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自從被發明了底綫的後綴,就開始出現了道德賤賣“合理衝撞”,於是一個偽名詞開始流行起來了:道德底綫。什麽是道德底綫呢?我不懂倫理哲學的玄妙,但是我還是覺得,把道德分出底綫來,難免要閹割道德,閹割好了,就可以實行賤賣了,這就是所謂道德底綫的内涵。玄乎其玄地籠統言之,一個抽象的道德似乎可以這樣分割,比如本文討論的僞君子與真小人孰優孰劣的問題,這裡的小人之真,無非就是因爲有了道德底綫這樣一個偽名詞支撐著。但是具體到曹操殺呂伯奢一家,要我來看出曹操做真小人的善(道德底綫?)來,我只能說我做不到。道德的自責應該包括對誤殺的懺悔,因爲顧忌別人把誤殺傳揚出去,就來一個徹底的“寧我負天下之人,不願天下之人負我”,對這樣的小人的惡和兇殘,能夠從中體會品味出“真”的“善”來,好像先得有做小人的本事,才能體會出來,品味到家。而我是肯定做不到的。

説到底,任何一種具體的道德或道德規範,是不可以分出該種道德的本體與該道德的底綫的,由此,回到道德總體,也是不可以分出道德和道德底綫。說道德有底綫形態,實際上很像做生意的打折扣,首先認爲道德和道德行爲是做生意,其次,認爲這種道德生意是可以打折扣的。折扣可以打多少呢?很難把握和說准。而在我看來,道德一旦是可以打折扣的,那就不成其為道德的本身了。但是,本文卻在試圖提供一個實例,那就是,在道德底綫這樣一個偽名詞,偽概念之下,僞君子的道德折扣比真小人的道德折扣要打得大。

今天,我就是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