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很有趣的问题:
   1、现在的金星,是男的还是女的?
   2、刚出生时的金星,是男的还是女的?
   3、变性手术前的金星,是男的还是女的?
   4、变性手术当日但尚未实施时的金星,是男的还是女的?
   5、手术改变了金星的性别,金星还是不是金星?
   
   
人为地将事情复杂化?生下来是什么性别,就是什么性别,在法律上严禁变性手术,那不是更简单吗?
  你可以简单地将金星的性别确认为:手术前是男的,手术后是女的,但金星原来是男的,却要求变成女的,这个过程并不满足你的简单化原则。
  并不是任何一个男的都能接受变性后的女人——无论她多美。这也不符合你的简单化原则。
  奥委会当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鉴别运动员的性别,你也能。奥委会鉴别的是运动员的性别,而你鉴别的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人的性别。但我们讨论的是性别认同。这两个概念的差异你没理解吧?
  你觉得这问题很无聊,这是你的权利。但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人性更是复杂的。你希望能简单化地看待复杂事物。但色盲不能要求这个世界是没有色彩的。他可以说他从未看到过色彩——那是他的不幸,但这不代表色彩是不存在的。
本帖最后由 棋子 于 2014-12-24 09:16 编辑

先来看看你的强大的逻辑吧:
  “有人喜欢简洁,有人喜欢玩复杂,百花齐放吧。”(多好的态度)
  “我的想法是,复杂化就是为了忽悠,让别人看不懂然后产生畏惧心理。”(原来是一朵孤芳自赏的花!)
  “本来鉴定一个人的性别是简单至极的事,却要整出一组“很有趣”的问题(且不说那些问题里至少有三个是重复冗余的)。当指出那些所谓的“很有趣”问题一句话即可搞定时,又要进一步复杂化,搞什么性别认同。”(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当然觉得百花都是丑的)
  “性别认同有那么复杂有趣吗?”(那怎么可能呢?一朵孤芳自赏的花怎能容忍别的花在它身旁开放)
  “简洁并不容易,实际上要比复杂化难得多。某些所谓的简洁其实是文字游戏档次的。”(哦,原来简洁挺难的,简洁了以后还能孤芳自赏,岂不更难?啧啧!)
本帖最后由 棋子 于 2014-12-24 09:20 编辑

你理解不了性别认同,也不愿意谈它,这不奇怪。这事的复杂程度显然超出了你能思维的范围,所以你怕被忽悠,也是可以理解的。那好吧,不跟你谈性别认同,就跟你谈性别确认。
  太监是男的还是女的?
  太监要找老婆,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
“本话题”就是你规定的话题吧?你规定本话题是讨论李银河是不是同性恋,所以不能提太监。提太监就是事情复杂化,是这样吧?
       那你还请我公布什么答案?
       太监是无性人。真聪明!那太监找老婆干什么?
       怕我忽悠你?不是说,闲着也是闲着吗?
       我公布标准答案?那我不是抢了你一枝独秀的风头吗?
       还简单化!
真是滑稽。话题、标准答案你都规定好了,谁不按你说的说,谁就是忽悠,竟然还反过来质问:“你好像从来没有表达过自己的观点”。
谁在你心里能不歇菜?你就是真理嘛!
      还让我公布标准答案。简单化不是你自己提倡的吗?我不是故意搞复杂化吗?那你就用你的简单化原则确认一下太监的性别、太监的性取向,证明一下你的简单化原则攻无不克,这很难吗?
本帖最后由 棋子 于 2014-12-24 16:30 编辑

哦,太监的性取向,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异性恋。
      你是认真的?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异性恋,那是什么恋?那还叫性取向?这就是你的简单化定义?
      不该你拿出答案吗?有人说LGBT,你说主贴讨论的是李银河的性取向,讨论LGBT就是忽悠、混淆视听。我说有五个有趣的问题,你把问题简化为一个,说一点也不有趣,根据你的科学的简单化定义,李银河的性取向就是同性恋。凡不承认这一点的,都是混淆视听。我告诉你那五个问题是关于性别认同的。你说讨论性别认同是故意混淆视听、故意忽悠。我说,那好,就请你用你的简单化原则,确认一下太监的性别、性取向。这个问题该我回答?怎么回答呢?用你的简单化原则来回答?到底是你提倡的简单化原则,还是我提倡的?  

      太监是无性人;太监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异性恋。呵呵,那太监为什么要娶老婆?这问题不该你回答?

自己宣布自己胜利了,这叫什么?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而已。
      你是回答了太监的性别,可那是错的。你37楼不是说“英文有GOOGLE中文有百度”吗?去查查吧。你回答了太监的性取向?这你也好意思说得出口,“太监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异性恋”,这算回答了太监的性取向?你还不如说,太监的性取向既不是牛也不是马。
      48楼你又说“太监娶老婆和性无关,是出于变态心理。”这还是错的。而且你显然没意识到,问你三个问题,请你用你自己的简单定义去回答,原因就在于你肯定答不出来。还“变态心理”。你以为只要把你不懂的东西统统称为变态心理,你就安全了?啥叫变态心理,你懂吗?你说人家变态就变态?不只一个人说过你变态,你怎么不反问自己,你是什么恋?是不是也出于变态心理?
     还“太监是无性人”,拜托,太监只是被阉割了,没有生殖器而已,不等于没有性和性的要求。还“太监的性取向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异性恋”,你怎么不说太监都是双性恋?是不是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还装腔作势!
      太监和李银河没关系,但和你有关系。因为你说性别确认很简单,还举了奥委会鉴别运动员性别的例子。请你鉴别太监的性别、性取向,就是让你自己看看自己有多无聊。明明不懂还装懂。装懂也就算了,还不让别人说你不懂的东西。你自己看看,你是不是很像一个无理取闹的娃儿!
现在不说这三个问题是我自编的,无聊的了?你也想知道答案?
      可这三个问题是我编出来检验你简单化到什么程度的,所以,别指望我来帮你回答。不懂就去百度或狗狗,这样我还能顺便检验一下你的理解力大概在什么水平。
拉倒吧,装腔作势还装出瘾了。
      谁告诉你太监有性要求,就到火星上去了?还“没弄干净”,还“到了清朝基本绝迹”,去看看末代太监孙耀庭的回忆吧,你真以为事实可以凭想象杜撰出来?
      内分泌很难?不是说清朝操作阉割的人就已经很专业了吗?按你说的,弄得干干净净的,还难什么?
      这类自相矛盾的话,你说多少了?不知道脸红吗?一会儿说太监是无性人,一会儿又说太监是中性人;一会儿说太监不可能有性要求,一会儿又说太监娶老婆是变态心理;一会儿说太监的性取向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异性恋,一会儿又说这两种恋的必要条件是主角是男或女。然后还大言不惭地夸夸其谈什么医学难题。       我是不懂医学,可至少我不会把不懂的说成是懂的。
这里面哪有自相矛盾?

太监是无性人,一会儿又说太监是中性人。 --- 无性人中性人说的不是一回事?非男非女罢了。

太监不可能有性要求,一会儿又说太监娶老婆是变态心理。--- 没有性要求,为了虚荣去娶老婆,这不就是变态心理。

太监的性取向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异性恋,一会儿又说这两种恋的必要条件是主角是男或女。--- 这怎么矛盾了?同性恋异性恋这两种恋的必要条件是主角是男或女,太监非男非女,所以不满足这两种恋的必要条件。所以既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异性恋。

你是不是有阅读障碍?那么通顺的句子到你眼里就是自相矛盾?

不是说清朝操作阉割的人就已经很专业了吗?按你说的,弄得干干净净的,还难什么?--- 难什么?难在干干净净了就没有雄性内分泌了,所以就非男非女了。于是你的后两问就没有意义了。于是你就难以忽悠了。
ultra_cat 发表于 2014-12-24 23:42
拜托,无性人和中性人不是一个概念。不懂去百度或狗狗。
     太监没有性能力,不等于没有性要求。性变态也是一种性要求,只不过是变态的性要求,明白不?虚荣心不是性要求,明白不?
     照你所说,太监不可能有性要求,那么太监就不可能有性取向,明白不?所以和什么两种恋的必要条件没有关系,明白不?用两种恋的必要条件来讨论太监的性取向,叫思维混乱,明白不?
     清朝操作阉割的人学过内分泌?没有还能弄得干干净净,这内分泌系统还能算难吗?还不明白,就只能建议你自己找把刀去试一下了。
哦,忘了你没有能力区分“要”和“建议”的区别。补充说明一下,我是建议你自己找把刀去试一下,不是要你自己找把刀去试一下。还是不懂“建议”这个词的含义,就只能“要”你去百度或狗狗一下了。
本帖最后由 棋子 于 2014-12-26 10:16 编辑

你的脸皮厚到什么程度了?
     根据你的定义,太监没有性要求。我让你去看末代太监孙耀庭的回忆,你看了没有?是不敢看还是假装没看见?邹峰在55楼提醒你:“没有雄性性腺可以照样有雄性激素,没有雌性性腺也可以照样有雌性激素。”这个你不能假装没看到了吧?你在58楼不是改口了嘛:“如果除了睾丸,其他器官(比如前列腺)也能产生雄性激素,那么将睾丸删干净也没用。”(免费给你纠正一个错别字,不是删,是骟)你以为加上一个“如果”、“其它”、“比如”,你就能不显得无知、可以继续装腔作势了?活人的内分泌系统是不可能骟尽的,基因更不可能骟掉。明白不?还“继续下去出丑的一定是你”,拜托,一直在出丑的人就是你!出丑了还要狡辩、耍无赖,你已经丑到没脸没皮的程度!
      我没有给出自己的观点?47楼没告诉你为什么那三个问题该你回答?49楼、53楼没给你讲为什么你的回答都是错的?让你去百度一下中性人和无性人这两个概念,你百度了没有?看看你不要脸到了什么程度吧,竟然说:“本话题下我的贴里,那就是一个概念,指非男非女太监一类。没什么可讨论的,我的原意就是如此。”
      连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基本常识都不知道,你还装成科学权威的样子,给你指出错误你还来一个“本话题下我的贴里”,你的脸皮厚到什么程度了?
      太监娶老婆是变态但不是性变态?变态这个词你也敢用(前面提醒过你,不只一个人说过你变态)?你懂什么叫变态吗?心理学里有一门学科,叫变态心理学,你听说过吗?你以为把太监娶老婆说成是虚荣心,你就能蒙混过关了?照你这个定义,你就是燕谈最变态的,因为你就是燕谈最虚荣的。为了装出一副科学权威的样子,好享受不知情者对你的崇拜,你虚荣到不敢正视事实、甚至为了遮丑不惜歪曲科学的程度!
      讲到变态,还要给你普及一下科学常识,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同性恋或者双性恋和精神病理不存在任何关系,也就是说,同性恋或双性恋不是变态。你对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歧视是偏见,是不科学、反科学的。
      太监没有性取向吗?是根据你的定义没有,还是根据你对科学的无知没有?再免费给你普及一下基本常识,太监是有性取向的。性取向并不取决于睾丸或前列腺。脸宠说你的全部智商都用在证明自己正确上了,一点都不夸张。你的脑子要是还能正常思维,动脑子想想吧,如果性取向取决于睾丸或前列腺,那么曾经是男人的金星,现在就不可能以女人自居。
      篡改对手的观点再攻击,这是你的一贯伎俩。你懂什么叫“选择”?这么简单的词你都能用错,我懒得理你。还把思辨版的争论弄到品茶版来,你以为都跟你一样无聊、撑得慌?
别把无知当成骄傲的资本。我懒得再看、再回复你这种无知加无聊的问题。
同性恋及其成因
2009-01-07 13:51:00 来源:博览群书 林红 我有话说
进入21世纪,同性恋群体和文化日益展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像同志吧、同志网站、同性恋文学(丹美文学)以及同性恋题材的影视作品(如2006年最有影响的影片《断背山》),成为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

说“熟悉”,是因为古今中外都有不少关于同性恋的记载。我国史书上所载的“龙阳”、“分桃”、“

断袖”之典故和“娈童”、“比顽童”、“相公”、“象姑”、“兔子”等都是有关同性恋的记述。2008年5月1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高等法院宣判同性结婚合法。这是继2004年马萨诸塞州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后美国第二个认可同性婚姻合法的州,迅速成为互联网上的一大热点话题。在此之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有荷兰(2001)、比利时(2003)、加拿大(2005)和南非(2006);同性同居合法化的国家有丹麦(1989)、挪威(1993)、瑞典(1994)、冰岛(1996)以及德、芬、法、西、新西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如今,维护性少数人群的基本权利,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和民主进程的一大趋势。
曰“陌生”,是由于尽管2001年4月我国已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里删除,但仍把在性别上有认同困难的人看作病态。不少人开口闭口“同性恋”(言下之意是“变态”),言语里充斥着对同性恋的偏见和歧视。对导致同性恋性倾向的根本原因多数人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真正理解同性恋现象。



性倾向(sexual orientation)又译为性取向或性指向等,指生物个体感受到的性吸引力源自何种性别或性欲念指向何方。一般来说,多数人感受到的性引力是来自异性,为异性恋。可有少数人感受到的性引力却与众不同,他/她们爱恋的是同性(同性恋),甚至爱恋物体(恋装、恋物)或非人类的动物(恋兽)。具有这类非常态性倾向的人虽占人口比例极少,但绝对数并不小。在世界许多大都会中,有近10%的同性恋者,故美国的一些大城市和我国香港都有所谓“十分之一会”的同性恋组织。美国性学家金西对美国天主教、新教和犹太教等牧师、神父等神职人员进行的调查结果则显示,神职人员中同性恋者多达20-50%。

关于同性恋的成因,有先天说(或生物决定说)和后天说两大类。持先天说的学者认为:同性恋者在生理构造上存在着与一般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遗传因素、大脑因素和荷尔蒙因素。由于这些物质的而非精神性的因素,先天地决定了同性恋性倾向的形成。持后天说的学者则从社会建构论出发,认为是后天的童年环境、青春期经历和社会环境等心理和社会的因素,造成同性恋的形成。我以为,两说各执一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素质性同性恋与非素质性同性恋之区别。

美国性学家金西及其同事于20世纪50年代所做的上万例问卷访谈说明:异性恋和同性恋不过是处于同一连续体两端的两个点,这两点之间“充满着各种变异状况的渐进过程”,由此提出了“性倾向七分量法”。

0级:完全的异性恋

1级:几乎为异性恋,偶尔作同性恋的梦或幻想

2级:大多数时候为异性恋,时有同性恋倾向

3级:同性恋倾向与异性恋倾向各半,即双性爱倾向

4级:大多数时候为同性恋,时有异性恋倾向

5级:几乎都是同性恋,偶尔有异性恋倾向

6级:完全的同性恋

通常根据个体感觉到的性吸引力来自某一性别,判定其为同性爱、异性爱或双性爱。我国最早研究同性恋的科学家、青岛医学院教授张北川在1998-2001年间,先后四次对近千位男同性恋者和兼有双性爱的同性恋者进行了大样本的调查,还与2500多位同性恋及有变性倾向的人进行了交流。他从中发现:许多人感受到的性引力,实际上介乎于纯粹的同性恋(6级)、双性爱(3级)与异性爱(0级)之间的某一点上。对极少数人而言,吸引他们的实际上并非对方的性别特征,而是某种性行为带来的快感。还有个别人,主要是受某一个体的某种个性、性格或其它特点的吸引。

1994年8月17日,《今日美国》(US Today)发表的调查研究,询问过去10年的性经验(Battelle Human Affairs Research Center),有2.3%男性回答有过同性性经验。另一调查询问的是一生中的性经验(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有5.2%的男性和4%的女性回答有过同性性经验。

由上可知,同性恋可分为纯粹的同性恋者与有同性性行为者(含异性恋和双性恋者),纯粹的同性恋者所占比例不大。据估计,美国逾1000万所谓的同性恋者中,纯粹的同性恋者约500万人。与纯粹的异性爱者一样,纯粹的同性恋者性倾向明确而坚定,不可更改,因此又被称为同性恋专一者。学界称这类同性恋者为素质性同性恋,或排他性同性恋。电视专访片《鲁豫有约――爱人同志》中的嘉宾周丹和蓝色水晶、《社会能见度:张北川――爱人同志》中被访谈者秦老师,都属于那种对异性始终没有“性趣”而却情不自禁地为某一同性所吸引的素质性同性恋者。他们在追求爱与被爱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用秦老师的话说:美女坐其怀中他不“乱”,而美男坐其怀中他会“乱”。



我认为,导致素质性同性恋的根本原因有如下先天性因素。

首先,源自遗传基因(染色体末端分裂)。

性取向可能来自遗传的看法自中世纪以来就一直存在。1916年遗传学家理查德・古兹薛米特提出同性恋可能与性染色体有关,曾为当时不同的思想家们广为接受。到1950年,此观点曾一度被认为有误。近年来,相关研究再次显示同性恋与遗传基因的关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生物学家丁・汉默(Dean Hamer)教授的研究。

丁・汉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对同性恋家庭的观察。1993年至1995年,他曾通过美国某同志组织的报纸刊登了一则广告,标题为:男同志们,你们有同志的兄弟吗?他提取40对男同性恋者的细胞做基因检测研究后发现,同性恋的X性染色体长臂顶端区域中,有一个叫Xq28的基因,这个基因决定其性取向为同性。但汉默的结论遭到个别人的反驳。

1999年,加拿大神经医学家乔治・瑞斯(George Rice)试图证实汉默的研究结果。他对52对同性恋兄弟的细胞做了DNA基因检测,结果并不如预期的那样。这并不令他因此怀疑同性恋与基因的关系,而是使他进一步认识到Xq28基因可能不是唯一的相关基因,应该继续寻找同性恋的其他基因。

2004年10月,意大利心理学家卡普里奥-西亚尼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大规模的同性恋调查基础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共对98名同性恋男子和100名异性恋男子,以及4600多名他们的亲属进行了详尽的问卷调查,认为人类基因组成中的X染色体部分是由母亲一方直接传递到下一代基因体系中。这个结论不谋而合地支持了汉默的论点。西亚尼教授说:“现在至少可认为同性恋遗传因素与X染色体相关,但这并不说明同性恋基因仅此而已,一定还有其它一些基因,即使它们存在于其它染色体中也同样重要。”

2007年,德保罗大学的专家继续了汉默被搁浅了近14年的研究。为了搞清同性恋与家族遗传的关系,他们召集了1000对同性恋兄弟。尽管现在还无法最终确定,决定同性恋性倾向的是哪几个基因,但可以肯定有几个基因相互作用,加上童年时的影响,这个大家庭的兄弟们成年后都可能成为同性恋。这项研究还认定:男性的性取向是一生的,同性恋性倾向难以扭转。

其次,源自脑部结构――性中枢系统。

一般认为,人类的下丘脑控制性冲动的产生。上个世纪末以来,研究者通过实验比较男性/女性与男同性恋者之间下丘脑前端(又称丘脑下部,anterior hypothalamus,脑部相当小的一个区域,比高尔夫球还小)的差异。1991年美国盐业研究所(研究盐对人的生理、心理的影响)神经解剖专家西蒙・利瓦伊发表了有关丘脑下部特殊细胞群体的研究。该研究把下丘脑前端的间核分为四个区,发现其中三个区的体积并不因性别而显出差异,只是第三区的体积大小不同:异性恋男性的是同性恋男性的两倍。尽管目前还无法断定是这个差异导致同性恋、还是成为同性恋后才形成如此差异,但可以确定男同性恋与异性恋者的脑部结构的确有所不同。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动物学领域的资深教授弗莱德・斯托姆沙克博士参与的有关研究,也为同性恋是先天还是后天形成的论争增添了新证据。始于1995年爱达荷州的联邦羊群研究站的研究发现,一些公羊不愿意与母羊交配,反而更喜欢选择其它公羊。为了保证让牧民买到的是异性恋公羊,研究者们努力探究决定动物性倾向的方法。其中的研究结果显示,同性恋公羊和异性恋公羊在脑部结构和性荷尔蒙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为研究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的脑结构差异提供了新证据。

第三,与性荷尔蒙的分泌水平有关。

一些科学家曾将寻找同性恋的成因集中在血液中的荷尔蒙及性腺和尿液上。他们宣称,女同性恋者的睾丸素比女异性恋者高,而雌激素比之低,男同性恋者的睾丸素比男异性恋者低而雌激素较之高。19世纪末,医学专家们就相信同性恋在性腺结构及其分泌物上与异性恋者有所不同,并试图用各种外科手术和荷尔蒙治疗(去势和睾丸移植等)以矫治同性恋。尽管没有成功的实例,在北美和欧洲这种矫治法却一直沿用至上个世纪70年代。

近年来,科学家对仓鼠的实验发现了性荷尔蒙对性倾向的影响,因而推测性荷尔蒙对人类有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只能说明同性恋与性激素水平有关,还无法确定:是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同性恋还是同性恋的心理及行为引起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之,同性恋是颇为复杂的现象,其成因亦非固定单一的,不只受某一基因的调控,且基因层次的组成亦不同,如同“贫血”症状可能由不同的基因缺陷或环境影响而造成。不少研究者力主后天因素对同性恋的影响,如童年受性虐待、或青春期受到性骚扰,或是因为从事卖淫,或是因为家长养育方式不当而造成性别角色混乱等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尤其强调最初的性经验与性行为方式以及性别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如此种种,均有其一定道理。然我相信,后天说或许适用于解释非素质性同性恋的形成,但不宜解释素质性同性恋的成因。



不论是同性恋人群或支持立法维护同性恋权利的人,还是反对同性恋的团体,都很关注性倾向的成因问题。因为前者期望生物科学上的解释能够增强对抗对同性恋的歧视;后者则希望研究结果可以支持他们一贯的说辞,即同性恋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后天习得且自我抉择的行为,不值得立法保护。近年来,国际上同性恋人权团体已取得一个共识:个人性取向的成因与个人的公民权、政治权和人权是两码事,同性恋享有平等权利不需要什么科学解释,过多地强调“成因”意味着不公。深入研究和科学地解释同性恋现象,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同性恋,以消除对它的各种歧视和偏见。在这里,不存在倡导与张扬同性恋的问题。不是素质性同性恋的人,逼他/她与同性相恋相爱亦不成。异性恋者可选择同性恋常用的性行为方式,但选择不了性倾向。

中国文化虽不像基督教文化那样残酷迫害同性恋(判死刑、火刑等),但中国传统道德规范视同性恋为不道德。尤其是解放后,在禁欲主义统治下,我国对同性恋行为的法律和行政制裁都颇严厉。1997年,中国新《刑法》正式删除了流氓罪,过去用于惩处同性性行为的“鸡奸”之名随之而除。可是,在各种行政法规和规章中,仍可看到与流氓罪近似的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尽管可以说,中国已经完成了同性恋脱污名化二部曲(非刑事化、非病理化),如今正在奏响第三部曲――“非道德化”。近年来媒体对同性恋的关注,使人们对之有所了解,认为同性恋不道德的人在逐渐减少,视其为正常而自然的一种性倾向的认识在逐渐增强。但是,要获得全社会对同性恋的真正理解和认同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文化观念的变革不能用政治运动的手段解决,而立法保护同性恋不受歧视、享有平等权利(包括同性婚姻权),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在欧美各国,同性婚姻立法是以1969年美国纽约发生的石墙暴动事件为标志的西方同性恋运动的成果,同性恋运动的出现则与基督教文化及国家权力对同性恋的长期打压有关。我国情况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对同性恋的歧视和排斥主要是在道德层面上。因此,在我国,同性恋像西方社会那样形成一种政治气候的可能性很小,人们大可不必担忧同性恋会成为一种时尚得到张扬,以致威胁人类整体的繁衍,犹如不用担心丁克家庭的增加会影响人类繁衍一样。

我国实现同性婚姻立法的目的,犹如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博士第三次向全国两会提交同性婚姻立法提案时所言,是因为这些人群有“与众不同的性取向,有特殊的需求,也比较容易受到歧视”。是因为同性恋性倾向遭到歧视和排斥才需要立法保护,而不是其它带有功利的政治目的。有人说,立法承认同性婚姻,让少数性别人群也能与多数人一样,尊严而自由地生活,是21世纪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无知还不肯学习,建议你百度都不会,宁肯睁着眼睛说瞎话还不脸红。
       再免费帮你普及一次,这个网上就有的。你自己看看自己吧,这么简单的事,你就是不做。你的自以为聪明到底是能害了你,还是救了你?
你的理解力太差了。读一百遍再来“切”吧。
      另外,“傻X”是骂人,别以为有人护着你,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65# admin2
常人眼里李银河就是拉拉,可她自己不承认还用LGBT忽悠人。
-----------
晓梦、棋子,二位换个话题吧。
老程 发表于 2014-12-27 22:58

我早就换了,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李银河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这就是我前面说的性别认同问题)?可人家不同意。非要讨论李银河是不是同性恋。

我靠,你从哪儿翻出这么一篇完全不着调的东西,既解决不了你的太监问题又解决不了李银河是不是女同问题,还自以为找到宝贝了让别人看一百遍?跟你说多少次了,这些问题超出了你的知识范围,你就是看一百遍后也还 ...
ultra_cat 发表于 2014-12-27 23:46
别急,你也就是看不懂而己。这急也没用。
笨学生,学习态度又不端正,心理还变态,看来得一堂课、一堂课地教你。
第一堂课:什么叫性取向?
    性倾向(sexual orientation)又译为性取向或性指向等,指生物个体感受到的性吸引力源自何种性别或性欲念指向何方。
    这个概念中的性欲念,也叫性欲或性要求。幼童或性冷淡的成人可能因为缺乏相应的体验和感受,听不懂。待长大后或心理疾病治好后,就好鸟,就可以学习鸟。
第二堂课:什么叫同性恋?
    同性恋就是感受到的性引力来自同性,爱恋的是同性。
    美国性学家金西把性取向分为七级:
    0级:完全的异性恋
    1级:几乎为异性恋,偶尔作同性恋的梦或幻想
    2级:大多数时候为异性恋,时有同性恋倾向
    3级:同性恋倾向与异性恋倾向各半,即双性爱倾向
    4级:大多数时候为同性恋,时有异性恋倾向
    5级:几乎都是同性恋,偶尔有异性恋倾向
    6级:完全的同性恋

    根据金西的划分,同性恋有六级水平。第一级同性恋只是偶尔做同性恋的梦或幻想。李银河的同性恋倾向属于哪一级?这需要进一步检测。但李银河不属于第5级,更不属于第6级,这是可以肯定的。
今天先讲到这儿。祖上有因材施教的教训,鉴于你的智力水平,一次也不能讲太多。先把这两个基本概念想清楚吧。有困难就反复背诵,这个方法最笨,但笨人只能采用笨方法。所谓笨鸟先飞嘛。
那个祖上也是你的祖上,别欺世灭祖。
    你的学习态度很恶劣,停你课一周,等你态度好转后再给你上课。
怎么叫唤也没用,就是要停你课一周。
不尊重老师,还对教材出言不逊,加罚你停课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