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一例:什么叫资本运作?

解答:什么叫资本运作。

    一游人到小镇一旅馆,拿1千元给挑了个房间。他上楼时,店主拿1千元给屠户支付了欠的肉钱;屠夫去猪农那还了猪钱;猪农还了饲料款;饲料商去付清召妓的钱;妓女赶紧去旅馆还了房钱;这1千元又到店主手里。这时游客下楼说房间不合适,拿钱走了,但全镇债务都还清了。

(自新浪微博)

——是这么回事吗?
所以说文科中经济学是最难的。因为牵涉到了人,而人的思维行为是无法量化的,只能靠统计假设。有时一个已经证明是双赢的方案,具体执行时就没戏了。有人为了自己多得一点甚至不惜少拿一点,只要别人倒霉就行。比如明明可以大家都拿到100元的,有人就宁可自己只拿50元,但其他人一无所得。因为人人都有100元就人人平等了。而别人都没钱只自己有50元就意味着自己比别人强。

——极是。世界的复杂是人的复杂造成的。什么好事,一旦有了人参与,必然一塌糊涂。
嗯,楼上叫什么?博弈?
关于一楼问题,我同学是个分行长,回答是:

除了房客,对债务链里的任何人来说,相对的资产与负债都为零。房客的资金只是一笔启动资金,只是改变了零资产的互欠模式,并没有改变他们的资产状况,所以房客退出的时候,他们相对的资产状况依然为零。

这是一个标准的三角债模型。还应涉及利息及其它费用,如果这样就很难成功。

比如当天东北三角债,朱镕基注入资金,就依然没完成。
我搞懂了:原来一楼只是个债务清偿问题,而不是个资本生钱的问题。属于财务问题,不是财富问题。

这个同学回答:财富来源于交易,没有交易不可能产生财富。

所以,6楼的问题,是个人性游戏测试问题,既不属于财务问题,也不属于财富问题。

结论,6楼盖歪了。
原来1楼主贴“什么叫资本运作”,并非资本问题。

谢谢楼上诸位,问题解决了吧?
最常见的经济手段就是利息。——嗯,我也曾考虑到利息和折旧的问题。楼上考虑利息是惩治坏心眼,我考虑利息是货币的逻辑是不断贬值,否则借出去一千,收回一千实际值只有八百。

还有一个就是消费和折旧的问题,那一圈人和物不可能不吃放,生产工具不可能不折旧。

所以,主楼的那个一千元走一圈,太理论,太纯粹,现实中是打不了通关的。

何况,后边又考虑到了人性恶的问题,问题就更复杂了。光是经济规律不够用,还要增加法律的制约。

挺有意思,不知道增值获利还会涉及到哪些因素。应该说还有天灾人祸的问题,比如旅店老板娘收到妓女的一千元,一激动失手把旅店烧着了。这就涉及到保险的问题了。
本帖最后由 吹笛在湖北 于 2015-4-18 23:40 编辑

先借的人付一定的利息作为对后借的人的补偿。如果还是有不少人争,就提高利率,使得一部分人知难而退...

————

记得同学银行工作的父亲曾说过:银行是买卖钱的商店。

这个定义好,符合资本和市场的含义。这样借贷利息差,就成了银行的利润。所以,生产从实体经济的农业、工业到了虚拟经济——证券市场,第三产业诞生了。是这样理解吗。

问题是,作为秩序的维护者,市场的第三方政府也参与了银行运作,利用银行借贷的时间差,不依照实银行借入的本金出贷,而是超额发放钞票,自己印钱自己花,结果市场货物少了,货币多了,造成通货膨胀。

市场上钱多了,就搞起了以钱涨跌钱的游戏,股票。多的钞票拿去入股,公司以小(20-30%拥有比例),控制百分百的钱;适当的时候报亏乃股票贬值,以至破产。也就是国家用20-30%的归零了70-80%的泡沫...

反正是这么个意思,我觉得经济,钱,货币等等(不知道资本算不算在内),就是一堆数字。年终做账平衡了,经济就正常。做不平,就是赤字。资本主义就抵债,公司易主;而社会主义国家就呆账死账打包,另换账本照旧运行,所以有人说社会主义没有经济危机,文革结束说中国经济到了破产的边缘,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政治手段。

最终,市场繁荣依据是实体经济,但空转一样,考的是账面平衡;账面平衡不过是一堆数字,功能是给市场信心。所以,经济是否繁荣,实质是人心是否有信心。

瞎说了,经济到底是怎么回事,期待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