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版,借道问下,彭宇案当时你认为他撞人了么?
我并未对彭宇是否撞人发表过意见,我反感的只是那位法官的判决理由。事实也是这样,彭宇是否撞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法官的判词,它以阴暗的逻辑颠倒了世人的道德。
顺便说下,我转的这篇文章,希望你能拨冗读一下 ...
周泽雄 发表于 2012-2-25 21:51
我仔细看过了(很多内容我在围脖上都看过的),我期待着韩寒的那个小笔记本。如果有可能可以解释原文中的疑问,如果没有,那他被代笔的嫌疑很大。
以下是路金波博客内容,他自己为韩寒背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a4bd10102dwq2.html

当然,这话也可以不信。
6,  方舟子一直认为自己必胜。他已经撬开了一个巨大的豁口。

7,  但是,结果是,他遇到鬼了。

8,  14年前,韩寒真的很爱读书,真的很爱抄“素材”。他学习不好,惟一在乎的是写书。所以把自己写作的手稿(那时他没有电脑)全部留了下来。留在了爷爷农舍的一个房间里。

9,  这些资料不光包括手稿,还包括通信。甚至,甚至,还包括那个最最最最神奇的“素材”本----说实话,如果没有这个东西,连路金波都不敢相信,《求医》里引用“屠格涅夫”,《三重门》里对各种英文和典故信手拈来,真的只需要一个有心的16岁少年靠一本英文字典和一堆书四处“摘抄”。

10,              多年以后,韩寒自己说“现在看,里面许多东西我早都忘记了。我根本不认识那些单词。只是我想模仿钱钟书。那就不光文风像,也要像他那样有学问。我四处摘抄各种知识。我写文章,写《三重门》,其实不讲究故事完整,我所有的情节设定,都只是为了把那些抄来的知识显摆出去”。

11,              只能说见了鬼了。14年前少年韩寒挖了一个小小的坑。《三重门》迄今卖了500万册,哄了那么多人。但是最后,方舟子、张放、肖鹰、彭晓芸、赵晓、土摩托,这些充满怀疑精神的知识分子跳了进去。

12,              因为对自己的智力太过相信。他们在证明“韩寒代笔”这件事上,把话说得太满了,太过了。有些地方,恐怕真的涉嫌造谣、诽谤。
以下是转的该篇文字的某个评论。
文中少数观点同意,多数不同意,且存在重大的低级谬误。比如文中将三重门的知识量和阅读量的关系做为重要证据。我高中时有百科全书之称,能折服全校很多老师,实际上我的阅读量很小,只是从名言集锦名著介绍杂志报纸摄取了很多知识碎片,并能娴熟用之于作文聊天以充博雅。以此立论无疑是低级可笑的。

此文方法论存在重大缺陷:将韩寒应该承担更多更大的不可推卸的社会义务(包括道德和政治义务),做立论和批判的隐含前提,是不具备正当性的。但这种立论基础却能迎合国人基于集体主义的普遍道德狂热。文中论据,将形式逻辑(逻辑真理)凌驾于事实(真相)之上,又能忽悠很多不明二者区别者。

赵此文的认识论、方法论缺陷是显著的①将不当的社会义务强加给韩寒,作为立论和批判基础②以逻辑推理取代事实。即使韩被证实代笔,我也不在乎它的信誉破产。我在乎的是倒韩潮中的善恶愚蠢。

笑蜀是职业知识分子,常年在正统媒体传播观念,代表了某种隐含的专业权威;韩寒不是职业知识分子,在博客写时政文章,属于业余爱好,且文法修辞不具备知识权威架势。媒体包装拔高是媒体的恶,是另一回事。至于从效果考察,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如果赵教授此文为其深思熟虑之作,只能说明两件事:1.旅美多年,集体主义道德观狼奶未尽。2.我至少可列出10处以上明显的认识、方法谬误,可见其浪得虚名。因国人太缺乏这两种训练,此文情怀正大堂皇,读起来顺口顺耳,实则低级谬误隐含蛊毒比比皆是。喜欢谬误的就随他去吧。
李剑芒:
点评赵鼎新教授的逻辑


原文链接:http://jianmangli.blog.sohu.com/204962441.html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赵鼎新教授发表了关于方舟子与韩寒混战的个人看法《论方韩之争》。读者劝我去看看,我实在不想看别人的大块文章,看透别人文章中的逻辑思路是一件很费脑力的事情,特别是逻辑性极弱的中国人写的文章。但劝的人太多了,自然重要性就大了。我咬着牙,勉强看完了。在此对赵鼎新教授的逻辑本身提出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赵鼎新教授说:“难道我们不知道一个家境普通、七门课不及格的中学生在当今中国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什么吗?”。也就是说,如果韩寒是一个造假,赵鼎新教授自己已经否定了韩寒父子制造如此巨大的造假行为的可能性!他们当年的家境根本不可能造成如此巨大的造假案!
那么造假者是谁呢?赵鼎新教授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方韩之争把大量追捧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也放到了天平上”,也就是说,赵鼎新教授认为真正的造假者是“追捧过韩寒的媒体人和知识分子”。是他们制造了这个“中国文坛史第一丑闻”(“中国文坛史第一丑闻”这个词汇用的很大,很大,我不知道赵鼎新教授为什么选用这个词)!我们稍微引申一点就会发现,这个矛头是对着南方报系和新浪等重要媒体来的。因为韩寒是他们“炒”起来的。
从这里,我们应该领会到,打韩寒的目的是醉翁之意!一旦韩寒造假被官方“认定”,那么下面跟着上来的就必然是大规模整顿南方报系和新浪等重要媒体!他们立即被钉死在骗子媒体的十字架上。当然那些讨厌的知识分子也自然成为整顿的目标。这里我们看到,这是一盘很大,很大,很大的棋!
接下来赵鼎新教授秀了一下逻辑,我对这个东西感兴趣。让我来分析他的逻辑。赵鼎新教授说:“方阵营的有效推论加在一起就构成了逻辑学上的归谬法。笔者想过许多方法试图驳倒方阵营的这些有效证据,但是都没有成功”。实际上赵鼎新教授根本没有试图推翻这个逻辑,而且在讲解这个伪逻辑,让我来按照赵鼎新教授的讲解,指出这为什么是一个伪逻辑;
赵鼎新教授讲解的逻辑是;如果韩寒是天才,那么证据1,2,3可能成立,但证据4,5则不可能成立!所以韩寒不可能是天才!
看我的逻辑;如果1,2,3,4,5是同样的事情,那么赵鼎新教授的逻辑兴许有道理(注意,我说兴许,我没有肯定)。但这5个证据是同样的事情吗?不!前三个是写作能力,后两个是演讲和记忆能力。前三个发生在15年前,后两个发生在15年后。所以,赵鼎新教授的逻辑是;如果你15年前是写作天才,那么你15年后必然是演讲和记忆天才。如果你15年后不是演讲和记忆天才,那么你15年前一定不是写作天才!
爱因斯坦是一个天才思想家,这个无人否定。可你把爱因斯坦拉到讲台上试试?没人听的懂他在唠叨些什么。当年听爱因斯坦讲课前排经常坐满贵夫人们,她们来听课的目的就是下课后上台上抢爱因斯坦用过的粉笔头!可见,思想天才不见得就是表达天才。这个客观事实我想大家不应该否定。有了这个客观事实,赵鼎新教授讲的是什么逻辑呢?你告诉我!
在证据4中还隐藏着一个小伪逻辑;“比如,韩寒书中用了大量的党史和文革知识,但是他平时讲话中却能把姚文元和延安整风联系起来”。
我在书房写作的时候,如果我需要部分党史知识,我到网上去查,抄来我需要的内容来论证我的观点。可我一定要记住整个党史让你来询问我吗?对不起,我是在写作,不是准备讲演,我没必要记住那些内容,更没必要阅读,记住与我写作无关的内容。如果一个高产作家记住每一个自己写作牵涉到的背景内容,这个人得有多大的脑袋呀?我对中国人讲伪逻辑的本事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不想评论的太多。下面是赵鼎新教授原因的五个“证据”。
1)韩寒父亲的文章说“韩寒写文章的潜能,其实也是在初二时发现的”,并说此后他给韩寒在县图书馆办了一个证,在那 里,韩寒“接触到众多的少儿报刊”。韩寒的《三重门》是在高一写的。《三重门》中涉及的政治、历史、文学知识无数,直接引用的文本数量非常浩大,其中有些书籍的内容非常晦涩。如果韩寒是一个初二还在接触少儿报刊的小孩,怎么可能在一兩年之间突然读起来了(并且读懂了)这么多书籍,并且能大量和自如地引用其中的典故?
2)韩寒公布了《三重门》手稿,并坚称这是他的初稿也是最后一稿。但是,韩寒所展示的手稿十分干净,修改极少。于是方阵营就有人说,任何一个有写作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一个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很难从头到底不经修改就写出来的,韩寒分明是誊写了别人已经写完的稿件。
3)《三重门》明显具有文革和八十年代的话语、场景和思维方式。话语和场景,特别是思维方式是很难从书本中学来的。况且,一本写九十年代末高中生的小说也完全没有必要大量运用文革时代的话语和思维方式。(这一论点的逻辑可用如下例子说明:即使是在七岁就写下“咏鹅”佳句的天才骆宾王,也绝不可能以他的生活经历在七岁时去写“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样的词句。这一论点的逻辑非常强大,韩阵营人士至今都采取了回避态度。 )
4)作为《三重门》作者的韩寒拥有大量知识,但是视频访谈中的韩寒却是无知得可爱。比如,韩寒书中用了大量的党史和文革知识,但是他平时讲话中却能把姚文元和延安整风联系起来。他书中熟练运用了《红楼梦》中的典故,但是他却在镜头前坦承没有看过《红楼梦》。他成名作叫《三重门》,但却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说他忘了书名的意思。他在另一次访谈中说他并不懂儒学和什么学什么家的,但《三重门》却熟练地引用了老子、庄子和荀子的文字。总之,从有关韩寒的视频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热衷谈论赛车和女人等事的青年,而完全不是一个具有大量阅读经历的文学家和一个对时政有自己见解的公共知识分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5)韩寒对方阵营质疑的反应很不正常。到目前为止,韩寒对于方阵营提出的关键性质疑,要不就是回避,要不就是回应前后矛盾。大家所看到的韩寒的回应方式更多的是辱骂、发毒誓、两千万元的悬赏、展手稿、挑拨离间、上法院,完全看不出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天才青年的内涵。方阵营中更有人说,如果韩寒确是一个旷世奇才的话,在这么多人对他开始怀疑的情況下,他应该选择与方舟子进行辩论,或者在有方舟子在场的情况下作一篇命题文章和回答几个问题来展示一下才华。但是,韩寒不用最为简单有效的手段来正面回应方阵营的质疑,这是非常令人奇怪的。
本帖最后由 wolfzhang 于 2012-2-28 13:35 编辑



原文链接 http://weibo.com/1820201245/y7oHUb74Y

http://weibo.com/occamsraz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