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宣判结束后的法庭教育阶段,法官特别对当场听取判决结果的李天一说:“作出这样的判决,跟你是谁的儿子没有关系。”
法不容情。其实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梦鸽应该懂的,但对孩子的溺爱已经让这位母亲丧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以自己单薄的能力一二再,再二三地挑战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结果惹来众怒,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梦鸽的作为让人联想到了《愚儿弑母》的典故。

   书说:清朝光绪年间,无锡县城里有一对母子,贫困潦倒,孩子叫陈阿尖。虽然只有六、七岁,但为人奸猾。一日集市上来了一个卖黄花鱼的贩子,老百姓都围着买鱼,鱼贩子也忙得不亦乐乎。最后人散去的时候,鱼贩子发现丢了一条大鱼,他环顾四周,只有一个光屁股的六、七岁孩子,靠着墙站着,并无他人。只好认倒霉,悻悻而去。

这个孩子就是陈阿尖,原来他趁人多的时候,偷了一条大鱼,把它放在背后,靠墙挤住。等鱼贩子走后,他蹦蹦跳跳地把鱼拿回家。陈母喜出望外,但又愁起来:“鱼有了,可没有煎鱼的油啊!”孩子连忙说:“不要紧。”说着,从自家破棉被上扯下一团旧棉絮,来到粮油店,边走边扔,棉团落进油缸里,他飞快地往下一按,沾满油,一夹,跑回家,挤了一碗油。陈母乐滋滋的夸奖自己的儿子聪明。

就这样,陈阿尖从小就偷鸡摸狗,邻居找到陈母,陈母总是不问青红皂白,护短赖理。得到母亲庇护的陈阿尖长大后便欺男霸女,强取豪夺,最后因抢劫官银,成了官府缉拿的江洋大盗。当他被官府捉拿归案,行刑问斩之时,陈阿尖对前来探望的母亲说:“儿临终有一个要求,想吃一口奶。”陈母含泪上前,陈阿尖一口把母亲的乳头咬了下来,说:“正是你当初的纵容和包庇才使我落到今天的下场,我恨你。”陈母听后老泪纵横,悔之晚矣。

人们常说:一个伟人未必有一位伟大的父亲,但一定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可见,母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知书达理,她每天用芦杆在自家门前的沙地上写满了各种字体,让欧阳修临摹,日复一日,为其以后书法和文学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后来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此外,孟母教子三迁、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爱迪生的母亲化“愚儿”为奇才等等,每一位伟大的母亲都不是以溺爱来教育子女成功的。但李天一的母亲却选择了溺爱和护短,最终将自己的孩子送进了大了牢。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希望梦鸽能从中汲取些教训。但有一点还是让人挺担忧的:李天一通过在10年的监狱教育后会不会有一点幡然醒悟?如果醒悟了,会不会迁怒于母亲梦鸽?会不会也咬掉梦鸽的乳头?以李天一桀骜不驯的个格这事是做的出来的,那时,梦鸽可要小心了,护好自己的乳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