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改成“当知识分子遭遇方舟子时”,就更直白了。其实,这个尴尬不是今年才有的,至少有十年的积累,这里面,有江晓原的“科学文化”,有汪丁丁的“阿米诺酸”,有贺卫方的“教师也是纳税人”,终于碰上韩寒,这才爆发,但还没到高潮,好戏还将继续,不妨拭目以待。如果把这事放到历史来看,又岂止十年,几千年的老问题了,这不过是儒家和墨家的“名实”争论的延续,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科玄”相争的延续。
40# test

同问。本人98年爱钱氏文章至顶点,随后,慢慢转向胡适,原因就在胡氏才是“思想训练”第一人啊,现在我看文章,一见“文采、幽默”类的就倒胃口,而见“推理严密,一环扣一环”则提神来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