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圣叹《唐才子书》、《杜诗解》,前一本也是解唐诗,大概选了几十位,不知是不是真的金圣叹写的,间接还是挺高明,于有字处读出许多无字处的事情来。
《月亮和六便士》、《刀锋》,我都是一气读完的,都不知道毛姆用了白描还是黑描,反正很好看,改天再重读一遍。
李酒苗 发表于 2010-8-1 22:41
请酒苗推荐一个《刀锋》的译本,我想在网上买本看看。说实话,《月亮和六便士》我也是刚看过,以前知道是讲高更的故事,觉得作家讲画家的故事不会好到哪儿去,周兄一再提到这本书,不敢不看,看了书之后既没出乎我的意外,又没使我失望,同样是作家写画家,毛姆还是不一样。《刀锋》既然是写诗人的,我不太懂现代诗,想必会对我更有吸引力。
杨兄:没对不同译本作过比较,谈不上推荐,刚才查了下,以前看的是周煦良版。
为啥作家讲画家的故事不会好到哪儿去?俺脚得作家讲三教九流的故事都应该精彩,否则就不是好作家,嘎嘎~~~
李酒苗 发表于 2010-8-2 11:03
那就周煦良译本吧,我相信酒苗对文字的判断。
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作家写画家的故事超过画家自传的,当然可能是我看的有限,不足以得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不过,对某一画家,我是差不多能够看到的文字都看了,比如说齐白石,那么多人写过对他的回忆,看过之后,就感觉没有一个人讲的有他自己的口述自传以及他的诗词题跋生动、有趣、准确、深刻,并且信息量大。所以说有时对艺术家本身的评论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活。写艺术家的文学作品(小说),如果作者本身是艺术家,那么往往会太主观,一不小心变成他自己的传记。如果他不懂艺术,也会太主观,变成一个非艺术家传记,与传主没有关系。《月亮与六便士》差不多就是这样,虽然我知道这不是传记,可人人都知道写的是高更,有时就不得不往高更身上想。好了,我不想高更,可失去了高更,这本小说的意义还有多大?真是难乎哉,难也哉!
239# ironland
热烘烘的感觉就对了,我也不知道高更为什么喜欢巴厘岛的这种原始热带气氛,一个欧洲人对于这里的气候应该很不适应,度度假是可以的,终老于此则需要勇气。对现代文明的不适应,能促使他下这么大的决心?他的那些油画显然又是画给他的欧洲同胞看的,有没有矛盾在里面?
毛姆的小说,只是参考了高更的传奇,但出发点还是小说,不是传记。同时读《诺阿·诺阿》,不无趣味,但互文性不宜高估。
周泽雄 发表于 2010-8-3 12:54
《诺阿  诺阿》给我的感觉也是文学性大于纪实性,高更似乎一直要阐述一种观念,证明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事实上他此时正经受着病痛的折磨,肯定有些言不由衷,如此违心美化自己的经历有没有必要?后人看来的确是有些趣味,可我读的时候不太感觉轻松,只是看着那些插图很喜欢。周兄说的对,小说一定要当做小说来读,才会更好地凸现其文学价值。可传记呢?文学价值是不是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0-8-4 09:16 编辑

回铁梅、水色、燕麦:三位的观点很对,分析、比喻太生动了。对于传记文学的困惑,我是由来已久。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文学技巧,很容易写得像统计年鉴,铁妹的比喻超棒。创作手记不能很文学化,但写得很有文学性则应该允许,否则也不会吸引读者,当然这些东西不一定是为了给别人看的,高更的《诺阿 诺阿》其实我非常喜欢,只是感觉一个内心和身体在承受着巨大折磨的人,怎么那么轻松的创作和记录?无比佩服。
读毛姆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太理性,仿佛坐在高高的法官座椅上,对着道德法庭侃侃而谈,说的确实很好听,尽管涉及到艺术家行为,但没有真正深入到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