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5 21:48 编辑

說到刀子的比喻﹐想起十幾年前和余秋雨的一次交往。

香港回歸之前﹐內地作者的書在香港很少見﹐我第一次知道余大師的名﹐是1996年在台北買了本“文化苦旅”﹐非常欣賞﹐之後又買了“山居筆記”。
過了五年﹐在深圳買了本對大師的評論﹐才得知他文革時貴為十一個之一的光榮史。我寫了一信給他﹐星期一從香港寄出﹐竟然星期五一早他就打電話到我家中﹐睡懶覺的我還在床上﹐他說﹕“馬蘭看了你的信哭了。”
他在電話中向我獨白了一個鐘頭﹐竭力要我相信﹐這些消息完全是盜版者編造的謊言。

我寫了什麼竟那麼嚴重﹖我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你對被批評很不服氣﹐我知道你不是給教授貼大字報的紅衛兵﹐不是明火執仗上門抄家的造反派﹐你說起來也有難言的苦衷。但請允許我打一個比喻﹐文革年代的中國人﹐除了極少數操刀者﹐基本上有三種﹐階級鬥爭好比在砧板上切肉﹐我曾是毫無反抗能力的塊肉﹐“廣大革命群眾”是砧板﹐當我們被切時﹐砧板一面配合了刀﹐同時也感受到刀的壓力﹐而你﹐儘管不是鋒利的刀刃﹐不是用力的刀背﹐你可能只是刀面上一縷花紋﹐或刀柄上幾條飾紋﹐但你畢竟是刀的一部份﹐和作為肉的我﹐和作為砧板的普通人﹐你不能說自己無辜﹐你無法從我這裡獲得同情。
老爷叔的比喻很不错。
不过,艺术上肯定确有价值的样板戏,和同情样板戏,又是两个概念。
正如,你不同情余秋雨很正常,但如果说从余秋雨的文革表现推出余的戏剧水平很低,这就不实事求是了,老爷叔的比喻显然触动了余内心柔软处,但如果写上的是后者,余估计只会当笑话置之。
您仔细看看,样板戏和余秋雨这两个例子,是否就是如此?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醉汉虽然喝酒了,但说样板戏是屠刀的意思表达的很明确。难道我说过样板戏是菜刀、水果刀、装饰刀吗?
刀是中性的,但屠刀可是有立场的。
本帖最后由 showcraft 于 2012-5-25 21:55 编辑

呵呵,小苗说的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了。样板戏的“意识形态和专政意志”作为当时历史条件下其体现的政治作用的载体,当然值得批判,不过这也是“人怎么用它们”,是创作者们创作改造的,样板戏并不能原生,也没有自己意志。
这和我说的“肯定艺术实验价值与否定政治工具作用,原本就可以并行不悖,互不矛盾”,没有抵牾,你认为呢?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5 22:03 编辑

老爷叔的比喻很不错。
不过,艺术上肯定确有价值的样板戏,和同情样板戏,又是两个概念。
正如,你不同情余秋雨很正常,但如果说从余秋雨的文革表现推出余的戏剧水平很低,这就不实事求是了,老爷叔的比喻显然触动 ...
showcraft 发表于 2012-5-25 21:45
不要過敏﹐我只是想起往事﹐沒有把這回憶拉進我們討論的意思。
我的意思已經重覆多次了﹐剛才又聽了一遍 “智斗”﹐我能夠接受﹐雖然七十年代初的記憶猶新﹐我每天一早跳下旱廁掏大糞時﹐廣播在放東方紅太陽升﹐下午被押進批鬥會場﹐聽見了阿慶嫂睿智的高腔。
但要誰說 “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來為樣板戲做瘦身美容﹐我跟他沒完。
呵呵,小苗说的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了。样板戏的“意识形态和专政意志”作为当时历史条件下其体现的政治作用的载体,当然值得批判,不过这也是“人怎么用它们”,是创作者们创作改造的,样板戏并不能原生,也没有自己意 ...
showcraft 发表于 2012-5-25 21:53
俺不知道秀艺兄对样板戏认识有多深。
样板戏放在今天一字不变地唱,传递出来的依然是“阶级斗争”、仇恨教育。它要激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残杀。你可以多读几段唱词感受一下。
不多说别的,就看看《红灯记》中的铁梅、《智取威虎山》的小常宝,那剧照,本来是多美的姑娘啊,可那狠霸霸的眼神中透出的凌厉杀机,吓人得!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边走边看
不要過敏﹐我只是想起往事﹐沒有把這回憶拉進我們討論的意思。
我的意思已經重覆多次了﹐剛才又聽了一遍 “智斗”﹐我能夠接受﹐雖然七十年代初的記憶猶新﹐我每天一早跳下旱廁掏大糞時﹐廣播在放東方紅太陽升﹐下 ...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5-25 21:56
便是《智斗》,俺也很不喜欢。那胡司令,也算有情有意的一个人。阿庆嫂当面笑意盈盈,背转身就损人:“那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什么人哪!功利,酱缸文化,齐活了。
边走边看
样板戏是什么艺术?
喜欢欣赏样板戏的朋友们能具体说说吗?
就内容来说,样板戏图解阶级斗争,混淆正义邪恶,歪曲历史事实。就形式来说,它本来就是京剧,我们只能说京剧艺术,岂能说“样板戏”艺术?如果样板戏有“艺术”,那也只是为大搞阶级斗争的独裁者当打手的艺术。从社会历史事实来说,所有老百姓喜欢的千千万万优秀传统剧目都被赶下舞台,全国常年只准演出八个样板戏,这还是一个艺术范畴内的现象吗?
艺术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的表达,可以是美的亦可以是恶的。形式和内核的太多背离使样板戏显得那样乖谬和荒诞。反正俺是觉得反胃,产生不了愉悦的感觉。艺术有时可以形式大于内容,因为艺术是形而上学。如果形式仅仅是意识形态内核的外衣,仅仅是为其张目的需要,就走向了形而下,所谓下流。如果是为恶张目,连下流都不算了。所以说样板戏以美的外衣和恶的内核而存在是一种艺术,绝不是好的艺术,也不美,对人的精神意志的影响也不是善意的,而倾向于宗教式的媚惑与控制。俺觉得可以从这方面来研究和探讨它,而不是直接把它屏蔽了。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12-5-25 22:42 编辑

如果中國有遭一日能像西方一樣,把藝術,把家庭,把個人,從紛雜的社會中分離出來,那多么理想啊。
--------------------
老人家,这正是我想说的.之前说了,因为一些长辈亲友在文革中所经历的苦难,我能理解您的感受,看了您在125楼的发言,就更能体谅了.毕竟各人性格不同.身为文革的受害者,象您这样永志不忘,嫉恶如仇是一种反应,象我一些长辈那样态度平和,在沉默中保持着自己内心的坚持,也是一种反应.都可以理解,也应该尊重.而我们作为没有身逢其难的一代人,希望就事论事,理性客观,不感情用事,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我那位京剧造诣很高的朋友,也是70后,单纯评论样板戏本身的艺术成就,用了"精品"的说法(澄清一下,我并不认同这个评价,只是引用来作为"样板戏的艺术价值不会被完全否定"的例子而已. 之前也说了,至今都不喜欢样板戏,只是从完全否定改变为不完全否定而已),之前有燕友转载过台湾学者对样板戏艺术成就的好评,其实是一样的看法,就戏评戏,不涉及时代背景和政治因素,这就是我理解的"让政治归政治,让艺术归艺术"吧. 

顺便,施女士的道歉,我接受. 不过还是得说一句,胡乱猜测,无中生有的做法,很令人不齿.我上网以来,只用过三个网名,晓寒,思华年(因为古风的消逝,此名也不存在了),闲云. 通常在一个论坛只用一个名字.因为燕谈的发图额度限制,偶尔才用"晓寒". 用马甲不是我的风格,没那兴趣也没那时间.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本帖最后由 李小苗 于 2012-5-25 23:37 编辑

俺脚得,理性讨论,就应该是今天盖的这十几层楼这样子滴。尽可能心平气和,有误会和不明白就说清楚说明白。可以观点不同,可以不相为谋,但,不必急赤白咧。
有理还得有礼。最近,俺一位朋友在微博发起关于讨论文明的讨论,俺很认同他的观点:有理还得有礼。俺要引以为鉴。
边走边看
俺最近开始听童丽的歌了。。。

俺最近开始听童丽的歌了。。。
————————————————————————
喜欢此歌的曲调和童丽的嗓音,但对其歌词怎么也记不住。
据说此歌改编自江西赣南民间小调《送郎调》,歌词是这样的:
一送(里格)表哥(介支格)柜子边,
双手(里格)拿到(介支格)两吊钱,
一吊(里格)拿到零星用,
一吊(里格)拿到作呀作盘钱,
一人在外冇呀冇照应,
出门(里格)郎子要(呀么)爱惜钱

二送(里格)表哥(介只里格)天井边,
一朵(里格)乌云(介只里格)遮半天,
保佑(里格)龙天落呀落大雨,
留下(里格)我郎歇呀歇夜添,
年头一走年尾归,
歇了(里格)一夜(介只里格)当一年。

三送(里格)表哥(介只里格)桂花窝,
拗枝(里格)桂花(介只里格)来垫坐,
左手(里格)攀到桂树枝,
右手(里格)挽紧亲呀亲表哥。
花恋(里格)枝头妹恋哥,
两人(里格)实在(介只格)情意多。
这个问题是俺小文引发的,也讨论了很多帖子了,我想,不论对样板戏如何看待,终究还算是大共识中的小分歧:对文革的否定、对样板戏意识形态的否定,这都是毫无疑问的,余下的问题留在以后继续探讨吧。

彼此休战吧,如何?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6 13:33 编辑

致閑雲網友



我们作为没有身逢其难的一代人,希望就事论事,理性客观,不感情用事,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至今都不喜欢样板戏,只是从完全否定改变为不完全否定而已,就戏评戏,不涉及时代背景和政治因素,这就是我理解的
让政治归政治,让艺术归艺术".
闲云 发表于 2012-5-25 22:38


我完全理解您的善意﹐也尊重您的看法。
對於您在這裡覺得感情受傷﹐我表示歉意和賠禮﹐雖然我沒有一句是針對您的。

但我下面這些是對您說的﹐文革後的青年﹐你們沒有經歷過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殘暴的毛澤東時代﹐是你們的福氣﹐也是你們的欠缺。
有誰願意生活在那無盡的恐怖和無窮的苦難中呢﹖但是中國的宿命﹑民族的宿命﹐將我們推入這深淵﹐千萬不幸者付出了生命代價﹐億萬庸碌者被徹底改造成豬狗﹐也有不少人在飽受折磨之後﹐心靈和精神昇華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我們這些劫後余生者的幸運嗎﹖還是我們註定將永遠揹負民族的苦難﹖

但造成這苦難的根源﹐至今尚在﹐至今完好﹐如果你們不希望自己﹐和你們的后代再遭覆轍﹐你們是否應該放下八九點鐘太陽
(毛澤東語) 的傲慢心態﹐聆聽歷史並未遠去的足音﹖

我不得不在此放下一句狠話﹐你所謂的 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確實是無知和幼稚﹐您可以恨我﹐但您人到中年時﹐請記得有一個脾氣火爆很不理性的老爺叔﹐曾經對您的諄諄告誡。
衷心祝您幸福。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6 13:42 编辑

致夢超版主



这个问题是俺小文引发的,也讨论了很多帖子了,我想,不论对样板戏如何看待,终究还算是大共识中的小分歧:对文革的否定、对样板戏意识形态的否定,这都是毫无疑问的,余下的问题留在以后继续探讨吧。
彼此休战吧,如何?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12-5-26 05:01


應老網版主提議﹐本帖今天閉幕。

眾網友指出﹐理性與和諧是燕壇的精神。
本帖引起的關於樣板戲的爭論﹐一時似乎導致了某些網友的不快﹐但我相信不會影響穩定和諧的大局。我相信大多數網友對中國當代的認知﹐早已具有大體一致的方向。
領導同志指出﹕“不论对样板戏如何看待,终究还是大共识中的小分歧对文革的否定、对样板戏意识形态的否定,这都是毫无疑问的。”
那麼也算是基本取得了共識﹐求大同存小異。

有人不聽樣板戲﹐有人專聽樣板戲﹐有人偶爾聽聽。
如在下﹐有時聽聽智鬥﹐在懷舊中提醒自己﹐不要因為脫離苦難而忘記罪惡依然存在﹐不要因為歲月消逝而忘記正義尚未彰顯。
對歷史的罪﹐惡人的罪﹐要天天講年年講﹐牢記毛澤東倒行逆施﹐牢記無產革命生靈塗炭。
樣板戲作為無產革命一把主要刀子﹐你即便要欣賞它刀柄上的圖案﹐也請切記它刀刃上無辜受難者的鮮血﹐直到今天也沒干涸﹐甚至還有新添。

我和老醉一樣﹐對祖國的前程﹐民族的希望﹐充滿樂觀﹐到那一天﹐我一定和夢超版﹑老網版﹐小苗版﹐半醉兄﹑國英妹﹑燕尾服﹑老Y﹐天馬兄﹑飛良弟諸位﹐浮一大白﹐一醉方休。

現在﹐我宣佈﹐本帖閉幕﹐全體起立﹐奏國際歌。


(小小要求﹐毛遂自荐﹐老夢﹐該加精吧 ﹖)
致夢超版主



應老網版主提議﹐本帖今天閉幕。

眾網友指出﹐理性與和諧是燕壇的精神。
本帖引起的關於樣板戲的爭論﹐一時似乎導致了某些網友的不快﹐但我相信不會影響穩定和諧的大局。我相信大多數網友對中 ...
小小要求﹐毛遂自荐﹐老夢﹐該加精吧 ﹖)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5-26 13:30
老爷叔倚老卖老,未喝先醉。抬头及附言都打错招呼拍错门了。
边走边看
關門了﹐關門了﹐回家﹐回家﹗
嗯,小苗说得对,俺不能越权的,只能向楼主老爷叔抱歉了。
今天,我就是高瑜
童丽的嗓子很不错的。keming兄可以去听听彭清,嗓子也很不错。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6 18:13 编辑
嗯,小苗说得对,俺不能越权的,只能向楼主老爷叔抱歉了。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2-5-26 17:42
您﹐您﹐不是這兒最大的官嗎 ﹖
沒見過你這麼做官的﹐弄不懂。
看來以後拍馬屁也得看準了﹐這回一瓶五糧液算蹧蹋了。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6 18:14 编辑
童丽的嗓子很不错的。keming兄可以去听听彭清,嗓子也很不错。
showcraft 发表于 2012-5-26 17:45
童麗把紅軍啊延安哪全唱得像三陪女郎見了老熟客﹐軟得馬上要扒下了。
好聽﹐不知她有沒唱過 “東方紅”﹑“爹親娘親”﹑還有郭建光的什麼 “一青松”。
应老爷叔滴热情相邀,俺如下标题:

第一,喝酒,有机会一定和老爷叔一醉方休;

第二,加精,老爷叔的帖子如此热火,却迟迟没有加精,责任显然在我;

第三,暂且休战,对文革史的讨论是个持久话题,暂时的休战想来也不会影响以后的讨论,时间多多。

第四,衷心感谢所有滴诸位对小文、并由此引发话题的关注,虽然我没有对每一位网友进行回复,但感念自在心中。

让俺们举杯共饮吧。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這可怎麼好意思啊﹐死皮賴臉討來的。
但這回五糧液沒了﹐請容我下月發工資後補上二鍋頭。
您的 “526 四點” 指示﹐我一定遵守。
这不公平,拿五粮液馋我,还配上几句嘲,现在连喝二锅头的份也没有了,全被老网弄一把权占尽了好处。罢、罢、罢!今天自己烧烤,喝点啤酒解闷去,……
今天,我就是高瑜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6 19:22 编辑

今天自己烧烤,喝点啤酒解闷去,……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2-5-26 19:04

您何必特別指明 “一個人獨自燒烤”﹐此地無銀三百兩。


首長再見﹐走好不送。
祝您夢游有艷遇﹐醒來得實惠。

(劇終)

呵呵,喝酒我也要有份,这会儿我正喝着红酒,上来描一眼,看到酒友,觉得有缘呢。
本帖最后由 闲云 于 2012-5-27 05:46 编辑
致閑雲網友



我完全理解您的善意﹐也尊重您的看法。
對於您在這裡覺得感情受傷﹐我表示歉意和賠禮﹐雖然我沒有一句是針對您的。

但我下面這些是對您說的﹐文革後的青年﹐你們沒有經歷過人類歷史上最黑暗﹑ ...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5-26 13:28


老人家,谢谢您这一番肺腑之言。之前说过,您的感受,我其实很理解。并不是象梦兄以为的那样,是硬装出来的理解,而是真的几乎感同身受。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对于文革,我从小就是深恶痛绝。这一生最敬爱的人,我亲爱的老外公,在那个荒谬的年代里,不知遭了多少罪,差一点就丢了性命。我的母亲,作为反动学术权威的狗崽子,在上海读大学时就挨了不少整,毕业时被赶到举目无亲的四川乡下做工人,人还未报道,档案已经先定了她的命运了。平时受冷眼,吃苦挨整也罢了,就连怀着我的那十个月(文革后期),也被另眼相看,不但不给孕假,挺着大肚子也得在机器隆隆声中的流水线上辛苦劳作,累了也就能在好心的工友掩护下,在机器旁的麻袋上歇一会,还得提心吊胆地怕那帮革命派出来找麻烦。。。还有很多长辈亲友,在文革中的血泪故事,可以说,数不胜数。因着此,一直觉得,文革不只是对亲逢其难的你们,对包括我们在内的下一代,都留下了很多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使是在气氛宽松的80年代,即使我母亲已经事业有成,她依然保持着在文革中被迫养成的谨慎习惯,隔一段就把家里的信件(根本没有什么需要烧毁的反动内容,而是文革记忆使然)烧掉,在89年,更是不惜把当年还是中学生,没有参与过那场运动的我的日记,诗稿全部烧掉,免留后患。从此,我不再写诗词。对于一个从小热爱古文化,热爱古诗词的人来说,这是永远难忘的惨痛记忆。母亲这份可以说有些PTSD(创伤后遗症)表现的谨慎,也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传给了我。燕友们都知道,我从来不肯发自己的照片,尽管多人呼吁过,每次都是推托,致歉。去年在上海,不好意思推托一些燕友的盛情,见面聚餐后,也要求不要象一般燕友聚会那样,把照片贴出来。

正是因为这份感情因素,从前的我,尽管一般给人的印象还算淡定,一逢文革的话题,就难免情绪化的激愤,一点就炸。凡是和文革有关的,我都有种本能的厌恶。样板戏自然不能例外。什么智斗,什么阿庆嫂,一看就觉得讨厌。这大半年来,在朋友影响下,细读老庄,心态平和从容了不少,不那么感情用事了。对样板戏,也如在78楼所说的体会,虽然仍然不喜欢,却不是从前那样走极端,情绪化的完全否定了。基于自己的心路改变,也基于对您的好感(因为上面所说的感情因素,对于受过文革磨难的长辈,总是有一份好感),本来这大半年来已经对政治,历史类话题不感兴趣,对于自己从前那份自以为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忧国忧民,指点评说感到多余和好笑,这次也忍不住多口了两句。因为,个人感觉,历史仇恨就象包袱,带着它,走得很累。中国过去百年以来的历史,恩怨太多,仇恨太多,放不下的包袱太多。对于国共,对于文革,对于毛,经常是争锋相对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即使在网上,也经常可以看到,彼此斗得不可开交。反观美国人,在南北战争后的刻意遗忘,其实是大智慧的表现。在历史面前,区区百年,也不过是长河一瞬。马教的种种恶政,对于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来说,也不过如五胡乱华一般,总有烟消云散的一天。那时听样板戏,或许就如您所说,是一边喝咖啡,一边听京剧的感觉,对于唱词中的那些历史尘埃,是不以为意的轻松一笑。这也是对让政治归政治,让艺术归艺术的另一种诠释吧。

很久没有说这么多了。虽然未必能说服您,但这两天的讨论气氛转回诚恳,理性,令人欣慰。希望燕友们继续维持这份崇尚多元,倡导理性的好氛围。这大半年来越来越喜欢安静潜水,偶尔浮头的在下,这就又潜下去了:)

好山好水好闲情 半渔半樵半耕心
148# 闲云
对于国共,对于文革,对于毛,经常是争锋相对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即使在网上,也经常可以看到,彼此斗得不可开交。反观美国人,在南北战争后的刻意遗忘,其实是大智慧的表现。在历史面前,区区百年,也不过是长河一瞬。马教的种种恶政,对于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来说,也不过如五胡乱华一般,总有烟消云散的一天。
>>>>>>>>>>>>>>>>>>>>>>>>>>
这段说的好。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7 11:15 编辑

真誠感謝閑雲﹐與吾分享人生心得。人同此心﹐心同此情。即便對具體社會事務有不同應對立場﹐亦應求此大同也。
你隨莊子﹐吾信耶穌﹐存善除惡﹐殊途同歸。
唯吾心胸狹窄﹐容不得惡人惡事﹐雖跳出火炕已逾卅載﹐仍心繫中土﹐愛吾中華。
您心宅寬厚﹐口占老莊﹐手拈蓮花﹐慈眉善目﹐化解心結﹐眼睛一閉﹐一切不見。
此兩種態度﹐皆吾民族社會所需﹐缺一不可矣。
吾等之交流﹑交手﹐乃至吵架﹐均屬今日中國之國情現實。

然﹐人性難易﹐今後我還會和你過不去。
美國南北之爭非政權對人民之戰爭﹐德國﹑歐洲之和解乃是徹底清算納粹之後。
我不相信你會對小悅悅之死無動于衷。
故﹐其實我們尚有共同心地。

謝謝您﹐並向您母親老人家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