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被韩寒伤害者之心理自慰指南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3-6 16:23 编辑

关军 事情明摆着:真正让许多人暗自受伤的,其实不是来自韩寒的直接挑衅,而是韩寒活得那么风光这个事实本身。

【智、不智与反智】
     韩寒高中都没读完,凭什么称为“公知”?韩寒小说写得很原始,凭什么批评成名作家?韩寒宣称自己现在不大读书,凭什么站在高处高谈阔论?以上三问,最近来势汹汹,它们还纠结在一起织成一顶高帽——韩寒代表的是反智主义。

     一个辍学孩子成了青春偶像,最愿意放大、热议其间反差的是谁?显然是媒体,是公众,而非当事人。韩寒只是觉得教育制度不是自己想要的,挣脱掉了,他连那些留在课堂上的人都未曾嘲弄,何来反智?

     现在,不智的指控已如此离奇,有必要先来说说智。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干嘛吃的?它应该引领一个人具备正确的思考方法、对生活的感受力以及对知识的合理获取运用,这才是真正的“智性(intellect)”。其中前两点,是敝国尤其匮乏的,而在这些智性方面,韩寒绝对强于大多数学历比他高的中国人,也包括我自己。

     要说世界上最浩大的反智运动,我想,非高考制度莫属。它驱使人成为僵死的甚至错谬的知识的奴隶,剥夺他们接近常识常理常情的机会,它还损害了均衡发展的权利,当我看到所谓的“理科生”“文科生”互相嘲笑,就仿佛看到被截去右腿的与被截去左腿的彼此鄙视着,居然不知道都是受害人。若论反智主义的个体例证,始皇帝肯定是,雍正皇帝肯定是,毛祖肯定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以亲身行动反反智的韩寒。

【心理失衡的自我救治】

     “韩寒现象”之初,一些人可能忧惧韩寒助长“读书无用”的论调,对其或规劝或警示,一副慈爱状,难免遭致少年意气式的反驳。韩寒与白烨等人的论战,虽语言狂放,主要还是对体制内豢养作家的人格蔑视,后来他也为自己的无礼道歉。在成年以后,韩寒谈及自己很少读书,应属坦诚范畴,他并未对此刻意强调,也没有言行表明他轻视所谓的读书人——我说的是总体印象,手举放大镜的罗织证据者请走开。

     事情明摆着:真正让许多人暗自受伤的,其实不是来自韩寒的直接挑衅,而是韩寒活得那么风光这个事实本身。一个很少读书、“知识缺陷”明显的青年,却那么多人拥戴,这世界unfair啊,老天爷你不开眼啊……这样的心理失衡,属于不怎么健康却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态。但是,假如因此就说韩寒反智了,显然近于诬陷。

     一个青年人向教育体制反叛最终又很好地完成了自我实现,这就构成反智了?那么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罗永浩可爱多都该被捆绑进来,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别样人生低头谢罪,因为,这刺激了众多匍匐在常规路径上的灵魂。

     之所以那么多人加入围攻韩寒的狂欢,“对事实真相有洁癖”实在是站不住脚的理由。就社会心理分析,很大原因是怨气与不平衡使然,而反对反智,当然是精英们高贵而又正义凛然的旗帜。对于民众而言,趁乱推倒一尊“偶像”,也是他们在顶礼膜拜之外乐于寻求的另一种快意。

     程益中先生曾言,我们都是喝狼奶长大的,我深为认同,于是这么多年一直在“二度洗脑”,艰难走在重归常识的路上。最早认识罗永浩这样的人时,我内心深处也很苦闷,那是感觉自己大好青春被虚掷的懊恼,再混杂这家伙居然没喝多少狼奶的嫉羡。

     虽然懊恼,我却没法加入无耻的“反智”指责,真下不去这个狠手,毕竟,任何社会都应该反对把自身问题转化为攻击性。

     前几天我发微博上奉劝几位反韩主将,从挖掘他人动机的旺盛精力中拿出一点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潜意识,尤其在你们自以为代表正义的时候,更应该警惕这种幻觉。要医治内心不平衡,办法很多,比如我就想这么干:对着罗永浩大肆炫耀“我可是有许多大学同学的”“那感觉真美好”,然后等着他痛哭失身。
欧文还在说短信啊,短信是私人间的,而且在手机上输入,当然不一样了。就像熟人间网上聊天,句子常常都不完整的,错别字还一大堆。
你说得没错。
但一个声称对作家这一职业持有严肃态度的人,会这么做吗?他的文字水平何以会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而不自知?连最起码的作家尊严都可不顾吗?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3-6 17:36
韩寒愿意这样写,有人愿意出版,有人愿意买,这个是愿打愿挨的事情,不涉及什么尊严的问题啊。

再说,这些文字我觉得没有到不堪的地步啊,要说不堪,梨花体的诗岂不是更不堪?
我插个嘴,韩寒当年模仿的是《围城》,围城里面的一大特色确实是抖机灵的俏皮话,当然要说他肤浅也可以,但是,当时他毕竟17岁。
好像没有人对主贴的观点本身发表评论,不管是赞同还是反驳。
官员的进口皮鞋、江诗丹顿来自受贿,质疑各级财政数字有猫腻,质疑马英九乱报销,质疑曾荫权住什么房子,
-----------
以上这些,都涉及公权力。郭美美所相关的红十字会,本质上也涉及公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