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5-23 12:06 编辑

EE最近被在宣纸上画的素描吓到了吗?

“造型块面为要素的素描”的提法,现在听起来还蛮亲切的,想起多年前那些以阿格里巴、塞涅卡为伴的练习时光。苏系素描好像更强调块面。美国素描教学里的内容又不一样了,还有章节是研究线条的。

绘画讨人喜欢之处是没有绝对标准,任何方式都可能是对的,没什么是一切绘画的基础。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5-24 19:01 编辑

有提出必须以西画的造型面快理念的素描作为中国画的基础
——————————————————————————
扯淡。说这种话的家伙没学过画吧。
中国画不是像水彩、油画那样基于材料差异的分类,笔墨意趣是少不了的。仅以契斯恰科夫系素描为基础画出来的,恐怕更像是宣纸上的水彩画吧?


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样奇怪的争论。国画人物写实类的,素描技巧和国画结合平衡,蒋兆和先生做得多棒啊。跟着老先生做就是了。此外素描的方式也有很多,对国画而言,线性素描、结构素描或许更方便使用。再者田黎明、朱新建、徐乐乐他们的画法,和苏系素描有什么关系?

中国又不是没有写生传统。国画不可能在苏系素描这一棵树上吊死。
7# ee

喔,我相信不会消失。

中餐不会消失,中国画也不会。
散点透视也是透视。
不理解为什么要用线透视来分析国画。这好像是拿经典力学规则来套量子力学。
有时我不禁猜想这差异的起源或许更早。

阿尔塔米拉岩画


花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