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老程光荣退休。退休也是我梦寐以求的。
老程退休后,还准备发挥余热吗?
企业退休,职称对收入的影响不大,如果是事业单位退休,那差别要大多了。
国有单位的评聘分开,倒并非是走个形式,实际上是强化了领导的专权,你不听话不老实,就算你有高级职称的头衔,我也可以不聘你。
至于说在社保那里,有关系一切都好说,这些小权,就操在承办人员的手里,他要睁眼闭眼,就给你了。不过我估计,社保的相关文件里面,可能会有“外企聘用不算”的规定,推而广之,估计民办学校聘的也不算。
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可以申评职称,倒是公务员身份的,不能参加评职称,这是我最为郁闷的,否则我也可以申报高级职称了,唉,真想给自己弄个高级职称的头衔,最好是正高,哪怕和收入完全不挂钩。
公务员不能评职称吗?我妈就是高级经济师嘛,好些当官的不都有职称吗?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3-10 11:24
好些当官的都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的,他们原本就有职称,调入机关后,原职称与工资待遇脱钩,但他们如果硬要在名片上印上原职称,那也是他们的自由。


晓云老妈“高级经济师”是什么时候评的(80年代吗?),在哪里评上的?


人职发[1990]2号、国发[1993]78号、人办职[1994]5号等文件规定
“国家机关不得开展职称评定工作,也不得自行评定所谓本系统、本单位内部有效的职称。凡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单位,不得实行企业、事业单位的职称,工资及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但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符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考条件的人员,仍可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其技术资格不得与工资、奖金等待遇挂钩。”


《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
公务员职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各职位类别的适应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目前,国家还未出台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的规定,对公务员统一暂按综合管理类管理。


公务员现在不缴养老金,以前缴过,后来说不用缴了,就把前面缴的全退了回来。
不合理,人民群众很生气!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1-3-10 12:31
想想不合理,其实也没啥不合理的,公务员收入,是从财政列支的,所缴养老金,本来就来自财政。要求公务员缴养老金,不过是在公务员的工资单上,增列一虚拟工资而已,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兼回旧苗:听说公务员交的养老金只象征性的一滴滴,退休金却是最高的,所以,还要那职称虚名何用?...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1-3-10 12:20
职称对我而言,可并非虚名,我如果利用在机关的便利条件,尽快评上正高的话,那乘着年轻,还能想办法调高校任教呢,呵呵。四十周岁以下正高职称,去高校应聘还是有点优势的。
可惜机关一律不评职称,我曾想曲线救国也不行。
养老金是从你的口袋里掏出来的,已经跟财政列支没一毛钱关系了。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1-3-10 12:47
等花间当上国家领导人再来做这样的规定吧。
前几年机关缴养老金的时候,不过就是在工资单上多列了一项“养老金”而已,实际上发到手的钱一分没少。
评哪个系列?哪个系列都能评,我原来有个同事,事业单位调过来的,公务员身份暂时解决不了,就放在部门内设的一个事业单位(放编制用的)里,到评职称的时候,他去参评,仍报他原来的系列,一评就上了,实际上他所从事的工作,和他的专业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政工师系列,现在仍有,不归人事部门管,由宣传部评,宣传部内设有个职称处(科),就负责这个事,还挺有权,求上门的人很多,因为人事部门有规定,政工师系列,享受和其他系列相同的待遇。
哦,旧苗的意思九十年代后按规定不能评了?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3-10 13:10
我们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就是90年代以后的事情呀,以前的所谓“行政编制”、“机关编制”、“干部编制”,和现在实行的“公务员编制”,还是存有差异的,实际上,现在的机关工作人员中间,公务员所占比例并不高,到乡镇一级,政府工作人员好几百,身份是公务员的,不会超过30、40,其中可能接近一半是所谓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
我妈退休时那个高级职称没派上用处,后来某次加退休金时靠这职称加过一个七百元,还是很值钱的---------要知道她退休时退休工资只有一百多一点。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3-10 13:17
机关办事,有个惯例,即所谓“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当然,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还有土办法。规定是一回事,执行则是另一回事,不能太当真的。
哦,是这样,就是说我妈现在跟公务员系列拿退休金,实际上直到退休时她也还不是公务员。
邱晓云 发表于 2011-3-10 13:30
当年实行公务员制度时,原来的“行政编制”(同时个人具有干部身份)是集体转的,也通过所谓的考试,实际上是给答案的开卷考试。已退职人员,没有纳入进去,按原来的行政级别(或职称)享受相应离退休待遇。在此之前,职称和行政级别的对应关系大致是,中级职称工资待遇参照科级,副高参照处级,正高参照厅级,从这里面可以看出,当年知识分子的工资待遇还是很高的,所以当时很多有职称的人,未必愿意挂靠行政编制。
机关退休干部,心态也不平衡,他们和更好的比,和现任的比,骂娘骂得更厉害。
退下来后待遇最好的,是所谓离休干部,不管原单位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只要纳入离休范畴,月工资都在8、9千以上,另外更舒服的是,医疗全包,不管用去多少医药费,自己一分钱不用掏。前不久我还听一个老革命发牢骚,什么离休干部,都是些俘虏兵,我顶了他一句,你心态有问题,有俘虏兵,但不能说都是,再说了,俘虏兵参加的也是革命呀,国民革命军,哈哈。
36# 傻瓜也快乐  
再去高老庄赴饺子宴,我只能提拉一瓶醋去喽。
老程 发表于 2011-3-10 14:37
让何毓玲大姐带菜,她是编审,正高职称,有钱。
现在高级职称也泛滥成灾了,其他省的情况我不了解,就江苏来看,已经把许多系列的副高职称的评定权下放给了市里,比如高级教师,市里可以自己评,这样一放权不得了,每年一评一大批,几年下来,数字惊人。
十多年前,我在某高校工作时,该校正教授十人,十年过去,正教授近百。
省里把几所省属重点高校的正高、副高的职称评定权下放给了学校,然后每年给小学校的教授名额增加了许多,自然就越评越多了,我工作过的那所学校,现在每年能分到十多个正教授名额,用不了多久,教授数字还会翻一翻,他们还觉得名额太少,每个学院平均只能分到一个名额。
嗨,我没车,拎那么多化冻流汤的肉坐地铁换公交,你要累死我呀!
在我们社,正高一点不值钱,只相当个科级!
当官的钱才多呢,只要有个一官半职,所有工资待遇马上上去了!
39# 李旧苗
何毓玲 发表于 2011-3-10 15:26
是,当年我在高校时,那所学校还是专科,党委书记、校长均为副厅级,但给正教授的工资定的是正厅,比校长书记高;中层正职为副处,给副教授定正处,高于中层正职。现在呢,没有职位的正高,待遇比学校中层干部差远了。


何萍是三级教授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