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

本帖最后由 杜雅萍 于 2009-12-4 15:17 编辑

整理书架,翻到《白鲸》后面随手写下的文字,一堆潦草随意的缩略语,搞得我自己都要琢磨半天才知彼时要表达的什么阅读感受。咳,还是不要偷懒,整理一下吧。

1、读《白鲸》总忍不住想到《老人与海》。具体懒得弄清楚,借用颜色说出那种感觉。
《老人与海》,孤独的蓝+狂热的红=落寞的难以言状的紫。
《白鲸》,白!简单的白,平淡的白,丰富的白。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什么都说过了。

2、读《白鲸》,被长久吊起的“期待”变成了“急躁”,怎么搞的?鲸主角莫比迪克还不出场?!
不知怎么就开窍了,发现主角早已粉墨登场:魁魁格是原生态的莫比迪克,哈克船长是个巨执着的莫比迪克,以实玛利是个冷静的旁观的会讲故事的莫比迪克。 “莫比迪克”不是专属名词,它可能是个形容词。

3、只有自己的同类,才能激起真正的对抗,这种高规格对抗具有致命的吸引。 哈克船长能遇到那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鲸,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4、生和死没什么区别。《白鲸》里的死没有一丝悲剧意味,一切都很平常,以实玛利的侥幸生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被飞来的“棺材”救了而已,呵呵,我想插一句,那是我喜欢的魁魁格的棺材!


5、魁魁格,Queequeg!实在没有办法不喜欢他。 他要死了,就不紧不慢的给自己打造一副棺材;已经躺在棺材中了,想起有事情没了,便又不想死,因为他“不想死”,而他的病就当真很快痊愈了。 呵呵,这家伙想死便死,想生就生,自在的很呐。

6、又跑神,想起写《卡拉玛佐夫兄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陀,《卡》是对体力、智力、心力、精力的耗竭,读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个处于崩溃边缘的陀。《卡》是精神的大餐,可是让食客如我者,享用得气喘吁吁。

7、《白鲸》作者,赫尔曼麦尔维尔,是个天才,上帝的宠儿。
我的感觉,麦尔维尔写《白鲸》毫不费力,岂止不费力,他还试图掩饰自己写作的轻松,做掉书袋状,做老学究状,做罗哩八嗦状。 如果不是掩饰写作的轻松,那就是用故意填塞的枯燥的东西来掩饰《白鲸》真正宏大的主题,“宏大”,我不喜欢这个词,可是找不到更合适的了。我知道,如果能领会《白鲸》的主题,人就会活得清醒很多。o,写到这里竟想起某姐姐的签名档,“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我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8、
甲流凶猛,好久没去书店逛了。

今天又有网购的书送达:
1、《密涅瓦火柴盒》,嘿嘿,兄弟俺也要看埃科啦。
2、《文化的江山》,本来打算先看密涅瓦,结果打开《文化的江山》就放不下了,已经读了27页。暂时没有更多的体会,只知道这书特别符合我自己的口味。既有趣,又严谨!!
3、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  神谱》,上上周听刘小枫讲“普罗米修斯与潘多拉”,一下子感兴趣了。
77# ironland




读《白鲸》的时候我也查了很多抹香鲸的资料:

       抹香鲸的英文名为 Sperm whale 来自鲸蜡(Spermaceti) 一词,那是因为它那方形巨头中有一特殊贮藏装置里的油状蜡,头部的鲸蜡器官的作用是一个超级传导体,有极其灵敏的探测系统即“声纳”,能用发出超声波的喀嗒声而听其回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寻食物,以“声纳”替代不发达的小眼睛。

     抹香鲸的长相十分怪,头重尾轻,宛如巨大的蝌蚪,庞大的头部约占体长的1/4-1/3,整个头部仿佛是一个大箱子。 它的鼻子也十分奇特,只有左鼻孔畅通,而且位于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吸的雾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喷出的。

  抹香鲸常与无脊椎动物之最的大王乌贼展开一场刀光剑影的相互残杀,大王乌贼最大者达18米,重30吨。有人曾在热带海洋看到抹香鲸与巨乌贼搏斗的激烈场面,它们从深海一直打到浅海不是抹香鲸吃掉大王乌贼,就是大王乌贼用触腕把鲸的喷水孔盖死使巨鲸窒息而死,那样,抹香鲸反倒成为大王乌贼的“美餐”了。


 抹香鲸对巨乌贼的嗜好,是一种最珍贵的海产品———“龙涎香”的来源。抹香鲸把巨乌贼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乌贼的鹦嘴.这时候,抹香鲸的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变而产生一种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逐渐在小肠里形成一种粘稠的深色物质呈块状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径为165厘米,这种物质即为“龙涎香”。它储存在结肠和直肠内,一般为灰色或微黑色的蜡状物,刚从体内取出时非常难闻,干燥后呈琥珀色,带甜酸味。龙涎香本身无多大香味,但燃烧时却香气四溢,酷似麝香,又比麝香幽远,被它熏过的东西,芳香持久不散,抹香鲸名字便是由此而来。龙涎香内含25%的龙涎素,是珍贵香料的原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质,用于香水固定剂。同时也是名贵的中药,有化痰、散结、利气、活血之功效。


还有视频:

说说我最近在读的3本书。

《追忆似水年华》,这书从10月中开始,原本想着年前可以读完,到现在上册才看了一半。当然不能怪我啦,寻找客观理由如下:1读这书让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跑神,每看两三段,就会勾起我自己小时候的某种感觉,然后停下来美美的回味一番,然后,再接着看书。  2这是个用心又耐心的作者,每一字句都是他精心打造的。我发现,每三四段或七八段,都可拿出来单独成文,很美的散文,只需加个标题即可,”妈妈的睡前吻“,”贡布雷的小教堂“。  3这小说是与众不同的,它没有迭宕的情节,所以在我看来,那种关注小说的故事性,跳读略读,以至每天超过20页的,都涉嫌暴殄天物,罪当剥夺阅读权。所以,不着急,这书,我一两年能看完就不错了。


《文化的江山》,刚读到170页,可是我已经推荐给我弟弟和我爸爸,这书适合多个年龄段的人看。  历史,本来应该挺严肃的吧,可作者对历史人、事,决不故作玄虚状,那种看似轻松随意的轻描淡写,却很耐品味,也很有趣,反正我看书的时候,经常被逗得乐不可支。譬如124页,写着写着就变成了第一人称的吴王的自述,称勾践为”那个吃大便的家伙“、”人渣“、”那倒霉的家伙“,呵呵,想当年,俺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可是把勾践塑造成了一个卧薪尝胆的英雄。 哈哈!
我看书喜欢刨根问底,离不开google baidu Wiki百科,读《文化的江山》,我所有问号都被作者事先料到,并一一化解,每一节后面都附有相关知识,这些橘黄色的文字,很是体贴。唯一不足的是这文字太小了,密密麻麻,看起来眼睛盯得费劲。

《密涅瓦火柴盒》,真是一本好书! 谢谢周先生推荐。 这书我没有按顺序,翻到哪就读到哪。读完一个就画个对号,现在差不多看1/4了。 作者是个爱思考的人,我嫌他有点小啰唆。不过,每篇文章总有一两个闪光点。 昨晚刚好翻到了《糟糕的第五交响曲》,哈哈,笑得我肚子抽筋,”德加是个常年在幕后面及更衣室里偷窥女演员的小伙子。他只观察到女性最丑陋的部分,并把它们用最怪异且最不道德的方式展示出来。“
另外,看《密涅瓦火柴盒》,我又捡起读桑塔格的书的习惯:很多地方打了”?“,很多问号旁边写了”查“!  只因为对一个中国读者来说,涉及的信息量太大了。
本帖最后由 杜雅萍 于 2009-12-30 11:27 编辑

这本书,读大学时,我在阅览室里读过。印象很好。百花文艺出版社出过一本《毛姆随想录》,其下编内容,正是当年那本《书与你》,译者是俞亢咏先生。上海三联也出过《毛姆读书随笔》,内容更丰富些,包括对《卡拉马佐夫兄弟》洋洋万言的长篇大论。魁魁格壮士感兴趣,可试着到网上书店找找。周泽雄 发表于 2009-12-23 20:32


嘿嘿,魁魁格壮士今天已经收到当当送书了:
《毛姆读书随笔》
《刀锋》
《营养粥排行榜200例》
《营养配餐》
《贝太厨房》
读好书,吃好饭,做个快乐的魁魁格。


另,《追忆似水年华》,让俺领教了什么是小说家里面的艺术家。 真是好书,不过不敢轻易推荐别人看,两百多万字,三大本,六斤重……

(梅茗姐姐,对不住你啦,按你说的,我编辑了几遍,字体还是很小。)
"预备了合适的心境“是埃科那本书318页说的。
读《白鲸》和《追忆》,是看周先生的某个回帖,让我”预备了合适的心境“,并领略了其中的妙处。嗯,也许人家有10个妙处,我才能够领会其中的一两个而已,不过,我已经知足了,以前我是爱看书的人,现在正朝着会看书”转型“,嘿嘿,俺就不说谢谢你啦。
《刀锋》很好看,里面有个艾略特,我视为毛姆塑造得最出色的人物,一个伟大的老滑头,兼巴黎的粉丝。 ...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12-30 11:32
是的,艾略特是个有趣的人,还很可爱,很真实,按照自己的信仰活着。就像给他做临终忏悔的主教说的,“他的缺点只是些浮面的,他心地非常宽厚,而且对同类是仁慈的。”

不只艾略特和拉里,《刀锋》里面所有的角色都照着自己的意志,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苏菲、苏珊、格雷、伊莎倍儿。所以毛姆最后说,“这是一部‘如愿以偿’的小说”。

开篇那句“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我琢磨了好久,还是似懂非懂。   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92页,”当你决定离开常规行事时,这是一种赌博。许多人被点了名,但是,当选的寥寥。“       不知可否理解成,离开常规行事就像越过一把刀的锋刃,这是一种赌博?

另外,找到了根据《刀锋》改编的电影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2OTY0ODA=.html  ,当然,没小说好看。 后来还收罗了几部根据毛姆小说改编的电影,《面纱》《情迷翡冷翠》《纵情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