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汪晖的例子,尚须上溯一层:当一种权利(比如沉默权)同时关联着职责,权利就不应优先得到声张。理由是,职责位居沉默权的上游,只要对沉默权的强调有可能导致责任的怠疏,声张沉默权与逃避责任,就会生成令人不安的因果。比如,汪晖先生除了一些江湖诨号性质的可疑声誉外(如‘新左领袖’之类),还是清华大学的教授,更是某种国家级学术津贴的领取者,之前还长期担任《读书》杂志的执行主编,此外,由于他被揭抄袭的著作之一还是博士论文,因而除了牵连相关出版社的名誉,还势所必至地缠结着当年评审专家的学术声誉,就是说,在明知汪晖先生身负多种社会和学术身份之后,仍然主张汪晖作为个体的沉默权,客观上就等于纵容其对于他人声誉的玩忽权和损害权。”

——我认为一个副县长在很多时候无权沉默,比如事关其全力范围内的职责问题的时候,但作为大学教授的旺晖在被指抄袭时,面对媒体和网络,他应具有无限沉默权。他的责任只在大学里,所以只有当他面临所在大学某委员会的询问时,他的责任才与他的沉默权挂钩,而不得不开口回答问题。旺晖现在已经没有“主编”的身份所以也不能承担所谓主编的责任,而他拿政府津贴同样不能因此减少他的沉默权,我以为,这个津贴类似固定奖金,并不附带责任。

同时,我还认为强调“职责位居沉默权的上游”弊大于利,因为这会给公权力以借口,从而在更多情况下逼迫本可沉默的人被迫表态,当年“文革”时期,当有人祭出“捍卫党中央、批判走资派就是你的职责”时,打破沉默宣布向父母开火、揭发同事邻居就难免成为了一时风尚。

汪晖为什么无权沉默?我觉得老周提供的理由并不充分,而且我以为事实上就不存在汪晖不能沉默的理由。当汪晖打破沉默的时候,并没有发生万众首肯的一幕,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可以预计到打破沉默后会有一些怎样的解说,难道有人天真地认为会有别样的发言?朱学勤在第一时候就选择了不沉默,难道否认所有指控并要求专家委员去定性的举动,跟沉默的汪晖有什么区别吗?假如“你”是汪晖,“你”坚定地认为那些被揭“事实”并非属于抄袭,而且“你”还坚信专家委员会会给出不同说法,“你”为什么不该选择沉默?他如果一直沉默,那就意味着他选择了不辩解,选择了等待直接的判决,这注明会不是他的权利呢?难道我们的“职责”竟然是强烈要求他辩解?
“套用商业术语,若请专门机构评估一下,汪晖事件导致的清华大学(北京)品牌价值上的损失,可能在几亿到几十亿之间。”

这个也太把汪晖当回事儿了吧。那个小三还是小四什么的被判定抄袭之后,品牌价值不降反升,这个社会很多事情都是出人意料的。左右之争是个借口,汪晖博士学位不是清华所授也算个借口,是不是揭发者还没向清华投诉?如是,那也是个借口。至于你指望教育部会因此罢免校长,这个也太理想化了。
哦。
这个能叫“滥用”?滥用(比如滥用职权之类)损害的首先应该是别人(他方),而这个“滥用”损害的却首先是自己,其间区别不小。
那就改成瞎用,乱用,瞎用、乱用总可以了吧?其实,差别也不大的说,……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0-8-8 23:47
我看可以。现在某人瞎用、乱用(这样说的时候总觉得说的人的口气有点像他的军师在劝他如何如何似的)给自己带来了更加不利的后果,不过我们还是要一起来捍卫他的这个权利,如果他确实有这个权利的话。
哀,“人民的眼睛”睁了一百年了,就这现在这样的结果。
这次的抄袭风波持续的时间够久的,这么久以来我一直觉得泽雄把“抄袭”二字看得太重。“教授抄袭有可能从根本上否定他的学术能力,从而取消他的学术资格。”这句话代表了老周的一个贯穿性的基本观点。但我以为这是不必的——老周说“有可能”,其实是没可能,除非抄袭者的教授证是偷来的,学界内的影响是买来的,或者他干脆就是个跳大神儿的。历史上的教授抄袭例子不少,但因此就被否定了“学术能力”的几乎没有,现实的汪晖和朱学勤也一样,即便常识和专家最后一致认定了抄袭,甚至两人都被取消了博士学位,他们的学术能力仍然是不可以否定的——汪晖可能有点特殊,似乎很多人根本就不认为他有学术能力,那么他抄袭不抄袭也会被否定,所以他的学术能力就又跟抄袭没有关系了——作家叶蔚林曾经有篇小说被明确判定为抄袭,但他的其他作品并不能因此被否定,他的创作能力也不能因此被否定,在这里,他们的情况是一样的。
本帖最后由 童志刚 于 2010-8-10 21:40 编辑

我还是有意见。泽雄写道:“……他之前获得的荣誉,是在别人误以为悉出原创的前提下获得的……”“悉”这个次泽雄用了不止一次,但我认为作为读者这样“悉以为”是有问题的,秦少游的词好不好,三国演义妙不妙,甚至易中天的品读系列精彩不精彩,读者的判断是完全不必以是否“悉出原创”为前提的。一个“悉”字反映的仍然是泽雄在这个问题上的苛刻态度,你这样较真,我觉得中国三十年来根本都没有人能当教授——就算那人博士的时候没抄,他可能学时学位论文或硕士论文却是抄了的,如果假如……假如……那然后他大学就没毕业,还谈什么教授呢。总之,一码归一码,某人写了10本书,2本有抄袭现象,不能因此否定他在另外8本里面所显示出来的学术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林教授、朱教授和汪教授就不该有两个标准。
邹兄弄了个名词解释跟上,不会是要说这个“悉”字我理解错了吧?
因为你用了一个“悉以为”,在泽雄兄的文字里没有这个词。我以为我对悉的用法了解不全,就到网上查一下看“悉”的意思,顺手粘贴过来。

泽雄兄的“悉出原创”是“以为都”,你的“悉以为”就是“都以为”,还是有区别的。

另:你说“某人写了10本书,2本有抄袭现象,不能因此否定他在另外8本里面所显示出来的学术能力”,对汪晖来说,这个比例,我看悬。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8-10 21:58
本来就有区别,泽雄认为读者以为都是原创,我说的是读者不能都这样以为。

悬不悬的事儿,还是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求证出结果之前,首先无罪推定,然后给点你经常说的宽容,别因为讨厌他就断定他10本里抄了8本。
很不一样的。如过你在第77楼贴出800个字的单独帖子,其文字“悉出他人”,但你传递的信息却是这800个字都是你自己的所思所得,这时候给你一个词——抄袭,这一点都不严厉。

如果你在某出版社出版了一部20万字的专著且不乏新见,后来被揭出有部分文字“系出他人”,这个时候,我仍然要首先肯定你的新见,然后分析写作年代的注释特点,最后我可能会得出瑕不掩瑜的结论。

两个事都是“你”干的,我还就只能双重标准来对待你。
关于“悉”的问题老周已经说了。

宽容和怀疑求证没有关系。怀疑不代表不宽容,宽容不意味放弃怀疑。

怀疑和求证是针对事情,宽容是针对人。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8-10 22:40
理论上你说得挺好,但你看看自己的帖子,你恰恰怀疑的是人,你对“左王”的恨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哈哈,区别就在于:我我说你恨是从字里行间看出来的,你说我爱却是猜的。告诉你,你又猜错了。
哈哈,告诉你,你也又看错了。

顺便说一下,邓力群退下来后毫无生杀大权可言,想出本书都不行,自费还是不行,只好自己印了送人。一个是政治左王,一个学术左王,二王不冲突。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8-10 23:04
你对人这么恨下去,什么时候才像你老师胡适先生那样真正心怀宽容而不是只在嘴上说说呢?
我觉得他可以退休了,二王一起聊聊天,发发牢骚,多好。

突然觉得应该向老周道个歉,是我来这里把气氛给搅了。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8-10 23:10
没事儿,我觉得老周谈这个抄袭的事儿也谈烦了。汪晖犯了众怒,但群众一直怒下去会很辛苦的。都轻松轻松,多大点事儿啊。
你这么一幸灾乐祸(唉呦,看看啊,过去多风光啊,现在连书都出不了了啊……),那不就是恨吗?
没有。你准备开讲?
刚才我说“没事儿,都轻松轻松”,你还真就放任自流打算一家伙扯到宋代去?
有一次佛印与苏东坡相对打坐,苏东坡问佛印禅师:“大师,你现在看到的苏东坡是什么呢?”

佛印反问他:“你先说说,你看到的佛印是什么?”

苏东坡怀着好胜心理,开玩笑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8-10 23:45
俺没修行更不在修行时。看你这故事讲的,打比方一般,讲故事也一般般。
都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