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不太同意上面童志刚先生的看法。我知道你的意思,大概是指在未经历事实的前提下,不要偏听偏信。但我得说,有些事是可以根据作者在文章中的“辞气”以及其人的某些历史背景来作推理和判断的,两相印证,大致八九不离十。

有关前任文化部长的二三事,不知童先生可否读过朱学勤先生的《城头变幻二王旗》一文?如无,可找来看看,姑作参考。

童先生上述开头一段,让我还有点不好意思。其实,正是也考虑到了以上你接着说的那些情况,我为了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才有“在这里...”云云。

说实话,王蒙的书我没好好看过,只看过他在一些报纸发表的短文。印象中,他谈文学的那篇长文(篇名我忘了,是在不知是《文汇报》还是《解放日报》上连载的),写得不错。同时,我也大致同意你上述话中的最后所言(这似乎是我们第一“握手”),但我个人又认为,名人在写回忆录之类的文字时,难免会夹杂看似理性、貌似公允而实则偏颇的个人意气(这对王或章来讲,可能都如此)。我大致有这样的看法,一个人出名,多少有自己争取的成份,甚至很大的成份。但“争取”这东西,正面来说,叫“事业心强”,平面来说,叫“好胜心强”,反面来说,叫“利欲熏心”,且一旦进入错综复杂的政治圈,所谓意气之争——那还算好的——更是难免。

就我个人来讲,对那些在“文革”中不管是错位上台还是站位上台的人,个性上不怎么喜欢,有点以貌取人;这恐怕也是种意气吧——只是属于千千万万个普通老百姓的那种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