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
《中国的出路》之76(魏京生)
2012-12-18
在网络上看到国内学者陈永苗先生的文章,批评习近平李克强的所谓改革,就是新的法西斯主义。这个结论可能很多人不能接受,会认为太超前或者太过分。我认为一点都不过分,只是有点超前。

说他超前,是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幻想中,一厢情愿的以为所谓的习李体制是一个改革的体制。这是人类经常犯的错误,一种喜欢用美好的幻想减轻现实痛苦的自我安慰法。

这是非常有用的方法,能使人们在痛苦的现实中保持心理的平衡与安宁,是渡过难关的各种方法之一,但也是容易自欺欺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灾多难的中国历史,使得中国人的这种自慰心理特别强烈。这才是所谓的中国特色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骗局,正是根据这个基本特色设计出来的。

邓小平当年上台后所进行的改革,是一场市场经济的改革,说白了就是改革成为资本主义制度。这个资本主义能够使经济快速增长,这个他没有骗人。这个经济增长后谁得到好处,他就含糊其辞了。

他说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老百姓的自慰心理就理解成为:咱们大家可能也就跟着后富起来了。那不是邓小平也说是社会主义吗?既然是社会主义,财富的平均分配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遗憾的是,老百姓忘记了自己并没有决定权,这是你们的邓大人坚持不搞西方民主;坚决要搞一党专政的原因。到底是一部分人永远先富起来;还是社会主义的平均分配?那是人家当权者们说了算,不是民主说了算。结果自慰的老百姓就难免受骗上当。现实就是一部分人进入了世界首富的行列;大部分人还停留在人类贫困线之下。

当初胡锦涛温家宝上台的时候,也许诺了胡温新政。老百姓一如既往地用自慰心理给了这个新政美好的内容。胡温说要和谐社会;要民本主义,老百姓就误以为这回轮到我们平民百姓富裕起来了。

遗憾的是人家没说让你们富裕起来,也没说让谁富裕起来由你们民主决定。所以说了也是白说,老百姓再次上当受骗。结果先富起来的人们实现了伟大的理想,挤入了世界级富翁的先进行列。老百姓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人家灯红酒绿消费世界一半的奢侈品;而自己却连病都看不起。

这种早期资本主义的残酷现实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英国法国和美国这些国家的民主制度迅速发展。在民主的前提下;在人民的意愿得到一定程度尊重的前提下,财富逐渐向平民百姓倾斜;社会分配逐渐趋向于平均。

正是在这个形势下,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逐渐发展起来了,社会也变得稳定和谐并且越来越安全了。由于有了迅速发展的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基础;也就没有对外扩张的需要了,最终放弃了殖民主义扩张的动机,兴起了一股非殖民化的热潮。

可是不是所有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都按照这个模式改革?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这些发展较晚的国家,有着和英美不同的文化传统,他们的大资产阶级不太愿意向平民百姓让利,宁肯维持巨大的贫富差距,也要和英美的富翁们并驾齐驱。

这就需要缩小国内市场,开辟海外市场,压制民主使它成为畸形的制度,就成为这些国家的政治需要。发动民族主义热潮,扭曲民主的制度造成事实上的一党独裁,是这些国家在二次大战前的共同特征。争夺发达国家占有的市场,是这个热潮背后的真正动机。大家习惯把这场运动称为法西斯主义运动,是因为最早提出这个意识形态的是意大利的法西斯党,而德国的纳粹主义是更完整的表达。它的名称叫作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邓小平体制走到胡温体制结束,已经走完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过程,确实到了不改革不行的阶段。现在面临的形势,和十九世纪的英美,二十世纪的德、意、日进入了同样的阶段。

巨大的贫富差距;狭窄的国内市场,迫使经济发展进入停滞阶段,把发达国家当作殖民地使用的可能性正在迅速丧失。国家和社会确实走到了十字路口,从上层到下层都模糊地意识到不改革不行了。可是怎么改革呢?大家的想法并不一致。

开辟新的殖民地,然后慢慢的改革民主制度。现在不是十九世纪,已经没有这个可能性了。像二十世纪那样搞出一个法西斯主义来,这个可能性很大,而且是东方型的文化滋养下的富翁们的最爱。

更重要的是共产党很好地保持了一党专政的现实,甚至不需要像德国意大利那样创造一个法西斯党然后争取上台。所以在官商结合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在大资产阶级牢牢地掌握着权力的前提下,选择民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选择法西斯主义就顺理成章,能够得到官僚资产阶级大力拥护。

从这一届习近平、李克强上台前后的表现来看,打击贪官以博得民意;煽动民族复兴以造成运动;对外强硬以做好准备,这都是走向法西斯主义的过程。唯一被否决的就是建设民主制度。按他们的正式说法就是:不走毛泽东邓小平的老路;也不走西方民主法制的邪路。

看来他们的确实要走新法西斯主义的死路了。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农民问题是中国问题的根本所在  这一点毛也是如此认识  如果能充分发展城镇化  建立各自的区域市场  并相互与全国市场对接  政府配套建立起与城市类似的乡镇基础化服务和设施  尽量就地消化多余的农业劳动力。。。那这是历史性的变革
陈不能和老魏相比并论  老魏是不怕死的老运动员  一直叫喊要革命的  呵  不过他有的观点还是值得一看的  诸如对贫富悬殊和中产阶级的分析等等
城镇化的核心还是盖房子,只不过是盖在县城和乡镇。
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钱,二是地。
钱若靠中央财政拨款还得继续增发。吸收民间资金,中国农民中有很大比例的家庭拿不出钱来。有钱的集团或个人无利不会投 ...
老程 发表于 2012-12-20 23:06
不仅仅是建房子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培植产业  一般都是以区域农林牧副渔产品的粗深加工为头  有条件的因地制宜的培育其他工业产业和第三产业  当地农业则是以专业化和合作化的模式  提高效率  这也是北美的模式  只是中国的国情不比北美  人口太多  历史包袱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