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早年发表过两篇评论《废都》的文章,对它的感觉和周兄不同。尽管如此,还是赞赏周兄此文的文字功力。
小舟MM,大作贴出来吧。
文学评论,本来就不该求得言论一致,异议是正常的。我倒还觉得,关于《废都》,大家的共识太大了。我非常希望读到些对《废都》的文学评论。我反感的只是那些具有第三世界特征的“文化-社会评论”,老是从非文学角度谈论作品的社会意义,这是最无趣、最无能的。
再谢楼上诸位。老童的忠告,俺记住了。
三天前,我接受网易博客的邀请,在网易开了个博客,网易技术员把我燕谈博客里的帖子,整体搬过去了。本来我对在门户网站开博是有顾虑的,过去也曾拒绝过另一家门户网站的邀请,这次感于对方的诚意,再加觉得多一个博 ...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8-9 23:23
我也应邀开了网易博客,大概有两三周了,这类回复,基本上是编辑将你的部分文章做了推荐,起上一个比较“醒目”的题目,引看到标题者进来或赞或骂,根本不必理会。
本文真是够文采,写季羡林一段,似为败笔。
本文真是够文采,写季羡林一段,似为败笔。
姚宏越 发表于 2009-8-10 13:41
宏越兄,恕我愚笨,暂时还没觉得败在何处。烦兄不吝教我。
出版商无货可卖,找出二十年前的地摊文学充经典,时间,真是一件诡异的东东。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废都》格调低下。小说采用旧小说笔法,但为了提升其文学新潮品格,增添些神秘气息。加进了些魔幻,玄学的东西。但作者并没与他写的东西与庄之蝶拉开距离,在庄的身上,很显明地感受到贾的那种欣赏狎玩,意淫心态。那种取而代之的强烈欲望。
小舟MM,大作贴出来吧。
文学评论,本来就不该求得言论一致,异议是正常的。我倒还觉得,关于《废都》,大家的共识太大了。我非常希望读到些对《废都》的文学评论。我反感的只是那些具有第三世界特征的“文化-社会评 ...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8-10 12:59
什么是共识?如果喜欢《红楼梦》的,不喜欢《金瓶梅》——就达成了“共识”?就佐证了读者的文学鉴赏力?

好笑之极。
如果所谓文学评论家尚不敢以自身资历来贬低小说家(号称实力家的老贾),如何敢以“文学鉴赏力”作赌注来贬低小说(废都)的水准?何况,还缺乏一点“职业精神”,没能认真翻完全书。。。可见荒唐。
那些为新版《废都》造势的家伙,还不约而同地提到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是季羡林先生早就预言,“《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彩”。季先生已驾鹤西去,我们无从核实真伪,不过我可以确认,季羡林虽在佛教文化和中亚语言的研究上成果斐然,但没有证据表明,他还具有值得刮目相看的文学鉴赏力。考虑到出身农民的季先生在年富力强之时曾经撰文强调“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中稻达到四万三千多斤”还只是“牛刀小试”,我们更没有理由听取他专业领域之外的意见了。因此,喋喋于所谓季老的预言,只能说明,他们下定了忽悠到底的决心,同时坚信读者都是不明真相之辈,只会唯名人之言是从。
-------------------------------------------
20年后废都将大放光彩之言应是出版商的宣传手段,和某某总理推荐之类的话一个道理,虽然前者是文学作品,但这里的大放光彩并未强调作品的文学性.其次,有一定的证据表明青年季羡林有相当的文学鉴赏力,他早年是朱光潜主办的<文学>杂志的重要作者之一,和新月批评家叶公超交往较多,有文章介绍他的毕业论文是荷尔德林的早期诗.
那些为新版《废都》造势的家伙,还不约而同地提到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是季羡林先生早就预言,“《废都》20年后将大放光彩”。季先生已驾鹤西去,我们无从核实真伪,不过我可以确认,季羡林虽在佛教文化和中亚语言 ...

其次,有一定的证据表明青年季羡林有相当的文学鉴赏力,他早年是朱光潜主办的<文学>杂志的重要作者之一,和新月批评家叶公超交往较多,有文章介绍他的毕业论文是荷尔德林的早期诗
姚宏越 发表于 2009-8-11 09:12
有趣,留出一个篱笆洞,让。。。钻?
即便季先生的文学鉴赏力极高,但其对《废都》的评价是否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就他在文革以及文革后的表现,我们也不得不打个大大的问号。
当年看《废都》,只看框框前后附近的文字,大失所望,至今不知道主要内容是什么。

天边外说泽雄兄故意卖个破绽,有失公允,老周行文一向严谨,几无失手,姚兄所说之《文学杂志》,最近刚好购得数册民国时原版杂志,季先生的文章就像其弟子所吹捧的那样——大白话,纪实可以,与文学则不靠谱。
闻道朴园富简篇,辄思耋学效前贤。何时许我嫏懁至,寝馈巾箱住十年。
多谢蚊子兄和田兄。
宏越兄所举例子,太侧重于表面了:与新月诸贤的关系,与叶公超的关系,以及荷尔德林云云,都不足服人的。比如我们中文系毕业生,都需要写毕业论文的,因而也不管是否有心得,都要弄篇文章出来,其中说不定也有评论荷尔德林的(一度,荷尔德林很时髦,还有一个叫诺瓦利斯的),但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这也能说明问题,每一个中文系毕业生都可以算成文学研究者了。
在我的眼里,根本不存在新月诸贤,仅仅加入了一个群体,是不足以说明个人的。我觉得,徐志摩的价值远在新月之上,林语堂的价值远在语丝之上。流派是文学史感兴趣的东西,真正的文人肯定不愿意屈就某个流派之内。另外,当一个人只能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曲线表示自己的文学素养时,总是一种可悲。
天边外的帖子,我就照例轮空了。他对找抽感兴趣,我对抽他没兴趣。
欣赏泽雄兄大作。此文甚佳,文采一流,见识一流。
多谢蚊子兄和田兄。

天边外的帖子,我就照例轮空了。他对找抽感兴趣,我对抽他没兴趣。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8-11 16:34
这种貌似无敌的句式,印证了周才子的推敲水平。

学问推敲不了,文学推敲不了,只剩下网络文字可以推敲下去了。。。
可俺怎么觉得天边外很无敌啊
回周兄:你所指的新月流派,当是以诗歌论的吧?新月概念颇多,如新月俱乐部,新月社,新月杂志,新月诗歌。若指的就是新月派的诗歌,很赞同你的观点,饶孟侃,朱湘等人的诗确实非常一般,前几天和人通信也提到这一点。但林徽因一些诗还是不错的。
在俺瞧来,若说《废都》有啥“不可质疑”的,不值一读、不值回味这倒是“不可质疑”的,因此,赞同泽兄大帖。

唯一句似用力过猛:“只要我的文学鉴赏力一息尚存,它就不会重见天光”,一部作品是否重见天日,似乎与评论家的观念无关而与出版商、市场需求有关——因为泽兄洞见,并没有阻挡《废都》的“重见天日”。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网事兄走马倥偬之际,还来光顾俺的小帖,受宠若惊。不过,走马要紧。
所指之句,似漏了一个前提:“就我个人而言”,这句话我特地加上的,缺不得。意即,所谓“重见天光”,只是我个人的一隅。若漏了此句,我真成大胆狂徒了。
再回宏越兄:林徽因非常可爱,也很可敬,还很美。但坦白地说,我读过她的小说,简直是中学生水平。当然可以考虑当年白话文初兴时的现实,但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她的容仪、修养给予人们太多印象分,导致人们对她的文学成就揄扬过度了。
支持,楼主时时不忘启蒙啊。
林徽因非常可爱,也很可敬,还很美。但坦白地说,我读过她的小说,简直是中学生水平。当然可以考虑当年白话文初兴时的现实,但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她的容仪、修养给予人们太多印象分,导致人们对她的文学成就揄扬过度了。
——————————————————
赞同。
林徽因给人的文学印象分,来自于其作品的,恐怕还不及来自于其与徐志摩的关系这一层的多。
《废都》倒还真看过,陆陆续续前前后后花了半年多。不是内容的深奥,而是因为那本书被放在了一个较为特殊的地方,□□□□□□□□□□□□□□□□□□□□(以下省去八十六字)。
《废都》倒还真看过,陆陆续续前前后后花了半年多。不是内容的深奥,而是因为那本书被放在了一个较为特殊的地方,□□□□□□□□□□□□□□□□□□□□(以下省去八十六字)。
kemingqian 发表于 2009-8-13 20:13
这个框框好猜,其实应该就只2个字。都跟老贾学的,也开始忽悠读者了。
泽兄写的痛快,相读恨晚啊!当初俺看废都,第一句话就想说:“这都什么东西啊,口口口口口满天飞,有啥不能说的?人《金瓶梅》早他那么多年都没他这么躲躲藏藏,这都啥时代了描写个性事还如此缩头缩脑,至于么?现在的读者啥没见过呀?”后来看是贾平凹写的,以为自己不懂文学,也就没说什么。今天周兄算是一把戳穿了,看的俺那个痛快!憋了多年的话总算说出来了。
“载《东方早报》2009年8月9日,发表时标题改成《贾平凹也学会折腾了》。”————这个题目改得好!有点易中天的味儿,现在易中天被叫易毒舌,很形象的哈!俺觉得泽兄的文字也蛮“毒”,只是毒得很含蓄,上海人的含蓄,不像武汉人直露。
我们认同奥威尔的《1984》,并非因为它专为未来而写,而是当时它就文学性地表现了苏联的现实。
------------------

此话是败笔——纯属小说门外汉的评语。
天边外 发表于 2009-8-9 13:05
俺最忍受不了这种帖子,不由分说劈头一棍子,然后就闪人,这种人简直就是流氓、恶棍、白痴、无赖。如果坛子里有法官,这种人够抓起来枪毙。
一点异议:《废都》肯定不是什么杰作,但老周定性其“庸常”似乎也评价过低。我觉得,《废都》在一些领域比如男女性事及心理方面的描写,在当代文学创作中还是有其突破意义的,毕竟之前一两代作家已经久疏此艺了。
童志刚 发表于 2009-8-9 11:52
俺童版的帖子就是好看,尤其是他提反对意见的帖子,不急不操,言简意赅,他即使说的不对,你也是一个服。
谢谢金秋顶帖。
不过,56楼的帖子俺持异议。
在燕谈,我不得不有双重身份,版主兼网友。发帖回帖时,我只是网友;作为网友,我有权决定搭理谁、不搭理谁,所以就把天边外忽略不计了。但作为版主,我不仅应该容忍天边外,在他每天例行公事地说出一堆傻话之后,还必须保护它的帖子免遭非人道待遇。
金秋对天边外的批评,有非人道成分。请金秋酌改。谢谢。
“易毒舌”,呵呵,我以为,这是一个美称呀,就像“易超男”是个贬称一样。
理解这类贬称,类似于把“杀千刀”视为昵称。
俺争取做一枚毒舌。
本帖最后由 金秋 于 2009-8-14 10:13 编辑

回楼上泽兄,辩论时不说任何理由,只是一味打棍子、扣帽子,这种文风确实够得上恶劣。俺曾经写过一篇论坛辩论十忌,早就对这种恶行表达过忍无可忍,今天冷不丁又抓到一次现行,不由得再次表达一次。俺对事不对人哈,回头看是天边外的帖子,那俺就不酌改了吧?天边外心理承受能力强,这个也是“不可置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