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建公租房是民生解困正途[转]



    解铃还须系铃人,目前房价高涨局面的一个重要成因既然在于地方的“土地财政”,那么,应对之策也可以从土地财政方面入手,想办法理顺政府与国有土地、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否定和告别土地财政不仅困难,也不能系统性地解决问题,稳妥之策是对地方政府的执政目标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降低土地财政的重要性。
  将土地财政的兴起完全归咎于地方政府的逐利冲动,将地方政府的行为比附为公司行为,过于简化了2003年以来发展模式转型进程的高度复杂性。土地财政的兴起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几乎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近年来中国在三农、医疗、社保、义务教育等领域频频出手,企图缩小城乡及不同阶层的差距,以缓解社会矛盾和确保可持续发展,其中的要点在于政府调动资源,逆水行舟,对冲优胜劣汰的市场逻辑。但是,会跑的马儿得吃草,在税收没有大幅提高的前提下,政府得有相应的收入渠道来填补日益增多的公共开支。土地财政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一个重要的动因就是政府要越来越多地投入民生领域和公共建设。
  在这种土地财政和民生投入互动的进程中,的确可以发现政府通过出让国有土地为社会民生福利“供血”的香港模式的基本轮廓。香港特区政府维系免费医疗等公共福利以及低税收的一个主要依托,正是政府对高地价的支配。同样道理,如果一方面认为改善民生得政府出手,一方面又简单地谴责政府的土地财政,不免有些自相矛盾。
  这一模式在支撑了民生改善同时,也会带来房价攀升这一重大的民生难题。这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显然还不大利于执政者全面改善民生,巩固执政基础。正如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近日所言,地方政府不仅考虑土地财政的收益,也会考虑民意和稳定。政府很难只管自己的钱袋,很难让房价涨到破坏执政根基的地步,想不出办法也得想办法。
  房价问题的困难之处就在于它无论跌还是涨都关系到民生的改善,这也是土地财政难以告别的关键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只有非此即彼的选择,还有一种可能是,满足民众的住房需求的关键并不在于房价的涨跌。毕竟,个人拥有住房产权和满足住房需求是两个有区别的事情,致力于让每个人都有房产,和致力于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类似于医疗和受教育这样的基本人生需求),是并不完全一样的目标。与这两种需求相应,有两种不同的“双轨制”设计。
  建经济适用房的举措是一种老套的“双轨制”,无论是按市场规则,还是由政府提供土地资源和财政保障,都着眼于让人们获得房产,满足人们获得个人财产的需求,但这种双轨制创造了寻租空间,因为“走后门”太普遍而遭遇了严重的困境。其中的基本教训是,通过公共资源来安排私有产权,必然会诱导出寻租行为。
  如果以让每个人都获得私有房产为目标,那么政府很难凌驾于市场规则之上做太多事情。从目前来看,既不可能只为了保障民生而对投机逐利的资本完全关上大门;也不可能让政府将调控土地之手让予市场,这关系到国家基本制度的变革,何况也未必能真正降低土地价格(毕竟还要保持耕地红线)。但是,如果政府着眼于满足人们居住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不是获得个人产权的需求),则可以避开房价涨跌的问题,获得更大的空间。
  政府提供保障的重点应该在于居住的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而非私有产权的获取。而且,只有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目标,才有可能将公共资源真正公共化,从而缩小寻租空间。那种一边是市场化(尊重个人获取私人房产的努力,并为这种努力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规则),一边是比较彻底的公共化的双轨制,才有希望从市场需求中成功“过滤”出真正的民生需求。
  在这个意义上,重庆目前大建公租房的双轨制是个不错的思路,一是政府出钱出地,公租房只租不售,并避免搞成贫民窟,保持吸引力,租价为市场价的40%,既可满足部分普通民众的需求,起到缓冲房价上涨的作用,同时产权仍然是公共的;二是公租房避免权力寻租比经济适用房要相对容易,毕竟租房明码标价,如有人多占转租,监督起来容易很多;三是不仅相对容易过滤出真正需要的人群,还可以一定程度改变消费习惯,如果租价足够便宜,不受“房奴”的罪也不是不可以。关键是公租房的量要尽可能地大,否则房地产市场仍然会折腾得一般群众人仰马翻。
为什么要建立公租房保障制度?


姚玲珍 韩国栋 陈宝萍



    为什么要建立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中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如何定位?以社会救济还是以福利为主?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如何发挥?公平与效率如何兼顾?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如何?是为了打破居住的“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涵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组织推动和实施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中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创新,能够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城市居民提供与其消费能力相适应的住房条件。
  从理论层面来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完善了现有保障住房的结构体系,能有效解决当前住房制度所面临的阶段性困境,使我国住房市场供应格局呈现出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配套形态。与经济适用房重销售不同,公共租赁住房只租不售,产权归政府或相关机构、企业所有,其目的是向低收入人群出租住房,以改善其住房困境。与廉租房相比,公共租赁的租金标准接近市场租金,但是其保障范围更广,不再局限于城镇户籍人口,有利于满足各类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从实践层面来看,公共租赁住房问世的直接动因,是解决城市“夹心层”和新就业职工、大学毕业生的居住困难问题。各地实践表明,公共租赁住房的最大优点是覆盖人群广泛,可根据补贴标准灵活调整,并且补贴对象明确、操作透明,适于建立退出机制。
  二、制度发展简介
  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厦门和常州等城市进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试点工作。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保障对象,除了具有城镇户籍的低收入人群以外,还包括新就业的职工尤其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公共租赁住房的房源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出租性经济适用房;二是政府逐步以改造、收购市场存量中户型小、价格相对低的普通商品住房等方式而储备的公共租赁住房,即狭义的“政府公共租赁住房”;三是政府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单位尤其是用工单位合作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
    三、存在问题
  中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刚刚起步,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总体定位不清。虽然各地出台了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办法,但这些规定还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政策指导,对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在保障住房体系内的作用以及与其他保障性住房之间的关系还缺乏明确的界定。
  二是运作机制不畅。各地出台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法规不完全,实施过程中的保障对象、供应标准、资金筹措、运作流程等具体内容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性。
  三是市场参与不够。目前各地的公共租赁住房以财政投入为主,政府主导了出资建设、组建公司和进行后期管理等绝大部分工作,这也导致资金短缺、房源供给不足。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与各地积极探索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实践相比较,目前理论界对于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研究重点只集中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宏观层面分析。
  四、什么才是合适中国的社会保障模式?
  常见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分为福利国家型、投保资助型、强制储蓄型和国家统筹型等四种。
  中国社会保障模式应该如何选择?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属于典型的国家统筹型社会保障模式,实行全民保障,完全由政府来提供社会保障。之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型,我国逐渐转向“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以个人帐户制为主导、兼有国家统筹和强制储蓄特征的综合型保障模式。
  从功能定位而言,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层次。社会救助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需求;社会保险是运用社会力量,利用互济性原则对投保人权利的保障;社会福利主要是改善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社会优抚主要是指对军人安置、优抚等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
  住房保障的出发点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权利,重点是解决低收入家庭或特殊家庭的居住问题。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力量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而实行的一整套基本方针政策的总和。在我国现有住房保障体系中,廉租房是向社会最低收入阶层提供的住宅消费保障,属于社会救助层面的住房保障,功能定位清晰。但是经济适用房在具体实施中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楚,加上特殊的交易制度安排,往往易孳生权力寻租、腐败。因此,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完善现有住房保障体系的创新举措,出发点重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应定位于社会救助,目的是保证所有社会成员“住有所居”。
重庆:公租房的海量胃口



财新《新世纪》 记者 邓海 于宁





    在今春的重庆房交会上,公租房替代往年的商品房唱了主角。4月21日至24日四个交易日里,只成交商品房3403套,不及去年重庆春季房价会的两成。而公租房展区的咨询量则达到了1.1万人次。
    重庆是中国最早大规模启动公租房建设的城市,并在今年再度提速。根据该市政府规划,自2010年开始的三年时间里,启动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
  如果能够实现上述目标,重庆市将成为中国公租房供应量最大的城市。按照计划,今年重庆将提供1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摇号,这相当于去年当地主城商品房销售总面积的50%,意味着将有10万套左右的公租房在主城供应。
  “重庆城投、重庆地产是该市公租房项目两个主要参与者,其他城投公司也有部分参与,但都并非心甘情愿。”一位操作重庆保障房发债项目的业内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两家城投公司主要的担心还是资金筹措问题。
  如果按当地约每平米3000元的建安成本推算,未来五年重庆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的投资将高达1200亿元。
  “即使投资问题解决了,靠国有投资公司做的公租房项目,在质量、管理、效率等方面,能和市场化的房地产商相比吗?”业内人士对重庆的海量公租房计划表示了忧虑。
    计划提速
  巨大的资金缺口来自重庆公租房建设的提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去年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的计划是十年内建设完成3000万平方米,如果不够,再用两三年建设1000万平方米。但是,在2011年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宣布,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提前五年完成计划。
  重庆此番提速,有业内人士直言,是否会造成供过于求?
  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局长郭唐勇解释说,在“十二五”期间,重庆城镇化率要达到62%,城镇人口达1800万,600户家庭。按30%的家庭需要提供公租房,即180万户,另外重庆计划引进富士康等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增多,也增加了公租房需求。“重庆公租房首次摇号的中签率为68%。”
  重庆市长黄奇帆表示,“原住民无论收入多少,只要人均居住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就符合申请条件;刚毕业的大学生、在重庆有工作的农民工,也都算在可申请之列。”
  重庆公租房的建设主体是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在财政性投入和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由国有的集团公司和区县政府性投资公司为投资建设主体。目前重庆地产集团、城投公司、建工集团、中冶建工、外建公司等,都在实施公租房建设计划。投资建设主体拥有所建租赁房的完全产权,享有升值收益,但是没有房屋租金的定价权和转让权。
  早在2010年2月,重庆就成立了注册资本10亿元的重庆市公共住房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当地公共住房的开发建设,该公司为重庆地产集团100%控股。
  重庆地产集团拥有土地储备18.45万亩,占重庆土地储备公司总量的28.46%。在重庆主城范围内,土地储备主要由重庆地产集团、重庆城投和重庆渝富三家公司负责,在2009年时,重庆城投就新增收储土地4700亩。
  有接近重庆地产集团的人士直言,土地要升值,房地产也要升值,公司以前储备土地,现在既储备土地、又储备房地产,这些房地产以后又可以卖,难道不好?
  一位重庆地产商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如此海量的公租房供应,肯定对商品房买卖产生影响。这些项目配套和地段潜力都不错,租满五年还可买卖,甚至买不了一套,也可以只买部分面积,“毫无疑问,这将吸引走很大部分初具经济实力、初次置业的客户”。
    发债助推
  “今年发债用于保障房建设的,是鼓励支持的。”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
  重庆地产集团正在计划发债筹资60亿元,其中36亿元用于公租房、廉租房建设;1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其余用于还债。“今年建设公租房的资金没有问题,银行的钱能到位。现在发债,主要是为了后续跟进。”上述发债知情人士介绍。
  按照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宜居重庆建设专项工作评议动员大会上披露的信息,今年重庆计划新开工公租房在6月底前全部动工,包括大渡口钓鱼嘴等八个项目。
  上述发债人士介绍,重庆公租房今年建设所需资金近400亿元。他以重庆地产集团承担的项目为例,至今已投资104亿元,70%-80%来自银行贷款,“现在规划项目中的10%-15%为商业地产,最后这部分比重可能会加大,比如到25%,所以这个项目不会亏钱。”
  据他介绍,让重庆城投、重庆地产主要操作公租房项目,因为其有很多土地储备,“这些公租房项目在重庆地段不差,这两个公司土地储备实际上没有交土地出让金,建设时把土地成本减掉,保障房五年后可以上市交易,到时再交土地出让金。”
  郭唐勇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保障房配套商业部分需要交纳土地出让金。
  “做公租房,政府有考量。让城投公司做土地收储,肯定得做一些让利。”上述发债人士表示。但他透露,政府在此笔发债项目里还未有明确的承诺。
  尽管今年重庆公租房的融资相对顺畅,但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如果将来公租房建设越来越多,加之转让交易不活跃,融资情况就不太乐观,“现在重庆城投公司还能拿到基准利率的贷款,少开工一些项目还可以维持。明年如果信贷控制还这么紧张,至少三分之一的公司项目会受到影响。”
    融资三渠道
  “发债是为公租房融资开拓了新渠道。”邵威远向财新《新世纪》记者分析,重庆公租房的资金来源主要将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财政补贴支付项目资本金,之前说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现在增加到了30%。“重庆最初在建设公租房计划时提出,拿出土地出让金的5%来建设公租房,这在全国开了先例。现在国家提出了10%的要求。这在重庆也已实现。重庆市财政局上周就拨付了2亿元给我们。”邵威远介绍。
  目前重庆市财政拨给该公司资金共计17.2亿元,其中包括1亿元的税费返还、2亿元土地出让金支持、9200万元配套费。“税费是直接返给市财政,而市财政又作为投入,最终拨给了我们。”邵威远说。
  其次,将来会出售一些配套商业。“按照政府的要求,配套商业应该占建设面积的10%-15%左右,去年搞公租房比较急,绝大多数开工的项目商业量没有达到10%。”邵威远透露。
  他还提醒说,在计算商业面积时,需要除去学校、车库等设施,“举例说,假如一个楼盘为120万平米,肯定包含幼儿园、车库、学校等设施,如果刨去这些面积,假设最终住宅为95万平方米,那么,这95万平方米当中的10%-15%可以做成商业出售。”
  邵威远表示,商业配套将对公租房资金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一旦周边业态培养起来了,就可通过出售来解决公租房的运行资金问题,“我们肯定对这笔资金期待,但是资金究竟为多少,不好讲。”
  第三,为银行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到目前为止,重庆公租房建设获得的公积金贷款为30亿元,重庆地产集团15亿元,目前到位13亿元,重庆城投公司为15亿元。“我们又在给财政打报告,增加5亿元,最后就可以变成20亿元。”邵威远说,争取这5亿元问题不大。
  重庆公共住房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去年启动的三个公租房项目,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总投资104亿元。最初,落实商业银行贷款50.8亿元,其中工行贷款15亿元,交通银行贷款19.8亿元,华夏银行贷款16亿元,“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下浮了10%。”邵威远说。
   根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目前银行贷款几乎都以信用方式发放,公司承诺在项目完工后,再将项目整体抵押给银行。重庆市财政局也为此给这些银行出具承诺函,如果公司无法偿还贷款,将安排财政来偿还。
  “可是,我们被银行看做普通的房地产开发商,这不太公平。”接近重庆地产集团的人士说。因为房贷收紧,华夏银行在放出5.4亿元后,无法按进度发放贷款。后该公司引进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签订了14.8亿元的贷款计划。
  “尽管如此,项目进展顺利。目前落实贷款55亿元。”重庆市公共住房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财务副经理白小琴说。
公租房的秘密


程维




    在一套30多平方米的一室户租住了多年后,今年34岁的张勇终于将住进一套建筑面积70多平方米的二室一厅新房。不过凭张勇夫妇现在的收入水平,是买不起这么大的房子的。
    “如果没有公租房,我们这辈子都不可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子。”张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因为收入不高,买不起房子,这么多年来,张勇从来不敢想象自己有买房子的计划,原来的想法是,等老了,就回綦江县乡下的老家,住以前的老房子养老。
    17日下午,张勇用小刀刮掉他分到的“民心佳园”4号楼24楼的公租房防盗门上的塑料覆膜,并清理这套两室一厅房内的一些装修残留物等。
    以后,只要每月付816元租金,张勇一家就可以安心地住在这里。
    4月16日,重庆市公租房第一批住户接房入住,一批现代“寒士”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住上了小区环境、建筑质量甚至比部分商品房还好的政府公共租赁房。
    张勇夫妇的新家
    张勇16岁就到重庆主城区打工,他在当地一家巴士公司当修车工,月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妻子在江北区一家汽车配套音响厂上班,月工资只有1000元,家里还有一个7岁的儿子,一个月下来,去掉生活费和交通、通讯费,以及在儿子身上的花销,大都剩不了多少钱。
    目前“民心佳园”所处的重庆市北部新区的商品房成交均价,即使按建筑面积计算,新房的均价大都在每平方米1万至1.2万元之间,以张勇夫妇现有的收入水平,难以承受如此高的房价。
    张勇家申请到的是一套建筑面积为74.2平方米的公租房,实际套内面积为63平方米。不过,房屋的租金按照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11元,合每月816.2元,加上每平方米1.03元的物业管理费,计76元,共计892.2元。
    此前,张勇家租住在江北区华新街桥北村一幢十几年前的老房子内,他家3个人挤在只有30平方米的一室户内,这套房子目前的月租金为500元。华新街位于重庆市嘉陵江大桥北桥头旁,张勇租住的房子前新修的楼盘“城市领地”,一室一厅的月租金相对较高,为1200元。
    尽管张勇获得的公租房租金并不比原来租的旧房子租金便宜,但与公租房建筑质量及环境相当的新楼盘相比,仍要划算得多。
    如果张勇租住基本没有小区环境的“城市领地”, 3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月租就要1200元,比公租房贵很多,面积也比公租房小得多。不过二者的区别是,前者处于闹市区,交通非常方便。他租到的公租房位于较偏僻的机场高速路上,交通还算方便,但距离远大致6公里。
    但是张勇夫妇仍愿意租住公租房,因为租住公租房更为稳定。在外租房,感觉不踏实,老是在漂,如果遇到的房东不善,隔三差五涨房租,找房子、搬家很令人头痛。
    公租房建造成本
    张勇夫妇17日在公租房新房内,一起规划房间的布局,譬如沙发怎么摆放,冰箱、空调和洗衣机放什么位置等。
    不过,他们也面临一些困惑,譬如小巧的厨房没空间摆放微波炉,以及其中一间只有7平方米的卧室,床只能朝一个方向摆放,且须一面靠墙等。
    “公租房面积都比较小,就这样吧。”张勇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张勇的妻子则认为,这是当地第一批公租房,也许以后的设计,能更优化一些。
    因与原房东的租约将在这个月内到期,夫妻二人计划,本月内就搬进新房。
    重庆市第一批公租房住户中,首批入住“民心佳园”的住户共4786户,从4月16日起的10天内,每天分别办理三四栋楼的入住手续,承租户需要在办理入住手续时,与当地公租房管理部门签署租赁合同。
    这是一个“赶工”小区:承租户接房前一天,4月15日,通往“民心佳园”的两条公交线路才开通;首批发放给承租户的25栋楼旁,在建公租房的楼体仍在加紧建设;进出小区的主要道路已经基本打通,但是部分主干道还只是半幅通车。
    当地公租房管理部门及“民心佳园”的业主方重庆市地产集团不愿意提及当地公租房的建造成本问题。
    不过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对媒体披露过当地公租房建造成本为每平方米2500~3000元。
    本报记者从当地一位房地产行业内人士处得到的信息称,目前该市建筑企业在承建高层、小高层楼宇时,建筑成本基本都在每平方米870元左右,如果加上每平方米200元左右的建安成本,每平方米200~300元园林绿化成本,以及小区道路等基础设施成本,每平方米房屋的造价在1500~1700元。如果再计入简单装修的成本(含楼体内的公共区域)每平方米300元~500元,由此推算,重庆公租房公布的2500~3000元建造价格,基本上不含水分。
    但是商品房的价格就贵得多,主要原因是商品房增加了土地成本。据中国指数研究院西南分院提供给本报的数据,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的商品房每平方米楼面地价(每平方米商品房分摊到的土地价格)为2307元。此外,还要加上商品房房价中大致46%的各种税费成本。重庆主城区每平方米3200元~3300元。
    在建造公租房时,采用了土地直接划拨,所有税费全部减免的方式来降低公租房的开发成本。
    承建单位“不得盈利”
    “民心佳园”只是重庆市2010年投建的1300万平方米公租房中的一个小区。
    去年重庆投建的公租房约21.67万套,分别有北部新区鸳鸯片区的“民心佳园”、北部新区大竹林片区的“康庄美地”、九龙坡区华岩片区的“民安华福”、南岸区茶园片区的“城南家园”、北碚区蔡家片区的“两江名居”、沙坪坝区微电园片区的“康居西城”和沙坪坝区西永片区公租房项目。
    该市计划在今年再新建1350万平方米公租房,并计划在2012年前投建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
    按照重庆市政府的要求,该市公租房由国有企业承建。目前重庆市公租房的主要开发、建设者为该市国资委全资的重庆市土地集团和重庆市建工集团。不过,这两家企业不愿触及有关财务平衡的问题。
    重庆市去年最先开工建设的500万平方米公租房,投资总额约125亿元,需要启动资金50亿元。当时这笔钱来自四方面:一是争取中央资金支持5亿元,二是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土地出让金收入5亿元;三是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20亿元;四是争取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贷款20亿元。
    在“总账”的匡算上,重庆市计划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筑成本为2500元~3000元/平方米,建筑成本总投入将在1000亿~1200亿元。此外公租房建设所需的3万亩土地,以每亩200万元计算,土地整理储备总成本在600亿元左右。政府减免的税费约100亿元。
    重庆方面认为,公租房通过其租金收入特别是公租房中的可供出租、出售的商业房产,已经足够平衡公租房建设运营财务问题。不过该市仍设计了一条终极退路,一旦财务有过大压力,就可以出售一些公租房变现。

重庆公租房取消申请人收入限制

包括工作三年内无住房公务员

  据新华社电重庆市28日完成公租房第二次公开摇号配租,放宽公租房申请条件,取消申请人收入限制。

  据介绍,凡年满18周岁,在重庆主城区工作的重庆市无住房或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人员及进城务工、外地来重庆主城区工作的无住房人员都可以申请公共租赁房。同时,参加工作三年以内,并且没有住房的公务员,也列入了公租房申请人群。

  同时,重庆市还取消了公租房申请人收入限制标准。原先对申请人收入标准做出明确限定,单身人士月收入不高于2000元,2人家庭月收入不高于3000元,超过2人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1500元。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专栏)称,重庆推出三年内完成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计划,满足200万人住房需求,今年将有1000万平方米竣工。政府如此大规模地推出公租房,除了要帮助困难群体解决住房问题之外,引导百姓树立良好的住房观也是目的之一,如刚毕业大学生收入在3000元以上,或者有的家庭即使收入在五六千元因为就业、子女上学等原因,不一定能买商品房的时候,重庆公租房的租金水平一般不超过租赁户收入的1/6,其住房需求也可以靠保障房来满足。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还有这么长的一个讨论贴,慢慢学习了。
地狱里最炽热之处,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仍要保持中立的人。——但丁《神曲》
随着重庆模式走向全国的可能性的解消,也许,各方可能更平心静气地评估重庆种种做法的坏处、益处与代价、后果。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为人民服务,真的只是噱头。
政府愿意花大力气办公租房对于社会和民众肯定是件大好事  若能加强配套监督和执行措施更是大好事  毕竟像中国这样人口多过天上星星  人口素质不高 经济基础还薄弱的社会  住房问题完全靠市场化来解决是不可能的 教育  医疗问题也是如此
中美确实没可比性  美国的耕地50多亿亩  人口到现在三亿 从一建国就是走宪政 民主 资本主义;  中国耕地18亿亩  人口将达15,6亿  刚刚从中世纪走过来 一个是大富大贵  一个是赤贫小贫  想起来两者的差距  就心急如焚  嘿嘿  真令人沮丧
上海公租房的政策故意拖延出台,总的设想是承租若干年后就可以购买,总之不打算重蹈原来公租房的覆辙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