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前两天看到的帖子,蛮有意思的,偶仔细对照了每一条,终于松了一口气,偶还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普通青年or中年。

本帖最后由 orchid 于 2011-8-4 23:50 编辑

13# 地铁迷 没明白为什么蕉叶小资,弄一大堆泰国厨子闹哄哄跳舞,中午自助点心、凉拌色拉吃到撑的地方。
我以为小资是说重视精神生活多于物质,讲究生活质量与品味,没有一定的规范。
杜雅萍 发表于 2011-8-4 23:51
侬这样的评价,偶还是第一次听说。
偶一向听说的是,小资,指的是重视物质,但没钱大资,所以偶尔炫个星巴克,施华洛世奇啥的,特征是用品牌、材质当作标签,比如各类帆布、棉布之类的。
重视精神生活的,在世纪之交,那叫文青,如今改称“小清新”,具体的,偶不懂,得要问90后了。
大凡集体名词,难免都有揶揄的成分在内,而且这种揶揄里面有很大部分是一种自嘲。平平不也贴过“*指南”之类的吗?有独立人格的人何必要把自己往一个标签上靠呢?
至于“粗俗”、“狼奶”、“左”,那实在是扯得太远了。要是缺乏幽默感到连这种揶揄、自嘲都没有了,那才优雅得让人想逃走呢。大家不仅自嘲文青、小资,也自嘲“民工”、“码字工人”的。
揶揄并不是否定,而是对人生不如意的一种反抗,如此而已,不是说要倒退到神马也不是的境地。
装什么装?
不是揶揄。确实有这样的。过去几十年的粗鄙不文,客观上确实造就了轻视甚至蔑视,仇视文人的风气。老百姓还好,毕竟有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一些深受老毛那套影响的人,尤其是一些搞政工的,当过兵的,大概是思想 ...
闲云 发表于 2011-8-5 21:05
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说我现在生活的国内,和你记忆中的国内,已经不是同一个时代了。一些细微的隔膜感,难以言说。
装什么装?
只能说那个时代是否定,这个时代是虚无。
装什么装?
99年也不算很早,基本上还是同代人。不过这十年间确实改变不少,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突然兴起、席卷一切的草根文化,很多观念的产生都和这种文化有关系,好像至此精英文化的幻象被打破,一方面大众的声音开始响起,另一方面精英的视角也从或者俯视、或者仰视的视角转变为平视。大家都用双手劳动、吃饭,大家都用同样的语言插科打诨。小资也好,文人也好,都相对于草根而言。有时候觉得,真应了一句话,“互联网改变世界”。
装什么装?
到底是虚荣心让人讨厌,还是优越感让人讨厌?
健康的对美与文化生活的追求----草根也有,并不粗鄙
任何词跟“多么”、“高贵”这类字眼一搭配,就只能让人联想到“高尚小区”这类广告,貌似广告法还禁止使用最高级形容词呢。假如“文人”是一个好字眼的话,“舞笔弄文”可不是好字眼,后者说起来出自《文心雕龙》,并不是新发明。
谁有文化,谁没文化,谁资源丰富,谁资源欠缺,自己说了不算。自以为有文化,认为别人文化欠缺,所以鄙视别人,这样才叫自恋浅薄。文化并不是放在磅秤上称出来的,有两袋子文化的一定比只有一袋子文化的人更有文化,文化不是这样来计算的。文化是经过磨砺反刍出来的,硬撑下两百斤字纸的,不过称得上书囊。心灵经得起磨练,书读下去才有用,要不然也不过在故纸堆里做资料罢了。
有学者白首穷经、费尽半生精力,鉴定一首几个世纪之前的诗歌作者真伪;有诗人潦倒半生,在泥淖里挣扎,缪斯却给了他最好的诗句。这中间有一天,衣冠楚楚的学者,碰到了赌输了钱、喝得醉熏熏的诗人,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怜悯,为他的粗俗无文、资源欠缺。这故事不算有启迪,只不过人人看见的不过表象。谁又能保证自己万无一失。
一句话,文章在人的脑子里,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体现在字里行间。
谁要是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文化,没有别的途径,唯有写得比别人更出彩,更打动人,更直指人心。
装什么装?
本朝特色之一是,反智倾向常以人民、大众、草根一类名义底气忒足地公然出现。
李大兴 发表于 2011-8-6 03:35
大兴先生,我没有反智倾向,呵呵。闲云也并不代表智慧。
装什么装?
本帖最后由 orchid 于 2011-8-6 14:43 编辑
闲云当然不代表智慧。学海无涯,谁敢代表?谁又能代表?呵呵,您这话挺滑稽的,听起来好像是,不是反智,是反闲云了?如果是为了您所谓的“优越感”,“鄙视草根”,那就错了。我父亲家里就是耕读传家,把我带大 ...
闲云 发表于 2011-8-6 06:15
不知道说啥好了。只能说,您真是摊上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我真心羡慕您。当然,这也是因为您本人很优秀,所以我不嫉妒您。不过还是要说,您要是来大陆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工作两年(工作,不是探亲),我保证您不会说这样的话。我们不但喝“狼奶”长大的,我们还是喝“三聚氰胺”长大的。国内和海外什么区别都挺大的,只有扣大帽子这一点,大家都挺像的。
另外吧,我怎么觉得“文人”这个词一直都有贬义,并不是因为我们开始鄙视某个群体,然后这个词才开始变成贬义词的。就好像英文里面对应的“Man of letter",似乎也不是个褒义词,当然我才疏学浅,看到这个词的几率不多,所以也没法十分确定。我们指代“文人”这个群体有很多褒义词,比如说学者、才子才女、作家、文豪、文化人、学问家、诗人、戏剧家,当然除了“文人”似乎没有哪一个词可以统称上述这些人,不过这也很正常,考虑到以前也没有哪个词来统称“文学”(literature),只有分门别类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所以没有哪个词来统称“文人”,这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因为这个集合名词带有贬义,就此认为国人对分门别类的“学者、才子才女、作家、文豪、文化人、学问家、诗人、戏剧家”统统鄙视。哪有这回事啊。

当然,我更不同意“文人是多么地高贵”,这句话怎么听怎么都别扭。你可以称赞某个个人高贵,如果他的确配得上这个称呼,但永远无法称一个群体“高且贵”于其他群体,那根本就是忽视所有群体中的个人。英文传统中间,人们称专门研究一门学问的人为“student",和小学生是同一个词,他们并不因此汗颜,也不是特别为了表示谦虚,只不过因为语言是一种传承,老祖宗传下来的时候就是这种说法。相反,从"scholar"演变而来的“scholarism”倒是带有某种“故弄玄虚”的贬义,另一个衍生词“scholastic”则含有学究的意思。人家比较实在。
装什么装?
有人那股味就是穿几十层马甲也挡不住
求求你自动过滤我写的字,至少别老凑上来成不,我没兴趣和你接茬啊
“文人这个词”=“文人”?不带这么歪曲的。

最主要,本人在个闲聊版拿个感叹句随意安慰楼主一句,自己都 ...
裂石 发表于 2011-8-6 17:01
你才闲得慌呢,也不知前面帖子里哪句话刺痛你了。自己跑上来找抽。
你这叫安慰楼主啊,人家傲娇着呢,轮得着你来安慰?你看人家感谢你了吗?被骂个底儿朝天,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在安慰人家。
我声明不回帖了。
除非你找邓文迪来替你挡驾。
装什么装?
可以告诉你一句,我们这些当年住黑人区地下室,边打工边上学,举目无亲,艰苦奋斗,最后安居乐业的人,吃的苦不是你能想像得到的。在你口中“大陆恶劣的生存环境”生存的我的中学大学同学们,还一直觉得我们在海外凡事自力更生,没有保姆,没有钟点工,相对清苦,一直劝我们回去的。象你这样,耿耿于怀于“大陆恶劣的生存环境”,酸葡萄心理,仇富意识,在网上也看到过一些。难怪现在有那末多人崇毛,土壤即在于此。
闲云 发表于 2011-8-6 19:51
我本来不想回的,你很能吃苦是不是?有通宵工作吗?有天天五点起,不到七点上班,同时工作到十二点以后,甚至两三点吗?好歹你也安居乐业了。我们在这里天天奋斗,有挣得到半片瓦吗?永远都有劳动果实被人抢走,永远都有付出没有半点回报。还有你别把自己的一些想象强加在别人身上,好不好?别一天到晚“毛”不“毛”的,早八辈子的事情了。
装什么装?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小资浅薄,小资是一个有巨大消费潜力的文化群体,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各种文化爱好。相对不足的倒是受到压制而不够繁荣的文化市场,使得网络成为唯一的出口,而其他渠道则相对堵得更厉害。小资,或者说白领的群体,这些年已经从仅仅代表消费观念和金钱意识,渐渐开始成为社会事件的主要关注者,这一点网络传播功不可没。
草根也好,大众也好,精英也好,除了不可更改的本质的特性之外,在其内部有一种微妙的风水轮流转的特征,主要原因是文化的风潮太容易引起审美疲劳,总要稍许调换点口味。
其次,在网络语言迅速流行的当下,即便书面语言仍然保持某种特质,平常语言当中已经分不清大众和精英了。就以网兄为例,(抱歉),他的长篇大论和他回帖调侃的语言,绝对不像是同一个人使用的语言。这说明当中的界线已经开始模糊了。在这种情况下,平常语言也很书面,就显得特别“文人”、“小资”,不食人间烟火。我想这才是引起孤芳自赏误解的原因吧。
当然,个人爱好,本来就不应该公开评头论足。我个人对别人的评价,绝对不依靠他平常用什么样的语言说话,只看他的见解是否令人豁然开朗。
装什么装?
闲云好,这几帖对掐源自我和他的私人恩怨,你纯属被“殃及池鱼”,实在是不好意思。
我当时那话说得也确实太狠了些,所以有后面的回帖也算正常,倒不是他存心“挑拨离间”,还请闲云兄谅解,就当没看到那几帖 ...
裂石 发表于 2011-8-9 11:32
我跟你既没有私人,也没有恩怨。
装什么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