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南京,一座令人伤感的古都


                              南京,一座令人伤感的古都


      8月24日,入住东南大学(原中央大学)榴园,随后和同事陈灏步踱去玄武湖。

      从“六朝松”辰辉朝露下如沐如浴地出来,徐行在嫩绿水杉夹道的彩色人行道上,横越车安流静的马路,绕道鸡鸣寺,下穿古城北墙,凭临玄武湖畔,放眼四望,高楼林里,仄小玄武湖上星布六洲(六个小岛),荷红柳绿,穿波越水,一览无余。坐了电瓶车匆匆浏览一番,算是到此一游了。

      玄武湖据说是明汉王府后花园,汉王常来此游。想来当初宫女如蛾,柳州上飞来飞去。玄武湖称名传说在南朝刘宋年间,更早时孙权在此训练水师,后来湘军战船桅杆林立于此,现在江湖不通,古迹全无,唯有荷花潋滟,湖水已经太稠太黏,怕也是严重污染了。比较起来,玄武湖太细媚,不及武昌东湖水波阔大;沿湖西南一带紧紧环绕的明清古城墙,相较起西安城墙来,明显单薄而破旧得多。整个南京城,不说箭楼,就是一般的城楼楣子也是毁废殆尽了。

      回头入城门,乘市内游1路车去中山路总统府。

      “总统府”三字镏金烫底,西式大门门楼下人头攒动,参观者络绎不息。跟着同事两个人飘飘忽忽进去,沿笔直甬道探看起。渐渐发现,一方诺大府院,门廊四通八达,穿庭串户、出园进屋,大手笔处读不尽,精雕琢处看不绝,只好一屋一景地往来复去探访。到了,同事终于走散,自回榴园歇息。剩下我一人,越游越深入,越嚼有味道,越游心越累,越是自伤叹,一直游到傍晚6:30,关院门才算为止。

      如果把“总统府”大院比作一本大书,那么穿过“总统府”门楼,走进“外圆内方”的大门,立于大堂前庭,也就是立在这本大书的扉页上。

      在大门与大堂之间的大庭院中央,会生出一种时空不定的恍然。身后是高耸的大门,水磨石希腊廊柱高耸,与卷云图案构成现代气派(后来在东花园“行政院”的图文介绍中,才知道民国政府其他所有的建筑都是选择西洋样式。其中,饱含了那个三民主义——民生、民权、民族——新时代里人心向洋,决意西方文明的心态)。身前迎面而来的,是骑跨在诺大庭院整整一个北面的八字大堂。由于跨度太大,大堂显得低矮,在黑黝黝展开的瓦面下,大堂深深且森森。以至于五柱三进的十五根漆红堂柱,显得瘦弱而细长。这是赫赫有名的两江总督府衙,明清建制,江南风格,为当年曾国藩在太平天国“天王府”的废墟上动工重建。浓墨一般的黑瓦飞檐下,潜藏着几千年的封建威严,阴阴的冷眼向你弥望,如同一只展开黑翅的巨大蝙蝠。

      站在这庭院中央,我既看到一线光明希望的破灭,又闻到一丝淡淡的血腥。

      进了大堂就是进入了总统府的中轴线,可谓是进了这本大书的第一章。第一章的名字叫“中华民国”,一共有三进院落,也就是“中华民国”这一章的三个小节。

      第一节名字叫“辛亥革命”,也就是第一进院落的建筑内容。正是在这座满清的八字大堂屋椽中央上,高悬一块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金字红底匾额。大堂历史可谓厚积。自1665年满清入关,就在这块原“明汉王府”的堂址上开辟了“江宁织造署”的繁忙景象(这使我想起了曹雪芹)。后织造署改做了“两江(江西、江南)总督署”,便却是清中后期中央集权被削弱的表现。现在头顶上阔如伞盖的大堂屋宇,更是1864年来自湖南的读书人、两江总督曾国藩所重建。一石一柱,都是南方风格,重建在被毁灭殆尽的1853年太平天国“天王府”金銮殿的废墟上。也许是大堂太大,又或是建造者不张扬的秉性,堂柱巍巍地挺立,却并不象它的主人赫赫声名所拥有的那样粗壮,反给人细小谨慎的感觉。这实在是由于汉人第一次做官,做到满人政府中总督高位的原因。

      穿过一进天井走廊的时候,买了一本介绍两江总督府之传承的小书。书里说天王洪秀全死后葬于“天王府”金銮殿,也就是悬挂“天下为公”牌匾的大堂地下。后来,三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61岁也劳死在这大堂后的塌几之上。孙中山从这里出发去北京,回来时也葬于据此十几公里外的紫金山麓。据说蒋介石在1940年代也为自己在中山陵附近找到墓址,现在那里还竖立着一座石亭。还有一位口袋里装着夫人书“魂兮归来”的人,墓穴炮轰火药炸,一般如我者,也不知其墓之所终了。快走出这一进长长的走廊时,忽然发现这长廊很熟悉,脑子里出现了一群奋勇前冲,“占领总统府”的解放军战士。只是看到战士们端抢跑呀跑,怎么也跑不出这天井长廊,人恍惚中又游走在1949年的时间上。

      迈出一进庭院的二堂,进入第二座庭院时,要穿过一扇大红的“宫门”。说“宫门”是老百姓比喻说法,据说当年只有总统上班办公,此大红门才打开。我看这是一道仪门,表明今天贵府有重要客人到来。因为进了这道门,就是国民政府的会见厅。

      不过,我把第二节名字叫“军阀割据”,也就是第二进院落的产生历史。院落的主体是两幢带回廊的西洋小楼,前面一幢是平房,后面一幢是二层小楼。一色四面奶白色的墙壁,配上嫩黄色人体曲线的巴洛克装饰风格。这是1913年至1927年走马灯似的都督江苏的军阀府邸。在庭院花瓶形栏杆围绕的西洋回廊里,陈列着当年峰会照片。照片里的岁月,都是蒋总统与各国使节握手言欢、融融会见、照相留念的历史瞬间。勋章、礼帽,匀称旗袍,都是几十年来挂在嘴边的官宦名媛的记忆。记忆直逼出脚下的八字台阶,光滑的马赛克地坪,低矮宽阔的台阶扶手,油漆着深深鲜绿色——这正是历史照片中留存眼前的实物。于是,游人便跟着照片和导游的提示,鳗鱼那样挤着靠着缠绕着,纷踏上“八字厅”那仅有的五级台阶照相留影,万千表情里,都是一个想象:想象着光彩、伟大与明媚人物的心情和感觉。

      带着幸福而模糊的感觉和心情,人群涌动,推搡向前,便踏进了中轴线上的第三个院落。

      第三节名字叫“国民政府”,也就是第三进院落的主旋律。院落的主体便是绛色的“子超楼”,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建。楼高五层,三层以上次第减缩,成品字型。而我身边络绎不绝、直撞得人趔趄的导游,举着大喇叭,说道这楼房的形状:那是“森”字的形状。“子超楼”门前两株巨大雪杉,当年为林森所植,构成一个“林”字,合起来就是“林森”二字意味。我不以为林森当年有此心计,在乎这个寓意。只是现在雪杉一死一活,小册子上说那死的一棵是1949年,在为一个覆灭的政府悼亡。(晚上回到榴园,翻来南京《现代报》来读,恰好有一文,说道那死的一棵,在三五年前市园林还在给它挂营养瓶,终于没有救活。可见它死在世纪之交,可见导游的话原是听不得的,好在我从来不信导游讲解之类。)

      走进“子超楼”里面,没想到总统办公楼的走道如此之窄,楼梯如此之陡。1937年建成时,她曾是南京城里的最高楼,可以俯瞰全南京市区。四万万三千万人口的大国呀,却是一个旧址旧屋叠加起来的“总统府”!书上说,那些在长廊上不停跑呀跑的解放军战士,终于跑到这里,进到二楼的总统办公室,没有看到蒋介石,于是在书柜里找,找到了一串朝珠和两方曾国藩印章。印章精黑石脂,篆文一阴一阳。还有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匣《曾文正公文集》,工工整整。另一本书上提到:在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为了过好第一个新年元旦的欢庆,决定扩建总统府礼堂。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在花厅墙壁夹缝中发现了两枚曾国藩印章和一串朝珠。后来邓小平政委走进来了,用四川话训斥道:把马匹都跟老子牵出切!这都是犯罪么,这些多是国家将来的文物,你们格老子晓得不晓得?

      站在“子超楼”三楼走道尽头的窗口朝下望,看到一座圈起水磨石护栏的鱼池,想象当年李宗仁代总统心累的时候,也这么从窗口朝下看,几条红色鲤鱼在池里摆尾。池中央耸起一支水泥砌就的高脚椭圆盘,盘上水流四面下滴,给平静的水池产生涟漪。小时候,我在武昌阅马场辛亥红楼前玩,那时也有这么一座水池,到现在早就拆了。时下武昌起义门正在重修,红楼正在扩建广场,为了迎接辛亥革命100年,连苏联人援建的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武昌部分的引桥都大拆大建改了道。

      时间到了下午。又游了中轴线西边,是西花园,也叫西湖,雅号“熙园”。这是书的第二章,也是最为历史悠久的一章,据说里面杂树环绕的湖上,那一座石舫最为古老。园子里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叠加了从明王府、江宁织造府、江南府,到天王府后花园,再到两江总督府的厚重历史沉淀。有些,比如天王府后花园成为永远解不开的地下帷幕。因为当年天王府的生活既没有遗存,也没有留下一字一言的记录。在乾隆下江南“印心石屋”题碑南边的墙脚下,有一个小亭,内有一汉白玉碑,碑文是仿制苏州虎丘下“枫桥夜泊”碑。说是当年为讨好日本占领军,当地一个商会刻来献给皇军的。摸着这块玉碑,上边还有厚厚的戴着白手套的日本军佐的摩挲,也许还有汪兆铭的指纹印迹。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汪伪国民政府在这里做了近十年的政府办公地。不知道,这个当年刺杀醇亲王的热血青年,是否曾经象今天这个下午,象我一样也坐在亭子围栏上,想过些什么?曾经心里是何种常人不解的一个沉重?

      终于,又游到中轴线东边,是东花园,也叫东湖。可以称作“总统府”这本大书的第三章。看上去开挖修建不过三五年,是今天南京兴建旅游城市的表现。我在一长列刚刚以“钢筋水泥”落成的江南园林中,看到了孤磷磷三件残石。它们是施工工程中挖出的三件太平天国遗迹,它们被水泥砌在水泥地坪的园子里。一件是一座残碑的碑首,上刻“綸音”二字,意即丝绸一样的声音,是指上帝的第二个儿子、耶稣的弟弟,天王洪秀全的语录。从一本小册子看到,天王发令好用顺口溜。

      比如,天王明令,太平天国之物,都由圣库主管,日常所需之物,到圣库定量支取——

    天下农民米酒
    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
    全应解归圣库
    大口岁给一石
    小口岁给一斗

又比如,天王下令,除诸王之外都要吃粥,有敢吃饭者斩首——

    神爷试草桥水深
    如何食粥就变心

      满打满算,其实只能算今天小学五年级的打平伙理想,三年级的文字押韵水平。还有一件是一块天王府卫队长宅邸的麻石界碑。最后是两个石鼓,或者说是两块柱石礅。式样风格与我见到过的大不同,怪模怪样的小眉眼相。毕竟是一群疯魔了的农民,成不了大气。

      终于累了,一屁股坐东花园的一排排马厩走道里。游人稀少的安静中,比附这板房,它们当年可是两江总督府里行管局的政府车队。想一想,那些交通工具,公务“车”、仪仗“车”都发自这马厩里。算起来,我也在“总统府”马不停蹄,来来回回穿行了七个多小时了。此时方知,这一个大院子里的厅堂楼台、亭阁榭轩,远不是“总统府”三个字可以涵盖得了的呀。其历史之悠久,简直就是物化的一本中国近代史书。再往远看,吴国孙权建都石头城,北朝宋齐梁陈,后来偏安清凉山的南唐,孙中山临时总统府,中华民国政府,伪国民政府,一一加起来,南京城号称“六朝十府”,古迹星罗棋布,朝代层叠堆积,乃至也可以说是一部物化的中国南国史。

      走出“总统府”大门,回榴园时,在出租车上跟司机谈“六朝十府”,感到在一部煌煌巨制的历史画卷之背后,南京老百姓其实很悲苦。朝代更迭,其实质就是意味着杀戮。远的不说,近的也不说,单说清兵和汉人之间、太平军和湘军之间,南京城、江宁府中、天朝京下,可以想见是怎样一个血流成河的悲惨景象。扭头看车窗外,竟然看到流光溢彩的马路下,游荡着许许多多的冤死魂、非命鬼的幽灵。又问司机是不是南京人,司机说:“我不是南京人呀,真正的南京人现在不多了。”

      下车的时候,司机忽然补上一句,又说:“难道你不知道?南京现在的居民是当年历史上河南移民的后代?”



补注:
      回来翻了翻资料,看到了如下记载,更加在南京这座号称“历史文化名城”背后充满了感伤。因为南京是东南地区的中心,下面的描写只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彭玉磷《克复九江屠城》:“直教戮灭无遗种,尸涌长江水不流”。

      赵烈文《能静居士日记》:“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 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 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太平天国史料译丛》(王崇武、黎世清译《太平天国史料译丛》神州国光社,1954)记载了1862年5月13日《印度泰晤时报》发表的一封英国军人的信,信中说:
    我跟一大群人去看清军屠杀俘虏的太平军,……这批俘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刚出世的婴孩,到80岁蹒跚而行的老翁,从怀孕的妇人,到10至18岁的姑娘,无所不有。  
    清军把这些妇女和姑娘,交给一批流氓强奸,再拖回来把她们处死。
    有些少女,刽子手将她们翻转来面朝天,撕去衣服,然后用刀直剖到胸口。
    这批刽子手做剖腹工作,能不伤五脏,并且伸手进胸膛,把一颗冒热气的心掏出来。
    被害的人,直瞪着眼,看他们干这样惨无人道的事。
    还有很多吃奶的婴儿,也从母亲怀里夺去剖腹。
    很多少壮的男俘虏,不但被剖腹,而且还受凌迟非刑,刽子手们割下他们一块一块的肉,有时塞到他们的嘴里,有时则抛向喧哗的观众之中。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0 9:00:19编辑过]

金光闪闪的历史下是掩不住的感伤......


以下是引用小讨厌在2006-9-6 16:30:00的发言:
笛子干嘛帮快递公司做广告啊?

喔,说我的衣衫?别人给的。

谢谢楼上诸位的阅读......[em04]
南京地铁的确雅丽,人们穿着合体端庄,车厢明亮洁净,人神情朴素安然,的确令我这个外地人心态平静融洽。

我在鼓楼附近活动多些,房屋建筑风格稳重雅致,色彩鲜而不艳、明而不亮。但上到紫金山顶,高楼凌厉......
对对,就是托尼描绘的那样.....

对对,也是正经秀指出的那样......就内涵,总统府我也感觉大于故宫。里面充满了变数,且离我们如此近,一根历史的线又带我们那般的遥远。参观者都觉得是当事人,而不是故宫那样只是旁观者。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9-9 11:12:00的发言:
笛子好不容易去趟南京,却弄得如此伤感,你这不是花钱找罪受?

有一点感伤的感觉,发挥过分了一点,可能。[em04]
以下是引用梅茗在2006-9-9 11:27:00的发言:

可能是公款潇洒的吧?本来我也有金秋那样的疑惑的。

开会开会,自己也花了不少。[em12]
以下是引用正经秀在2006-9-9 13:08: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xuhong在2006-9-9 0:11:00的发言:

南京有南京的好,也不定就那么伤感。倒是南京人,一谈起“大屠杀”总显得愤愤不平,难以释怀。

初到南京时,去了莫愁湖。回来不禁电话姐姐感叹:“想不到才几年,莫愁湖整个变样,和咱几年前见的都不一样了。”姐姐回道:“笨蛋,我们前几年去的是玄武湖,当然不一样了!”南京除了热了点外,一切都很好。

嘿嘿~~承蒙你说南京人愤怒于“大屠杀”。我看到更多的是网民指责:南京人,你为什么不愤怒?

南京大屠杀与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惨案、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并称为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为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现在,“大屠杀”遗址在扩建,整个扩建工程将投资约5.4亿元,蓝图气势壮观。地铁2号线三年后直通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前的馆建风格就是艺术的,而且有日本建筑风格。到来的外宾中日本人最多。

到南京,什么“玄武湖”,什么“莫愁湖”,不论它们有多少美丽的传说,不去也罢。而要去的之一是紫金山麓上面的明代陵墓,以及孙中山陵墓。之二是总统府,以及旁边新建时间不长的“1912时尚休闲区广场”,仿建清一色民国建筑。

[em10]

哈,正经秀真是南京的好市民啦,这么宣传维护自己的城市,可赞可敬。

我这次就像参观大屠杀纪念馆的,正遇上维修。当然,正遇上紫金山提价前一天游了中山陵,也算另一种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