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olfzhang 于 2010-4-21 13:17 编辑

沈善增(1950—)浙江鄞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简历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73903.htm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了解,这里就不贴了。
  
我对文学来说还是门外汉,但是我学过一点管理。知道制度的建设的作用。

余世维博士曾经在他的《职业经理人》讲座中提过,厦门航空公司曾经有在飞机转机检修飞机机体后,某个盖子没盖好就起飞了,结果发现之后重新降落,为此一来一去花了很多钱,而且有很大的风险。那么,事情发生后,他们如何改变这种失误?他们写了详细的手册,在今后的检修后,一定要检修员向飞行员做个必要的手势,飞机员在看到这个手势后,才做起飞动作。这样就把流程制度化了。这样的结果,就再也不会出这样的风险和事故。

很多网友和专家提到,中国不可能搞这么细的《芝加哥手册》,不可能将事情做这么细致,我只想问问:为什么我们不能?《细节决定成败》是我随想中提到的一本书,正表明了这点。国际大公司讲究6西格玛管理,能将自己的产品正品率控制在99%以上,“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找得出3.4个瑕疪”。那为什么他们做得到?我们就不能在这些事情上更认真一点么?只要想做,并投入心思去做,就能做到。
蟑螂:
1,你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确实征服了燕谈不少的网友,和你一起来谈论汪王的问题。呵呵
2,沈善增的真名帖子,我几乎没兴趣看。当然刚开始对某个ID总是会有些好奇的,会看看他的帖子,但几乎看不到有些亮点的东西,我就会失去兴趣。
3,中国的所谓专家学者教授,可以说,是一个笑话。当然,有人会反驳说:你否定贺卫方吗?你不是常常追捧他吗?这样的人,如果他真的了解贺卫方这一类人,他应该知道贺卫方所面对的东西,他不可能堂堂正正的说:我想研究英美法,请拨款给我;甚至当他拿自己的财产来从事这一工作的时候,还常常面临干扰和破坏。
4,抄袭也好,剽窃也好,并非冲突的说法,只是我搞不懂,汪叫兽的著作,到底又阐明了哪些问题?
5,著作,影视作品,被视为一种私有财产(property),所以,才有保护一说。对于那些处于保护状态的财产来说,如果你未经同意抄袭,便是偷窃。
6,当汪面对大众舆论(媒体)的时候,他可以说我没有抄袭,或者承认抄袭;甚至可以说,我的正常生活被舆论破坏了,所以我不想再对舆论发表任何意见了。但是,请千万别玩无赖这一套:“交给学术界”,“交给历史”,···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谢谢W兄,沈老师我跟他也不熟。只是在这个问题上跟他交流了一番而已。

我很尊敬贺卫方在呼吁宪政上的努力,曾经在猫眼为他辩白啊啥的(当然是小人自不量力)

你说的很对,有些专家不是专家。有些专家的做法也很不地道。
另外我倒不是“锲而不舍”,我是对有些事情有疑问,向燕谈的前辈们咨询而已。

所以感谢周兄,还有李先生的耐心答复。
转:这是周泽雄先生看了你对我的帖子的摘编后,以为这就是我批评王彬彬文章的全部意见,产生的误会。所以有“误读”和“置换重心”之语,所以是“摘编”惹的祸。但是,他如果看到一开头有“再说”两个字,把我对此问题的全部发言都找来看看,也许就不会误会了。我也只是想指出,王彬彬的批评中有不合学术规范的地方,至于汪晖书中其他地方有没有抄袭,是“抄袭”还是“引文不规范”还是“上纲上线”,我没有这点功夫去查考。我关注的是什么是正常的学术讨论、学术批评、学术研究王彬彬的文章只是我说明这个问题的一个文本。而且,我自觉在这个问题上发言是比较克制的、客观的。再说,即使王彬彬的文章主旨大体正确,仅指出文章中存在的“学风问题”(按王彬彬的定义),我觉得也谈不上什么“误读”。但网上发言,匆匆忙忙,恐怕也是难免的。
转:还有,周泽雄先生把王彬彬的文章也“误读”了。王彬彬并没有认为前三分之一是批“文风问题”,后三分之二是批“学风问题”,他是要证明,汪晖的文风问题就是学风问题,给出了这样说的三条理由,所以,对王彬彬来说,不存在“标题里如果同时包含‘文风’和‘学风’,意思会完整些”,不存在“汪晖的学风问题,也是在另外的三分之二上才得以反应”。他这么读解王彬彬的文章,王彬彬会同意吗?是王彬彬同意的观点(汪晖的文风问题就是学风问题)是“误读”,还是王彬彬不能同意的观点(汪晖的学风问题,也是在另外的三分之二上才得以反应)是“误读”呢?“误读”是以什么标准来定的呢?我不是跟周泽雄先生抠字眼,我是要说明,在严谨的学术讨论中,要注意概念的界定。
张狼君,你转的是谁的文章?请问这位作者认为汪晖抄了还是没抄?

我对任何弯弯绕没兴趣。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转:本来,我看到周泽雄说:“沈善增先生多处的辨析都是很有说服力的”,“王彬彬的文章写得不高明,我承认,王彬彬的文章存在学风问题,我也承认”,就觉得他既然“承认”这几条,说明我批评王彬彬的话说得不错,那何来这么“不客观”、“置换重心”的质疑呢?到燕谈网上一看,原来他最初的反应还要激烈,直认我是用“围魏救赵”的老掉牙的办法,以批评王彬彬来转移视线,替汪晖解围。在解释以后,才有上面那个比较客气的帖子。

对这误会我倒是无所谓的。反正我用的是真名,只要一打听,就可以知道我和汪晖有什么交情,和王彬彬有什么过节。包括我贴出谷白批评金文明批判余秋雨的著作的文章,也可以去打听,我和谷白与余秋雨有什么交情,与金文明有什么过节。虽然说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但可能有点旧文人的酸气,真有朋友遭到人攻讦,说不定先会考虑到避嫌;真有仇家被人围攻,更不会去下井投石。但我倒有点在乎这种先看“西安还是延安”,先划线站队、党同伐异的思路。凭什么看我批评王彬彬的文字就断定我的汪党,是围魏救赵呢?就在有人指出这种思维方法的错误以后,还用所谓“置换重心”来坚持这种错误呢?就算你对我的为文动机很怀疑,并有一定的根据(譬如你掌握了我和汪晖过从甚密,甚至是死党的材料),你也只能就文论文,指出我批评王彬彬的文章有什么逻辑错误,有什么强词夺理,有什么“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之处,也不能靠抛材料来追究我为文的动机,你一抛材料,就是文革大批判的套路,何况你还没有什么材料,怎么能以“围魏救赵”一言以蔽之呢?

我这不是对周泽雄较真,是为他惋惜。记得几年前我在文汇读书周报上看到过周泽雄的一篇文章,什么文章我忘了,印象中写得不错,看得出看过不少书,也有自己的思考。。。但看了他这些文字,岂止是失望,我认为,如果不引起警觉的话,是可能把他的才华给毁了的。我一直在强调要警惕文革的文风、学风与思维方式,不是说我不受此风的影响,我们这代人,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成长起来的,要说不受影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就是猛烈抨击文革文风的人,自己的思路、文风、学风也会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痕迹。但我们有经验教训,所以有切肤之痛,总希望有志有智的后来者,不要受此污染,这种思维方式,文风、学风,首先害的是你自己。因此,。。。要想研究些真问题的人,有对正确的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最重要。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最可怕的是犯错误时还以为自己相当的高明,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让我们不断的自我提醒。
还有,你认为王彬彬文章里的举证不足证明汪晖抄袭,是不是这样?请你回答是或不是。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李老师,这是沈老师的话。

对于您提的问题,沈老师是这么说的:
至于汪晖书中其他地方有没有抄袭,是“抄袭”还是“引文不规范”还是“上纲上线”,我没有这点功夫去查考
这不是我的意见。我只是转述而已。
还有,你认为王彬彬文章里的举证不足证明汪晖抄袭,是不是这样?请你回答是或不是。
李大兴 发表于 2010-4-21 11:24
我自己的见解在我的随想中已经表明了。随想2中谈到,如果李龙牧文章做实,则汪晖抄袭可以确认。
我搜索了一下,狼张兄的帖子,出处原来在沈善增先生的博客里(http://szshen.blog.163.com/blog/static/136352085201032011457638/),标题叫“真名网上因王彬彬文章引出思维方式讨论的帖子”。——笑话,我怎么可能去这个白痴网站与人讨论思维方式。——再一看,狼张兄又省略了一些内容,沈善增先生已经批评你不要割裂别人的语义,你好像又割裂了。比如末段,即“我这不是对周泽雄较真”,你又删去了一些文字。这是不必要的,我先把完整版附上,再做计较:
我这不是对周泽雄较真,是为他惋惜。记得几年前我在文汇读书周报上看到过周泽雄的一篇文章,什么文章我忘了,印象中写得不错,看得出看过不少书,也有自己的思考。我也曾与吴洪森提到过,吴洪森对他的评价也不错。但看了他这些文字,岂止是失望,我认为,如果不引起警觉的话,是可能把他的才华给毁了的。我一直在强调要警惕文 革的文风、学风与思维方式,不是说我不受此风的影响,我们这代人,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成长起来的,要说不受影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就是猛烈抨击文 革文风的人,自己的思路、文风、学风也会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痕迹。但我们有经验教训,所以有切肤之痛,总希望有志有智的后来者,不要受此污染,这种思维方式,文风、学风,首先害的是你自己。因此,请wolfzhang 把我这几个帖子也贴到燕谈网上去。要想研究些真问题的人,有对正确的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最重要。人不可能不犯错误,最可怕的是犯错误时还以为自己相当的高明,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让我们不断的自我提醒。
好,你等于明确表示,王彬彬文章里的举证不足证明汪晖抄袭。这位沈先生也是如此。

明白了你们的态度,也就明白你何以这么起劲来燕谈了。和三苗异曲同工,也是一种故意搅浑水。

另外,是“坐实”不是“做实”。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转:我和他们根本不认识,也无所谓之间会有什么矛盾。。。。这也不是什么私人矛盾的问题。这样吧,你把这个帖子的链接贴到燕谈上去,让他们自己来看。其实,我也不在乎他们看不看,有什么反应。就像我批评王彬彬的文章,并不在乎他是否能看到,更不会要求他有什么回应。我一直说,辩论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说服对方,更不是要压倒对方,而是为了借这个话题澄清一些认识。是说给旁观者听的。在我看来,在王彬彬文章与以后的讨论中反映出来的思维方法的问题,比汪晖是否抄袭这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出来发了些言。如果仅是汪晖的“抄袭门”问题,我是没兴趣管这闲事的。郭敬明的抄袭事件我说过什么吗?  

以上是沈老师的话,有删节。原文链接:http://zmw.cn/bbs/thread-111710-1-1.html
那梁冠鲁戴呢?我觉得恶劣程度在抄袭之上。
爱生活,爱拉灯!
周兄,我有删节就是怕你们因一些额外的原因而对问题的讨论升级。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场面。不过情况我怕恰恰会走到这个地步。如果这样,请先让我向你们道歉,因为这是我造成的。

本来沈老师并未写这篇关于王彬彬的文章,是我“锲而不舍”之后,沈老师做了这个答复。我认为有一定价值,就独立成贴了。有意思的是,我贴在那个你们不认同的网站,一点响应都没有,变成了我跟沈老师的面对面谈话。但是到你们这里却讨论的比较深入。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气氛这里是要活跃一些。

但是,我想,我本人和沈老师,所谓的那个网站发表言论,并非就表示他是 那个网站的人,或者我是那个网站的特务。如果这样说的话,我的所有文字都往猫眼,QQ空间,MSN共享空间,新浪博客等地方发,那是不是我也是猫眼的人,腾讯的人,MSN的人(美国人?),新浪人?论坛是平台,我觉得在哪里都可以。只是讨论问题而已。如果基于地点来讨论问题,我怕会陷入派系斗争。那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刻意“删节”想回避的地方。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10-4-21 11:53 编辑

比较好玩的是,当我批评别人时,会幸蒙沈善增先生认可,一旦批评到他本人,马上堕落到“文革文风”的层面上了。沈先生还提到了吴洪森,倒是可以类比的,在俺的电子邮件里,还存有吴某对俺的大量赞美(有些过于肉麻),有趣的是,吴某的习气与沈善增先生倒是完全相似的,印象中吴某指责俺说话岡顾事实,也是因为我批评到他本人头上了。
有趣在哪儿呢?当我批评别人时,他们因置身事外而有条件使自己稍许变得客观些,正常情况下,他们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会更靠谱些。一旦我批评他们自己头上,就会引起他们情绪上的反弹,谁知我还是我,不会因为批评到沈先生(我和沈先生总是无冤无仇吧?)而改变既定水准。所以,问题出在谁身上呢?
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坦白说,该习惯首先是一种防守本能,倒无所谓文革不文革——即判断标准纯以自己的利害为中心,置身事外与置身局中,态度截然相反。说起来,沈善增引为朋友的吴洪森,在这方面的表现更是活宝级的。诸位当还记得,当我批评摩罗时,他竭力卫护,对我大加指责;一旦发现摩罗成为众矢之的,立马转向,甚至滑稽地做出绝交状。这种依苗头行事、二三其德的家伙,他对我的评价,难道还配得上援引?
我从还算“写得不错”骤降为“文革文风”的带毒者,不过是因为我批评了沈善增先生本人。这种把自己的感受妄加放大的习惯,我说过,只是一种防守本能,并不值得重视。沈先生要和我交流,希望先改掉这种挥大棒习气。经验上讲,动辄指责别人沾染文革习气,本身倒最接近文革习气。俺这个无端蒙受他告诫的人,恰巧无此习惯。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10-4-21 12:06 编辑
周兄,我有删节就是怕你们因一些额外的原因而对问题的讨论升级。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场面。不过情况我怕恰恰会走到这个地步。如果这样,请先让我向你们道歉,因为这是我造成的。

本来沈老师并未写这篇关于王彬彬的 ...
wolfzhang 发表于 2010-4-21 11:50
狼张兄无需道歉,区别法,俺是会秉遵的,不会因为出自哪个论坛就如何如何。我个人对吴洪森充满鄙夷,不等于我对一切来自吴记网站的网友都会抱有成见,请你放心。
当然,我本人既然对这个吴记网站充满厌恶,看到自己明明在燕谈说的话被人挂靠到吴记网站上,产生厌恶之情也是正常的。何况,沈善增先生已经来过燕谈,就是说他明明知道,我参与讨论的地点,与吴记网站毫无关系。
这事,我就说到此了。
原想继续与沈善增先生就他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一则,中间隔着个传话者,讨论起来真是没劲;二则,他都把我划归文革了,这使我很难尊重他。
三则,下午我要外出几天,没时间参与讨论了。
好,你等于明确表示,王彬彬文章里的举证不足证明汪晖抄袭。这位沈先生也是如此。

明白了你们的态度,也就明白你何以这么起劲来燕谈了。和三苗异曲同工,也是一种故意搅浑水。

另外,是“坐实”不是“做实”。
李大兴 发表于 2010-4-21 11:37
李老师总是对人要求比较严格。为什么提到“坐实”。是因为我本人并非学术中人。没有实际条件对李龙牧的文本做明确确认。我看到的是第二手资料。即vivo网友提供的扫描件。虽然我认为这已经足够有说服力,但是如果有人从图书馆拿出具体的文本,我觉得那就属于“坐实”。无可抵赖了。

至于其他网友提到汪晖著作中提到的那本汇编资料,并且扫描了说文中正有汪晖提到的扫描内容,我觉得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汪晖的文字虽然写了有参考资料,但并未表明那几百字的出处在所谓的汇编资料的第多少页到多少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有汇编,应该也属对汇编材料的抄袭。。

所以我的“坐实”是希望有人提供具体的李龙牧文章的文本资料。这是第一手证据。我想法庭上有此证据,即可明确抄袭。至于扫描件,中国目前的法律,尚未决定所有的电子文本证据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吧?

我想我是这个意思。请李老师了解并理解。(不理解也无所谓)。我是不是搅浑水的,是不是跟三苗兄一样?我想我不必再解释了。
呵呵,原来是张狼君两边搬来搬去,倒不辞辛苦啊。张狼君来燕谈,说话十分谦卑,倒让我有点毛。自己的观点,到现在也给人顾左右而言他的感觉。其实大可不必,这里没有谁想说服谁,存异不求同。

跑一点题,我不大明白你为何在61楼专门发个沈先生简历,想说明什么呢?也许这个简历对你很重要,在我看来其实很没必要。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简历表示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沈先生。我还是发了李龙牧的简历不是?

虽然很多人拿李龙牧的文章说事,但是有几个知道李龙牧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呢?

并且,如果知道的话,那么分析汪晖援引李龙牧的话,除了可以表明汪晖抄袭文本本身,是否能表明汪晖文字的“学术来源”,因此可以对其文字的意义做更深入的评价呢?(而不仅限于抄还是没抄?)王笛的那篇文章提到注释其实反映的是学术的继承关系。这是不是也有点意义呢?
虽然很多人拿李龙牧的文章说事,但是有几个知道李龙牧是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呢?

并且,如果知道的话,那么分析汪晖援引李龙牧的话,除了可以表明汪晖抄袭文本本身,是否能表明汪晖文字的“学术来源”,因此可以对其文字的意义做更深入的评价呢?(而不仅限于抄还是没抄?)王笛的那篇文章提到注释其实反映的是学术的继承关系。这是不是也有点意义呢?


wolfzhang 发表于 2010-4-21 12:19
狼张兄还是惑于基本的常识,“李龙牧”在此只是一个符号,我相信,很多人此前根本没有听说过李龙牧的大名。问题不在于李龙牧还是李凤牧,问题在于,汪晖这段文字是他人的,哪怕这个他人叫希特勒,你也得乖乖地说明来源。抄袭本身是一个中立的技术判断,不因抄袭者身份而改变。“学术来源”之类,与抄袭相比,都是不必要的大话。不抄袭是底线,是死命令,无论什么借口都不能为抄袭逞辩张目。
那梁冠鲁戴呢?我觉得恶劣程度在抄袭之上。
eric 发表于 2010-4-21 11:39
这句话有点扯蛋。一个人胡言乱语,其恶劣的极限,始终都在言论自由之内。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同意周兄意见,对于抄袭本身,李龙牧不重要。(除非李龙牧从坟墓里面爬起来要控告汪晖侵权)。
转沈善增的话:

你摘编不好是个问题,但他们的思想方法也有问题。如果仅是“误会”,我发个帖子说明一下就是了,也许连帖子也不会发。所以先后发了三个帖子,我自认为是苦口婆心。再说几句也许燕谈仁兄不中听的话。“批汪派”对“拥汪派”(姑且这么说)的激烈批评是为汪晖的抄袭行为辩护,但我看到现在,没有看到什么为汪晖抄袭行为辩护的言论。什么叫“为汪晖的抄袭行为辩护”?就是已经判定是抄袭了,还认为这不算什么,汪晖这样的大师抄一点别人的文章不算什么,甚至认为他抄还是看得起你。这样的事在中国不是没有发生过,郭敬明的抄袭事件就这样。法院根据事实判决他抄袭,拒不认错,一批他的粉丝还是无条件的爱戴他,他反而成为青年偶像,某公司聘他去做副总编,有名家介绍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居然被审批通过,他编的杂志大行其道,这就叫为抄袭辩护,而且不仅是辩护。我不是说一个青年抄袭了,从此就不能加入中国作协,从此就不能做副总编、编杂志,但在他拒不认错的情况下,把一顶顶桂冠加给他,使他不臭反香,总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吧?但汪晖“抄袭门”并非如此。替汪晖说话的,至多是说王彬彬指出汪晖抄袭之处,不能算是抄袭,打譬方说,这不过是法庭的质证阶段。就算王彬彬指出汪晖十处抄袭,九处的对的,在法庭上,辩护律师指出有一处不算抄袭,这也没有错,你不能说九处对的,你为什么要指出这一处不对,你是别有用心,你是拿了汪晖的钱帮他说话,你的阶级立场站到哪里去了?这样的事在中国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记忆所及,在审判胡万林的非法行医案的庭上,某斗士司马南就指责胡万林的辩护律师,他是杀人犯,你这样为杀人犯辩护,你的阶级立场到哪里去了?激得胡万林的辩护律师火起,骂司马南:“你□□!”法官要骂“你□□”的律师向司马南道歉。这消息我是从《新民周刊》上看到的,看到后,用上海话来说,“实在想不落”。时隔多年,今天的法庭审案应该有些好转吧。但从网上汪晖事件的讨论看,论辩双方还是多持这样的思维方式,要指望法庭审理讲理性、公正,可能还是“大早计”(庄子语)。我建议热心于民主与法治的朋友,再去读读王元化先生关于五四激进主义的论述,关于民主精神的论述,再去看看《忆宾雁》中刘宾雁晚年的反思,要避免用一种专 制的思维方式去求民主,用语言暴 力去争夺话语权。历史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以一种专 制去取代另一种专 制。要反专 制,但不能以 暴 易 暴,有话好好说,有理不在声高。
看看看,终于看出点门道。说到底,沈先生因为对王彬彬的指正不感冒,所以还是要替汪晖说话(辩护)。不然扯什么胡万林的辩护律师有嘛用?
现在的问题很简单,汪晖到底抄没抄?如果你自己不能或无法判断,那就不要瞎掺和,反而去指责揭露者的种种不足,种种不端,这不是周兄说的“围魏救赵”是什么?
蟑螂先生,李龙牧文章的扫描件(CNKI上早期文件本身就是原件扫描)还不能证实,非要原件,那完全可以去图书馆查询。这里不是法庭,也没有原告,没有原件,即使有,有如何给你看呢?
看看看,终于看出点门道。说到底,沈先生因为对王彬彬的指正不感冒,所以还是要替汪晖说话(辩护)。不然扯什么胡万林的辩护律师有嘛用?
现在的问题很简单,汪晖到底抄没抄?如果你自己不能或无法判断,那就不要瞎 ...
linzh 发表于 2010-4-21 13:37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样吧。你既然就要这个简单的答案,那我现在说:就我判断,汪晖抄了!

那么,在我认为他抄的情况下,你说怎么办吧!骂死他?

我前面的帖子多次指出,

(1)首先,我自己认为抄有用么?我能开除汪晖?我提出一手资料二手资料的说法,是强调一个“法律事实”的认定。学术上对一手资料二手资料也有说法的吧?当然,如果你提到CNKI本身的电子扫描件就具备“真实”效用,那么我认为这是作为确认抄袭的法律事实的佐证。但如果不是呢?说句不好听的,你在网上转帐需要证书和电子签名,有这些才能确定你的交易是真实有效的。我要求确认的就是这种“效力”。

(2)其次,犯罪嫌疑人即使是王八蛋,是不是也需要辩护?我觉得沈老师提到的,你王彬彬有10个理由证明对的,那么还有一个理由是错的,不能不允许有人提出这种看法。当然这也不能改变抄袭的事实。但是无论如何,举证有缺陷是可以质疑的。沈老师文章的作用我觉得体现在这个方面。不过你可以将其认为是其他方面。就像我写这个回帖是觉得我有必要表明我的观点,而你可能认为我这是在为汪晖辩护。文本本来离开了发言人之后就可以任人解释,不然鲁迅的文章咋给大家揭示出了这么多道理?我想有些可能鲁迅本人都没想到,就你想到了。

(3)第三,我提到的抄袭事件发生后,能否有一正常流程处理?这点在我的随想8里面已经表达了。我不再细谈。

其实我对汪晖并无好感,对王彬彬的文字也是略读一二。我跟他们都没什么切身利益关系。要李先生说,我一个门外汉在涂啥?炒作自己?我说句实话,我是学理科的,对这个事件讨论只是兴趣而已。你可以就我不学无术来说我,我都没意见。
我有时候觉得奇怪的是,我的观点跟有些人的观点是50步和10步的关系,却有人非要说我在敌方阵营。这让我着实有点伤心!
狼张兄是位谦谦君子,不必挂怀,网上说话言语激烈点很正常。我还有被右派朋友骂成过五毛的经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