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est 于 2013-4-19 14:25 编辑

请晓梦君进来,让我们来练练推理能力吧。

以上面的帖子为依据,考虑一下,有几点疑问:

1,嫌疑人是孙维一人,还是一个团伙(孙维的一帮舍友)?

2,假设公安局已经在孙维的讯问中得到了“口供”——承认投毒。

请问:公安局是否需要这帮“舍友”参与讯问——“作证”?

3,在真相未清,证据未明的前提下,既然网络黑客已经获取了团伙串联的证据,为何贝同学还一意孤行的讨伐孙维一人?不去追究这帮团伙呢?

从短板理论上说,击破一人心机,势必造成团伙奔溃。
46# test
晓梦不会参与这种无厘头的推论。可惜聂海芬目前自顾不暇,她是唯一能破此案之人,这案子要是发生在浙大,凶手早就毙了。
老程 发表于 2013-4-19 18:01
好奇是人之天性。挑战智商也很有趣。

这里的难题,就是如何判断缺乏“证据”的“口供”与“证人”?能够理清这三者关系的才是神探。

现在我们可以假设直接证据已经无法求证,但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调查人证,收集口供。包括尚未公开的档案(警察)。

本帖最后由 test 于 2013-4-19 19:04 编辑

不知燕谈是否允许独立开贴讨论这个话题?开在哪一个版块?

或者,在作品版块里,虚构一个侦探片故事——“人证”(朱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