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切的出发点,乃是维护她的权力。此与其个性相关。而依照满清规制,她不能干政,由是,她只能玩政治平衡术,造成朝中分裂,而她则成为最后的裁判者。理解这一点,即可理解晚清最后的乱局。袁世凯者,也为政治平衡力量中一方,只是后来北洋一系过于扩张,而至坐大。
光绪推行变法,其勇气谈不上,但其之一生,诚足后世以同情态度视之。
嘴上有龙!
清宫的诸多回忆录,多数系文人所造。可靠性不高。很多史实问题,迄今仍然无实证,诸如戊戌年翁同龢去职,9月19日慈禧返宫之后光绪是否被囚禁,康有为围园劫后是否存在,光绪给杨锐的密诏等,均无直接史料可以确证。日本外务省内有一些档案,倒是可以作为佐证。
嘴上有龙!
文人笔下的同治帝,寻花问柳之趣堪比明武宗。而且,mp586的文中也提及武宗和世宗,所以,从百度摘来一段:
================
明武宗朱厚照死后因为没有子嗣,奸臣江彬等心怀不轨,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禁中,迎立 ...
李大苗 发表于 2013-2-22 07:42
翁同龢的日记中,对同治得病之后的情况,有着翔实的病情记录。其中记道,十一月二十三日,太医李竹轩云,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内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
意甚为难。
嘴上有龙!
同治死后,如果给同治立嗣,则慈禧必然要退居幕后,而同治的皇后成为太后。慈禧自然不甘如此。慈禧违背祖制的,还是己亥建储。雍正后,清制,皇帝死前不可立皇太子。但慈禧却给已死了的同治立皇太子,也是荒唐至极,是故阻力极大。
嘴上有龙!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13-2-22 22:20 编辑
军机章京吧。军机大臣差不多要相当于政治局常委,而军机章京大约只相当于中央书记处秘书,通常举人就有资格担任。军机章京领班则相当于秘书长,三品。四品的是副秘书长。所以谭嗣同们担任的大约相当于中央书记处 ...
邱晓云 发表于 2013-2-22 22:07
军机处大臣,有五人至八人组成。军机大臣之外,另有三十二名军机章京辅助,这些章京虽为四品,但参与国政,地位重要。军机大臣由各部尚书、侍郎兼任,首席军机相当于总理,必须由满人担任。军机大臣常被称为“大章京”,三十二名军机章京,称为“小章京”。
嘴上有龙!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13-2-22 22:52 编辑
根据《宫女往谈录》中老宫女的回忆,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七月二十日中午,慈禧命令崔玉贵在未正(14时)时刻召见在珍妃,让她在颐和轩候驾。
珍妃被崔玉贵和颐和轩管事太监王德环一起带到了慈禧面前。
按崔玉贵的说法(这件事是崔玉贵对老宫女口述的。),当时除了他和王德环之外,就只有慈禧一个人。
在处死珍妃之前,慈禧与珍妃有如下一段对话。
慈禧:“洋人要打进城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保不定怎麽样,万一受了侮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
珍妃:“我明白,不会给祖宗丢人。”
慈禧:“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您可以避一避,可以让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慈禧:“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我没有应死的罪!”
慈禧:“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
珍妃:“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慈禧:“皇上也就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去,来人哪!”
崔玉贵和王德环两个大男人连推带搡,把弱女子珍妃推到了顺贞门内的井里。而珍妃自始至终让这要见皇上。最后大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这口慈禧淹死珍妃的水井后来被后人称为珍妃井。
此段完全是编造。
第一,崔玉贵在园外,如何听得园内对话?
第二,慈禧对珍妃,并不是恨之入骨的那种。慈禧对珍妃,一度宠爱之。甲午后,珍妃因皇后谗言,而与慈禧冲突,被慈禧下令掌责。但旋即,慈禧令人送去食盒安慰之。
慈禧对珍妃之不满,乃从戊戌后。光绪最为信赖的文廷式,乃是珍妃之塾师。而珍妃个性好强,常喜欢干涉宫中事务,慈禧也一再告诫之。至于戊戌中,珍妃参与政事,绝无此可能。戊戌后,慈禧杖毙珍妃身边八名太监,又囚禁之。实因怨恨光绪,而牵连珍妃。
第三,清宫,杀宫中女眷,所用方式为白绫,若慈禧有心杀之,何必投井?
第四,慈禧乃早上出逃。
嘴上有龙!
根据翁同龢日记,早在5月26日光绪帝就向他索要康有为的“所进书”,翁的回答是自己与康不往来。光绪问为何?他回答说“ 此人居心叵测”。问他以前为何不说,他说最近看了《孔子改制考》才知道。
邱晓云 发表于 2013-2-22 22:27
然也,翁日记中云,康,狂甚!
嘴上有龙!
根据翁同龢日记,早在5月26日光绪帝就向他索要康有为的“所进书”,翁的回答是自己与康不往来。光绪问为何?他回答说“ 此人居心叵测”。问他以前为何不说,他说最近看了《孔子改制考》才知道。
邱晓云 发表于 2013-2-22 22:27
翁同龢举荐康有为,本意是引为外援,增强自己的势力。但没想康有为却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这些改革措施,在翁同龢看来过于激烈而难以接受。《翁同龢日记》中记载,1898124日,“康有为到署高谈时局,以变法为主,立制度局、新政局、练民兵、开铁路,广借洋债数大端。”谈话结束后,翁同龢在日记中对他评介道:“狂甚。”
嘴上有龙!
而慈禧出于对洋人保护维新派和反对她废黜光绪皇帝的愤恨以及对义和团喊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的欣赏,再加上载漪等人的支持,决定改弦更张,转而支持义和团。
于是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十日(公元1900年6月6日)慈禧发布的上谕中称:“……是教民、拳民,均为国家赤子,朝廷一是同仁,不分教、会。”
慈禧的态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实际上是对义和团行为的一种肯定。
慈禧态度,一直没有明确,最终至6月21日方才表态。
而慈禧之宣战决定,立储之怨,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是,西方各国对大沽口之进攻。可以看《庚子西狩》中,吴永记,慈禧云,洋人有阵子,欺负的太狠了。
嘴上有龙!
白绫缢死尚需安葬,不然怕尸身受辱,当时情况紧急,有心杀之,确实也是投井更方便。
邱晓云 发表于 2013-2-22 22:36
匆忙杀之,实因珍妃触犯了慈禧大忌.珍妃请慈禧留下光绪,在京与西方谈判,而光绪留,则必掌握实权,慈禧退居幕后。此举,形同夺去慈禧权力,权力,乃是慈禧最为珍惜者,如此,暴怒匆忙中,杀珍妃。
嘴上有龙!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13-2-22 22:42 编辑
军机大臣常被称为“大军机”,三十二名军机章京,称为“小军机”。
邱晓云 发表于 2013-2-22 22:41
俺看了下,是大军机,和小军机。论坛跟帖,不够严谨。
嘴上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