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生日礼物及其他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6-28 23:30 编辑

很长时间不写传统书法了,或者说从来就没好好写过传统书法。我对传统书法当中装神弄鬼的那一套有天生的抵触情绪,很多年前在大家纷纷学习和倡导深入传统的一片大好形势下,我弃明投暗,竟然去研究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后走投无路全盘西化时诞生的现代书法,完全是一种数典忘祖离经叛道弃金玉而捡垃圾的行为,为我国广大书法爱好者所不齿。N年之后,由于身在体制,学术上也曾被招安过,被迫不得不经常写些传统书法,以证明自己没有完全被日本鬼子俘虏。虽然我曾经不止一次大放厥词,说我的现代书法作品艺术高度上早就超过那些日本人了,也就是我把他们打败了,但是那些原来反对我的人反过来说我离日本人还差得远呢。悲催,横竖我都和王八对不上眼,那就算了吧。
今逢世上最伟大、光荣、正确的母亲九十大寿,俺是她的不孝子孙,即使不孝也不能不献上生日礼物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好,本论坛出现了第两位书法达人~~
水笺 发表于 2011-6-28 18:30
第一位是谁,俺很想会会。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6-29 09:17 编辑
为啥抄了陈独秀的诗充当礼品?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1-6-28 19:27
我怕大家忘了还有这么一位父亲,这位父亲似乎还很有远见,预见到很多事情。
天哪!花间姐别是以为我真的要给自己的妈妈送生日礼物吧?再说后面三首诗是俺自己写的呀。
建D九十周年把俺也折腾得不轻,好多级组织要俺必须出作品参加展览,想想俺也是被组织的人,组织中也曾经有很多俺喜欢的领导,比如这位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还写了他好几首诗呢。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6-29 09:32 编辑

4# ironland
第二张本来也是作业,自我感觉还有些可取之处,就另写了一张交上去了。前两张没托,照片的光线也不大好,效果打了些折扣。
其余四张都是在卡纸上写的,换了一只较小的毛笔,平时很少在这种东西上写字,不免提醒自己认真点,毕竟糟蹋一张挺可惜的,不像普通的宣纸那么便宜。尽管这样,还要提醒自己不能写的太紧,就写成了自己都不认识的模样。也有同行为之喝彩,我就说:看来俺也不是不能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字嘛。人家说:错了,这种字也不会受群众欢迎的,还是要内行看。果然,送给一位油画老师一张时,他叫学生看,学生摇头咧嘴,看不懂。
现代书法的创作无法随时随地进行,以前都是借朋友的工作室,不太方便,最近准备与朋友合建一个,会多创作一些的。
律师阿吕~
水笺 发表于 2011-6-29 07:06
对的,俺似乎见过阿吕的书法,只是没怎么太深入进行探讨。另外杜进明网友的书法很有感觉,我也见过。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6-29 23:02 编辑

11# 城骁
意外,惊喜!城骁回来了。嘿嘿,本来就不应该走的,大家在一块玩儿多好。前几天掐架,要是有城骁参与,会更精彩的,且不管你站到那一面。
我和周泽雄的语言风格有几分像吗?窃喜之。来燕谈本来就是顺着周泽雄的线索找到的,气味相投啊。我发的几篇文章大都是以前的,因此即使有三分像周泽雄,俺也不会脸红,何况俺深知就思辨性与知识的广博性方面比周泽雄差得很远,毛色有几分像已经很满足了。
你对第二幅以及第四幅字的肯定我会很重视的。的确,在传统书法上我一直没有找到一种自己觉得可以固定的风格。第二幅字是偶然写成的,起因是外地朋友寄来三支新笔,发开后试笔写得很顺手,马上就在四尺宣上写了一个展览征稿的作品,一气呵成之后,自己看着也有点意外,就另写了一张甜一点的寄出去,把这张留下了。第四幅的出现是由于之前给朋友写过一个条幅,用的是这种细线写行草,得到另一位搞书法的朋友肯定,回来后就在卡纸上写些应酬的小东西,不过都没有那张宣纸上的写得放松。
艺术上的个人风格建立起来的确很难,书法尤其如此,本来它的规定性就使得它带有重重枷锁,再者,是个中国人都会有一套好字的标准,颜、柳、欧、赵是社会的普遍模式,脱离了,老百姓不认可。这有点像绘画中的人物画,你画不像会连街上摆摊的老太太也蒙不过去。个性化的书法家历史上也不少,你要玩另类很难和他们不撞车,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有股勇气,但中年之后就慢慢气短了,真正经得起挫折考验的才有希望成就点真玩艺儿。
欢迎城骁回燕谈。
15# ironland
画油画的老师是懂的,学生不懂,但不装懂,其实也挺可爱。铁妹眼光何其毒也,卡纸上是在有意识追求一种装饰效果,这种效果在传统书法当中是陌生的,不太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
感觉看来很重要。燕谈牛B就在胡说。

杨林第一幅,是真的杨林,第二幅是装嫩,第三幅是象徐生翁那老肆那样玩传统但有模有样,第四幅之后就是杨林那山东人打仗的样子。
渔夫 发表于 2011-6-29 21:46
第一句话应该完整一点:“燕谈牛B就在于允许胡说”,但胡说之后也要允许被人拍砖,被拍后还要允许自己微微一笑。
渔夫看来是了解我的,第一幅的确是我的本来面目。第二幅对你也产生了陌生效果,我甚是得意,我自己到没感觉装,就是装,我也会装老道的,写字的事没人去扮嫩的。我一直非常喜欢徐生翁,但一次也没临过,可能你也不是指的字形和用笔,真他妈的难哪,躲是躲不开的。
山东人打仗的比喻不错,不过我打得还算有秩序吧。
杨林的字有风格。
燕谈书法达人可不止两位,杜进民的书法也很了得,我特意求到他的墨宝呢。
老程 发表于 2011-6-29 22:47
我记得是叫杜进明,写得很有感觉。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6-30 13:58 编辑

这才像人嘛。不过《乳房赋》我有些半信半疑的,有些词汇的使用似乎不应该是那个时代的,待考。
陈独秀崇高与否,似乎也不应该以他是否写过艳诗来作为判断标准吧。我倒觉得陈独秀是个坦坦荡荡的正人君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北大时,因涉私德,也就是嫖娼事件,一帮假道学嚷嚷着弹劾他,他是公开承认,绝不掩饰,决不认错,也不听任何人的建议,说辞职就辞职,不给任何人留什么批判、帮助和挽救的机会。几次被当局抓去,都很坦然,可以把牢底坐穿,但没人可以改变一下他的观点。即使被共产党开除,他自己实际上站在当时党的对立面,但国民党休想利用他反对共产党,原则很鲜明。大概知道陈的脾气,国民政府的监狱对陈独秀那个宽松啊,不但满足他大量的读书需求,允许学生陪伴照顾,还允许看守看不见的情况下会女朋友,陈独秀竟然利用这段时间尽情享受人生,并对他人的指责一概置之不理。天天有高官、名流要求会见这位中共前领袖,还要请他题字,这牢坐得简直是牛气冲天,并且这都是以政治立场上丝毫不让步、不妥协为前提的。出狱后,他再散布对共产国际的不满,指出斯大林是独裁的魔鬼,并反对任何形式的独裁,这又是另一回事。政治节操上,陈独秀似乎表现得很完美。
很无耻地想象一下哈,假如我们那位神圣被抓去之后,该是怎样与敌人周旋,会不会倒在辣椒水、美人计下。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6-30 15:44 编辑
学习了。

不太明白杨林兄所说的传统书法有装神弄鬼的一套。相反的,一直以为传统书法是中规中矩的典范,倒是现代书法夸张变形到近乎装神弄鬼的程度才是。

愿以求教。
阿吕 发表于 2011-6-30 13:16
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都存在装神弄鬼的人和现象。先从说传统,就从简单的技法说,传统中对于中锋的强调,最后到了一种非此就无以成书法的地步,简直是太过分了,是这么回事吗?其实你要使用个棍子写字,怎么写都是中锋,并不难的,钢笔字不就这样吗?毛笔的特性就是笔锋的变化和丰富性,八面出锋才困难,书法美的关键不在中锋或者偏锋,而在与运用的是否恰当,结果是否合理。由中锋用笔衍生出来的一套理论,诸如力透纸背、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等等,围绕着这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比喻,竟然建立起一套庞杂反复的理论体系,虽说是不成体系的体系,但害人着实不浅,我记得有位大收藏家很认真地拿出他收藏的一位写隶书闻名的书法家的字,反过来看着对我说,你看看,这才叫力透纸背。我说,三岁的小孩子也可以做到的。还有执笔法,什么拨镫法、廻腕法,把简单的执笔方法无限复杂化,存心跟初学写字的人过不去。拨镫是骑马时脚的用力方法,拿来作执笔法,你觉得值得借鉴吗?廻腕法就是使用一种小儿麻痹残疾人的执笔方法,正常人最好是先去点钱点的手抽筋之后再来尝试一下,那会比较接近。还不装神弄鬼?
再说一个看似金光大道无比正确的理论,老人们大都如此说:写字要像走路一样,先学走再学跑。也就是要先学楷书,再学行书,再学草书。其实要顺着这条理论来说,我们应该先学爬再学走才对,你既然要从头来,写字就要先学甲骨文,再学金文一路走下来才对。这种提法是不攻自破的,草书其实在楷书之前就诞生了,这谁都知道,这些貌似无懈可击的理论实际上真的是很荒谬。还有那些云山雾罩的书法美学理论,比如唐太宗形容王羲之书法时,用了让八个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固然具备文学上的美学价值,但可操作性实在有限,米芾当年就批驳说:此是何等语?

我不想对现代书法进行辩护,一是这事我已经做的厌烦了,二是现代书法中也是泥沙俱下,我自己也有看不明白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一个实验性、边缘性的东西,当然还有打着现代书法幌子的瞎胡闹,你很难分清。我也没有标准,我自己对此的判断,就是看其是否创作真诚,是否流露出有天分有创造性的想法,如此而已,缺乏硬性标准的参照。就像你现在可以搞一台噪音狂欢,你把它称之为重金属音乐会,我相信没什么人会提出否定的理由。我有我自己的现代书法标准,首先必须具备书写性,其次与传统书法要有明显的区别,换句话就是要有陌生感,再次就是要有视觉上的满足感,起码是对于懂的人。
再提一点,就是要厘清一下概念,有些东西不是现代书法,比如在一个足球场上写个大龙字,写个“和平”带出个鸽子头,把毛笔字倒过来写,手脚牙并用来写字等等,那是杂耍,与书法无关,与艺术无关,就像街上民间艺人用火柴盒蘸上五颜六色,写那些龙飞凤舞,他们是一回事。
相对于传统书法来说,现代书法与之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可以脱离汉字,有些权威人士地说,脱离了汉字就不是书法,我曾经有文与他们争论过,无非是讨厌他们的愚蠢、武断。其实他们要是说现代书法也是书法,我倒要认真说说现代书法不是书法的问题。这个题目,上海的王南溟写过一本书。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6-30 15:48 编辑
杨林兄上述说法很公允了。

关于传统书法技法中的弊端,肯定如你所说,能举出很多例子。只是和尚念错经,不是经的错。所以执笔法的乖谬也不能归到传统书法的帐上。笔笔中锋,是过于极端,但从书法的审美角度,也自 ...
阿吕 发表于 2011-6-30 15:28
阿吕说的很对,我不是否定传统书法,而是对于其中的一些做法、说法讨厌而已。中锋的理论是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出来的成就,这一点无法否认,但不能将其神秘化,搞得大家无从着手,或者是斤斤计较于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捡了芝麻忘了西瓜。审美习惯有时仅仅就是习惯而不是必然,我们有时过分依赖于经验,就会形成一些审美的盲区。
我承认我的传统书法是以中锋为主的,但我也实话实说,我从没有按照老先生的教法,拘泥那一种正确的执笔方法,我可以用拿钢笔的方法很顺利地写出毛笔字,并做到笔笔中锋,其实唐代以前,也就是垂足而坐之前,大家都是这么执笔的。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7-1 20:06 编辑
书法的定义是什么?用水粉笔在宣纸上写字算不算书法?用油漆呢?
ironland 发表于 2011-6-30 16:11
我对书法的定义比较宽泛,别说用水粉笔在宣纸上写,就是小孩子用蜡笔随便画些莫名其妙的图案,只要符合我心目中的书法,具备某方面的书法特征,我都认为是广义的书法。
西方人有时会把草书看成是非常美的抽象画,而我们也常常把马塞韦尔一类人的抽象画看成是书法,那绝对是油画笔留下的痕迹,这时我们就不在乎那不是汉字了,可见审美心理是很复杂的。
我其实老早就想尝试用油漆或者油画颜料尝试书法创作了,我相信在优化不活木板一类材料上会非常有意思,不过肯定不如水墨宣纸的效果丰富。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7-2 07:49 编辑

陈捷夫的这本书我没看,从他开出的目录可以看出是下了大工夫的,他要进行驳正、辩正的那些问题都是些书法史上长期存在的陈说、讹传,每个搞书法的都想知道答案。作者一己之力作此工程是不敢想象的,因为每一个题目都可以写成一本大书。我一定要找来看看。
楼上诸位瞎嚷嚷个神马,到网上看看这位将军的书法,尔等肯定鸟嘴紧闭
老西安 发表于 2011-7-4 12:58
本想来点猫将军的大作,考虑到燕友们不知道准备好痰盂了没有,就免了吧。
我对书法了解的太少了
地铁迷 发表于 2011-7-4 23:43
谢谢地铁迷的捧场,我会尽我所能尽可能使爱好书法的朋友认识书法喜欢书法,但我不会强求大家的审美趋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欣赏角度,都会在书法中找到乐趣。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7-6 16:14 编辑

找到去年的几张现代书法,给铁妹以及艺术胃口好的燕子看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7-6 16:48 编辑

铁妹提到的“风”,我写过很多,这是最早的,以后也没有超过这张的,现代书法就像是摇滚音乐和现代诗歌,过了那个年龄段就难有佳作。


这是零六年的作品,仍然保持了一些野蛮气,但还是讲究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谢过铁弟、花间姐,能够读懂风的话,肯定是有一颗诗意的心……。
想想我刚来燕谈时,因为贴出了这些非字非画的东西,首先遭到了令人窒息的冷漠,那个囧,简直差点自己捡些砖来拍自己,后来还不错,一些嘲讽、打击、质疑接踵而来,幸亏俺的脸皮厚,赖着不走,挨过噼里啪啦的砖头之后,才认识到包括你们二位在内的许多好朋友,也是由于你们的耐烦才使我放开胆子继续胡说八道。到现在,即使当时那些嘲讽我的网友,我也早就冰释前嫌了,想想当时我确实挺幼稚的,毕竟是刚上网的菜鸟,根本不知道林子是很大滴天空是很高滴。
哈哈,我大概算是拍过杨林兄砖的人。
不过已经闭嘴了,虽然仍然看不懂现代书法。
阿吕 发表于 2011-7-11 00:41
已经不记得与阿吕兄当时说了些什么了,只记得有人说我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不同意见。
没有鲜花献给美女,再上两幅刚写的丑字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看来书法毕竟就是书法,是艺术,而不是写字。笔墨、节奏、造型是最重要的,视觉效果是第一位的因素。试想,即使在古代社会,要判断一个人的书法水平如何,有谁会去看他写一篇《千字文》水平怎样,基本上一通简短的信札,打眼一看就会确定这个人的书法艺术水平如何,即使信札也没人会一字一句读完,然后后说这字写得如何,而是第一眼给你的刺激最重要。中国人从小所经过的教育,没有一刻会离开汉字的造型,汉字审美的标准有一个无形中形成的基本前提,在这个基本前提下,有些人的审美会受到局限,有些人的审美要超越,楼上二位是要超越的那种类型。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7-12 08:54 编辑

51# 花间对影
不错滴,是个对写字有感觉的人,写得比较放松,这是很难得的。段位吗,艺术不同于体育,没有硬性的标准,如果把康有为的字拿给老年大学的教师看,他们会说要把康有为送到幼儿园去学习。可是要我评价康有为的字,我会把墨林百年的超九段送给他。
扇面的内容似乎有些错讹,“与天为徒”该是“与古为徒”。扇面上写字应该是有些技术规范的,特别是在成扇上,作者有点随意。落款的处理,几方印章的位置都值得商榷。据此判断,作者是位四十岁上下的人,不是专业书家,也就是在书法上下的工夫不是很深,人有才气,很聪明,眼界很开阔。
哦,是我孤陋寡闻了。
这幅《秋菊》写得真好,功力、性情俱见,线质犹好。单从线质上看,不输于当代的一些书法大家。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7-12 11:57 编辑

我可不是随便忽悠,找两幅当代书坛盟主的书法来做一下对比。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7-12 12:37 编辑

再来一幅何应辉先生的对联,看看内容,知道我眼睛的厉害了吧: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1-7-12 16:14 编辑
俺可没觉得杨林是在忽悠,知道你眼光独到。只是从你的“不错滴”的“滴”里面,感觉到“不错”的程度不会太高。对后来那幅《秋菊》则是由衷大赞~~~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1-7-12 14:58
《秋菊画堂》虽说不如那个扇面写得那么成熟,但对于书法的理解程度更深一些,笔性更好一些,笔性多数情况之下是先天因素在起作用,后天的训练只能辅助提高。
水色惊鸿一瞥,加坤欢呼雀跃。
杨林眼光够毒。《秋菊》是06年写的,扇子是10年的。无论书法还是绘画写作,都要靠天赋,木办法,只能羡慕了~~~
紫壶 发表于 2011-7-20 10:50
这两幅字难道是花间姐写的?这个……天赋可是太高了,看看草堂两个字写得多有力量,很气派!
杨兄当年还有好多诗作,12345的注解,看得俺一愣一愣的。

问一句,38楼的笔有多粗?力道是蛮足的,是否酒后之作?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1-7-20 11:01
2009年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弦,一有时间就在手机上戳戳点点,码些字数整齐的句子,受到过嘲笑,也得到过谬赞。2010年后就热情不再,除非有人逼迫,才会挖空心思生拼硬凑写一首。克明兄和我自己的感觉一样,怎么都觉着是当年的事了,看来写诗和读诗都是个力气活,日子可以过得很慢,这倒是个留住岁月的好办法。
38楼的作品比较大,用的是1米宽2米长的宣纸,笔的直径大概有15公分以上吧。就我个人的经验,无论现代书法还是传统书法创作,都不能喝醉了进行,一两瓶啤酒倒是没关系,但最好是不喝,喝酒对创作没什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