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解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

上个世纪末,世界汽车行业发生了大规模的收购兼并高潮,世界汽车行业三十多家家企业整合为6+3格局,即6家大型汽车集团,加3家独立的汽车企业(也有一些勾搭),其他的汽车(除中国)企业可以忽略不计了。

6+3是指通用-菲亚特-铃木-富士重工-五十铃集团,福特-马自达-沃尔沃轿车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集团,丰田-大发-日野集团,大众-斯堪尼亚集团,雷诺-日产-三星集团,加上相对独立的本田、标致-雪铁龙和宝马3家公司。这9家集团和公司的汽车年销量占了世界总量的80%左右。

这个整合过程也称为行业大洗牌,这个洗牌过程完成后,世界汽车行业的主流是抢摊中国市场,行业之间的购并不再猛烈如地震,但是战略联盟非常时兴,使得世界汽车公司互相之间一团乱麻似的,拆也拆不开。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848187[/lastedittime]编辑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汽车行业玩跨国收购兼并,空调行业也玩这个东西,玩的结果,也是把行业内的企业互相缠绕在一起,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企业之间成这个样子?

请高手发表意见。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利益 利润

[em01]
以前我不叫这名

这是影视作品所描写的收购兼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4楼所述的是韩剧《情定大饭店》,不是电影。

《情定大饭店》中的收购更多的是资本游戏,有恶意收购之嫌,和主帖中讨论的并购有所不同

以下是引用绿骄阳在2007-08-10 19:00:14的发言:

4楼所述的是韩剧《情定大饭店》,不是电影。

《情定大饭店》中的收购更多的是资本游戏,有恶意收购之嫌,和主帖中讨论的并购有所不同

对不起,我知道事电视剧,可能用词上有电影的习惯。

当然这个电视剧的资本游戏很做作的恶意,就象一开始来一个假得不能再假的收购猎头的监狱斗智戏。

参加交流

先看一看富士重工,从通用手中回到丰田的过程:

2005年10月5日晚间,通用汽车公司宣布了一项足以令整个日本汽车业震惊的消息,其要将所持有的富士重工约20%的股份尽数出售,而接手者正是老对手丰田汽车。后者将以354亿日元收购其中8.7%的富士重工股份,剩下11.4%的股份将由富士重工从市场回购。由此,丰田取代通用成为富士重工的大股东,富士重工与通用的合作关系也宣告结束。而原先业界传闻的富士重工和上汽的合资项目也随之面临变局。
  
  据报道,富士重工总裁竹中恭二当天表示,通用汽车与富士重工已经同意结束合作关系,并会对重要的合作项目重新进行考量。富士重工将继续与通用汽车合作生产萨博9-2(Saab9-2)运动型轿车,但两家公司去年宣布的一项合作生产萨博混型车的计划将就此被取消。
  
  竹中称,两家公司(通用汽车和富士重工)均认为,未来双方不太可能有互惠的大型项目可以合作。他马上又强调,富士重工现在应和新合作伙伴丰田汽车坐下来好好商谈在一系列新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富士重工将继续与通用合产萨博
  
  丰田汽车执行副总裁木下光男则表示,之所以只收购8.7%的股份是因为其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45%,相关反垄断规章使其无法收购更多的股份。
  
  富士重工大股东易位凸显了通用和丰田两家公司迥然不同的命运:一方面,通用因财务状况不佳、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而苦苦支撑。通用汽车在一份声明中暗示,出售1.57亿股富士重工的股票将为公司带来7亿至8亿美元的利润。另一方面,丰田却春风得意,在世界各地主要汽车市场实现了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双丰收。
  
  “这一交易带来的另一大影响是给富士重工与上汽的合作增添变数。”业界人士告诉记者,富士重工一直在和国内三大汽车集团接触洽谈合资国产事宜。由于通用的关系,上汽成为合资伙伴的呼声最高。但如今富士重工大股东一夜间易位,难免会给合资蒙上阴影。
  

参加交流

富士重工原先是做飞机有关的产业的,45年日本战败后,被分割成小公司,53年其中被分割的五家公司合并成现在的富士重工(标志上的5颗星就是5家公司),开始生产摩托车,后来生产汽车,奉行独特的技术主义,四轮驱动是它的独特技术,进入美国市场较早,并且有所发展。

 1、awd(全时四轮驱动)

  世界上第一组全时四轮驱动系统是富士重工装置在市售轿车上,这套系统与该厂水平对置发动机对车身可达到近乎完美的重量平衡效果。再加上lsd中央防侧滑差速器,当四轮转速发生差异而打滑时,能自动调整并防止打滑现象,以保持完整的轮胎抓地力。在低重心的发动机与四轮驱动的配合下,动态表现较一般轿车来得沉稳,在高速过弯、雨天、沙地时,可称得上随心所欲。

  2、boxter(水平对置发动机)

  世界上除了富士重工,只有保时捷才有的发动机技术。它的特点之一是其产生的横向震动容易为支架吸收,能有效地将全车较重的发动机重心降低,使得在设计全车配重时更容易达到整体平衡。之所以这么好的技术并没有多少人敢采用,是因为它对发动机各部分的设计和生产工艺均要求相当苛刻。subaru的力狮、翼豹、森林人都采用这种发动机,这足以证明富士重工在科技及产品成熟度上已达到了世界顶尖的水准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800700[/lastedittime]编辑过]

参加交流

丰田和通用

业界认为富士被丰田接手,使得丰田和通用之间此消彼长,而且丰田还有机地吸收了富士的四轮驱动和水平对置发动机技术,这样,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隔阂,通用收购和兼并是为了做财务报表,买得快,卖得也快,而丰田,是有机结合型的收购兼并,丰田收购的日野和大发消化得很好,丰田得业绩超过通用成为世界第一,在这点上不是没有道理的。

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战争一直是全球经济战的经典,总体上美国具有战略优势,但是日本的那种独特文化经常让美国人仰马翻,然后美国爬起来,把日本研究个透,再来一个吸收兼并,反攻日本,又把日本变成猫手中的老鼠。

反观中国,要学习一下外国先进的经验阻力重重。故事后赵王学胡服就有人反对,两千多年,这帮反对的人一直存在,这也是收购兼并中文化融合的大问题。

参加交流

在汽车收购兼并史上,通用这个超级资本大鳄遇到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败案例,收购菲亚特居然被人家胁持住了,在外人看起来好像意大利用黑手党搞了这场收购案,不知道这场官司现在如何了。

通用汽车是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菲亚特曾经是意大利人的骄傲,两家公司的收购纠纷由来已久。收购者的命运竟然掌握在被收购对象手中,这个事件在商业历史上是旷古未闻和极具讽刺的。菲亚特CEO马尔基翁内曾经表示,在协议问题上,通用无路可逃。花旗也认为如果这项争议诉诸法庭,通用将凶多吉少
  通用汽车最近在国内的日子并不好过。在美国其销售量和市场份额不断缩水,股价相比2000年下跌了50%。鉴于工人的津贴问题影响到土星汽车的经营,通用的母公司上周不得不接手了它的这家子公司。然而,当通用的底特律后院起火的时候,CEO理查德.瓦格纳却飞往意大利去执行一个更加紧急的任务:摆脱购买菲亚特90%股份的期权义务。

  通用现在最不明智的选择就是涉足一个比自己问题还多的汽车公司了。可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场面?2000年通用和菲亚特签订了一份联盟协议,通用买下菲亚特汽车公司20%价值24亿美元的股份,而菲亚特拥有卖出选择权,即可以要求通用从2004124日起以市场价格购买菲亚特剩余股份。200310月,通用称暂时不能执行购买承诺,并表示其持有的股权已下降到10%。随后,双方就卖出选择权的有效性进行了无休止的争论,最终达成新的协议。根据新协议,菲亚特在2005124日之前不得行使卖出选择权,有效期5年,但届时菲亚特有权迫使通用汽车收购剩下的90%股权。
  实际上,在这场交易中,双方的角色都是极为尴尬的。瓦格纳与菲亚特CEO马尔基翁内的上次会面是在去年12月。为了躲避媒体的追逐,他们选择了苏黎世一个秘密的地点。他们计划114日在加拿大的第二次会面也没有实现。马尔基翁内认为通用没履现对菲亚特的投资承诺。如果菲亚特真的行使出售期权的话,通用将花费80亿美元购买一个在2004年前9个月就亏损了17亿美元的汽车公司,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的债务和糟糕的债券分级结果。许多分析家认为,这次可能的失败会使瓦格纳本来就不成功的一系列收购雪上加霜,甚至会危及他的CEO职位。对于马尔基翁内和拥有菲亚特的阿涅利家族而言这也会是一个莫大的耻辱:曾经煊赫欧洲的工业帝国现在竟然沦落到让收购者避之不及的田地。
  收购者的命运竟然掌握在被收购的对象手中,这个时刻在商业历史上绝对是旷古未闻和极具讽刺的。马尔基翁内曾经说,在协议问题上,通用无路可逃;花旗也认为如果这项争议被带上法庭的话,通用也会凶多吉少。虽然许多银行家们都预测2005年的公司收购合并势头会更猛,但是对于怎么样达成并购交易,一定要小心翼翼才是。通用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反面典型。
  实际上,最初通用与菲亚特达成协议的时候,业界就有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而通用所信仰的哲学就是做最大的。自从1998年瓦格纳担任通用总裁后,跟当时的CEO杰克.史密斯一起开始了他们的海外并购之旅,通用也被称为最具有收购欲望的公司。然而,与菲亚特的交易在通用的收购历史上也是惟一的,在此前的收购案中通用从来没有提供过出售期权,并且十分保守和谨慎。尽管如此,通用的收购行为却并不怎么成功。1998年通用把对五十铃的持股增加到10%,而4年后为了把五十铃从危机中拯救出来,通用不得不又投入了4.2亿美元;通用收购了瑞典的萨博,可是时至今日萨博的销售仍不见起色;2002年通用又收购了破产的韩国大宇,甚至在俄罗斯它都拥有汽车制造商Atovoz40%的股份,而后者被认为是一家效率极端低下和机构臃肿的企业。惟一能让通用慰藉的是它对日本铃木和上汽的投资还算成功。



  通用当初赋予菲亚特期权的初衷是为了建立一种更具前景的伙伴关系。据通用官员说,2000年的菲亚特并不像现在这么糟糕,每股股价为30美元而不是现在的6美元,债务问题也没有现在严重,加上通用老对头戴姆勒-克莱斯勒也在跟菲亚特谈判收购事宜,通用绝不会把欧洲5000亿美元的轿车市场拱手让给戴姆勒-克莱斯勒。基于这种考虑,通用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深思熟虑和讨价还价,很快就与菲亚特达成了协议,现在看来这次交易明显过于鲁莽。

  通用的一位分析师称,现在的菲亚特已经几乎没有希望了。菲亚特已经撤换了5次高级管理层,翁贝托.阿涅利和乔万尼.阿涅利去世后直至现在还没有确定新的继承人。来自美国的管理者和意大利本土管理者也因为文化上的冲突而显得无法协调。当菲亚特汽车一直销售疲软以致其捉襟见肘,无奈之际菲亚特将自己的金融服务部门Fidis出售,而通用声称菲亚特的出售行为违反了他们的协议从而菲亚特的期权无效。
  预计双方在这个周末就能达成某种一致。外界猜测,最终通用可能会以10亿美元的代价摆脱期权阴影,但是如果谈判破裂,漫长的诉讼将不可避免。花旗预计菲亚特利用期权迫使通用就范的胜算不超过10%。然而传言阿涅利家族对菲亚特无休无止的问题已经筋疲力尽,如果通用不履行协议,阿涅利家族必将会行使其期权卖出菲亚特。
  分析家认为,如果菲亚特在通用上打算盘不能成功,它会继续寻找有意的买家或者说更加有诚意的合作伙伴。首选的候选者包括雷诺/标志,还有通用的老冤家戴姆勒-克莱斯勒,这5年的轮回对通用的确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参加交流

从通用汽车的情况来看,通用做收购兼并要比做汽车更重视,通用汽车的发家似乎也是靠收购兼并得来的,1908年9月16日,杜兰特在别克汽车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一家控股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杜兰特采取以通用公司股票交换收购公司股票等方式分别取得了别克、奥兹、凯迪拉克、奥克兰及其他6家汽车公司、3家卡车公司和10家零部件公司的控股权或相当比例的股份。这些企业多数都保留了它们原来的法人资格和独立运作的实体,杜兰特以通用汽车作为控股公司,通过股票交易来保持这些独立的卫星公司始终能够围绕着通用汽车这个中央组织。这样世界第一业绩主要靠这种方式拼凑控股公司做出来的。美国公司都有这个通病。

空调业中的开利也是一样,开利的空调技术傻大笨粗,根本没有日本的节能灵巧,开利自己不改进技术,却用收购兼并方式与东芝实现战略联盟,企图从日本东芝那里得到技术。

日本公司靠做产品打天下,丰田做产品要比做收购更重视,日本公司普遍有这种特点,而且日本公司回购日本公司,文化上融合更容易一些。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849244[/lastedittime]编辑过]

参加交流

笔者所熟悉的世界空调也收购兼并大王开利

世界第一的总销售值和分布在全球的七十多个工厂,都是开利收购兼并的实绩。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但是世界空调大鳄太注重企业的收购兼并,而在产品开发上落后于日本。

开利在全球空调市场上,他的傻大笨粗的产品不断被日本的企业所蚕食,于是不得不觊觎日本企业,想弥补自己的不足。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With the advent of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two great enterprises have joined forces to deliver you the comfort and luxury--at home, at work or on the move. In energy-saving, quality assuranc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indeed in everything to do with airconditioning.....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leads in technology and in applying technology to your greatest advantage.

Company Name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Representative (President)

Hisayoshi Fuwa

Capital

11,510,000,000Yen

Number of Employees

About 1,500 ( as of June 2007)

Major Business Products

  1. Room Air-Conditioners, Residential Multi Split Air-Conditioners,
    Light-Commercial Air-Conditioners, Package Air-Conditioners,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for Railway Carriages*
  2. Gas and Kerosene Air-Conditioners *(Light-Commercial Heaters, Gas and Kerosene Refrigerant-Heating Air-conditioners)
  3. Cold Chain Equipment*
    (Display, Cases, Condensing Units cooling Units)
  4. Rotary Compressors, Reciprocal Compressors, Scroll Compressors, Helical Compressors
  5. Ventilating Fans, Air Purifiers*
  6. Inverter device

 1999年4月,开利收购了东芝空调业务,以合资的方式,组成了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东芝开利前身是株式会社东芝的空调事业部,是东芝内部的产品单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制造空调机,东芝空调在日本国内技术、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水平,东芝空调在日本乃致世界与松下、日立等品牌一样享有较高的声誉,1993年东芝和美的进行了空调技术合作,为期6年。九十年代末期由于日本日圆升值和国内经济不景气等原因,东芝的空调事业经营困难,19994月,东芝的空调事业从东芝母公司中独立出来和美国开利公司合资成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东芝开利株式会社中东芝占60%的股份,美国开利占40%的股份。

参加交流

这个收购兼并实际上不是很顺利,日本东芝的员工(工会)不同意美国开利控股,但是东芝又撑不住亏损,只好在日本国内以东芝60%股份占控股,开利收购40%股份,组成东芝开利公司,而海外的东芝泰国工厂,东芝开利占50%,实际上东芝的30%,英国的还要少,以东芝开利名义只有25%,其余卖给开利,而东芝的海外空调销售网络全部出售给开利,并且把空调品牌权出售给开利,为以后的业务带来了隐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糟糕的是,开利收购东芝的空调业务,目的并没有达到,首先东芝的技术不肯给开利透露,开利派遣了技术人员进驻东芝,这些技术人员其实是中国华人,大部分是上海交大在开利工作的技术员,这些技术员在日本非常郁闷,由于语言不通,日本技术人员又对他们封锁,结果无功而返。

而美的的研修生去日本东芝开利,东芝的技术人员却热情辅导(还是保留一部分),故意让开利生气,这样东芝可以在两个强人之间,搬弄是非,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是非就是东芝提出:两家合资公司再去找第三家中国公司——美的去合资。

参加交流

这就是AN网友所说的利润诱惑。

东芝开利于中国美的展开长达4年的谈判。也是一种战略联盟。

第一次:开利提出收购美的空调50%以上的股份,开利控股,美的否决。开利也不同意美的控股。

第二次:东芝开利受不了,拉着开利提出设立合资工厂和合资销售公司的方案,美的控股工厂,东芝开利控股销售公司。美的仍不同意。

第三次:东芝开利提出仅收购20%股份的要求,美的同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挖,好专业啊!

别的偶不懂,只是听老公聊天的时候说:宝马当年不会做越野车,就买了Rover,把它家的技术搞通了,就卖给福特了。所以现在Rover十年没有技术更新,连引擎都是福特的了。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876707[/lastedittime]编辑过]

谢谢采采的捧场,我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这真名网上美国、日本的网友大把,弄不好出一个贻笑大方的洋相,没有办法了,练功要紧。

参加交流

开始评说现代企业三国演义了

诸位请包涵。

本菜农关公面前耍大刀,给各位高手作一个揖,为了贡献一点心血给真名,后面来一点真功夫的动作,希望内行的给予指点一二。

本菜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在的江湖也正好是三国演艺的江湖,不过此三国不同于彼三国,合作重于竞争,可是又有合作又有竞争,里面合纵连横、阴谋诡计不能不说没有,不是冤家不聚头,世界上中日美三国的行业巨头凑在一起,不打也不相识啊。

如果硬要比拟的话,美国开利世界霸王,似乎是魏国,东芝开利有个东字,只好算是东吴了,那么美的就是正统的蜀国了。

要知道,日本人看三国演义比中国人有过之无不及,不仅有漫画,还有游戏,出的计谋三国味非常浓厚的。而美国的大气似乎和曹操的宽阔心胸自然吻合似的。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885495[/lastedittime]编辑过]

参加交流

企业三国毕竟不是真刀真枪的喋血作战,没有烟火滚滚铁骑奔腾的场面,大部分都是觥筹交错、灯红酒绿下谈笑风生中进行的,但是由于资本的本性是贪得无厌,造成商战的起因是资本的贪婪,合作是一种妥协,竞争才是贪婪的伸张,世界上资本与资本之间形成了争夺江山的本因,而资本家很多,免不了群雄并起,诸侯混战,合纵连横也出现了,第一张图的交错关系就是企业的合纵连横,战国七雄到三国鼎立,这是竞争的必然走向。

其实开利-东芝-美的战略联盟共同面临其他巨头的竞争,空调的江湖比汽车业低一个档次,行业的整合度低,但是今后就开始这场整合戏了,所以好戏还在后头。

古战场 现代商业战场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887250[/lastedittime]编辑过]

参加交流


构成商战的利益主体是资本家,三个国家的资本家不同的人格化,使得商战非常有魅力。

本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什么要重点提出呢?

因为很多战略联盟案例中,设计者没有充分考虑到资本家的贪婪本性,把两个贪婪的主体放在一个操作层面,使得他们出牌时产生双输的局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这是三国中曹操一统天下的春秋大梦。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那么这个时候日本东芝又是怎么想的呢?

东芝的目的:顶住美国开利的吞并式的收购,保住日本的股份比例,争取有一定的说话权,死死抓住技术不放,不给开利拿去(否则一点要挟的资本都没有了)。然后联合美的,利用美的对东芝技术的依赖,在开利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价。

(这个日本帝国主义比美帝国主义差远了,完全是防守的战略,和两次大战差不多了,被美国占领了,试图挑起美苏和美中的矛盾,自己从中得到生存价值。)

所以美日帝国主义之间的经济战争和真刀真枪的战争非常类似。过去中国太贫弱,所以中国是被人利用的棋子,今天中国参与进去,角色已经相当精彩了。

参加交流

那么美的是如何想的呢?

美的:一、挟洋自大,利用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宣传美的和东芝开利战略联盟,一下子提高自己的身价,很了不起啊,例如,当东芝牌的空调箱子上写着:制造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导购员对顾客说:来买美的吧,美的空调是东芝技术,给东芝贴牌的,质量可以出口日本。顾客一想:好啊,支持国货,技术又好,何乐而不为啊。

二、真心诚意学习技术,合资可以从东芝那里学习到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生产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利国利民,还可以从开利那里学习到收购兼并经验,为美的国际化大好基础。

三、直接订单业务,日本市场50万台,海外市场60万台,两个战略伙伴做美的的推销员,美的轻松地进入日本和美国市场。

三、与狼共舞,苦练国际化本领,熟悉敌人后,反收购东芝和开利。这点不是所有人有信心,但是美的的老板有信心,因为开利和东芝在国外的工厂亏损,最后还是要卖给美的的,这样美的始终是主动的,而开利尽管目前强大,但是经理人老是去夏威夷泡妞,没有人认真干活,肯定要衰败的,最后美的吃掉这两个世界巨人,也一统天下。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6892904[/lastedittime]编辑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把三个都想做春秋大梦的资本家联系在一起,战略合作的模式设计是非常有智慧的一环,很多欧美的合作,在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最后,都不欢而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其实资本层面最简单,按资本比例分红。

技术层面容易合作,徒弟肯定很愿意学习,不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师傅存在留一手的现象,这里要看具体操作的人(运营经理)的调解和斡旋。

业务层面最糟糕了,制造商要赚制造商的钱,销售商要赚销售商的钱,这样的结果整天为价钱吵架。

汽车行业很多合作在这环上出问题,不是所有人可以合作得好的,其中操作的人也很有艺术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参加交流
有味道!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全世界每天发生几十件几百件的收购兼并案,据说70%以上又是失败的,所谓的失败就是合了以后又分手了,或者说,每天有几个百对新郎新娘结婚,但是一年后70%的离婚,两年后离婚的更多,白头到老的不到5%。

合资以后互相之间业务怎样展开,每一方又都想称霸世界,又如何心照不宣,这是很有意思的,双方合资的公司可以比喻为夫妻结婚,三方合资的公司,有点一女嫁二夫或者是一男娶妻妾,这是非常难相处的。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

例如,开利称霸那个春秋大梦,本来想即控股东芝,又控股美的,这样可以一男霸两女,可惜被东芝和美的搞了孙刘联盟,骗进了圈套:开利拿着东芝这个牌子,很得意,卖东芝牌空调,销售渠道是开利的,技术是东芝的,而生产是美的,美的和东芝都赚一把钱,把价格提得高高的,让开利骑虎难下,开利卖不掉,要去美的降价,美的说东芝先降了我再降,东芝说美的降了我再降,开利被戏弄了,大发雷霆,但是不控股,又指挥不了东芝和美的,只好把开利的负责销售的总经理炒了。这等于死了周喻,我就去开利哭一番,假得不得了,可是这戏还得演啊,假假又要加真真,开利说了,如果再不降价,开利就不干了,退出联盟,去收购松下和格力,另外组建空调大鳄。

大事不妙啊,我这个时候做鲁肃去探听虚实,分别和开利和东芝得诸葛亮、将干之类得谋士开会,商量下来大家都让一步,联盟还是保住了。

参加交流

我本人是合资公司董事会秘书兼合资运营经理,基本通晓日文英文,所以协调斡旋的事情责无旁贷,我更愿意采取鲁肃的老实人的做法,以诚相待,追求双赢。

我记得《曾国番》里有个细节,冬君也提到过,李鸿章问曾国番讨教洋务的方针,李鸿章说不了解洋人的虚实,就来一个痞子腔应付,曾国番其实也对洋人不了解,思考了良久,对李鸿章说:洋人归根结底也是人,还是以诚相待,虽然赚不了便宜,也不至于吃亏。

我们公司有些人可不是这么想的,本来不合资还倒没有坏心眼,来了洋人,为了表现爱国心,和洋人对着干,结果没有把洋人伤着,却把自己给乱了。

例如东芝带来了业务,有业务当然是好事啊,可是一些人来要做抗日英雄,把价格抬得高高地,硬是把人家吓跑了,跑了客户老板自然急了,派我去说好话,安抚一下,再把人家找回来,显然这不是大公司正常流程,于是我起草了合资业务操作流程,规定那级人决定价格,那级人负有订单责任,那级人也享受相应的利润,文件给老板签发,这样合资公司内部操作正常化了,关键是我们内部责权利对等了,保证了管理的有效。

这个例子,我敢肯定,在中国除了汽车行业外没有一个比我们做得更好。

另一个例子也很有意思:美的和东芝抬高了产品价格,使得开利卖不掉,开利责骂美的和东芝,可是美的说,你们开利不熟悉中国国情,我们卖得话,肯定卖得出。

开利想了想,就给意见了:对,你美的说得对,我们既然是战略联盟,你们指导一下我们如何销售?例如销售如何定价之类的,你们的定价策略是如何的?

这下把美的的一帮诸葛亮搞晕了,不给看嘛,显得没有诚意,给看嘛,又怕露了底,商量来商量去,结果研究决定搞一份假的。

我是反对造假的,但是没有办法,我一个人说服不了团队。

于是开利拿了一份假的东西如获至宝,也歪打正着能参考一下。

可是问题来了,开董事会的时候,股东检查财务报表,另外造假报表和上次假的报表对不上,而且我们的财务报表很搞笑的,日期有6月31日的,横的纵的有时加不对的,人家股东疑惑了,EXEL公司难道是这么垃圾?

原来造假太复杂,几个报表拼接的时候,没有处理好连接,当然有点混乱了。

结果人家开利就拿了一份公司内部的道德规范,送给我们合资公司董事会,要求职业经理人诚信。

好了,开利这样做,职业经理人们对开利很有意见。

我就想不通,难道我们造假对我们自己有好处嘛?造假始终对我们自己管理带来混乱,最终是害自己的。

国际化的真谛实际上在这里!!!

参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