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消除国外偏见,不能急
导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是陈毅之子。两会召开,中国广播网和网易在北京联合对话陈昊苏先生,畅谈中国对外交流活动。(详细)
陈昊苏说,要让外界消除对中国的疑虑和敌视,不能着急。陈昊苏曾经担任“将军后代合唱团”团长,他说,作为红色后代很自豪,“红歌”等红色文化要一直流传下去。

嘉宾简介 陈昊苏: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毅之子。

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很难指望敌意马上消失,相反有时候还会增长,有一个时期,我们听到国际上有好多对中国不友好的声音,把中国的一些问题进行炒作,妖魔化(中国),这样的事情暂时难以避免。

绝大多数人还不是对中国怀有恶意,只是受到了偏见的影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你就要做更多工作,使那些不太了解情况的人们了解真相,这样偏见就会慢慢消除,也是不能着急的。

负面报道,据我所知,(这是)一些国家的宣传理念,他们是这样说的:没有问题就不算新闻。比如要报道某一大桥落成了,某一工程落成了,他们觉得这不是新闻,必须要是哪个地方发生爆炸了这才是新闻,对此我们不完全赞成。

开国将军的后代们组织了一个“将军后代合唱团”,把我推举出来当团长。我们有一首团歌叫做《前辈的战歌我们唱》。我们对红色传统传承非常感兴趣,而且很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做这些事情,感染别人。

我作为革命的后代,继承了前人奋斗的理想、奋斗的业绩,甚至是他们那份光荣,所以,我们作为红色后代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会帮助求助者,但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马上解决

主持人:陈会长你好,您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程序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

陈昊苏:我是1998年第九届全国政协会议之前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对外友好界的委员,当时我担任全国友协副会长,所以从那时开始,九届、十届,现在是十一届,一共三届。

主持人: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推选过程是什么样的?

陈昊苏:根据我所了解,全国政协每到换届时,就会和界别不同的单位推荐新的委员,推荐出来以后当然要通过全国政协会议政治协商,拟定下一届的名单,我想我就是通过这个程序被推选出来的。

主持人:推选过程是一个公开过程吗?

陈昊苏: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还在发展过程之中,在有关部门它确实是公开的,但并不是对社会公开,但推荐结果最后决定下来后当然会向社会公布名单。

主持人:在2009年这一年,您通过了哪些渠道接触普通民众、倾听他们的声音?

陈昊苏:我们是政协对外友好界的委员,因为这个界别有很多都是外事部门、民间外交机构推荐出来的委员,平常我在对外友协工作,所接触到的同志都是我应该负责的群众,我们经常通过工作等各种方式进行接触。另外,我们有机会到各地进行考察,比如我在09年,当时我们到上海世博会进行考察,这样就会见到各个机构的人们,他们向我们介绍世博会筹备的情况,有什么问题,我们专门和上海的机构、上海的单位(沟通),甚至基层社区对于世博会的期待、想法,我们都会了解,像这样的事情,每年都有两三次。

主持人:因为您是全国政协委员,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向您求助或咨询的?

陈昊苏:应该有,通信吧。

主持人:有就具体问题向您求助的吗?

陈昊苏:一般我接到这样的信之后会根据他提出问题的类型向有关部门反映,甚至会作为社情民意向上报告。如果是属于他个人的事情,尤其有时候还有一些人事方面的事情,比如他要谋求某个职业,那样我会考虑一下,看看能否给他提供帮助,如果能的话,我还是愿意给他提供帮助的,向有关部门做推荐。

主持人:如果涉及到具体部门,您也转达了问题,会不会有跟进程序,看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

陈昊苏:我们会去了解这个问题是不是得到解决了,但实际上我们也知道,很多事情难以解决,你也必须有思想准备,并不是你说的什么事都能马上解决的。

主持人:去年“两会”您提出的提案是什么?

陈昊苏:去年有个很重要的工作,关于推动“公共外交”事业进步的问题,我们不仅提出了提案,而且去年在全国政协大会上专门就这个问题做了发言,在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公共外交六方面的建议。

主持人:有没有形成具体的政策建议提交政府并得到采纳?

陈昊苏:包括刚才我说的在全国政协大会上的发言,就是向政府提出的建议,另外,包括长春的会议,最后都(形成了)建议性文件,外交部领导同志还是给予重视的。现在我们很高兴,在整个国家的总体外交领域,我们党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明确肯定了今后要加强公共外交以及人文外交的工作。

主持人:您今年的提案是什么?

陈昊苏:今年我们希望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跟进,在总结去年工作的基础之上,看看在民间公共外交的发展方面还有什么问题,现在正在准备之中。



要消除国外的“敌意”和“偏见”,不能着急

主持人:从1990年3月份到现在您已经在对外友协工作了整整20年时间,接下来想请您谈谈对外友协相关的工作,首先,对外友协主要的工作对象是什么?在外交体系里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陈昊苏:我们把整个外交体系叫做“总体外交”,或者叫“大外交”,它有一个主导方,就是政府外交,还有一个基础方,就是民间外交。

在对外友协成立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对外友协在整个外交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外交是交友,广交朋友,政府要和别国政府交朋友,民众也要和别国民众交朋友,交友主题是一样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平,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在这个体系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民间起着基础作用。我老这样说,自从我到对外友协工作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安于做基础工作,把交友工作做的更好,为我国争取更多的同情、争取更多的朋友。

是不是中国发展了,这种对中国的敌视就会越来越小?我想,从长远趋势来讲会是这样的,因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很大,中国对世界的善意被很多国家的人民所了解,那种敌视、疑虑当然就会减少。但根据我们这几年得到的经验,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很难指望敌意马上消失,相反有时候还会增长,有一个时期,我们听到国际上有好多对中国不友好的声音,把中国的一些问题进行炒作,妖魔化(中国),这样的事情暂时难以避免,但我们不能灰心,还要继续向世界各国人民说明问题的真相。

主持人:举个具体的例子,2008年,围绕奥运会火炬的传递,在一些国家,包括法国、英国等国都引起了一些争议,您觉得主要的问题是在哪方面?

陈昊苏:我想起码有这两方面的原因,这些是发达国家,对于中国逐渐的强大,他们感到有些不太适应,而且有些传统偏见,当他们想到中国人作为奥运会主办国,而且设计了一些过去奥运会中很少进行的(全球火炬传递活动),他们怀有的偏见和疑虑并不因为你的友好善意而消失,相反受到了一些舆论的影响。

当北京赢得奥运会主办权时,举国欢腾,举办奥运会的支持率在中国是最高的,其它国家也有申办成功的,但他们都没有这样高的支持率,所以那时候我们很愿意把象征着和平和友谊的奥运火炬传遍世界,本来是一个善良的愿望,却受到了偏见的攻击和诋毁,中国人当然很不高兴,中国人觉得(国外的)一些传统偏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被激发起来,对中国相当不友好。

我认为我们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遇到问题之后,中国应该接受这样的教训: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你希望为世界和平作出更多贡献,这是无可厚非的,有人非要来诋毁我们,我们的心态很难保持平静,但作为一个大国,你还得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去接受这些东西。而且你要这样想,绝大多数人还不是对中国怀有恶意,只是受到了偏见的影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你就要做更多工作,使那些不太了解情况的人们了解真相,这样偏见就会慢慢消除,也是不能着急的。



我们强调的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主持人:最近有一些热词,比如“大国崛起”等,从您的感受来讲,国际上对中国人、中国社会的印象、评价处于什么样的状况?

陈昊苏:我想,现在大家认识到中国发展了,同时也认识到中国未来对于世界进步、世界发展可以施加很大的影响。这并不足以使一些人消除对中国的敌意,只是(认为),你这样发展,就应该尽更大的责任。这种说法也存在,比如在环境问题上,我们强调的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它就认为,现在你经济增长这么快,经济分量越来越重,你就应该尽更多责任。

当然,中国愿意尽更多的责任,我们占世界增长率的20%甚至更多,中国会继续坚持自己走过的正确道路发展自己,但光是中国发展、世界不发展,这并不是我们期望的,我们希望世界也能发展,都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再次迎来共同发展的局面,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主持人:的确,现在国际媒体上对于中国报道的版面是越来越多了,但除了中国崛起、力量越来越强大之外,有很多报道都是负面的,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陈昊苏:负面报道,据我所知,(这是)一些国家的宣传理念,他们是这样说的:没有问题就不算新闻。比如要报道某一大桥落成了,某一工程落成了,他们觉得这不是新闻,必须要是哪个地方发生爆炸了这才是新闻,对此我们不完全赞成。

如果人家挑的毛病确实是有,咱们也出现了一些事,什么三聚氰氨牛奶,那我们还是要首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因为它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当然,有人借此做文章,如果做文章的结果对我们解决这个事情是有利的,还是不应该拒绝,我们应该拿出实际行动纠正错误,让他们看到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于自己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是特别严肃、认真加以处理的,所以中国就前进了,这不是坏事。

当然,(如果)他只看到这些(负面),而不看到那些进步的、好的东西,我想就(像是)国外被人称之为“狗仔队”的新闻一样吧,他就是对这些感兴趣,你也很难改变他,让他去做吧,我们没什么可说的了。

主持人:作为普通中国人,对国家强大比较直接的感受就是,作为公民去国外旅游,能够比较方便地去一些国家,并在这些国家得到尊重的对待。您觉得现在这几年有改善吗?

陈昊苏:过去到欧洲,你很少看到有关中国的材料,包括导游书,基本都没有,但现在在中国人常去的景点里慢慢开始有中文导游书了。走到哪里,中餐馆也是越来越多了,中国的影响力随处都可以感觉到,大概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那时候日本人国力越来越强大,在欧洲的影响越来越多,七十年代我刚刚开始出国时,到了很多地方都被误解成日本人,(被问)你是日本人吗?当然,你还要花费很多力气赶快说明,我不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现在有些地方中国人去的多了,这样的问题就会比较少了。

由于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很多中国人都能有机会到国外去看看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有些中国人出去后有一些不好的习惯,被人家批评,我想,当中国人去的多了以后,慢慢也会被影响,我们在外面表现得不够文明的习惯就会改掉。



“红色歌曲”要传唱下去

主持人:陈会长,我想问一下,您对“红色后代”这个词怎么看?

陈昊苏:“红色”是革命的颜色,在革命年代,它有确切的政治含义,共产主义思想、红军、红色根据地等等。因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崇尚的依然是红色,这个红色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社会进步的颜色。

作为中国革命的后代,我们的前人当年投入到革命、投入到战争、投入到政治斗争中,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对于祖国富强的热烈向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国家的繁荣和昌盛,他们为此付出了鲜血、付出了生命、付出了青春。“红色”的含义和它分不开。

我作为革命的后代,继承了他们奋斗的理想、奋斗的业绩,甚至是他们那份光荣,所以,我们作为红色后代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主持人:最近也有很多人在谈论“红色文化”,不知道您本人有没有在推动红色文化方面做一些努力?

陈昊苏:去年为了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当然也是为了纪念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当时的开国将军组织了一个将军合唱团,到了去年,这个将军合唱团也有50周年了,为了纪念(将军合唱团)50周年,开国将军的后代们就组织了一个“将军后代合唱团”,还把我推举出来当这个团的团长。我们确实做了一些事情,到十几个地方,包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郑州、昆明等地演出,唱的都是红色歌曲,有一首团歌叫做《前辈的战歌我们唱》。我们对红色传统传承非常感兴趣,而且很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做这些事情,感染别人。

主持人:国庆前后一直到现在,大家都在谈论红色歌曲,现在很多地方也说要唱红歌,您怎么看待红色歌曲?

陈昊苏:这是出于我们对历史传统的珍爱,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在五十年代开始成长,都唱了这样一些歌曲,感到非常振奋,我们对于整个生活的理想、追求,都和红色的传承分不开。现在到了我们年纪大的时候,我们当然希望这种精神、这种传统不要中断,不是现在还去做当时做的那些事情,只是那时人们有一种英雄主义的传统,对于国家发展的追求、理念是不应该改变的,现在我们还是要努力这样做。

主持人:您觉得红色歌曲的精神能否被当下年轻人理解和接受?

陈昊苏:这是两方面的,我们不能不让年轻人唱新歌只唱老歌,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声音,现在也有一些很好的歌曲,结合“四化”,结合国家发展的新使命,有一些年轻人都知道的东西。当然了,老的歌曲还是会流传下去,人们同样会对它给予关注,我曾经是“将军后代合唱团”(的团长),提出要“唱响中国”,歌唱党、歌唱军队、歌唱英雄、歌唱前辈,就是这个意思。



搞了一座“和平女神”雕塑

主持人:六十周年大阅兵时您在哪里看的?

陈昊苏:我当时也在观礼台上,而且离得很近,离队伍也就是几百米吧。

主持人:作为一个元帅的后代,您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陈昊苏:当然是感到非常激动了,我当时写过一首诗:高山之巅,挺拔常青的松柏,亚洲之东,崛起华夏的英雄。

你想,60年前我的父亲也在天安门上,他写了首诗《开国小言》,1949年10月1号,中华民族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万岁涌潮来,军民真主宰”,整个人民是这个命运的主宰。60年后我在观礼台上看到这个场面,我感到我们前人的奋斗结下的硕果已经成为了影响国家命运的伟大现实。

主持人:您1984年担任北京市副市长,1985年又加入了中国作协,应该说是一个文人官员。

陈昊苏:1985年之所以我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就是因为我写了一些诗,但我要说一下,我写诗的时间恐怕有40年左右了,年轻时我在学校写的诗很少,有的没有留下来,我也记不太清楚了,后来开始工作就写诗,但我自己有一种遗憾,觉得写的不太好,只是表达自己的一种心情,但要说有多么高的艺术价值,我是很不敢当的。

主持人:您比较满意的是哪一首诗?

陈昊苏:比较满意的诗……在我过60岁生日的时候写了一首,为了迎接新世纪,2001年,我们对外友协的大院里搞了一座和平女神的雕塑,后来我就写了一首诗《和平第一神》:“……千年更替夜,万里远征人。华夏腾飞日,和平第一神。”

今后的世界,应该以和平之神作为主神,他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最大的福音,大家共同繁荣,争取世界美好的未来。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潇湘晨报3月3日报道 从近年来看,尽管舆论对央视春晚的满意度似乎在逐年递减,但春晚的广告收入逐年上涨却是一个事实,2002年是2亿元,2006年接近4亿元,今年据说达到了创纪录的6.5亿……那么制作这么一台全国瞩目的晚会成本到底几何?
据近日《三联生活周刊》一篇名为《春晚的利润神话》的报道,以今年春晚为例,绝大部分演员的演出报酬不超过2000元,少有的几个台柱子,如赵本山、黄宏等能有3000元,在各个晚会开销最大的艺人成本上,央视春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2008年央视春晚的导演陈临春还向该刊透露,这台晚会的直接制作成本只有1000万元左右!“我做导演那年,用在节目方面只有900多万元。外围制作不算,比如整个演播厅的改造,不过那部分钱也不是很高。我能调配的不超过1000万元。”陈临春还表示,“钱是台里拨的,台里把预算卡死了,春晚的预算已经很多年没有变过了,好多年都是维持现状,和广告收入的增长没有关系。”光从数字上看,这似乎意味着办春晚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但这块“肥肉”目前来看,也只有在“演艺资源和广告资源上双重垄断”的央视春晚能吃得到。

(本文来源:潇湘晨报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学好雷人!就是学习雷锋精神!
  
  中国人向来是喜欢“参神拜佛”,拜“财神”几乎是每年的重头戏;新年已过拜财神的日子显然已经过时了;被视为“心灵导师”的雷锋却成为3月5日广东总裁们跪拜的对象;雷锋在天之灵享受如此让人跪拜的“大礼”以雷锋的精神来理解显然很震怒;雷锋也没有想到自己“一穷二白”的“标签”竟然让天天想发财的企业老总在死后“娱乐”了一把。
  据《新文化报》3月6日消息;2010年3月4日,30多名“企业老板”组成的“广东总裁跪拜团”来到越秀山,举行新年首场老板“秀”。呼应5日“雷锋日”这是一场名为“学雷锋,做心灵富豪”的宣誓活动。一个个老板们头戴红色帽,身着白色文化衫,每人拿着一块红色展板,在一张大幅雷锋画像前,整齐划一高声诵读活动宣言,然后转过身来面对着雷锋画像,齐刷刷双膝跪地,起立后对画像三鞠躬。气氛极其的庄重“别人新年拜财神,我们就要拜雷锋。”在活动组织者林先生看来,当今中国拜金主义盛行,从这一点来说,雷锋是极其贫穷的;可是,从心灵的角度来讲,雷锋又是极其富有的。“之所以选择下跪,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跪拜代表最高敬意,足以证明老板们是认真的,发自内心的敬意。
  当今社会是一个没有雷锋的年代;而又呼唤雷锋的年代;雷锋离我们一天天远去;才想起雷锋精神的可贵;才唤起国人的觉醒;就连喜欢“啃人骨头”的老板,也对雷锋“情意绵绵”想当年雷锋可是好同志任劳任怨的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求回报;那像现在的人天天为工资待遇吵吵闹闹,让精明的企业主都感到雷锋精神“荡然无存”,跪拜财神没有意义能跪拜好雷锋成为一些企业主的新年愿望;发自“肺腑”的跪拜以求“心灵上的富豪”是这次老板们跪拜的动机;不知道以一个“富翁”的身份去跪拜真正意义上的“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视金钱为粪土的雷锋;在浑身铜臭味的熏陶下这些企业主能否求得“心灵上的富豪”?雷锋,作为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撩动着中国人民的情怀。这就是“雷锋”的悲壮和价值所在!广东30多名老板跪拜雷锋无论怎样的描摹都是一场对雷锋精神的恶搞。
  虽然活动组织者一再表示,“雷锋是极其贫穷的;可是从心灵的角度来讲,雷锋又是极其富有的。”所以,他们之所以选择下跪,是为了抵制拜金主义,是为了表达他们的“最高敬意”!问题或许也就是出在这里吧!试想,老板们跪拜“极其贫穷””雷锋,这不符合老板的人生“根本意义”这究竟是一种的“神化””还是一种“丑化”?这究竟是对雷锋的一种“敬意”,还是对雷锋的一种戏谑?匪夷所思的一点是;让老板们来抵制拜金主义,有谁又会相信呢?后面的话更加印证了笔者的质疑;“广东总裁跪拜团‘的主要活动内容也无非就是“宣誓不欠薪’”而已。——他妈的;工资又不是老板无偿恩赐,而是工人辛苦应得的劳动报酬,设若“不欠薪”就是雷锋精神的话,恐怕雷锋也会被老板活活的“雷死”天经地义的工资钱竟然被老板们提升到是学习雷锋的高度;学习雷锋才能不欠薪?在雷锋面前宣誓取得什么作用呢?更有点“牛马不相及”在礼仪上也严重错位如果能不欠薪应该是我们这些广大工人向老板们“跪拜”才是!
  “心灵富豪”?或许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具体标准。雷锋算不算是一个“心灵富豪”?或许也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我们敢于肯定的是,当今社会语境之下,“穷得只剩下钱”的感慨是有的,“穷得只有精神”的豪迈却是鲜有所闻的。—— 其实,一个人的心灵是高尚、还是卑劣,是乐善好施、还是自私自利,是无须用“跪拜”、大声宣誓来注解的。至于怎么做。我想这才是这些要做“心灵富豪”的企业老板所思考的问题!
  一个人默默无闻、扎扎实实做好自己要做的事,为社会进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哪怕是力量极其有限,他也是一个极其富有、令人尊重“心灵富豪”。一个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却缺乏一定的良知与责任,哪怕是再怎么冠冕堂皇、豪言壮语,他也是一个极其贫乏、甚至遭人唾弃的社会“渣子”!——虎年春晚的相声剧《不能让他走》中,冯巩将“雷人”定义为“就是雷锋的传人。”可以说,这场名为“学雷锋,做心灵富豪”的宣誓活动将“‘雷人’就是雷锋的传人”演义到了极点!
  雷锋精神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高贵品质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所以,雷锋不需要顶礼膜拜,学习雷锋精神也无须宣誓。——只要我们不淡忘雷锋,善于把雷锋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生中去,善于用实际行动来诠释我们的人生品格与生存价值,就已经足够了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