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何毓玲 于 2008-5-16 10:56 发表
歪弟,这都是什么人呀?是搞笑吗?是真的?
很遗憾,这是真的,奥运火炬手们用空手捐款,这个歪弟不知从哪儿搞来了这个,这下可以反复看清他们的空手道了。

这张特真

四川汶川地震导致绵竹市汉旺镇建筑物大面积垮塌,许多楼房住宅严重扭曲变形,不少人被埋在废墟中。1岁女孩沈天奇和外祖母江义俊在废墟中顽强存活50多个小时后,被消防抢险队员成功救出。 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

“失踪”的副县长失去了十个亲人,仍在救人

(千龙网记者于振华郑涛)“我为我爸爸感到骄傲。”今天上午,在“清华大学全面关心在四川灾区同学师生座谈会”上,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瞿定荣含着眼泪说,老爸那么坚强的人都在电话那头哭了,他说爷爷奶奶没了,没了,房子没了……(
 “经过这件事,我发现自己突然长大了”

  “他妈妈刚刚也牺牲了……”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贺美英在座谈会上插了一句话,让现场所有的人都抽泣起来。“瞿定荣的爸爸就是四川地震重灾区北川县的一位副县长。”贺美英补充说。
  再次听到妈妈去世的噩耗时,瞿定荣取下自己的眼镜,用纸巾擦了擦眼睛哽咽着说:“谢谢各位关心,刚刚老爸给我打电话了,他的声音完全沙哑了。杨叔现在只挖出来一半,高叔还在里被埋着,还有很多很多……哥哥姐姐都还安全。但是,今早上听到的关于妈妈受伤在医院的消息,现在她已经去世。爸爸说他自己并未听到这个消息。他说,叫我不要给他打电话了,也不要回,说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爸爸竟然还在为我着想,他说他还要继续去救人,他现在能做的也只有救人了,叫我好好读书,里现在就剩这么多了。他说再去问问我妈的消息,他挂我电话了,叫我不要对妈妈活着还抱有希望。”瞿定荣说。

  “接到老爸电话后,心里又苦又酸。听着老爸哭,我也忍不住流了泪。放心吧,老爸。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你一定要照顾好你自己。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相信。经过了这件事,我发现自己突然长大了,从今天开始振做起来,因为没得选择了。”瞿定荣说。

  亲人没了、没了,但责任还在(chinesenewsnet.com)  在记者发稿之前,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此次大地震中,“北川县6名副县长中,3人遇难,3人失踪”。其中“失踪”之一的副县长就是瞿定荣的爸爸,而瞿副县长虽然痛失10位亲人,却仍然在一线救人。

  “一个县,就这么没有了。”瞿定荣的爸爸瞿副县长面对面目全非的北川县,流着泪对前来采访他的媒体记者说出了唯一的一句话。他的同事悄悄地告诉记者:“瞿副县长的10个亲人,全没了。”他指着不到50米远的一片废墟,“就在那下面,最少埋着他的两名人。”
  亲人没了、没了,但责任还在。作为生还着的少数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瞿副县长和他同事等4人两天内在县城各处的废墟内不间断地搜寻着生存者。他们每天只能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休息几个小时,其他全部时间都用来喊话:“有没有人听得到?”“有人在这里吗?”一旦收到回应,他们就会了解被压埋者的处境、身体状况,然后做好标记,寻找救援部队挖掘。

  在北川县林业局外的羊角巷,他们找到了5名生存者,瞿副县长说:“这里是一条通道,周围都是居民楼和商铺。地震时很多人从屋里跑到这里,结果两边的楼塌了,全埋在了下面。我昨天来这里喊话的时候,很多同事、同事的属也在废墟下喊我的名字。我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但我根本没办法让他们脱困……”

  在瞿副县长的带领下,现场一队搜救志愿者找到了一名被压埋在一栋7层楼下的生者,在了解了他的处境后,他们认为这是一名可救援出的生还者。“你们一定要救他,我把他交给你们了。”还要给部队官兵指明其他生存者位置的瞿副县长,在离开前反复叮咛志愿者。“放心,只要他还活着,我们就不会放弃”。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是不是还能做得更好、更多,我只能做我认为最有用的事,我只能为群众做我能做的一切”。瞿副县长如是说。

平武南坝镇小学老师保护学生的最后姿势

[转贴]平武南坝镇小学老师保护学生的最后姿势
文章提交者:cctv88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人们口中说的杜老师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不过孩子们更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

“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小心挖,注意保护杜老师的遗体。”这句话在搜救人员中互相传递。

“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来。”她的同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可我知道,她肯定不会扔下自己的学生们。”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杨树兰正在学校的宿舍午休,当她连滚带爬跑到操场上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小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俩推出了摇晃中的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几个孩子,之后她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中的教学楼。这是杨树兰和其他人最后一次看到杜正香老师的身影……

位于平武县腹地的南坝镇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由于桥梁坍塌和山体滑坡导致与外界的交通完全中断,水电通讯也彻底瘫痪,成了与世隔绝的震后“孤岛”。南坝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剩下的也都成了危房。

南坝小学是南坝镇伤亡最为惨重的,两座3层高的教学楼全部倒塌,全校870多名学生中142人死亡,170多人失踪。

王全香老师说,同样在一楼的学前班大班的三四十个孩子都自己跑出来了,可是杜正香班上的孩子都太小,肯定被剧烈的地震吓呆了跑不动,要不然杜老师也不会跑进去那么多次,她舍不得自己的孩子。

杜老师的丈夫严正明回忆起自己的妻子,哽咽里还有骄傲:“我知道她一定会那样做,她一直对学生们很好。”

和四川其他边远山区村镇一样,南坝镇绝大多数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老小校爷爷奶奶们也都放心把自己的孙子孙女交给她照顾。孩子们都亲热地喊她“婆婆”,特别熟的就干脆叫她“老杜”,她也不介意。

杜正香对孩子好是出了名的,她已经在南坝代课20多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还是附近落河盖的社长,为人好是出了名的。

这次地震,杜老师班上的孩子获救的并不多,可是家长们都没有怨言,“都知道她对孩子好,怎么能怪她”。

14日下午,全镇幸存的村民自发为杜正香出殡,队伍从山上拉到山下,他们都要来送送这位好老师。

年轻妈妈怀抱女儿遇难 女婴含乳头吮吸活命

南方都市报
母罹难,女婴含乳头活了
  龚晋是一名年轻的妇科医生,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妇科工作。5月12日刚好飞抵成都探亲。5月13日,龚晋来到重灾区都江堰参与救援,他在现场的身份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三天来,他抢救近200名伤者。回忆起连续几日的救援场景,龚晋不胜唏嘘。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龚晋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讲到动人处,龚晋忍不住落泪。记者方谦华摄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5月16日,龚晋加入了广东省第二批医疗救援队,在绵阳周边展开了医疗救援工作,开始以一名医生的身份投入“战斗”,他在现场以更加坚强的声音去鼓励那些伤者:放心,你们要挺住。

5.12地震彭州白鹿纪实(组图)
  核心提示:地震发生时,几对新人正在彭州白鹿教堂,瞬间,这座整整百年的教堂化为废墟。  



5月12日,我陪朋友去彭州白鹿书院教堂拍摄外景婚纱,下午两点开始拍摄,刚刚拍摄了几张甜蜜的照片之后,劫难降临。



原本老旧的教堂突然开始垮落砖石,我们以为是建筑年久失修发生坍塌,纷纷奔向中间的空地。




大量的石块从教堂上面飞落,大地开始摇晃,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是地震发生了!因为已经无路可逃,所有人抱头扑倒在空地上。




劫难来临,以为失去希望的我在绝望中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画面。




扑倒在地下的同时手中高举相机拍下了地动山摇的场景,不是勇敢,是感觉失去了希望,世界末日的到来。




四处天摇地动,烟雾弥漫,不仅看不到一切,也产生了严重的窒息感。仅仅通过耳朵无助地感受四面八方楼房坍塌的声音。





震动渐渐停止,灰尘逐渐散开,幸存的我们惊恐地从地上爬起来四处张望。




这座竣工整整百年的教堂顷刻之间化为了一片废墟……

  我们互相搀扶着环顾四周,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td]

残疾乞讨女孩为地震灾区捐款45元   




安徽蚌埠志愿者为灾区募捐时遇见的感人的一幕,中午的时候一个下半身完全残疾,仅仅依靠一个手撑着艰难爬行,靠整天在蚌埠步行街乞讨来勉强度日的善良女孩。在志愿者募捐现场为灾区捐献了45元。   


她来的时候是选择中午的,因为这是捐款人最少的时候,当时志愿者们刚吃过饭,她先在募捐处对面张望了一会,然后一步步的向募捐处爬来,一共捐了45块钱。她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很认真的把钱放入了捐款箱中,在她的脸上志愿者们看到了募捐所遇到最美丽的笑容,是那种完全由内心自豪而发出来的。捐完善款的残疾女孩一点点的爬出了大家的视线。









新闻链接:令世人动容 广州残疾乞讨者两度捐款倾尽所有(图) 核心提示:他,是一名身患残疾、无法直立行走的乞讨者;他,来到捐款箱前,把仅有的30多元全部放了进去。他的举动被热心路人用相机记录下来放到网上,迅速成为近两日各大论坛的热帖。有不少网友直言自己是含着泪看完组照的。
南方网5月20日报道 他,是一名身患残疾、无法直立行走的乞讨者;他,来到捐款箱前,把仅有的30多元全部放了进去。他的举动被热心路人用相机记录下来放到网上,迅速成为近两日各大论坛的热帖。
昨日下午,记者与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街坊取得联系。经对方确认,照片中的场景正是上周五下午发生在广州越秀区华乐街支援抗震救灾募捐活动现场的一幕。
该知情街坊回忆,上周五下午将近5点,他和两名同事经过环市东路世贸大厦东面的露天广场,远远看见一名乞讨者蹒跚“走”到捐款箱前。
“在场的工作人员和路人都以为他只是路过。当他说出‘我要捐款’时,所有人都愣住了。”知情街坊的同事老谢说,当时这名乞讨者从碗里掏出几个硬币,让站在旁边的阿SIR(警察)帮忙投入捐款箱,但阿SIR知道这钱的分量,坚持让他亲手捐。

感动之余,工作人员赶紧把捐款箱放到残疾乞讨者的面前工作人员见状,赶紧把捐款箱拿到地上,摆在他的面前。他将硬币一个一个放进箱子后,又抬头向工作人员说了句“我还有钱”,便从衣兜里掏出一些纸币往箱子里塞。老谢粗略算了一下,大约有三四十块。这位残疾人表示,他是从露天电视得知灾情后赶过来捐款的。
这一过程被热心路人用相机全程记录下来,并以“一个身残心不残的捐款者,令世人动容”为主题发上网络,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回帖,不少人更直言自己是含着泪看完组照的。
“没想到,两天后他又来捐款了!”据知情街坊透露,前日下午3时许该名捐款者第二次来到捐赠现场,把身上的近10元零钱全部投入捐款箱。他表示,自己虽然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也想为四川灾区出一分力。

矿工被埋170小时获救 7天仅吃半张卫生纸

海南特区报5月22日报道 这是人类对生命极限的挑战,被埋170小时的安县雎水道禧村6组的矿工彭国华,在其亲属的大力抢救下获救,并由解放军某部30名战士抬担架走了7个小时,将他送到设在安县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一位普通的矿工,在这场地震灾难中,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命奇迹。
亲人搜救
被困埋7天见光明
“5·12”大地震中安县雎水道禧村的天池煤矿倒塌,矿工彭国华被埋在里面。得知彭国华被埋后,他的妻子、父亲、两位姐姐和远在宁波打工的弟弟彭国安,心里悲痛万分,但他们一直不愿相信,彭国华就这样去了,因为他们的家就住在天池煤矿附近。
怀着彭国华还活着,只是被埋住了的信念,第二天,他们就与煤矿的老板及其儿子,冒着余震频繁、随时可能塌方的危险,心急如焚地前往彭国华被埋处搜寻。他们用附近一辆没有损坏的铲车清除洞口的山石,吃、住在山上。
13日,冒着余震及山石滚落的危险,彭国华61岁的父亲背上柴油给铲车加油, 与亲友们前去清铲洞口,眼看离洞里很近了。但是14日,铲车的一个零件却损坏了,亲情大救援工作只好停下,托人到处购买被损坏的零件,这样一停就是两天多。他们都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想到亲人被困土石中,眼看救人的最佳时间很快就过了,他们心急如焚。
彭国华妻子文友会亲昵地靠在他的脸旁17日,远在浙江宁波打工的弟弟彭国安赶回了家,他坚持说:“哥哥在煤矿干过,有应对困难的经验,他不会容易死的,我有预感,他一定还活着,等着我们去救他。”
他们就是这样,互相鼓舞,增强信心,对亲人不离不弃的搜救,终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19日下午3时35分,彭国安突然听见一声细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你要注意安全。”他以为是大家在关心他,但是当他回头看大家时,却没一个在说话,都在埋头清理石头。他一阵激动,大声喊道:“哥,是你吗?你在里面吗?”良久,又传来一声细细的回答:“我说你们要注意安全。”这一声让大家喜极而泣:“国华还活着!”
他们连忙派人与山下的救援部队云南某部联系请求救援。彭国安按捺住心中的喜悦,平静地告诉哥哥说:“哥哥,我们来救你了,可能还要等两三个小时才能救出去,耐心等一下。”彭国华说:“我能坚持。”当彭国安用红布将哥哥的眼睛包住抬出洞时,彭国华知道自己得救了。大家轻轻地把他抬回了家。此时,十几个正在山上搜救村民的战士路过他们家,连忙将身上所带的葡萄糖、奶粉等东西给他们,并教给一些简单的护理知识,说:“请耐心等待,后面的救援官兵马上就来了。”彭国华和他的亲人听了心里充满了温暖。
彭国华被营救出来后,家属第一时间向附近执行抢救任务的解放军某师求救。
生命传递
子弟兵进山扛担架
5月19日下午4点58分,在雎水抗震救灾的云南驻滇某部接到消息:在雎水道禧村的天池煤矿有人在求救。
接到求救信息后,副师长刘清泉立即组织精兵强将,前往天池煤矿搜救,并用卫星电话跟踪监控。
终于从卫星电话传来消息:经过4个半小时的奋战,在3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彭国华,军医迅速为其进行现场救治,预计4-6小时后将他抢救出山区。
但是不久就传来消息,先遣队当时因注意力主要放在救人上,结果把通信工具忘山上了。此后一段时间就再没有营救的消息,指挥部又迅速派出队伍上山接应。
19日晚上11时,又传来消息,先后派出的两路人马已经会合,大概3小时后将返回。一路上,军医不断为彭国华把脉诊断,生怕有一丝闪失。
5月20日凌晨3时刚过,卫星系统终于又传回信息:营救队伍即将在雎水镇水井村下山,请做好接应准备。
刘清泉师长立即组织了官兵和彭国华的家属迅速驱车来到水井村,等待这个超越生命极限、创造顽强生命奇迹的奇人。大家激动地望着路口,彭国华的妻子文友会及其他亲人已激动得哭了起来,大家浑然忘记了余震的威胁……
5月20日凌晨3时15分,刘清泉副师长带着20余战士前去接应营救人员……
凌晨4时,只听见一阵脚步声,大家都在喊:“来了,来了。”刘师长与所有的战士用双手托起这个被埋了170小时的顽强生命,迅速而小心翼翼地奔跑着……
彭国华的妻子和家人看见解放军在救他,悲喜交加,泣不成声。早已等待在此的随行医疗队立即对彭国华进行紧急处理,随后将其送上救护车。
救护车带着彭国华,一路呼啸着朝设在安县中学的野战医院疾驶而去… …
救援部队官兵的艰苦而快速的援助,让彭国华的家人充满了感激,他们守候在山下,为疲惫不堪的子弟兵们送上了矿泉水。彭国华的妻子激动地向部队官兵跪下,连连说:“感谢你们,你们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这一场面令人动容。
对话彭国华
7天仅吃半张卫生纸
5月20日凌晨4点30分,急救车将一名被埋170小时之后获救的村民送达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医疗队实施紧急救治。抢救的专家们当即到位,并组织会诊。 经各项检查结果显示:监护仪、生化等病人的关键指标都相对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心跳、呼吸正常,血压139/100,偏高;神志清楚,对答准确。
记者昨日来到设在安县中学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野战医疗点,见到了彭国华。他经过军医抢救后,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他告诉记者:自己能够维持现有状态,是因为一直坚信自己能够活下来。
彭国华说,他带进去的一支手电筒、一块电子手表发挥了关键作用。电筒提供照明,一直到他被救出,还有余电;手表一直给他提供准确时间。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左右,他进洞准备放置爆破的炸药,他听到一声闷响,洞口一黑,他知道发生地震了。
彭国华说,他在离洞口12米远,80cm×80cm范围的矿井空间中生活,里面一片漆黑。头两天一直躺着。第三天开始喝自己的尿液,一次只喝一点点,他一直坚信会有人来救他。第五天是最艰难的时间,他感觉很饥饿,开始吃身上带的半张卫生纸。当时他的信心有点动摇了,特别是第六天(5月18日)晚上产生一次比较明显的余震,他更加担心因为余震有危险,外面的人停止营救他。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强烈的救生意志使他振作。第七天早晨,他终于听到洞口传来挖掘机的声音,再后来,他又听到了弟弟的呼喊。他想答应,但已经没有办法做到。
昨日下午,在彭国华的病床前,他的亲人纷纷闻讯赶来看望他。他的妻子文友会亲昵地靠在他的脸旁,给劫后余生的丈夫默默传递温情,这一画面很感人。
记者问彭国华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活着真好!
人民网5月21日广州电(吴 冰、凌武强、李玉宝、李华敏)5月20日下午2时30分,被困深山时间长达216个小时的妇女崔昌会被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和驻鄂空军某部用直升机成功救出。216小时,3次进山营救,人民子弟兵与四川女子崔昌会一起创造了生命奇迹。

  16日早上,当地抗灾指挥部得知消息后,当即派出武汉总医院4名医疗队员和15名空军战士组成的小分队徒步前往侦察营救。17日上午,小分队通过喊话的方式,与崔昌会所在工地下面工地的幸存者取得联系,确认还有10多名幸存者。由于山谷地形复杂,余震不断,泥石流阻隔,小分队无法施救,决定先行返回求援。

  18日下午14时30分,小分队经过艰难跋涉终于返回营地。随后,指挥部再次派人进山,在电站附近修建直升机临时起降场,于20日成功将前洞工地的12名幸存者救出。在救援过程中,营救人员发现上面工地还有幸存者,但直升机无法降落,于是营救队员决定另想办法。

  21日上午10时20分,一架上海特警的海上救援直升机停靠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驻什邡市红白镇医疗队,接上58岁的全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秦尚振和空降兵驻汉某师炮兵科长戴志强,向大山飞去。

  半个小时后,救援飞机在秦尚振的指引下顺利找到崔昌会避难的引水洞,但飞机不能停,只能旋吊在空中,将绳子放下去救人,只有担架才能把崔昌惠弄到飞机上。飞机又飞回来装备担架。

  12时,救援飞机再次起飞,飞临崔昌会所在的引水洞的上空,飞机悬停,一根绳索放下去,戴志强和另一名特警顺着80余米的绳子滑向地面,抱起崔昌惠,一副担架很快放了下来。救援成功,飞机迅速飞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院里,崔昌会的父亲激动地说:“感谢亲人解放军,你们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崔昌会是成都电力巴蜀电站磷河一站的职工,地震后,她被压在废墟下,同事们奋力将她挖出来,但她全身是伤,不能动,只有把她放在相对安全的引水洞里。医院里,浑身多处骨折、严重脱水,身体十分虚弱的崔昌会看着守候在身边的秦尚振主任,不禁流出了热泪。

是一对陌生人救了她

这是一个大约3岁的小女孩。由于受到过度刺激,她始终不发一言,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和年龄。    女孩12日晚上被送到了绵阳市人民医院。据送她来的救援者说。在废墟中发现她时,一对男女弓起身子挡在她的上方,用身体挡住了落下的楼板。女孩身上有些烫伤和压伤,而两位大人已经死亡。救援人员根据现场的情景推测,那可能就是女孩的父母。

    来到了医院陌生的环境,可怜的孩子一直在哭泣。很多人都过来安慰她、照顾她,好心的居民拿来玩具给她,小志愿者们每天过来给她讲故事。每天晚上,只有景大夫抱着她才能睡着。

    慢慢的,小女孩情绪逐渐平静,但仍然不说一句话。一周过去,为了减轻医院的压力,不少伤员被转移到重庆。这个小小的孩子却仍然牵动着医生和护士们的心,大家坚持把她留了下来。不少家庭也表示,愿意领养这个孩子。

    正当人们为孩子的将来打算时,一个更好的消息传来:孩子的父母找到了,她并不是孤儿。李崇进大夫一直在照顾小女孩,他在电话中说:孩子的真名叫郑丹宇,地震发生时,她并不在父母身边。小丹宇的父亲名叫郑居全,两夫妻都在广州一家电子公司打工。地震发生后,他们立即回到四川寻找女儿,数天都没有消息。直到亲友在电视中看到,节目中的小孤儿长得很像丹丹。父母急忙赶到医院,一下子就认出了自己的孩子。

    既然小丹宇的父母没有死,那么当时用身体保护她的那两个人又会是谁?丹宇的父母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黄欢)
( 新华网 )

那双沾满煤屑的手投下了11000元

一个78岁的老人,以替煤饼厂送煤为生,运送一百斤煤才赚2元运费。这次为灾区捐出了11000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