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刚刚见识的施国英原则来解释,是可以理解滴。

“政协委员算哪根葱,先晒一下你的学术资历和成果,看看你够不够资格,人家总理有没有兴趣搭理你。”

哈哈哈。
迅弟儿 发表于 2012-3-12 15:59
又歪曲了吧,你在日本某大学读一个博士,还没拿到学位吧,就把美国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博士说得一钱不值,还要人来燕谈接受你的反驳。我才这么回答你的。

政协委员中很多唱歌跳舞的,哪来学术资历?

不是我瞧不起你,你类别的逻辑那么混乱,连常识都缺乏。再大呼小叫只会更丢人。
本帖最后由 施国英 于 2012-3-12 18:40 编辑
嘿嘿,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说叫他来燕谈吗?你傻兮兮的大叫我对你有举证责任,你连谁对谁具有举证责任都搞不清楚。不是我看不起你,是因为关于民主的演变过程这个基本常识你都不具备,我才那么回答你的。

你好像对我的隐私很感兴趣,仅仅因为我还持有中国护照,就诬蔑我爱国,是想将来回国分一杯羹。我不知道你在换成澳洲护照的时候是否向英国女王宣誓忠诚,我的父母是中国人,我不可能向日本天皇宣誓忠诚。

至于日本的什么大学的法学博士状况,按照你的资格论,你恐怕连打听的资格都没有。你连被我晒论文的资格都没有。呵呵,就凭你那两下子,给你看你也看不懂的。

同样按照你的资格论,你也就只配在你看不起的燕谈上聊度余生,高兴了骂骂别人“脑残弱智”。因为你不可能成为澳洲政府的智囊,对不对?
迅弟儿 发表于 2012-3-12 18:00
有兴趣知道来龙去脉的可以看看这个帖子。
http://www.yantan.cc/bbs/viewthread.php?tid=110620&extra=&page=1

我没有向英国女王宣誓过,这个话题我以前在燕谈提到过。你对各国的宣誓入籍很陌生啊。你保留中国国籍是为了将来在中国从政,是你自己对人说的,我没有诬蔑你。

你的论文我还真没兴趣看,你是否发表过学术论文我都怀疑,是你口出狂言,我才让你晒晒的。

我对燕谈的某些人有看法,但我没有说过看不起燕谈的话,请你不要歪曲。我无意做澳洲政府的智囊,不过我有一些私人的议员朋友,私下里也会给他们出出主意的。
本帖最后由 施国英 于 2012-3-12 19:28 编辑
你是不是向英国女王宣誓,我根本没有兴趣。大英帝国不缺你,多一个好吃懒做没有正当职业就知道享受社会福利的移民,在勤劳的纳税人眼里,可能还是个累赘。只要你拿了澳洲国籍,从宪法角度上讲,你就是被默认向澳 ...
迅弟儿 发表于 2012-3-12 19:08
宣称自己很忙的人敲这么一大片闲言碎语。
我也是纳税人,还很轻松地赚钱。我们家房子都是我买的。
别的也没兴趣和乱了方寸的人对话了。
本帖最后由 施国英 于 2012-3-12 20:07 编辑

看看所谓“宪政专家”的外行话:12d" />

“你是一个大英帝国的子民,。。。一个向澳洲总督效忠的外国人。。。”

1817年澳大利亚这个名字被当时的殖民当局正式使用。1927年首都堪培拉建成启用,“堪培拉”是土著人的语言,意为“开会的地方”。1931年英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给予澳大利亚内政和外交自主权,从此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的独立国。

澳大利亚入籍选誓词

从即时起,我宣誓忠于澳大利亚和它的人民,我认同他们的民主信念,尊重他们的权利和自由,支持和遵守他们的法律。
1 你的意思是现在澳洲是共和制了?搞搞清楚再发言。
2 在海外不拿外国护照的就是要回国“分一杯羹”么?我说过要回国的“从政”举证,这回还真轮到你了。
   然后我再听听你还能解释出什么来。
迅弟儿 发表于 2012-3-12 20:33
1,你连雷锋的螺丝钉精神都搞不清楚,又怎能期望你搞清楚大英帝国的概念。大英帝国早就瓦解了。再免费给你扫扫盲吧

维基百科 大英帝国,或稱不列顛帝國英語British Empire),是一個由英国管理統治的全球帝國,領土面積高達3367萬平方公里(大英帝國宣稱對加拿大北極圈內、澳大利亞內陸和南極洲的土地擁有主權),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1920年年代,根據巴黎和約托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全盛时期,號稱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全球帝國(一說实为蒙古帝國),同時也是史上跨度最廣的帝國。到20世纪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之後,随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大英帝国逐漸瓦解。今天,英國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组成了一個國際性的組織英聯邦,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的是,英國再也沒法完全在政治外交經濟等各方面直接影響英聯邦的其他成员。在英國的鼎盛時期,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内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2,我不象你那么没品,在背后攻击贺卫方,把人家私下里说的话拿出来说事,何况他有没有说过那样的话还是个问号。你自己回忆一下,对谁说过保留中国护照,是为了将来回国参选。
24# heisfool
呵呵,我又无所谓输赢。有的人说得越多,越暴露出自己的知识贫乏。
我不跟你猛掐了。你都搬出维基百科应付鸟。
这个问题很简单,其实你只要好好想想澳洲目前处于什么国体状态就行鸟,与大英帝国是否瓦解啥的没关系。
看看澳洲宪法对于议会解散权的规定,应该学界有很多争论。此 ...
迅弟儿 发表于 2012-3-14 00:26
对一个实现了宪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把它的公民叫“子民”,这是啥意识?只有喜欢跪着喊万岁的人,才会拥有的奴才思维。这样的人不管学啥专业,依然是“子民”。也不奇怪,日本国的宪法本来就是美国武力赐予的,在那里学宪法搞笑而已。

迅弟儿不是在日本出生的吧,现已年过40,成年后才跨出国门,如今还三天两头往帝都跑的人,还要别人循循开导,才能区分雷锋式螺丝钉和社会分工的区别。有没有可能,自己在日本当螺丝钉的感觉不错,所以希望大家都有螺丝钉的精神?
我记得我曾经说过我不愿意拿日本护照,有没有明确说过“从政”“参选”,确实记不起来了。这点你不认真嘛,叫你拿证据出来,你仅仅是嘴上重复,不太符合你剧烈主张谁主张谁举证的姿态哦。

退一万步讲(你看DD多么包容JJ,一退就是一万步,嘿嘿嘿),即使我说了“从政”“参选”,也与你理解的想回国“分一杯羹”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啊,简直就如同孔夫子说的上流与下流的区别。你这个理解让我大吃一惊滴,我万万没有想到你会不惮于最坏的恶意来揣中国人的测。按照你的理解,“从政”“参选”等莫非是在集权条件下?或者即使中国实现了法治宪政,只要是中国人“从政”“参选”,其本质就一定是“分一杯羹”?我非常费解JJ的这个逻辑。这个逻辑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中国人的“从政”“参选”,其本质一定是“分一杯羹”;而你的同胞“从政”“参选”,其本质就不是“分一杯羹”。否则,你就不会很乐意的告诉这里的中国人,说你在为澳洲的议员出谋划策。他们可是专职的“从政”“参选”人员啊。

如果你“始终认为”不分种族,这世界上凡是“从政”“参选”都是为了“分一杯羹”,那么你在澳洲议员的身边出谋划策的角色又应该如何解释呢?按照你的逻辑,难不成是为了“分一滴羹”?

迅弟儿 发表于 2012-3-14 00:53
我只是不想把别人扯进来,你曾经在某个帖子里说,谁谁问你为何保留中国护照,你说了理由。我辗转知道了你说的理由。其实之前我就猜到了,因为海外民运分子中和你一样想法的人不少。你可能不止一次对燕友私下表示过“从政”或“参选”的意愿。还有人公开问你“什么时候动手?”我不清楚你们私下讨论的动手是啥意思,但凭你对革命的热衷,我也能猜个大概。你还公开表达过想去雅琼所在的地方领导罢工,这也是从政的一种。

想分一杯羹有啥问题,无论民主还是专制国家,都存在利益分配的博弈,为自己和自己所代言的群体要求分一杯羹再正常不过。又不是贪污腐败,有啥好紧张的。标榜自己大公无私的人才可疑呢。
2,施mm说“对一个实现了宪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把它的公民叫“子民”,这是啥意识?”
凡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保留君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宪政国家,它的公民不叫子民,不过是叫“臣民”,除了君主,大家都是他的臣民。这 ...
WIND 发表于 2012-3-14 11:15
迅弟儿说我是大英帝国的子民,仅仅因为英女王是澳洲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事实上代理英女王行使礼仪的澳洲总督,其产生方式和英女王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是由总理提名某个社会知名人士交国会批准即可。现在也没有“臣民”说法,公民就是公民,入籍就是取得Citizenship。

96年澳洲曾经公投共和制,由总统代替总督。当时民调大部分人是赞成共和,但对总统的产生意见分歧,很多不懂宪法的民众要求直选总统,认为提名产生的总统和总督也没区别。可澳洲是内阁制政体,总统只能是虚位元首,一旦直选,有可能变成实权元首,那就要改制了。所以最后公投没通过。但走向共和是早晚的事。
**

    说些外行话来了。
    入了一个国家的籍,那就是说,你得忠于这个国家的宪法。至于是忠于国家还是忠于某个人,这得由国家的宪法来确定,没什么好争的。
    你入了澳大利亚籍、日本籍,却声称你忠于中国 ...
ys1937 发表于 2012-3-14 12:07
谁在声称忠于中国?我从不讳言,我爱澳洲超过爱中国。
我在想这种完全独立和目前这种状态有多大的区别?英格兰人还在自称“臣民”(the subject)吧?
WIND 发表于 2012-3-14 12:19
也没啥实质区别,无非是君主立宪制变成了共和制。现在英格兰人也没自称“臣民”的,最多在重要的典礼上,叫一声女王陛下。
**

    我是泛泛而言的啊,又没有说你施女士忠于中国,何必对号入座呢?
    说穿了,施女士心里还是有一个中国结的,不然,来这里干神马?
ys1937 发表于 2012-3-14 12:15
中国还有我的亲人朋友,我热爱的山水,部分喜欢的文化艺术,我自然还关心那里的情况。
55# WIND
我对国家意义上的中国,非常反感。对文化意义上的中国,部分认同。

我曾经说我还在中国的时候,感觉自己生错了地方,我读过的西方书籍比中国书籍多,觉得西方文化对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这句话也激怒过不少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