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房地产泡沫源于政府炒地

中评社北京12月15日电/中国的房价到底有没有泡沫存在,未来一年房价到底会不会降?这些问题我们几乎无法找到答案,但在12月13日的央视《面对面》节目中,我们首次听到这样一个清晰的声音。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在节目中明确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存在泡沫,造成泡沫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炒地和炒房,而且地方政府和某些专家希望泡沫存在,这样他们才有钱花,他们甚至还不如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诗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我是副部级官员,也买不起房
  记者:我冒昧地问一下,您是副部级官员,以您的工资能买得起房吗?
  贺铿:买不起。我说你买一套也挺难的。
  记者:我反正买不起。
  贺铿:你这样的收入,名主持人,我这样的干部级别都不能为自己买一套像样的住房,那更多的人就没有办法买了。
  记者:所有人都很关心现在的房价正常吗?
  贺铿:房地产现在的问题。一个是有泡沫,第二个是现在是在炒房,而不是真正有人买得起房子,不是使居者有其屋。
  记者:您的观点很鲜明?
  贺铿:我的观点一直是非常鲜明的,房地产部分城市有泡沫,原因是两个,一个是政府炒地,另外一个是社会资金炒房。
  记者:政府炒地?
  贺铿:我们的地王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会形成?地都是国有的,都是政府管的,这不是政府炒地是什么?
  记者:地方政府觉得我就靠这点土地出让金了。
  贺铿:你能靠吗?土地不是国有的么,是你地方的吗。
  记者:现在分税制,大部分钱交给中央政府了,我发展城市其他的资金从哪儿来?从土地出让金来,这是现实。
  贺铿:从你的财政用钱来讲,你就不从国家经济的安全性来想。既然土地是国有,中央财政收回来应该是合理合法。然后中央拿了这个钱,该转移给你的转移给你,该转移到更需要钱的地方,我转移到更需要钱的地方。
    有的理论家觉悟不如千年前的杜甫
  贺铿:社会资金炒房,他买房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再转手,再赚钱,所以有的有钱人一买不是一套两套,是十套二十套,他买到这里压根是不住的,等到有个好价钱我卖了。
  记者:您这个判断的依据从哪儿来?
  贺铿:许多都做过调查,北京好多房子一开盘的话,都是跑去买十套二十套不是稀奇事。我们作为一个民生产业,应该是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才对。我说我们现在有一些商人,有一些理论家,我说得很刻薄,我说还不如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甫的观点。诗人杜甫他把房地产的性质说得非常的清楚,干什么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盖房子给寒士们住的,要让大多数人买得起房子这才是正道。
  很多地方官员可能希望房价泡沫化
  贺铿:对于房地产的调控办法,我说两点,把土地转让金,中央财政收了,限制遏制地方政府炒地。第二,卖一个房子,通过卖房子赚钱,我收你的,高高地收你个人所得税。比方说你买一套房子,两百万买的,你现在三百万卖出去的,你赚了一百万,我随便说一下,我收你80万的个人所得税,我看你还炒不炒。
  记者:征高税这话出来肯定会有一些人骂。
  贺铿:肯定有人骂,但是我相信十三亿当中有十二亿半是拥护的。
  记者:这点从技术上来讲也不难实现,为什么我们说遏制房价这么多年没有实现?
  贺铿:我认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可能就希望房子维持一种泡沫化的状况,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有钱用。他不考虑整个国民经济是不是健康发展的问题。
  虚高的房价迟早总会落下来
  记者:您觉得这个危机会对明年的房地产市场有什么启示?
  贺铿:应该说对明年的工作有什么启示,杜拜事件再次说明金融危机的引线是房地产,近二十年来的金融危机没有一起不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而引起的。
  记者:比如说?
  贺铿:比如说巴西的房地产,比方说亚洲金融危机的泰国的房地产,比如说香港金融危机的房地产,日本的金融危机的房地产,乃至这次杜拜的债务危机的房地产,都是房地产引起的,无一例外。
    记者:是因为房地产当中什么问题?
  贺铿:形成泡沫,过热,价钱虚高,到了虚高总有个落下来的。
  记者:都是一个模式吗?
  贺铿:基本上一个模式。
  记者:这是规律吗?
  贺铿:是不是规律我不知道,这是现象。
  记者:这种现象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在2007年的时候当时大家就在说房地产的拐点一定要来,但是金融危机一来,谁也不再谈这个话题了,大家现在又要依靠房地产业来向上拉动,还会来吗,这个拐点?
  贺铿:我相信会来的。我认为一部分城市房地产有泡沫,迟早它要恢复到正常。
  ■人物介绍
  贺铿,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教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会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
  会议认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380多万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会议要求,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一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适当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房用地供应,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二要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三要加强市场监管。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完善土地招拍挂和商品房预售等制度。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四要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会议指出,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地加大了对建筑质量差、设施简陋、居住密度高的棚户区的改造力度,大批居民住进新居,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和国有工矿及林区、垦区仍有近1000万户家庭居住在棚户区。会议决定,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中央财政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适当支持,省和市、县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大资金投入。鼓励采取共建的方式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免征相关改造项目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优先安排土地供应。继续按现有政策推进国有林区、垦区和中央下放地方煤矿的棚户区改造。
  会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事实并不复杂,知道并不难,贺铿也只是居高位而敢于说出常识。前车之鉴多矣。关键是如何解决。


拭目以待。
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溃败前,银元天天涨,不是炒的问题,是钱印多了。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本帖最后由 西宁宝贝 于 2009-12-16 10:03 编辑

2楼,您和贺铿都在爱放某气,鉴定完毕~~~~
北京官员,对地方政府批评越是严厉的,对中央政府则越是谄媚。上收土地转让金,就能让房价降下来?我不太相信。中央政府搞钱的冲动决不低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多收点钱,解决民生问题之外,无非是给自己加点小薪,搞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什么的,中央政府多收了钱,可以搞神五、神六、神七、神八一直搞到神一百,可以去造航母,造了一艘不够,造两艘、三艘,数量上不超过美国,决不罢休。既然土地国有,中央财政就该把钱收上去,那凭什么土地就该是国有?转移支付,也是北京官员感兴趣的话题,他怎么能不感兴趣呢,转移支付的大权在他手里,给谁、不给谁,还不都是他说了算吗?
地方卖高价地,中央滥发钞票,这两个原因是不是都有啊?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贺铿:从你的财政用钱来讲,你就不从国家经济的安全性来想。既然土地是国有,中央财政收回来应该是合理合法。然后中央拿了这个钱,该转移给你的转移给你,该转移到更需要钱的地方,我转移到更需要钱的地方。
----------------------

这种话算“常识”么,还是算“天朝”意识吧!
2楼,您和贺铿都在爱放某气,鉴定完毕~~~~
西宁宝贝 发表于 2009-12-15 19:27
不要光鉴定,还要出个鉴定报告,说说人家错在哪里,这才是个高明的鉴定师。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不要光鉴定,还要出个鉴定报告,说说人家错在哪里,这才是个高明的鉴定师。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09-12-16 18:33
5楼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基本上我认为,辨别该官员讲话纯属瓦斯气压根不需要报告,只需要一点点经济小常识即可。
但是你的鉴定在四楼,那是别人的鉴定,不是你的。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很简单啊,倒推给你看:为什么地方政府要卖地,因为他们没钱嘛,为什么他们没钱呢,因为钱被中央拿走了嘛,很明显根源在中央,地方完全是不得已。你想啊,中央给的那点财政拨款也就顾得了吃财政饭的嘴,发展呢,公共建设呢?全找中央要去,一则未必要的到,二来也像个花子不是,谁乐意啊,再说了,中央做什么了,那钱本来就属于地方的,分税你分了一大块走。所有的增值税你连个渣都不留的全挖掉,你凭啥呀,还敢摆个谱儿说房价高了,全是地方喜欢卖地,靠,你拿钱的时候怎么不吱声了,集权就集权罢,还要鼓动一群SB说他的好,这不是婊子是嘛呀,偏这年头脑袋被驴踢过的那是死也死不绝的,嘿嘿~~~
对了嘛,这才有点像西宁宝贝,虽然我至今没搞清楚这西宁宝贝何妨神圣,但宝贝就是宝贝。

这个诊断做的就很好嘛,我清楚记得当年李源潮在电视上切蛋糕,江苏利税60%归中央。后来,他就到中央了。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后来,他就到中央了

笑倒俄乐,楼上太皮里阳秋了,敢情俄是被你给拿捏了一把啊,汗死俄乐~~~~
偶怎敢拿捏宝贝,宝贝伶牙俐齿的,随便咬偶一口,皮也开了肉也绽了的。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11# 西宁宝贝

你这推理故事里还少了一点噱头——上海前任书记怎么死翘翘的?这位书记关于什么问题在政治局会议上公开与当朝皇上吵嘴的?这位书记去英国镀了一层怎样的合金?——不都是这个土地爷宝贝疙瘩么!!!
楼上,您想表达什么,上贴中您究竟表达了啥,抱歉,恕我眼拙人笨,木看出来。如果可以的话,请明白表达一下~~~
楼上,您想表达什么,上贴中您究竟表达了啥,抱歉,恕我眼拙人笨,木看出来。如果可以的话,请明白表达一下~~~
西宁宝贝 发表于 2009-12-16 21:51
没看出来就对了,你楼上说话,全世界人民都不太容易看出来的。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5#、11#正解。
本帖最后由 竹南 于 2009-12-17 09:18 编辑

摆渡(wiki里面没有)了一下“转移支付”等词,
再次发现我极度缺乏经济学常识,请楼上前辈帮我开点常识书,先谢谢啦!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事实并不复杂,知道并不难,贺铿也只是居高位而敢于说出常识。前车之鉴多矣。关键是如何解决。


拭目以待。
雨冷香魂吊书客 发表于 2009-12-15 18:40
如何解决?我以为目前体制下,无可解决。同样是在目前体制下,中国的未来命运,必定是走向全面衰败。我们都站在泰号上,就等着在某个冬夜,一起沉海吧。
如何解决?我以为目前体制下,无可解决。同样是在目前体制下,中国的未来命运,必定是走向全面衰败。我们都站在泰号上,就等着在某个冬夜,一起沉海吧。
李旧苗 发表于 2009-12-17 14:51
有的“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的味道
这些专家说话都是很“圣时”的,政府要想干什么了他们就会适时出来。所以讲话都很“合拍”。但从另一方面看,他们会透出一点真实信息倒也是真的。
中央政府巧立名目,想方设法增税、开征新税种,有什么办法去制约?没办法。各路专家学者纷纷向中央建议,要实行减税政策,中央政府肯听吗?财政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公开讲,减税是个馊主意,给了专家学者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你能怎么样?如果是在台湾,行政官员敢在立法院讲“馊主意”这种话,不被立委戳着鼻子骂才怪。
如何解决?我以为目前体制下,无可解决。同样是在目前体制下,中国的未来命运,必定是走向全面衰败。我们都站在泰号上,就等着在某个冬夜,一起沉海吧。
李旧苗 发表于 2009-12-17 14:51
旧苗兄身在体制内,却如此冷静悲观,实在难得。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大兴兄,冷静悲观的,也许大多是在体制内,只是体制内的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和我一样,在网上说出来而已,当然,我也只是在网上说说而已,现实中更多是保持沉默。举一个小例子就说明一切了,你知道一个小县城的部委办局领导中,有多少人把自己的子女送去了国外(也包括我目前所在单位的一把手)。如果真的像他们在大会小会上常讲的,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又何必这么做呢。
北京官员,对地方政府批评越是严厉的,对中央政府则越是谄媚。上收土地转让金,就能让房价降下来?我不太相信。中央政府搞钱的冲动决不低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多收点钱,解决民生问题之外,无非是给自己加点小薪,搞 ...
李旧苗 发表于 2009-12-16 09:21
旧苗兄此说有见地,学习了。

我对贺铿的发言表示赞许,是基于如下考虑:

第一,根据我的粗浅了解,现行财税制度,是地方分得40%的钱却要求办60%的事情,所以财政有缺口。但是,现在有的地方土地收入占了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至少我所在的南京是这样),所以,地方政府是有土地牟利的冲动的,不是简单的发发福利的事情。房价上涨地方政府一定有责任(尽管不是全部责任),贺铿批评地方政府没有错。


第二,主帖是比较松散的访谈,而不是严谨的提案和文章,要求面面俱到有求全责备之嫌,并且他所说的推高房价的两个原因不无道理。此外,官员讲话不同于
学人,往往注意适宜性,如果所言对策短期不可能付诸实施即不会说。比如分税制的问题,我不相信他不知道其中矛盾,但是税制改革很复杂,非短期内可以更改。所以他拣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说出。

第三,作为副部级高官,能够坦陈这个问题,更容易引起舆论关注,形成舆论压力,促进问题的改善。

贺铿的访谈,无论怎样,正面意义不容否定,所以我持赞许的态度。这样的言论还遭来恶骂,我不懂有些网友想听什么?

以上浅陋之言,请旧苗兄指正。

以下是对某些网友的言论发些感想。

逢官必骂、嫉官如仇,在某些环境固然是“政治正确”,但是不管青红皂白一味抹煞,也是一种极端和非理性。

出山未必浊,在山未必清。不是极善与极恶,都是饮食男女的凡夫俗子,只要生长环境差别不是太大,都差不多,谁也甭说比谁清高几许。狭隘的门户之见,不必要吧。
2楼,您和贺铿都在爱放某气,鉴定完毕~~~~
西宁宝贝 发表于 2009-12-15 19:27
某气是何气?从尊口径直吐出呗,何必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人们自己也该想想。想想自己看看周围,真正没房住的有多少?我们这代老三届的应该说是比上比下都不足,可真正没自己住房的几乎没有,连90年代才回城不到五十就下岗的人大多也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在北京一般我们这代人有两套房以上的不说是大多数但比例绝不小,当然有大房又在好地段的就是少数了。有钱人炒房,中产阶级趸房,收入稍好的换好房,准备结婚的买房......这一切都基于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
跟在后面说说吧

卖地财政的思路是80年代末从香港引进的。香港是国有土地制度,政府出卖50年的土地使用权,来获取财政收入。

大陆在引进的时候“忽略”的两个主要环节:

一,土地的拍卖制度。拍卖是一种公开性的交易,中国城市比如上海一直到引进这项举措的10年后才开始实行拍卖。长期的协议转让,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二,严格的财政预算及结算制度。香港拍卖土地必须进入政府财政预算,多卖的地价要在决算中说明,相应抵充某项其他的支出。但是大陆的预算法是在开始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制定的,却有意识的忽略。使得财政预算只是税收的计算,土地财政根本就可以不进预算。

实际上非常简单的是,第三代如何得到拥戴的关键也就在这里,让地方大员得到现实好处,不再计较何德何能的问题。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现在的核心没有这个笼络手段,何德何能的问题难以解决。应付的办法只好是装傻装好人。至于解决问题,想都没有想过吧。

现在要开始新一轮卡位了,谁会注意这个?忙着人事沟通呢。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