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众怒的一些想法

最近几个月中读到56篇文章,证实我的几年前的看法,。一篇好像是刊登在9月分中一期《上海书评》,谈胡适最后成为殷海光等自由主义者的绊脚石,他依附蒋介石政权,是体制内人的局限和弊端。台湾真正转变,是殷等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研究,不能把鲁迅和胡适作为非此即彼的偶像,胡适有胡适的问题,依附蒋政权;鲁迅有鲁迅的问题,朋友有不少共产主义政治活动家,也依附某政治实体。不能说批评胡适就赞成鲁迅,鲁迅在体制外,不等于思想没有差错。我曾写文章实际提到过胡适和殷海光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实证研究,凭阅读印象,不能多说。不能多说,,,





另一篇文章,在《读写人》网上读到,一位编辑储安平文集的研究者写的,通过详细研究储的生平文章,认为储不是自由主义者,是社会主义者,或者说是接受拉斯基思想,所以,49年接受公有制新体制,进去做官了。这我几年前在网络文章中也提出过,明确说储不是自由主义者。其实,哈耶克所谓走向奴役之路,是警告拉斯基及其工党领袖,不要搞国有制。尽管拉斯基对苏联并非完全肯定。





中国人一,因为实在找不出思想敏锐的先贤,二,误是把受迫害作为立场、思想正确的要素或光环,喜欢胡乱树立偶像。要说为民请命公共知识分子,民盟的发起人当年也说了不少抨击腐败的反体制的话,历史证实他们是一批官迷,几年后其中几个当意识到进了圈套,晚了,右派不等于他们当年选择正确,他们的后人(两个章)今天居然这么受网民欢迎,可悲,他们的父辈过错大于57年的表现。
    再有两篇文章,一篇是广东优秀翻译家李某写的所谓把陈寅恪拉下神坛的文章和葛剑雄写的不要过高评价民国学术的文章,以前我明确说过,民国大师那么多,水平真那么高,那么49年前后都要在欧美混个教职,不行,也只能冒充进步迎接解放了。
    还有,民国时期南京政府教育的特点是党化教育(28-37年)抗战后教育顾不上了,46年后更顾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