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18 14:14 编辑


能。这个话题下我的第一帖好像就提到了类似的例子,不小心把领袖像撕破了也是反革命。属于被冤枉乌龙的反革命。以后又多次提到。比这更变态的事大家也知道。所以你的这个故事有点多余。
大家更关 ...
晓梦 发表于 2012-5-18 13:40
就上面三句,就是猖狂向黨進攻,惡毒攻擊偉大領袖。
說這樣話算英雄?笑話了。
但這樣的所謂革命,又豈止笑話!

對了我還有一句,65年慶祝晚會,表演學習毛澤東思想如何如何,我對一友說,“台上全是瘋子,台下全是傻子”,這叫 “攻擊學習毛澤東思想,侮蔑革命群眾”。
文革執行的 “上綱上線”,雞毛蒜皮都可以變成滔天大罪。

沒人要當英雄,文革的關鍵是毛澤東極大地調動人性的惡,把很多心術不太正但還不是壞人的,都推上了犯罪的深淵。
我中學的女老師,被初中學生剝光上衣,在乳頭上拴兩個瓶子,叫她在操場上爬,最後她自殺了,平他媽的反有用嗎!
可怕的是當年那些紅衛兵,有幾個最後自殺謝罪,有幾個承認罪過了?沒有,沒有!
我一想起當年那些納粹法西斯打手,今天他們可能就住在某個豪華小區,可能是某企業老總,或者已經成了美國公民,甚至已進了中央部門,我就混身起雞皮疙瘩。
暴力推论的子弹还蛮有市场,老爷叔快卧倒~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

    爷叔所说的事,当年在全国都是普遍存在的。
    还要看是何地、何时、何人(那些同事、那些领导),同样的事,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领导下,处理结果往往差距甚大。
    爷叔所处的环境是:小将成群(因而对‘政治’特别敏感),领导是军人(要求‘上进’)。
    爷叔所说的事,当年在全国都是普遍存在的。
    还要看是何地、何时、何人(那些同事、那些领导),同样的事,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领导下,处理结果往往差距甚大。
    爷叔所处的环境是:小将成群(因 ...
ys1937 发表于 2012-5-18 14:09

1962年,林彪取代彭德懷為軍委辦事組組長,毛澤東稱讚林彪 “不但是個將才,也是個人才。” “政治思想工作經過林彪同志的四個第一,不但有實踐,而且有理論。”
63年大批軍隊政工幹部轉業到地方擔任中級以上領導幹部,當年稱為 “林彪部隊” 下來的革命幹部,推行所謂思想革命化。
1964年我在兵團師部某單位,四十多人,我是唯一一個非黨團員,領導是四個剛轉業下來的連級軍人。當年和我一單位的革命青年,有幾個前些年在上海還很有些地位的。
本帖最后由 feilian 于 2012-5-18 17:25 编辑

撇开政治来说,对于会泳的学术、专业成就不能过高估价,村中无虎狗为王,于是调干生考入的,呵呵!我现在住在上海某某镇某某新村,每天一早村子阿姨们跳的健身舞,放的配乐,都是中国特色民族音乐和强烈节奏结合的产物,难听死了,毫无美的感觉,熬着,
对于自杀也不能评价过高,希特勒、戈培尔也是自杀的,于临终怎么想的?
根据杨刀客的在闸北分局事迹,在南韩首场放映了,据说本来要买下电影版权的,被制作电影主人拒绝了。

杨刀客最后感到不要平反了,宰了,唯一解决途径。

20多年前,老母去世,她单位来人,给我从火葬场会厅里赶出去,不允许任何人代表国家、政党、组织对我母亲做任何评价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18 18:52 编辑

撇开政治来说,对于会泳的学术、专业成就不能过高估价,村中无虎狗为王,于是调干生考入的,
对于自杀也不能评价过高,希特勒、戈培尔也是自杀的,于临终怎么想的?
================================================
說得好,要為於某人唱輓歌可以,先把他臨死的遺書拿出來看看,先弄清他到底是以死謝罪還是以死抗爭,才能蓋棺論定。拿不出證據,他就是四人幫餘孽,死有餘辜,絕無異議。

江青也是自殺的,從人格來講,江青一生絕對忠於老毛賊,撇開政治來說,她是從一而終、忠誠如狗、心口一致的模範,我覺得文革之後對江的很多描繪,可能很大程度是偽造。
個人人格方面,最卑劣的是那個毛澤東時代的 “康師傅”,和一臉陰險的張師爺。
無獨有偶,我們今天又有了一個 “康師傅”,莫非是歷史的暗示?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2-5-18 19:31 编辑
瑞芬斯塔尔导演的 算不算艺文毒品
竹南 发表于 2012-5-17 14:38
+1701

罂粟花是美的,但罂粟有毒。
我知道什么?
**

    半醉:问个问题。
    凯迪那边有个“老醉汉”,风格和你差不多,是你化身,还是你的本家或醉友?
ys1937 发表于 2012-5-18 13:20
回老兄:
     猫眼里的老醉汉就是我。
     我一贯是以半醉汉的网名写文章的,奈何三年前半醉汉被猫眼封杀。不得已,以老醉汉替代。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2-5-18 20:30 编辑

想起一部旧电影。

1982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梅菲斯特》
国内有上海译制片厂的配音版。

于大概也是类似那样的人:“你们要我干什么?我不过是个演员!”。他有恶有善,有投机的时候,有为恶的时候,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他不是林昭遇罗克,他只是普通人。

首楼文字的主张是对的,“历史的过程并不恪守二分法,不总是以非黑即白的形态表现的”。只是在文革远未被认真检讨的大背景下,这类内容就有点尴尬了。就像前段时间宋要武的文章,它想表明自己那时只是个天真小女生,但似乎网上买账的人可不多。如果有人给严凤英案中恋尸癖军代表刘万泉写篇公平文章,铁定也能找出些含饴弄孙,慈孝两全的轶事来,让他像个正常人,大时代中无力反抗的小人物。

这23年以来,讲样板戏好话的文章多,总是会提到它在京剧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纯美学价值。但却不再提打人时用样板戏当背景音乐的事。

我不确定,现在有没有到宽恕和谅解的时候。也许,只是也许,宽恕是对的,但得在合适的时候。可什么又是合适的时候呢?我不知道。

不想像老爷叔那样,因为亲历而有拥有恨意。但也做不到像网事那样体谅有加。

我的选择是无视。那不是我经历过的历史,我只是冷淡看客。我喜欢三岔口,传统戏剧的形式感美得冒泡,武打设计比巴兰钦强多了。但样板戏超讨厌的,人物难看得要死,情节SB的要死,唱腔则能把死人都吵醒。样板戏更不是我的青春祭,没什么淡红淡绿的回忆可以扭曲美化它。

身为看客的优势是可以选择自己看什么。而样板戏,是我眼里的垃圾。丢掉就好,眼不见为净。
我知道什么?
江青也是自殺的,從人格來講,江青一生絕對忠於老毛賊,撇開政治來說,她是從一而終、忠誠如狗、心口一致的模範,我覺得文革之後對江的很多描繪,可能很大程度是偽造。
============================================ ...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5-18 18:27


老兄差矣!
你怎么知道江青一生终于老毛贼?要说政治上忠于我认可,要说爱情上忠于我怀疑。
老毛公然纳妾,她为何不能悄悄找面首?
以江青的性格,很正常啊。
老毛公然纳妾,她为何不能悄悄找面首?
以江青的性格,很正常啊。
============================
以江青性格﹐絕對不可能。
老毛公然纳妾,她为何不能悄悄找面首?
以江青的性格,很正常啊。
============================
以江青性格﹐絕對不可能。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5-18 19:50


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以她的性格,杀了张玉凤才正常。
不知道阿甲是誰又怎麼了﹖文革中我根本沒看過這所謂樣板戲﹐文革後才看了兩芭蕾和沙威兩京劇。
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以她的性格,杀了张玉凤才正常。
半醉汉 发表于 2012-5-18 19:54
這東西在別人面前是魔王﹐在老毛面前是十足奴才﹐這才是江青真面目。

我最反動的言論都是和朋友信中的。主要就這三句:
(1) 洗了澡換上自己衣服 (當年都穿軍裝),精神一振,可見人的精神并非靠讀什麼書才能振奮的。

(2) 現在不要貝多芬,不要巴爾扎克,不要詩,只要四卷寶書,據說一讀就成仙了。
(3) (朋友失戀,我揶揄之) 老兄你不要再看什麼李商隱了,看看雄文四卷,就毛塞頓開了。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5-18 13:33
老爷叔当时能写到这个份上,值得敬佩。要是再说白一点,恐怕今天就没机会和晓梦对话了。

我对京剧不感兴趣,所以对于的感觉还是停留在四人帮爪牙的认识上。晓梦提到于在文革前就有不错的作品,不是能否找到。要是老网能把那些东西也找出来,和样板戏一起做个评论,大家对于的认识会更有立体感。最后,希望老网再总结一下对什么是艺术的看法。要是老网体力透支的话,俺下次回国给你弄点西洋参。
文革中沒看過樣板戲也很正常,全中国肯定有一大半人沒看過
晓梦 发表于 2012-5-18 21:56
樣板戲拍成電影是每個革命群眾都必須看的﹐幾年中看上十遍八遍﹐只有我這樣的反革命﹐是被剝奪看樣板戲資格的﹐文革後期我才算可以去觀看接受教育。
看得出你不是文革一代﹐文革的歷史至今是禁區﹐你們對文革歷史的知情權﹑學習權都沒有﹐和你多說也沒用。
好热闹。

记得两三年前,还写过一篇《非常美  非常罪》,谈样板戏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也有颇多讨论,这里我偷个懒,把帖子链接如下: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2/05/201205182036.shtml然后再顶出来。

另外,于会泳的自杀确如晓梦所说,可以算是被吓死的,这就和希特勒、戈培尔的区别大了去。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文革的很多问题不能孤立地看,于会泳的文革行为也不可孤立地分析。老网的立场其实很理性很客观,样板戏这一朵恶之花诞生的过程呈现,以前还没看到有文章揭示得这么清楚,史料充实,案头工作扎实。关于与会泳这个人,虽然是老乡,但也是第一次了解得这样清楚,我甚至很长时间根本不知道他是威海人,以后知道了也忘记了。其实他的胶东人身份无非就是个出身标签,与他以后的历史角色有多少联系是不好说的。我们现在把于会泳当作了一个文革符号来论,这固然没错,但如果不考虑他也是个人的话,那我们是不是又回到了文革那种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但即使算上电影,全国依然会有一大半人沒看過。而且,沒看過样板戏也许勉强可以算作不知道阿甲的借口,但还是解释不了为什么要给不知道的名字加括号。
晓梦 发表于 2012-5-19 08:30
**

    晓梦大概年纪不大,不了解那时的情况。
    说没有人没看过,这是夸大了,但说“有一大半人没看过”,则未免太不了解那个年代了。
    凡有单位(那时农民也有了‘公社’这个单位),必组织看样版戏、样版电影,那个‘领导’敢例外。
    可能,只有那些边远山区的人可能看不到。
    那个年代,有样版戏、样版电影来,谁敢不看。包括那些列名五类、二十三类……的‘化外之民’,也以能看到样版为荣的啊!
    文革的很多问题不能孤立地看,于会泳的文革行为也不可孤立地分析。老网的立场其实很理性很客观,样板戏这一朵恶之花诞生的过程呈现,以前还没看到有文章揭示得这么清楚,史料充实,案头工作扎实。关于与会泳这个人,虽然是老乡,但也是第一次了解得这样清楚,我甚至很长时间根本不知道他是威海人,以后知道了也忘记了。其实他的胶东人身份无非就是个出身标签,与他以后的历史角色有多少联系是不好说的。我们现在把于会泳当作了一个文革符号来论,这固然没错,但如果不考虑他也是个人的话,那我们是不是又回到了文革那种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杨林 发表于 2012-5-19 09:13
**

    然也。
    其实,“恶人”也大多有性善的一点点。读木匠大叔转发的青年希特勒,我就实在看不出此人后来成魔的影子来,看不出此人屠杀六百万犹太人的‘思想根源’来。
    说恶人之‘善’,目的不是为了翻‘恶’之案,而是分析人性,分析其为恶的根源,应该是可行的。
    那些年,必要把英雄人物说得、写得‘高、大、全’。
    如果现在又必得把反面人物说得写得一无是处,只有恶行,那岂不是‘高、大、全’的倒影了。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5-19 09:45 编辑

98# ys1937
说恶人之‘善’,目的不是为了翻‘恶’之案,而是分析人性,分析其为恶的根源,应该是可行的。
    那些年,必要把英雄人物说得、写得‘高、大、全’。
    如果现在又必得把反面人物说得写得一无是处,只有恶行,那岂不是‘高、大、全’的倒影了。
--------------------------------------
赞同。
本帖最后由 杨林 于 2012-5-19 10:42 编辑

98# ys1937
我是刚看这个帖子,大部分跟帖没看,也不想参与讨论。只是觉得我们时常掉进自己挖的陷阱中很可悲。我不知道希特勒的侄子们是不是真的不要孩子,还是生不了孩子?如果是出于保护人类共同利益的目的出发,精神可嘉,行为弱智。如果是因为考虑到后代要背希特勒的黑锅,压力太大,这是明智。但都不能拿来说事,如果不然,还不是回到了希特勒的民族优等论和老猫血统论。
**

    杨林老弟:
    你说老毛血统论,我有些想法:
    1、 血统论的根源在于贫富的对立。
    富者、官家看不起穷人,于是以富为荣。
    反过来,又是贫者对富者的反抗,以贫穷为荣了。
    2、 提倡血统论的人,只是以此来号召。其实,如果看看这些人的血统,倒是有一大半是不符合血统论的。
    只是,这些血统其实不是‘穷’人血统的人,一旦以穷为号召起来反富人以后,就有些身不由已,不得不去附和‘血统论’了——其实,他们屁股后面大多有屎没揩干净。
    3、 穷人造反,一大批‘高贵血统’者被打入十八层了,于是,造反者成为新的一轮‘高贵血统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19 10:59 编辑

讚同上面楊林和老Y的觀點。
文革的複雜不但在其過程和內幕至今未揭露﹐更在於它牽動了中華文化及中華民族的神經中樞。
于某人到底是壞人還是本質好人的問題是扯不清的﹐樣板戲對中國藝術發展到底功大過大的爭辯也是沒意義的。
現實的存在必然有其原因﹐也必然有其影響﹐文革的因素將在今後半個世紀中繼續影響中國的前路。

說到血統論﹐本是西方封建時代的產物﹐中國儒家文化是反血統論的﹐因此中國根本沒有過真正意義的貴族。
中國的所謂血統論其實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專制和頑固﹐企圖永世傳承。
文革時提出血統論的譚某自己不過出身農民﹐他所謂血統是指他所在的 “政權集團”。
政權的現實利益才是中共意識形態的中心﹐老毛說 “革命就是奪取政權﹐鞏固政權。”
毛思想和毛政權在根子上並不比陳勝吳廣進步。
晓梦转发的那个女社员之歌,我听过很多遍,我也练习拉过几遍。

这个曲子设计很有舞蹈套路,我们根本不能从真的女社员的生活中提炼出真情实感,我倒是读出了一种舞蹈的动作设计:

首先,引子部分,是山区人民公社的外景,舞台美术的幻灯,打出山清水秀、梯田盘绕、燕子穿越高压线,一派新农村景象。
当如歌似泣的主旋律出现后,我们想象一个身段婀娜多姿女主角,尽管是小围裙的村姑服装,仍然遮不住女性曲线美的文工团美女,做出一个个柔软操的动作,一步步出场,正好与旋律的盘旋感相近,首长们往往看上这个女主角,日后有所提拔。
后面,当主旋律编成欢快时,一群女社员出场,他们踩着这个旋律,表现各种农活的动作符号,舞台背景,不断的切换,与音乐的不同质感对应,有时飘雪,有时雨后彩虹,女社员们各种变换的动作,一步步展现农业生产的轻巧灵活的花样动作,最后,高潮时,丰收的粮食堆满仓库,背景出现毛主席像,女社员们围城一个集体造型,女主角胸脯挺起,后弯仰望,用头巾虔诚地挥舞,表示身在田间,心向毛主席。

这类套路基本上千篇一律,说好也可以,说不好,我看也实在没有现代感。

旋律来自民歌,半音阶部门来自西方的技法。
参加交流
      所谓革命样板戏,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它是在“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前提下出台的。也就是说,它是执政者的工具,是精神屠刀。而事实上,它也是以政治宠儿的面貌和身份展现在人们面前。此儿一现身,一切传统经典戏剧都得退避三舍,乃至发展到八亿人只有八个样板戏可看的可悲可怜可惨的境地。
本帖最后由 老程 于 2012-5-20 08:31 编辑

阿甲,原名符律衡,在延安的时候曾经和江青同台演出过京剧《打渔杀家》。在京剧艺术方面,他兼演员、编剧、导演于一身,极富经验。在编导工作上,阿甲功力极深;他又请李少春、张君秋参与唱腔设计;请李少春扮演李玉和,刘长瑜扮演李铁梅(原本请杜近芳扮演,但因杜近芳年龄偏大,才改为刘长瑜。)高玉倩扮演李奶奶,袁世海扮演鸠山,演员阵容十分强大。由沪剧改编为京剧的《红灯记》,剧情跌宕起伏,唱腔高亢嘹亮,令人耳目一新。
江青插手《红灯记》后下过不少指示,剧团把江的意见整理成册。一次阿甲导戏时调侃地对工作人员说:把那“生死簿”拿过来对对......这句话几乎使阿甲丧了老命。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2-5-20 13:41 编辑

96# 杨林
对的事情在对的时候做才是对的。废除死刑是人道,但不抓捕杀人犯是枉法。

既然可以坦坦然推崇样板戏的美学价值(尽管对它的“美”我持怀疑),那也可以谈大字报的书法之美?谈谈姚文元、张春桥等人文章的文笔优美,思路清晰,富于雄辩,堪作议论文典范,收入初中语文课本?还可以谈谈当年宋要武的清纯可爱,是北师大女附中校花一枚?也许还可以讨论万人批斗大会的组织工作如何高效,可作企业管理之鉴?

在弄清卞仲耘死亡真相前吗?在文革被中国人检讨有如德国人检讨纳粹之前吗?若非都头夜奔,令渝督威风扫地,今日定还是红歌如火如荼,中华尽染。我们离二次文革的距离到底有多远?《青年希特勒》是对希特勒研究的补充,展示狂魔的另一面。但在多数人还把希特勒当好人的时候,那是什么效果?

我们对文革的检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芙蓉镇》之后还有几部可以公映的反思片?在没有阐明文革之恶前,对他们的同情是奢侈。



《南方周末》读者来信   http://www.infzm.com/content/52665

他们羡慕红卫兵


◆回应“‘文革’多讲讲”

本人教过中学历史。在较早的中学历史课本中,“文革”只有半节内容,在最新的人教版中,虽然增加到了一章,仍不过短短几页,内容简单,也仅是交代清了“文革”的历史脉络而已。在以考为纲的中学历史课中,“文革”的内容并不是考试的重点,所以老师、学生都不重视,匆匆而过,了解而已。并且抽空了具体人和事的“文革”历史,没有了那些令人动容的个体命运,没有了那些令人深思的重大事件,能对学生有多大的震撼、影响,能让学生有怎样的思考、教育,可想而知。所以当我在课堂上让学生谈及对“文革”的印象时,竟有不少学生表示羡慕,特别是羡慕红卫兵:不用上课,全国串联,吃穿住行不掏钱,还可暴揍那些不喜欢的老师,自由自在,那可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啊!对此,除了悲哀,只能无语。我赞成“文革”一定要多讲讲,年轻人需要了解“文革”,中国苦难的历史不能少了这一章,我们未来的道路也需要从中吸取教训。但是我们老师也很迷惘啊,由于考试、课节及其他因素,我们也不知到“文革”这一章该咋讲!






我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