年里,这一断裂带附近多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但龙门山主体并没有强烈活动,直到这次地震的发生。断裂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长300多千米,宽约60千米,沿断裂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由于蓄积的应力超过了岩石强度的临界点,地震就发生了。
   
    美国加州地震研究中心:来自青藏高原深部的物质向东流动到四川盆地受阻,向上运动,两者边界即为断层面。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至70米,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7级以上大地震。
   
    解释3:造山运动说
   
    朴次茅斯大学结构地质学家约翰·惠利博士:地震是由建立在液体状地幔之上的陆地之间的运动引起的,喜马拉雅山就是这一过程的证明。除了造成大范围的高原地区外,印度板块的推进还促使青藏高原的物质向东扩张。在四川地区,青藏高原的边缘正被推进到较为脆弱的沉积岩下。这次地震正好发生在标志着这些沉积物边缘的一个断裂带上。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28 09:24

从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接连两天的降雨甚至是暴雨,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似乎是“天公不作美”。然而,在一些学者看来,地震本身就和旱涝息息相关。  长期从事地震对旱涝影响研究的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解释说,地球覆盖着厚约100公里的岩石圈,岩石圈的内部布满裂隙,积蓄着空气、水等流体,其中气体的总量达到大气圈中气体总量的10%~15%。这些流体并非静止不动,而是时刻运动着,其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0厘米。其运动方向除了平流外,同时进行上升和下降的运动。流体上升时,会给大气提供额外的能量,加剧大气圈的上升运动,给天气带来影响。
  同时,地震的发生,特别是板内地震的发生,是岩石圈与地幔之间的“壳幔边界”产生一股强烈上升运动造成的。这种上升运动被地学界称为“底辟作用”,这是公认的爆发板内地震的根本原因。底辟作用必然会影响岩石圈内流体的上升运动,进而加剧大气圈的上升运动,导致震后两三天内,震中数百公里出现大范围降雨。
  在汤懋苍等看来,地震本身只是壳幔边界运动所产生的一种表象,这种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天气的变化是壳幔边界运动所产生的另一种表象。从长期的天气变化看,汤懋苍说,底辟作用的发生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积蓄过程,并在后期伴随着波动。目前,壳幔边界运动在东亚的北纬31°~35°地区表现得相当强烈,2008年已经在我国境内造成3次6级以上的强地震。
  对于今年1月9日在**发生的6.9级地震,汤懋苍认为,其“对今年初我国发生的冰雪灾害负有主导责任”。此后3月21日昆仑山地区发生的7.3级地震,到5月12日的汶川地震,这3次地震都发生在北纬31°~35°之间。今年4月,汤懋苍在全国汛期预报会商会上,就曾提出今年夏天北纬35°的黄河中游可能会出现较强的降雨。因此,今年黄河、渭水流域和河套地区的防汛工作应很严峻。
  据介绍,从历史上看,1933年和1958年发生在汶川以北几十公里的茂汶地区的两次地震,对当年的黄河大水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1958年2月,在四川茂汶发生了6.2级地震,当年夏天,黄河就出现了大水,流量达到每秒2万多立方米,是近50年黄河出现过的最大流量。在更早些的1933年,同样是茂汶叠溪地震,震级为7.4级,使得黄河结束了自1922年~1933年持续了10多年的枯水期。这次从枯水期向丰水期的转变,一直延续了10多年的时间,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才结束。(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28 09:28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图片说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撞击抬升了喜马拉雅山。(图片来源:NASA)
地质学家认为,大约5千万年前,以每年20厘米高速运动的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发生撞击,抬升出了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地壳岩石圈由漂浮在半熔化的地幔中的14块板块构成,今日的非洲、南极洲、印度、澳洲以及南美洲则是由1.4亿年前的巨大板块冈瓦纳大陆分裂的碎片形成。一般的板块彼此远离的速度在每年5厘米左右,而印度板块的滑行速度却高达20厘米/年。

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这是主震的解释,我理解是印度板块推出青藏高原,而高原的物质自然向东流动,由被四川板块顶住,汶川就在顶撞的主要部位。)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这个余震很难用地震波反射来理解,用板块错位破裂很好解释。)
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作者: 老木匠    时间: 2008-5-28 09:30

[attach]13428[/attach]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28 10:08

【长期从事地震对旱涝影响研究的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汤懋苍解释说,地球覆盖着厚约100公里的岩石圈,岩石圈的内部布满裂隙,积蓄着空气、水等流体,其中气体的总量达到大气圈中气体总量的10%~15%。这些流体并非静止不动,而是时刻运动着,其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0厘米。其运动方向除了平流外,同时进行上升和下降的运动。流体上升时,会给大气提供额外的能量,加剧大气圈的上升运动,给天气带来影响。】
估计地震云说法的原理的就在这里。
作者: 周泽雄    时间: 2008-5-28 10:16

原帖由 pkl_is_pkl 于 2008-5-28 07:51 发表


宁强在汉中(不是关中),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
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跟其隔著一列秦岭山脈。
谢谢,我纠正别人的笔误,自己却也打错了字。汗。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28 10:33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5-28 10:16 发表

谢谢,我纠正别人的笔误,自己却也打错了字。汗。
我对别人的纠正忘了谢谢了,汉。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29 23:10     标题: 余震向东北进入陕西后,陕西地方政府过度防备

陕西略阳通告要求群众撤离 近万人已离开
2 

昨日下午,准备乘车撤离的群众在略阳汽车站候车。 本报特派记者 张红中 摄


汉中市略阳县位置示意图

受汶川大地震余震影响,略阳县防震形势严峻。5月28日,略阳县防震抗灾指挥部再次通过广播、电视发出紧急通告要求城乡群众有序撤离,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也在逐个登记工作人员是否有投亲靠友之处。该县汽车站已经停发了去往周边县区的客车,目前该车站已紧急调集其他班线车辆支援转移工作。记者发稿时了解到,已经有近万名群众乘坐汽车、火车离开略阳。
近万人通过汽车火车安全撤离
记者从略阳火车站了解到,昨天一大早,该站已经统筹安排了两个专列将铁路沿线的铁路职工家属约4000人向西安、安康两地转移;当天下午3点,又有2000多人乘坐专列撤离了略阳县城。
昨天中午,记者在略阳汽车站看到,很多提着包裹的旅客排队等候发车。略阳县汽车站姚红军站长告诉记者说:“从27日晚上7点30分,站上就接到调度命令,要求尽快转移家属、小孩和老人80多人。”据姚站长讲,从28日上午开始,汉中运输总公司就根据市政府部署,紧急停发了略阳通往附近县区以及去往甘肃武都、康县的班线客车。
另据姚站长介绍,站上还把发往勉县、宝鸡以及四川广元等地的客车调集起来往外输送群众。截至记者发稿时,略阳汽车站已经调集班线客车110多次,向汉中等地转移群众2900多人。另据了解,还有不少群众自发包乘出租车向西安等地撤离。下午4时,汉中3201医院3辆救护车接走了略阳县医院8名危重患者。目前,略阳县交通、公安等部门也派出工作人员前往车站协助转移。
大街上行人明显减少
28日中午,记者在略阳县城采访时看到,由于不断有群众向外转移,街头的行人、车辆明显比几天前减少,而且行人大多行色匆匆。
昨天下午,县城的高音喇叭反复播放着要求群众有序撤离的通告,县城嘉陵江大桥、八渡河大桥等以往比较热闹的地方冷清了许多,街上的店铺也大都停止营业。
记者沿309省道往勉县方向返回时,一路上除了偶尔几辆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外,未见有去往略阳县城的车辆,以往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突然变得非常清闲。
当地防震抗灾指挥部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群众有序撤离的同时,公安部门在进入略阳县境内的所有路段设立了执勤岗哨,一律不准车辆进入该县城,以确保安全。
纪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纪律
28日下午,略阳县纪委再次向各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所有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和职工必须坚守岗位;医院、自来水厂、电力公司等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要害单位职工要严防死守,通知称,如果在群众安全撤离时出现干部违纪违规行为,将从严从快处理。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29 23:14     标题: 余震仍在300公里范围

27日下午,四川省青川县发生5.4级余震;半个多小时后,陕西省宁强县发生5.7级余震;28日凌晨,甘肃省文县发生5.0级余震。

    5级以上余震为何频频发生在四川北面?许忠淮分析说,从汶川地震的断层特点看,南部断层属于逆断层,即西边的青藏高原往东边的四川盆地上部冲压;而北部主要是水平相对错动。

    许忠淮说,现在看来,余震活动在断层带两端比较多一些。而断裂带北部余震活动范围相对较大,主要以甘肃南部为中心,影响到陕西,“根据过去经验,余震总体上有呈略向北部发展的趋势。”

    “从现在看,北部也许可能出现余震分叉,但基本还是在接近300公里断裂带的辐射范围。”许忠淮说,“余震发生地具有随机性,在关注北部余震活动时,也不能忽略南部偶发大余震的可能性。” 《广州日报》供稿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30 17:56

[attach]13463[/attach]

看印尼海底地震的走势,余震看起来也是沿着板块接缝处向北走动。
[attach]13464[/attach]
四川汶川地震与印尼海底地震,现在来看,都是印度洋板块惹的祸,就这块板块活动最频繁。
作者: 菜农    时间: 2008-5-30 18:01     标题: 印尼地震与中国有关联

1、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概况

  自1900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8.5级以上的地震共22次,前21次主要集中发生在1905年-1964年期间,持续时间整整60年,平均3年就发生1次。但1965年以后就再没有发生过8.5级以上地震。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级地震是继1964年8.5级地震以来发生的第1次8.5级以上地震,其间间断了整整40年;是继1958年8.7级地震以来发生的第1次8.7级以上地震,其间间断了整整46年.因此,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级地震的发生打破了全球8.5级以上地震40年的平静状态。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与缅甸板块的交界处,位于俯冲带附近。震源深度为10km,属板块边缘的俯冲地震,震源机制显示发震断层为近纯逆冲型断层,P轴为北东向。即,这次大地震是在印度板块沿东北方向向缅甸板块下方俯冲的动力背景下发生的。历史上在这次地震附近地区发生的地震的震源机制多数为逆冲型,这也说明这次地震的发生是在长期的同一的动力作用下的结果。

  这次地震发生后,余震向震中以北扩展达上千公里,达及1941年发生的8.7级地震的震源区。从1900年以来的8级以上地震空间分布来看,在这次地震与1941年8.7级地震之间有一空段,这次地震似乎已将这个空段贯通(图1)。

  2、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发生对我国大陆地震趋势的可能影响

  自190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8.5级以上地震22次,其中我国大陆地区2次,占9.0%.此前发生的21次8.5级以上地震中,有8次发生在我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占38%;有13次发生在平静期里,占62%.8.7级以上地震共发生9次,2次发生在我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占22.2%;有7次发生在平静期里,占77.8%.因此,可以说多数8.7级以上地震是发生在我国大陆地震平静期里(表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级地震打破了全球8.5级以上地震40年的平静,如果全球地震活动真的存在100年准周期的话,这次地震发生表明下一个百年地震活动周期可能已经开始.在未来数十年的时间里,全球地震活动水平将可能明显升高.如果是这样,我国大陆地区强震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将明显上升,即使在平静期里,也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

  从1900年以来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情况来看,一般表现为成组发生和单个发生这两种形式.成组发生的情况共有5组,一般每组的持续时间均在2年以内,只有1组持续时间长达4年多(1938-1942).在5次成组活动中,有1次成组活动的第1次8.5级以上地震是发生在我国大陆,为了与目前的情况进行合适的对比,我们不考虑这组地震,而只对另外4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组中,有3组在其后我国大陆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滞后时间为20-42个月;有1组在其后在吉林发生了1组7级以上深源地震(1917-1918年间发生3次7级以上深震)。

  对于单个8.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情况,共有6次,不考虑发生在我国大陆内的1次,对余下5次进行分析.结果为:5次中,有4次在其后我国大陆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占80%。有3次的滞后时间为13-29个月,有1次的滞后时间为5个月;有1次在其后我国大陆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

  8.7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成组性不强,8次8.7级以上地震事件中,只占2次。对于8.7级以上地震的情况,统计结果表明:在8次8.7级以上地震事件中,有1次在其后1个月在吉林发生7级以上深震;其他7次中,除1次在其后我国大陆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外,其余6次之后我国大陆均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有4次的滞后时间在13-35个月,有2次的滞后时间为5-6个月.

  根据上述结果,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级地震的发生,可能表明全球地震活动将转入一个新的活动水平,未来12年内全球范围内还存在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期的可能性较大,不排处在未来12年内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在2005年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3、印尼瓜哇海沟地区地震与我国大陆地震关系分析

  图1中地震呈弧形分布,与瓜哇海沟走向一致。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区域。选取这个区域的地震,利用1900年以来的7级以上地震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分析其与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之间的相关性。

  表2为印尼瓜哇海沟地区自1900年以来发生的8级以上地震,共7次。前6次8级以上地震中,有2次发生在我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占33%,有4次发生在平静期,占67%。选取研究时段为1903-1977年,共75年,其中平静期占30年,活跃期占45年。因此,印尼瓜哇海沟地区的8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我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里的随机概率分别为0.6和0.4。根据二项式分布可以得到,6次地震中,2次发生在活跃期里,4次发生在平静期里的随机概率为 =0.138,即13.8%。因此,印尼瓜哇海沟地区的8级以上地震发生与我国大陆地震平静期相关的随机性较小。

  另外,从印尼瓜哇海沟地区发生8级以上地震之后我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情况来看,6次中有5次在其后2-18个月时间内对应了我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占83.3%。尽管如此,利用印尼瓜哇海沟地区发生8级以上地震来对应预测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其成功率还不如平均自然概率高(图2)。

  图3为进行的2000次随机试验中,实际对应率与随机试验对应率的平均值随滞后时间的变化(图中“*”号为实际对应率,“O”号为随机试验平均对应率,实线为随机对应率的1倍标准差范围)。由图可见,当滞后时间超过7个月是,实际对应率曲线位于随机试验平均对应率曲线上方,但仍在1倍标准差范围内。这说明印尼瓜哇海沟地区发生8级以上地震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发生,在统计意义上是随机的。因此,利用印尼瓜哇海沟地区发生8级以上地震对我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进行对应预测与利用随机事件进行对应预测没什么本质差别。

  对印尼瓜哇海沟地区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与我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对应预测研究可得到相同的结果。

  4、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地震产生的静态附加应力

  根据弹性位错理论计算了这次大地震产生的静态附加应力场。图4为其产生的静态平均应力的空间分布,平均应力为正时表示受拉张;反之,受压缩。图中暖色区为拉张区,冷色区为压缩区。从图中可见,我国大陆地区几乎全部位于暖色区,因此,这次地震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对我国大陆地区的作用主要为拉张性作用,在这种作用下,可能会使一些不稳定的断层上的正应力减小而引发地震,但地震强度不会太大。

  5、结论

  本文对全球8.5以上的地震发生与我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发生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8.7级地震发生后,全球地震活动可能转入新的地震活动阶段,未来12年内存在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可能处于相对平静期,不排处在未来12年内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在2005年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印尼瓜哇海沟地区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与我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没有统计意义上明确的对应关系,利用印尼瓜哇海沟地区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来对我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进行对应预测是没有意义的。


  The December 26,2004 M 8.7 Sumatra earthquake and its effect on the seismic tendency of the Mainland China

  Chen Xuezhong

  (Institute of Geophysics,CEA,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cember 26,2004 M8.7 Sumatra earthquake is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7 in the Mainland China occurring behind the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8.5 in the whole world are scanned, and the additional stress caused by the December 26,2004 M8.7 earthquake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possibility of effect of the December 26,2004 M8.7 earthquake on the seismic tendency of the Mainland China,along with the earthquak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inland China and Indonesia region are analyzed.

  Key words  the Sumatra M8.7 earthquake ;Indonesia region;the Mainland China;effect




欢迎光临 燕谈 (http://www.yantan.us/bbs/)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