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光阴似梭,日月如箭啊,转眼功夫,养老待遇也成燕谈热帖了。这事,其实老残发言权很强大的。老残据说是当年全省业内最年轻的正高,后来还做了N回高评委,可谓是眼睁睁地看着评职称是怎样练成娱乐化的,太好玩了,容后叙。花开两朵单表一枝,关于养老银子问题,老残的最大体会是,最迟进入后中年时代,一定要做些投资,作为货币贬值的对冲标的物,不然单靠养老金和些许存款,晚景凄凉是一定的。想想吧,不过二十年前,年入万元的“万元户"是多么牛X呀,中青年燕友们,千万不要忘记呀.
老残油记 发表于 2011-3-10 22:32
几年前,我从人事局那里看到一份全市(县级市)高级职称的统计表,正高人数达一百几十位(不包括市里某所高校的正高人数),几年过去了,估计又增加不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主任医师。
有位老同学,评上高级教师后说,职称到头了,我说不是现在已经开评教授级高级教师了吗,你还可以继续奋斗呀,他说,教授级高级教师,全市也没几位,不去想了,我说,到你退休,全市教授级高级教师的人数,现在的十倍恐怕都不止,刚开始评的时候,标准很高,控制很严,过不了几年,就会大大放松的,肯定是这样。
老残把钱投哪了?给我等介绍介绍经验,回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