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郎朗:白宫演奏很激动 为何选《上甘岭》插曲(图)

郎朗:白宫演奏很激动 为何选《上甘岭》插曲(图)
        
文章来源: 郎朗博客 于 2011-01-21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刚刚从白宫演奏完,心情很激动,在这里把我今天的见闻写给大家。

  今天在白宫一共有两场国宴,中午的宴会是美国副总统拜登与前总统克林顿、希拉里夫妇招待胡锦涛主席,晚上则是奥巴马总统亲自宴请胡锦涛主席以及其他的中国领导人,美国副总统拜登与克林顿夫妇、前总统卡特也出席了。美方不仅派出了重要的政治人物出席,晚宴的菜也很丰盛,主菜是牛排,可见美国对中美关系的诚意和美好祝福。出席这次晚宴的除了中美领导人,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重要人士。

  今晚参加晚宴演出的有流行教父昆西 琼斯,传奇歌手芭芭拉 史翠珊,爵士大师赫比 汉考克,大提琴家马友友等,成龙大哥也出席了晚宴。整场晚宴的演出是由赫比 汉考克领衔的爵士乐演出,我与赫比四手联弹了一首法国拉威尔的作品《鹅妈妈》片段pagoda,我和赫比都认为这首曲子很具有中国之美,很能让人联想起中国。而后我又独自演奏了我们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歌”之一的《我的祖国》。能够在众多外宾,尤其是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元首们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
  
  今天白宫的气氛很轻松,双方关系很友好,晚宴上大家其乐融融,演出高潮迭起,共同祝愿中美关系越来越好。相信胡锦涛主席访美是中美关系的新起点。

  胡锦涛主席非常平易近人,最后领导集体上台的时候,他还关切的问候我的家人,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奥巴马总统也很幽默,他在晚宴结束的时候开玩笑说:“感谢在座的艺术家们,没要演出费就来演出了!”

  最后来几张现场和后台照片。
一条大河……
《纽约时报》为何替郎朗“钢琴政治”打圆场?
               
司马平邦 于 2011-01-23
       
《纽约时报》为何替郎朗“钢琴政治”打圆场?

司马平邦评论文章:美国时间1月19日晚,或说北京时间1月20日白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设国宴招待来访的中国国家元首胡锦涛,席间旅居美国的中国青年钢琴家郎朗献上一曲钢琴《我的祖国》,当天晚宴上的音乐表演是以美国爵士音乐为主的流行音乐盛会,而郎朗是惟一被邀请的中国音乐家。

1月21日,《纽约时报》网站上就登出一篇文章,《Chinese Leader Gets Ride on Chicago’s Big Shoulders》描述这场夜宴,里面有一段,小标题是“Piano Politics?”(钢琴政治),内容为:

In China, it turns out, “My Motherland” is better known as the theme from the film “Battle on Shangganling Mountain,” a 1956 Chinese classic about a Korean War battle in which a vastly outnumbered band of Chinese soldiers held off American and United Nations forces for 42 days.

If, in retrospect, “My Motherland” might seem to be a regrettable choice for a state dinner, it clearly was unintentional. Mr. Lang, an American-trained pianist who divides his tim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s an artist who melds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s.

因本人向来鄙视英文,所以这时候就只有借助翻译软件,明白了个大概(英语高人可以准确译出来),前一段是说,这首《我的祖国》,是中国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这部电电影是1956年中国拍摄的,一部关于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弱胜强打败美国军队的一次经典战役的电影;后一段是说连《纽约时报》也认为《我的祖国》似乎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国宴选择,但这显然是演奏者无意的……

郎朗在此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说,《我的祖国》是他亲自选的,在弹之前他先用中文说,“把这首曲子献给我们来访的胡主席、各位嘉宾,非常荣幸在白宫演奏。现在我演奏的是《我的祖国》。”然后再用英文说一遍,他说这首曲子也在很多场合弹过,但这次那种激动的感觉是头一次体会到。

其实,虽然《我的祖国》是为一部战争电影创作的主题曲,但它更多的内容是抒发志愿军战士们对祖国的热爱,除了那段“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虽然《纽约时报》强调这首曲子出现在白宫国宴是一个误会或遗憾(它们也这么讲政治),我也觉得不管郎朗知不知道(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首《我的祖国》原词的意思,《纽约时报》也都该把这首曲子的原词翻译给美国总统和人民听听,尤其这句“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有的猎枪”。

那至少让现在的美国总统和美国人民对60年前中美之间的那次真刀真枪的较量加深一次印象。

但,话再说回来,用一首歌来显示我中华民族的孔武,其实真没这个必要,不过,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的必要性又在于,确实可以让美国人知道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知道他们为什么对外来的豺狼中国人会拿起猎枪,让他们知道中国人的爱国和美国人的爱国里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纽约时报》能将《我的祖国》的原词一五一十地翻译给美国读者就好了。

我相信,当年从大英帝国先叛逃后划洋而治立国才几百年的美国人,对自己的国家,完全没有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的那种深刻情感,虽然美国人也将《我的祖国》译为My Motherland,但其实在美国“祖国”这个意思更准确的词汇是Homeland,如美国的政府部门里有个国家安全部叫“Homeland Security”,关于Motherland和Homeland的区别,可以参考以下文章链接http://salt-and-light.org/Motherland_Homeland.htm,正如文中所说:

Motherland 是指你出生的祖国,Homeland是指你具有国籍的祖国。对一般非移民国家的人来说,你的Motherland就是你的Homeland;你的 Homeland也是你的Motherland,因为你出生的国家就是你拥有的国籍的国家。中国是个非移民国家,所以你就不容易体会到中间的区别。但是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就不一样了,我是一位在中国出生的,但是不再拥有中国国籍,而只拥有美国国籍的人,我是一个Chinese American。所以China is my motherland but USA is my homeland.我现在是个美国人,但是我是个具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中国是我出生的祖国,美国是我拥有国籍的祖国。根据中国现在的法律上的说法,中国是我的祖籍国,而美国是我的祖国。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你的祖籍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的Motherland永远是中国。今天我是美国籍,美国就是我的 Homeland。如果以后有一天,我改换了国籍,那美国也就不再是我的Homeland了;但是无论如何美国永远不会是我的Motherland。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不同的人完全有可能有不同的Motherland,但是所有的美国人都称美国为自己的Homeland。

在《我的祖国》里,词作者乔羽一上来就对自己的祖国如此抒情: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

在中国人看来,Motherland一定比Homeland更富情感,更富人性,更值得自己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即“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有的猎枪”,这也就是60年前为什么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会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而又有十几万英烈最后长眠于异国的原因。

Mother(母亲)和Home(家),一个是有血有肉的关联,一个只是个社会单位。

看来,现在,在对“祖国”的认知上,其实许多中国人也深受美国Homeland之“祖国”观念的影响,所以,他们也越来越不理解“一条大河波浪宽”的祖国为什么曾经值得那么多志愿军英烈生死相许,他们作为一个非移民国家的国民,天天都做着移民国家国民才有的幻想,这到底是人性的深化还是人性的褪化?

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理解。

2008年,曾有传闻说著名钢琴家郎朗是美国籍,为此郎朗迅速在自己的博客中声明自己并没有加入外国国籍,还在博客中展示了自己的中国护照,他写道: “我都婉言谢绝,我一直认为拥有中国国籍,持有中国护照是最大的骄傲。”

所以,可以推断,在郎朗的心目中,中国既是他的出生国(Motherland),也是他的国籍国(Homeland),但他的祖国就是Motherland。

看来,为美国总统、美国政客和美国人民在适合时机普及一下“祖国”这个概念在中国人心目中与在美国人心目中有什么不样,是一件甚至对世界和平都非常重要的事,这些年来,美国,尤其对那些从来生于斯长于斯的东方国家,尤其是对宗教与民族观念强烈一致的伊斯兰国家发动了数次侵略战争,1990年代,美国在可以南联盟战争中占了大便宜,为什么却不能将在那里获得的胜利经验普适于伊拉克和阿富汗、巴勒斯坦以及巴基斯坦呢?是不是与这个移民国家对东方那些本土国家文化里根深蒂固的Motherland而非Homeland观念的不理解有莫大的关系?

因为对祖国的爱,而萌生为它去死的勇气,这是生长在中国和东方国家民族骨子里的(当然现在也有些异类杂种),因为祖国对这些国家的国民来说,不只是它有家的边际,更有母亲的亲情。

也因此,明明是一首曲调优美悠扬的大抒情曲《我的祖国》里一样充满了“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有的猎枪”的血性和杀气,因为在中国人骨子里,不表达出为它杀人或为它而死的意义,其实都不算极至的爱恋。

往往,这种是建筑在爱恋之上的血性与杀气,可能比单纯的机械的技术性的仇恨更有威慑力。

明白了这一点,曾作为英国私生子的美国应该能认真体会一下东方人对母土祖国Motherland的爱恋的根本含义,可能会少到东方做些坏事,所以我说,这大大有利于世界和平。

我相信,为郎朗的《我的祖国》打圆场的《纽约时报》显然比中国的“带路党”人们更深刻懂得这一点。
郎朗"脸书"回应选曲风波 经纪人:别把艺术政治化(图)
               
长江日报 于 2011-01-24
  
郎朗Facebook回应选曲风波 经纪人:别把艺术政治化(图)

19日晚,著名钢琴家郎朗受邀前往白宫,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办的国宴中进行演奏。其中演奏的一首《我的祖国》由于来自抗美援朝影片《上甘岭》主题曲,在网络上引发不同的解读。

昨日,记者连线郎朗的经纪人李宁。李宁表示,郎朗本人正在美国准备巡演,也有意在近期通过博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郎朗在白宫演出的两首曲目都经过仔细挑选,演奏《我的祖国》只为了表达对祖国的浓烈情感。”

音乐具有超越性

本报评论员 王亚欣

钢琴家郎朗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引起了一些讨论。郎朗本人对此作了说明。我们认为,不论哪一国,哪一方,对此都没有过分解读的必要。

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有一种优于语言的表达能力,它挣脱了语言的屏蔽,使不同语种的人们能在音乐的空间里理解、交融,释放出新的活力。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曾多次重复过:“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好的音乐家,不会在纯净音乐之上赋予更多的意识形态内涵。

正是这样,柔情的《北国之春》才能在复兴军国主义最浓烈的时代人人传唱,美国人可以把独立战争时英国人讥讽美国人的《美国佬》当做最喜欢的歌曲之一,《夜来香》也不会因在歌厅给侵华日军唱过而遭到国人的厌弃。这是音乐超越了政治解读后的魅力。

《我的祖国》只是半个世纪前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如果每首歌曲都要如此延伸的话,有些现象是无法解释的。例如《红色娘子军》近年来登上巴黎演出,理查德·克莱德曼与12名小朋友在中国同奏《我爱北京天安门》,这并不意味着对过去年代的认同和向往,只是对优美音乐旋律的喜爱。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郎朗不过演奏了一段中国乐曲,它的时代背景和歌词内容,其实已是历史,不必成为现在的话题。

有网友认为:

演奏这样的作品有点“不合时宜”

有网友指出,《我的祖国》是1956年上映的影片《上甘岭》的主题曲,虽然歌词没有提到那场战争,但那部电影描述的却是中美两国军队在朝鲜战争期间的一场残酷战斗。因此,有网友认为,郎朗在两国领导人会晤的重要场合演奏这样的作品有点“不合时宜”:“如果知道这首歌的背景,还选择它演奏,那你可以怀疑他的动机或大脑智商。如果他不知道,那中国的教育比我想象的还糟糕。”

但也有网友对郎朗表示声援:“电影插曲与电影是两回事,《泰坦尼克号》的插曲可以独立于这部电影而存在,美国也有《美丽的美利坚》被称为‘第二国歌’,唱歌或奏乐的人未必想到。”

新华网的报道援引一位教授的意见表示,这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今天的中国,更多的人(包括郎朗在内)也许是从艺术性和普及性角度看待此曲。其爱国性还在,但这已不是人们择取的唯一标准了。正如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近年来再度重演,甚至在巴黎上演(2009年1月6日),人们感兴趣的是其中国特色、艺术价值。当年‘文革’时期的燃烧激情和极其政治化的红剧,其意识形态价值如今不过是即将逝去一代人的怀旧符号。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百年后仍是世界经典,艺术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兼而有之,本人乐见《我的祖国》最终也为中国以外的人接受”。

【延伸阅读】

这支歌展示的是美好

1956年,讲述朝鲜战争的电影《上甘岭》还未在全国放映,它的插曲《我的祖国》却在录制完后的第二天,经过电台传向了全国。

电影《上甘岭》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这次战役使整个朝鲜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

一场战役对一场战争的全局产生如此重大影响,毛主席指示有关方面将其拍成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了这一任务。并请乔羽和刘炽来给整个电影创作音乐,其中包括给《我的祖国》这个插曲作曲。

“上世纪50年代,是我们国家最美好的一个时代。刚刚解放,打了这么多仗,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大家高兴,都希望国家好一点,生活好一点,就是这么一种很单纯的想法。那时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勃勃生机,你会觉得祖国的天是那么的蓝,土地是那么的滋润。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情真的就是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到现在我都还向往那个年代。”乔羽在回忆创作过程中这样说。“新中国诞生了,每个中国人都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这样朴实的感情我是深有体会的。”“我想上甘岭的战士也是怀着这种心情上战场的,那种感情是50年代人民大众心里最美好的东西,我把它融进歌里,再现出来。让大家唱着这支歌,享受美,创造美,珍惜美,同时就会产生一种东西为了这美好的国家,自己得为她多做些贡献。”

虽然在创作过程中,乔羽、刘炽都并没有去过朝鲜,但是他们都对志愿军战士有过深入的了解。“战争是很残酷的,可是我们写了一首很不残酷的歌,我们希望美好的东西,让大家对今后更有信心。”乔羽说。

(据三联生活周刊)

郎朗回应:

旋律优美适合宴会演奏

郎朗经纪人李宁介绍,郎朗是在演出一个半月前接到白宫的邀请函的,这也是朗朗第五次进入白宫表演。演出中,郎朗先是与爵士乐大师赫比·汉考克以四手联弹的形式合作了拉威尔《鹅妈妈》的片段《瓷偶女王》,然后独奏了《我的祖国》。“熟悉音乐的人都知道,拉威尔的这首作品有着浓厚的东方意味,《我的祖国》是一首中国作品,两首曲目一中一西,旋律都非常优美,可听性很强,长度也适中,非常适合宴会这样的场合演奏。”

当日演奏结束后,郎朗曾兴奋地在博客上和粉丝们分享了宴会的情况。他在博文中写道:“我又独自演奏了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歌’之一的《我的祖国》。能够在众多外宾,尤其是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元首们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李宁表示,郎朗本人十分喜欢《我的祖国》,曾经多次在音乐会上演奏过:“在他看来,这首曲目和他常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一样,表达的是一个中国人对祖国最热烈的情感。虽然他们都有特定的创作背景,但经过了历史的沉淀,这些曲目在今天更多地传达着对祖国山川的赞美和热爱,也激发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自豪感。”

李宁称,目前郎朗正在美国举行巡演,这几天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前天李宁曾和郎朗通话,还就此事和郎朗有过交流。郎朗在电话中希望网友们不要误读这次演奏:“别把艺术的选择泛政治化。”

昨日,郎朗也特意在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上用英文做了一个简短的说明,表示自己是从旋律、情感表达以及国人对曲目的熟悉程度上选择了这些曲目,和其他因素无关。
话说,这个歌曲,曲调也很可以从“艺术性和普及性角度看待”……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xMjMzMjQ=.html
咳咳,白宫表态了,讨论到此为止~~~~


白宫终于表态:郎朗奏曲辱美之说是无稽之谈(图)

多维新闻

Lang Lang

Pianist Lang Lang said his goal was to "bridge cultures together through the beauty and inspiration of music."  (Anne Cusack / Los Angeles Times)

美国白宫24日对郎朗国宴演奏反美电影插曲一事做出反应,白宫发言人维耶特发表声明,认为这首曲子是在羞辱美国的任何说法都是完全错误的。这只是郎朗最喜欢的中国旋律之一。白宫另外在声明中指出,在国宴上,郎朗演奏的是这首歌的曲子,没有歌词或其它任何政治内容,他只说了歌名,并说此歌在中国很流行。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月25日报道,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魏京生于21日就钢琴家郎朗在白宫国宴上演奏反美歌曲致函美国国会议员和国务卿希拉里,指此为“幼稚总统招待老练独裁者”。

他在信中说,胡锦涛希望用这种方式羞辱美国,这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这不是在中国的国宴上,而是在美国总统的国宴上。也就是说,是美国人在自己羞辱自己。” 他在信中问道,奥巴马总统怎么会让这样的事发生在白宫呢?

与此同时,郎朗24日在接受美国公共广播公司主持人布拉克采访时说,他完全不知道《我的祖国》这首歌的背景,他对有人将此事政治化表示遗憾和失望。

郎朗说,他感到中国和美国都是他的祖国。他对美国人民有着美好的感情。有机会为中美两国国家元首演出是他的荣耀,他只想把最好的旋律呈献给他们。仅此而已。他从心底感到音乐是文化的桥梁。

他表示他从来都不知道电影《上甘岭》。1956年他母亲才两岁,那是55年前的事情。他说,他选择这首曲子只是因为它的旋律很美。

当被问到他对国内批评的反应时他说,他很遗憾,很失望。他说,当人们把它当成政治问题,他非常遗憾。他说,他是一个音乐家,不是政治家。

《华尔街日报》22日发表署名陈凯蒂的文章说“在白宫举行的以中美合作和友谊为主题的晚宴上演奏一部中国反美电影的主题曲,无论如何这一讽刺已经导致中国网络上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这不可能是个意外。”

中国门户网站新浪和搜狐都刊登了《北京晚报》22日的一篇文章“郎朗在白宫演奏《我的祖国》”。郎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以前我也在很多场合弹过,但这次那种激动的感觉是头一次体会到,尤其在弹那首《我的祖国》时,一天的感觉都挺好的。”郎朗在网上日记中写道:“能够在众多贵宾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
其实,现在俺想知道另一个问题: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而且,也相信郎朗所说属实

然而,从此以后,经过这么一折腾
《我的祖国》,会不会成为郎朗在一些场合的 taboo?

如果有人在特定场合,故意点这首曲子,他弹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