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38℃,来自上海人民的呼声……这个经典的。。

一、后羿,你妈喊你出来射日!!!
二、躺在凉席上,感觉自己就像是铁板牛柳。
三、当电风扇变成了电吹风,我觉得人生都失去了意义。
四、女孩,遇到给宿舍安空调的校长,就嫁了吧!
五、每个在上海上学的孩子,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夏天桑拿,冬天冰箱,晴天火焰山,雨天水帘洞……四年以后都炼成孙悟空,到哪都死不了!
六、有两个陌生人来到上海,然后,然后他俩熟了……
七、桌子太烫……以至于一只蚊子被烫死了……
八、这凉席感觉怎么跟电热毯似的!
九、蚊子不叮人,只叮冷水管了……
十、热干面不用煮了,买不到生鸡蛋了,衣服洗完了可以穿了,汽车发动不用点火了……
十一、我一直在想,哪天绑架了校长,给他绑到学校宿舍的床上,就给他一个小风扇,看他能活多久……
十二、从前有个小孩在上海上学,上着上着他就热死了 ……
十三、这么热的时候停水了,我想去校长家洗澡……'
十四、我的肉身即将热死在上海……我的灵魂将与你们同在……
十五、我若热死在上海,同志们记得来收尸,辛苦你们了!棺材里一定要有空调……
十六、我每个细胞都需要空调……
十七、宁可在空调房里哭,也不要在电风扇下笑……
十八、上海将上演一部重口味写实电影:《全城热死》……
十九、如果我死了,请在每年这个时候给我烧一台空调。
前面六七条蛮有创意,后面十来条,普通。
上午去了趟菜场,回家后见到此劈首第一句,顿感深得我心。
照片,照片,万仙山走马的照片呢?
那天瞥了一眼中国高温地图,发现,杨林兄所处的山东沿海,在全中国范围内,都是难得的清凉绿洲,仅次于俺刚刚离开的西藏。早知如此,耗也耗在拉萨,真是愚蠢。
想起,在拉萨河边看到很多客栈,价格非常便宜,环境也不错。悔之莫及。
读大学时,俺倒是经常在暑假期间去学校里歇夏的,感觉,校园比家里,温度至少降低2度。
现在,世道变了,连莫斯科都玩起37度高温来了。
羡慕水色。看来,幸灾乐祸真是人之常情。想起去年在某地,晚上还要用电热毯,听说上海持续37度高温,一行人竟然个个面露喜色。人啊人。
南京盛产名鸭,但蒸鸭倒不曾听说,杨林兄别有所本?
名单上的这十大城市大都地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西安是其中唯一的例外。地处西北的古都西安进入这一名单,让人非常意外。
金秋 发表于 2010-8-3 10:27
这个记者缺乏常识,在最近几年的北方高热之前,中国大城市里的绝对最高气温,一直是被西安牢牢把持的,记得是四年前,才被石家庄打破。
不过西安到底是北方,尽管最高气温可能会很热,但只要一下雨,气温立刻凉爽到秋。俺当年就是在西安乾陵,一下子被冻得发烧的。之前还三十多度,雨后顿成十几度。
现在看,这也算不作数的老黄历了,现在的西安,也可能经常遭遇桑拿天,和北京一样,而我八十年代去北京,北京人连凉席都不用的,更没有每天洗澡的习惯。十天前飞机曾路过西安,转机时在咸阳机场熬了三个多小时,发现空气非常浑浊,能见度似乎不足五十米。
明天又报30~40度
水笺 发表于 2010-8-3 19:37
啊,水和电来了吗?
不过,上海今天的实际最高气温,是39.6度。
老实话难讲啊,一讲就是幸灾乐祸,不讲,老实人做不成,唉,这盖被子应该是实话实说的嘛,怎么在本楼就变成了忒没同情心的人心大暴露了涅?仿佛,水色惟有立马直飞上海一趟才能证明她不是幸灾乐祸。俺呢,也只有为了 ...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0-8-4 06:41
哈,俺也天天盖被子的,但不是自然状态,这就是差距。羡慕梦子啊,刚才又去了趟菜场,还不敢抱怨。寒斋附近的菜场,偏生赶在盛夏时节装修,卖菜人都被赶到临时窝棚里,那才叫一个惨。
不用说,上海的新闻里,是看不到民工热死的新闻的,电视台多年一贯的风景是,报导领导给一线工人握手送毛巾的画面。不过我好久没看本地新闻了,不知今年有何新变化了。
说到火炉,原来听说武汉最是酷烈,我没有体会。相对体会最深的,首先是杭州,其次是南京。在杭州曾大面积感受(还曾夜宿西湖边,感受滚滚热风),对南京的感受只有一次,由于住在一家由澡堂改制的临时旅馆里,印象也无比强烈。还曾感受过芜湖的酷热,芜湖也在长江边,只是因为城市规模不济,才未能进入四大火炉,但酷热程度,与武汉大概也有一拼。对武汉的热,主要来自阅读。
俺每天看的,昨天为止还没有去送毛巾
老木匠 发表于 2010-8-4 11:11
哈哈,就上海而言,这该算划时代的进步了。
不过,记得陈书记时代,已经不仅是送毛巾了,还包括矿泉水。
感受过西安和济南的酷暑,相比之下觉得西安更可怕。那时候住在顶层,早上去摸天花板还发烫,酷热那几天我干脆不上课,和一个同学坐在洗衣间地板上下棋,隔一阵就冲一下凉。
青岛的八月一般也很难过,但只要出差到济 ...
亦工亦农 发表于 2010-8-4 11:40
青岛人都这样说,别人还怎么活?青岛,在前空调时代,历来是世人心目中的避暑胜地。
98年夏天,俺去过另一个传闻中的避暑胜地莫干山,把我热得,整整三天,几乎未出宾馆一步,最后,莫干山是啥样都没见过,就仓皇回家了。
经验上,夏天,树木茂密的山里,如果没有风,马上就会闷热成地狱。
济南比起其他几个有名的火炉,不遑多让。       老舍写过《济南的冬天》,很多同学说是被这篇文章骗到济南的——冬天没感觉到老舍说的温暖,夏天反倒由于”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热得厉害。
买甘 发表于 2010-8-4 12:38
哈,老舍的此类形容,看来不靠谱的多。在《骆驼祥子》里他有个名段,极言北京之热,若信他所说,当时的北京已是地球热都。其实,那会儿的北京,并没有热到那个份上。假如有人因为他这番形容而拒绝上京城,日后也会叫嚷“受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