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闲云
在加拿大,入籍不入籍一样享受社会福利,唯一的区别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论是加籍华人还是华籍华人,在这里遢招水,后果是一样的,和入籍不入籍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入籍之后有没有行使选举权。华人参政意识不强烈,这其实是一个问题。
我一般不参与类似话题的讨论,就是因为出国时间长了,看到的人多了,明白圈子不一样,接触的人不一样,对类似话题的反应就不同,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有可能是很片面的。

比如我接触的圈子,出国都早,出国的时候年龄都比较小,出国之后继续深造,目前从事的基本都是本来的专业,也都相当成功,有基金经理,有医生,有律师,有大学教授,并没有流浪的感觉。我先生去年底回国了几个星期,回来之后就说,国内的老同学老朋友,没孩子的都在努力生孩子,有孩子的都在琢磨移民,不都是我们已经在过的日子吗?

然而亲友中,没有我们幸运的也可以举一大堆例子:认识两个当年卡斯比亚考第一的博士,一个受不了各种压力患了严重抑郁,一个在这里那里博士后了多年,最后考了个教师牌照当了中学老师。还认识两个清华的高材生,一个因为英文不好,做了好几年流水线工人,最近才听说找到一份专业工;另一个英文非常好,人也非常聪明,但就是混得一般般。反而大学里功课没他好的几个在多伦多的朋友,都混得相当好。运气当然很重要,但我觉得人的性格也很重要,能成功的人,随便在什么环境都能混出名堂来。

另外闲云举的那个纽约华人孩子的例子也比较片面。我觉得那个孩子的自卑感是她自己的性格使然,和大环境或她的华裔背景没有任何关系。
本帖最后由 采采 于 2011-2-7 08:21 编辑

现在多伦多有钱的华裔太多太多了。Bridle Path、Forest Hill、Rosedale推出来的房子,百分之九十五是华人买下来的。

现在谈技术移民的专业问题也似乎有点过时了。现在的移民,只要有钱,社会地位根本没有什么降低的地方。我先生有一堆球友,都是来这里坐移民监的,平时啥事儿也没有,就是夏天打球,冬天滑雪或者去美国打球。

这里的私人俱乐部入门门槛很高的,“政审”要审半天,担保人举荐人面试什么的,比找工作还难。可是对华裔申请人还专门配有翻译,还能帮着找举荐人。有钱能使鬼推磨,真的!
本帖最后由 采采 于 2011-2-7 13:24 编辑

21# 闲云

闲云,我说的成功和你说的成功本质上是一个意思。事业上做出成绩,而不是指挣多挣少。

我自己移民入籍的时候好像没有考虑过什么故不故国的。我至亲都在这里,出国的时候上海超过三十层的高楼屈指可数。出国之后也没有回过上海,所以回国对我一点诱惑力都没有。我先生入籍比我晚,但他大学毕业就移居香港,拿的是特区护照,入籍之后还是中国人(香港承认双重国籍),所以也没有伤感。

我父母移民快二十年了,还没有入籍,就是为了回国方便,不用签证。

倒是我家阿姨,广东台山来的。她先生每年都会回去一趟。我说你们这样就不用入籍了吧!入籍之后回去一趟都要签证的,多麻烦!可是她先生说,入籍好,入籍之后就是加拿大人了--台山谁都是华侨。所以一满六十岁可以免试入籍,就换了护照,当了加拿大人了,虽然人家一个英文字都不认识。
说到文化传统,只有叹气。
我读完虎妈战歌之后最大的改变就是要求孩子们在家里说中文。太艰难了。我家几个凑到一起就说英文,老二还主动请缨要教阿姨和奶奶说英文,省得她老要和她们说中文。
我朋友带了小儿子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小朋友在当地学校上一年级。一个星期功夫,小家伙回家就左一个“我们美国”右一个“我们美国”了。
39# 闲云

如果中国承认双重国籍,我就回去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