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众怒啊,说的有道理啊,我也说的是阅读印象。
中国人,一,因为实在找不出思想敏锐的先贤,二,误是把受迫害作为立场、思想正确的要素或光环,喜欢胡乱树立偶像。

——是啊,看人还是看知识、思想和信仰。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4-11-27 11:31 编辑

说到胡鲁的不同,昨天读了一文,提出下面看法——

胡适与鲁迅的不同

1、从中国新文化运动地位看

胡适主将、鲁迅边鼓角色

2、从中国人和政府的相处态度看

胡适忙于批评政府(意即待具体个人宽容)

鲁迅忙于批判国民性(意即怀疑人性、待人刻薄:“不殚以最坏的心思来揣摩人”,与人嘴仗)

3、从中国政治立场看:

胡适主右派(依靠国民党、合作、非暴力的意见分子)

鲁迅主左派(同情共产党、激进:与政府坚决不合作,与致力于推翻现政权的左翼政治势力日益接近,大有助一臂之力之义)

4、从中国社会文化政治理念看

胡适,长于新世界建设者

(坚信民主是世界潮流、一生的选择、意见,都是“为国家百年设想”)、

鲁迅,长于旧世界破坏者

(没有明确的社会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是绝望的)

5、从人格气质看

胡适当事人姿态

(相对独立,保守、自由主义者,一种平常心态,是渐进的,理性的态度:“就怕到时候你连不说话的自由都没有”,对马克思列宁社会主义的否定)

鲁迅局外人风格

(激进、强有力的批判者;有抵达思想深度的思想能力——想起了汪晖论鲁迅的“双重否定”:以现代西方否定中国传统、以怀疑(实为日本亚洲的超克观?或许苏联社会主义?)否定现代西方,这样的深邃思想能力、毫不妥协、坚韧诸多品质)

6、从对西方了解看

胡适了解直接

(美国博士、对西方社会了解的多,保守)

鲁迅了解间接

(日本专科肄业、二手西方知识,激进)

7、从风格审美看

胡适阳光

(一个是连着开阔、暖意的春的春景,有了奔跑的活力;清澈明亮,易于接受;阳光下也有阴影)、

鲁迅冷峻

(与鬼对坐,一个是通向深邃冷寂的长夜,反顾己身的快活,不再迷于人间的幻象;暗夜后亦有亮色)


看了觉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