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一遇大雨,北京的燕友还好吗?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7-21 23:49 编辑

听说一场大雨,首堵变了北京港。广渠门外水深四米,市民携备游泳圈上街。

水性好不好,都不要逞能,大水无情,有备无患:


这时候,有个靠谱的男友真好:

据说,没买水险,保险公司是不赔的,真的吗?


出入地铁,小心: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边走边看
风雨中,祈愿大家平安。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7-22 11:02 编辑

@薛蛮子昨晚一夜抗涝。北京人民充分表示了人间的关爱,私家公司也竭尽所能提供了食宿载客。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政府开放体育场馆和其他公共设施给滞留的数万旅客,也没有动用公共交通工具运载疏散滞留旅客。这本是遭遇自然灾难时司空见惯的国际惯例,不能不令人遗憾,令人反思
@龚晓跃昨晚京城,官方的楼堂馆所大门紧闭,老百姓却开放了自己的公司或私宅。事实又一次雄辩地证明,在人民政府觉悟之前,还是人民自个儿最靠谱。
@老徐时评: 同样令人作呕的是:昨晚那么大的雨,机场高速收费站附近水快没过半个轮胎,车辆排长龙停在那儿都有熄火的危险,可是他们仍在一丝不苟地收费。@北青全伟今天早上出门,看见不少因昨天暴雨而“遗弃”在路边的车,可恶的是不少车被贴上了罚单,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心中蓦然感到很悲哀!
郑渊洁昨晚北京暴雨,俺的住所进了很多水。俺在水中敲打一下鼓,问北京市政府几个问题:1在北京气象台准确发布大暴雨预警后,有关部门给市民群发警示手机短信了吗?2政府在暴雨前给各部门下了不能死一个人的硬性指令了吗?3每座立交桥下有专人值守提醒汽车绕行吗?4机场有提前通知旅客推迟到机场的措施吗?

@石小杰微博:肯定惊呆了这钱真赔不起呀!@奶嘴小特工民生保险大厦经过一场大雨杯具了 不该掉的都掉了 只剩一个“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7-22 11:34 编辑

北京61年来最强降雨致10人死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2日06:50 中国网络电视台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c/2012-07-22/065024820254.shtml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截至今天凌晨2点北京城区降雨量212毫米,这也是61年来北京经历的最大强降雨。
  此次降雨最大点在房山区河北镇,降雨量为460毫米,记者凌晨从北京应急办了解到有10人在北京大雨中丧生。
  郭金龙:从前天开始就进入预案的工作程序,这场暴雨过程中间应该说一直到昨天傍晚6点的时候,基本上城区抗住了,核心城区最高的时候出现了43处的桥下积水和堵点,我们的基础设施方面就表现出一些脆弱,山区出现泥石流,到今天凌晨统计一共死亡10名群众,我们感到很痛心,其中一名是燕山分局的派出所所长,他在救灾过程中不幸因公殉职。
  现在已经转移的群众大体是1万4千5百名,按照预案来讲的话投入抢险的干部就不下10万之众,这个数字很广,实际包括群众的自主自救这一方面,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
——————————————————————————————————————————————————————
苗按:一场大雨,死了10人(一说四人),“远没到灾难的程度”?——外地的“朋友”不操心,直接无语了。
边走边看
北京昨夜雨最大时我就在二环路和长安街上驾车行驶,戏散后经长安街、东二环、三环、机场高速回望京家中。感觉就是雨大,路面积水较多,其余基本正常,远没到灾难的程度。10点多路过工体,哪不知搞什么活动看上去像散 ...
老程 发表于 2012-7-22 11:06
边走边看
昨晚看燕友李冬君的微博,她在亦庄的房子地下室里进行着抗水战役的直播,那里存了她的几万册藏书
老木匠 发表于 2012-7-22 11:48
心疼,对一个读书人,这是怎样的灾难。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7-22 12:16 编辑

还好,看了一下冬君老师的微博,抢救及时,她的“文化江山”幸免于难。

@李冬君: 我的高阁小了,放不下,才放地下室//@高一眠: 谁让把书房放在地下室的?傻子!束之高阁。 //@王瑛006: 有问题吗?//@李冬君: 大雨雷电已到亦庄,我的地下室是书房,来不及排水,危在旦夕啊
//@李冬君:谢谢@吴大鹏 老师,我的“文化江山”正遭遇北京大雨的考验,我淘水累断腰,改搬书到高处了,水爱进就近来吧
@李冬君: 谢谢,危机好像减弱,正等物业抽水呐//@姑叙茶舍: 李老师,注意安全//@李冬君: D 谢谢,书好,我累//@DREAMSTATE:李老师,您地下室的50000册书可安好?远在上海,素昧平生,默默祈祷!!真想袖子裤脚卷起来,帮您淘水
@李冬君 分享图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7-22 12:24 编辑
不是死撑而是实诚,亦庄地势低于城区,地下室进水难免。德国莱茵河畔城市,每年一楼遭水淹已经是常态。
作为生活在北京的居民我更关心北京的缺水状况,按说北京年降水量大概是750mm左右,可是近10年来都只有600多些。南水北调远水不解近渴,北京缺水严重。今年北京久旱逢甘霖,6月底一场暴雨使北京上半年的总降水接近200mm,密云水库的蓄水增至13亿立方米以上,水位也上升了一米多。昨日一天降水210mm以上,估计这场雨会使密云水库蓄水增至15亿立方米以上,一天的蓄水够北京用三个月。这多少补偿了昨晚局部地区的险情和那些亡灵。老天爷的脸色也是多面的。
老程 发表于 2012-7-22 11:56
……  ……  ……  ……  …… ……
边走边看
四十年一遇大雨?
不是说61年吗。
李苗 发表于 2012-7-22 12:54
官方先说40,后来又改说60。民间有存疑。俺不知道听谁的,反正是够大的暴雨。
边走边看
李承鹏:图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7ba410102e4qh.html


北京突降61年不遇特大暴雨时,我正在千里之外写一篇中央部委去年花60亿购买运行公车的文章。很遗憾,帝都如泽,却只见北京的私家车上街打救被困者,不见那60亿上演英雄事迹。
就在新一轮打击微博造谣时,微博却开始救人,信息准确、有条不紊、专业分工。人们自发约定凡救助车打起双闪,整座城市闪耀的灯,是一颗颗跳动的心。这时候“素质论”是一种很扯的论,从汶川、玉树、动车直至昨天的61年不遇,对比前几年美国新奥尔良飓风事件的骚乱,中国民众的素质并不低。可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人总在灾难来临时才显示高素质?平时挤个公交都要恶语相向,排队买张春运的车票都要大打出手,这时却依稀有泰坦尼克沉没前的绅士风范。我的哥们去广渠门桥参加救援时,车一到,人们不约而同地喊“让女人和小孩先上车”。
中国民众平时的素质是被某种力量压制低的。当一个国家只热衷购买公车而不是打造公交车,当铁道部只管大干快上而不做好公共服务,出于自保也必须素质低。可人性就在那里,人性就像夜明珠,平时平淡无奇像块石头,关键时刻却会显示光辉。大家都知道了——那个趴在水里疏通下水道的大爷,那些站在揭了井盖的排水沟前的环卫工人,那些拎着矿泉水和面包冲进雨夜寻找被困者的哥们,那些平时接个串线电话都要疑神疑鬼,此时却大胆在微博公开自己门牌号和手机号码提供吃住以及热水澡的市民……我并不想用“我们都是中国人”这种煽情观点,我更想说,这是中国人的公民意识在成长。就是,你参与社会自治和管理,会有强烈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这就是文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都是公民。我欣赏赵楚先生写的北京新市民精神,而我认为暴雨前后并不是两个北京,它一直是一个北京,只是因为有种力量人为制造人群的割裂。大约两年前,北京对外地人限购时爆发过本地人和外地人的一场口水大战,北京人说“外地人滚出首都去”,外地人说“北京人有什么了不起,真正的北京人在周口店”。渐渐地,大家明白在这个国家,没有钱,人人都是外地人,真正的本地人住在中南海。当现代文明透进窗棂,当整个城市变成一片海,外地人本地人就是个很伪的概念。昨晚,我的哥们杨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开着他的悍马通宵帮人回家;昨晚,五岳散人提供场地接济被困者;昨晚,很多的本地人发微博呼吁关注那些住在地下室的北漂和外地来的上访者;昨天,一个叫李方洪的派出所所长为转移群众因公殉职……曾经的人群割裂,开始复合得那么合情合理,因为这是人性。


可是割裂仍在,就在普通市民打开自家的房门,私家车主冒着发动机被淹的危险一个个搭救路人……政府管办的公交车却按时下班,高速收费站仍按部就班向救助的车辆收费,平时见个小贩就追得狼奔豕突的城管不见踪影。政府完全没意识到这时正是做秀的好时机,哪怕给被困者就近在快捷连锁店开个钟点房。他们想不到,就像当初想不到给这座城上粉补妆安戴美瞳之余,还得修好下水道。他们只知道开足正面宣传的水笼头,不知道民意是最重要的下水道……这几乎是个图腾,只有上善若水,没有从善如流,不是城市不足,而是成事不足,一根下水道就割裂了我和你。

2008北京奥运刘欢唱的《我和你》,确实同一个世界,却不是同一个梦想。干部只会出国考察,不见上街视察,坐拥60亿的新车,却不见开出来搭救路人。最新听到的笑话,这座城市的管理者说从前天就开始组织十万大军进行预案防治了。十万大军防治,竟有十个逝去的生命,这表明我们按宏大叙事模式修建的城市有多脆弱。


和以前一样,此事必沿着大爱无疆、歌功颂德、灾难让我们更有凝聚力的路子发展下去。如果我没猜错,又会出现“一场大雨冲刷出人间真情”这样的标题。我反感这样的标题,不是一场大雨冲刷出真情,而是一场大雨冲刷出真相,真相是:一个连下水道都修不好的城市,永远进入不了上行道,当整个国家都修不好下水道,就该知道民意为什么天天在内涝。

好吧,就写到这里,现在去机场,飞南方。我不发一言,不置一文,只点一支纪念的烛。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7-23 09:44 编辑
如果一天的降水量夠北京市民用三個月,那就功過相抵了吧.
hong1611 发表于 2012-7-23 01:06
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这功、过,怎么抵?古代有献牺牲祭天求雨的,可如今至少30多条人命,是不是也太多了?
是的,天灾不可违。但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天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已有很多形成体系行之有效的做法。城市规划之初,就应该考虑一个靠谱的下水道体系是一方面。有效的防灾减灾预案又是一方面。天灾来时,如何组织抗灾、如何发布信息,教会民众应灾防灾应是熟练的例行动作。仅以香港为例,每个热带风暴都有预警,8号风球挂起时全城停工停课,政府开放临时庇护站让有需要者进入、台风来临前,公营或私营电台就开始15-30分钟不停滚动播出台风信息交通及险情状况,提醒民众具体防灾措施,包括提前疏通水道、堆沙包、当风的玻璃窗要贴上胶纸保护,在途的行人要留在安全地方等。劳工署有格式化的文本引导企业与员工提前签好台风期间的工作安排……有一回,早晨挂出8号风球,挂迟了,多数学生上班族已在路上,导致全城交通大混乱,结果无论私营还是公营电台的“phone in"节目,都在骂当局反应迟钝处理不当,并检讨至天文台到底是人员不行还是设备不行。
天灾之后,总结问责人事之不足,大概也是例行动作,唯此才足以告慰死者,并给生者以足够安全感。怎能以“哪里天灾不死人”这样一句哈哈漠然揭过?
边走边看
强台风走了,深圳还在不停地下着雨。
这次,本市政府可说是“以北为鉴”,应对基本合格,包括及时短信通知市民暴雨台风消息、民政部门在各社区开放学校会堂作为临时救助站并周知市民;交警一百六十辆拖车分散全市定点上路待命随时救援;政府各部门微博24小时专人值班,其中@深圳交警的表现最为市民称道,除24小时及时发布各处积水倒树塌方断路的情况,还提前告知市民特殊天气下四种违章占道变线掉头行为不处罚,周知市民丢失或捡到车牌应如何处理,等等……而市民也拍到多位值勤民警、交警在深水中疏通沙井的镜头,发上微博表扬……
    作为纳税人,俺们也知道可以要求的不多,政/府稍作为一下,小老百姓也都很知足了。
边走边看
哀悼!
边走边看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7-27 00:22 编辑

————————————————————————————————————
边走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