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生最近喜欢转发围脖上的一些谬论和不实消息,然后融合自己的评论,却不首先说明原话的真假有效性,这恐怕不是他提倡的科学精神吧?批贺的美国期刊事件和少产论文事件都有类似的问题。大家难道要学习方先生用错误论据推导出正确结论这种风格?

这次方舟子与贺卫方的事件,事件是由一假消息引出,方引用了此消息,声称贺20年没论文,后发现1995年前有,就改称基本没有,如果发现05年还有,大概会称6年内没有.如果发现10年还有,是否要说1年内没有,假设昨天写了一篇,是否该称24小时内没有?学会法律知识的人都知道,证据不对,则败诉.不必强词夺理.
后面关于方舟子的几则围脖是由 http://www.yantan.cc/bbs/thread-110257-1-1.html 引出。

不想关注的人请无视。
被方舟子点名批评后答各位网友 / 秋叶
2012-02-19 19:19 | 阅读(231) | 标签: 时事观点 |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2月17号晚难得没有上微博,在重庆和朋友谈工作到凌晨3点,回来发现微博一下子被人@了上1500次,评论近200条,私信20多封,粉丝关注增加了300人,不好意思,是增加了300粉丝,不是减少。正奇怪,一看,原来是被方舟子点名批评了。

首先告诉所有关心或者挖苦我的朋友,对此事我心情一如平常。我的微博能近4万粉丝,除我个人努力经营外,要感谢两年多来@徐小平 @黄健翔 @薛蛮子 @姚晨 @王小山 @笑蜀 等等名V转发,没有他们的转发,我的微博知名度和影响力到不了这个小小的地步。今天@方舟子 批评我,客观上对我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正面加分,为此要承担一些指责和谩骂,是正常的,你不能要求这个世界对你一片阳关,就不能留下一点阴影。

说句调侃的话,在微博上除了能被名V转发之外,被@方舟子 批评,被@不加V 约炮,都是快速出名之路,这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求的炒作之运气。所以对于突然到达的运气,我只能怀着感恩之情对待。对方舟子先生,我的态度依然是他做得对的我支持,他做得不对的我反对,一切秉持就事论事的态度。

我看到很多人过来骂我,也看到很多维护我的朋友帮我反击,首先感谢那些维护我的朋友,谢谢你们的理解。

但是我不得不指出,批评和帮助我的朋友,言语很多都是不堪,不仅仅是人身攻击,甚至是人身威胁。

我先送骂我和支持我的朋友一句话:遇事多问候别人的妈妈,不如多问候自己的妈妈,这个世界会和谐很多。

方粉,脑残,韩粪,傻逼,智商正常或者智商低下,这些都是煽情的标签。我现在越来越注意不要随便给别人贴标签,哪怕是别人先给我贴标签,这都不是理性沟通的方式,所有认可我PPT内容的朋友,请你们记住,方式质疑术这次是批评方舟子的,下一次可能就是批评你,甚至是批评我自己的。

批判别人之前,先尽量记住要从批评自己开始(只能尽量,人总是克制情绪是很难的),没有自省能力的人,迟早会失去对别人的批判能力。

有人批评我的立场、出发点错了,再怎么搞也是错,没有资格谈独立思考。我这里要说一下,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带立场去看问题,甚至没有立场本身也是一种立场。按我有限的认识,我认为进行质疑的前提不是立场是否正确,质疑不应问立场动机,否则今天你用立场正确与否打击别人,明天别人就会用立场是否正确打击你。

有的朋友提出的问题很好,其实值得详细回复,比如:“博主的愿望是好的,但语理分析是思考的前提,思考之前首先需要澄清概念混淆,避免语言陷阱,在这里博主犯了‘实化’的错误,把非具体名项当做具体名项来使用,《二十四史》并非一本书,而是24部历朝所谓正史的统称,是‘非具体名项’而非‘具名项’,关于这一点,方舟子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我很喜欢这样的批评,从中我也看到一些我不太明白的逻辑知识,当促使我补课提高,弄明白后我将来分析问题,可以更加明白事理。

我希望大家理性对待批评,借此把这个变成自我修炼提高的机会,而不是因为被批评,就特别想证明自己。一个人的真,一个人的好,有时候与其大声辩解,不如悄悄做事,时间或许可以证明一个人的成色,或许不能,但人活着,总要追求一个问心无愧,至少我是尽量能如此生活。

最后回应一下方舟子 先生,方舟子在微博说:武汉科大有个叫@秋叶语录 的教师,开“批判性思维”课批“方式质疑术”,说“彻夜阅读24史”不等于“通读24史”,以此说明我是乱质疑韩寒。他是不是以为24史是一部书,读了一、二史或某个章节就叫阅读24史?那样全国人民都可自称阅读24史,因为语文课本都有来自24史的章节。糊涂教师讲逻辑,误人子弟啊

我的态度很简单,在方舟子先生不全文转发我的微博,让大家对我的言论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之前,拿出PPT中的一段文字对我进行批评(且不说我对他的批评持保留意见),我无意正面回应,你不能为了正面什么去参加一场不公平的决斗,那不是求真,那是傻。

有一点我还得申明,我的母校是武汉科技大学,我的工作单位是武汉工程大学,我个人微博言论和我教学内容无关,是否误人子弟是一个可以质疑的话题,但不喜欢方舟子这样的方式贬低我的母校和工作单位。

对于批评我的网友,有疑似水军,有支持方舟子的朋友,我都一律尊重,我用两句胡适的话自勉:

1、我不怕人家攻击我们,只怕人家说我们不值得攻击。

2、我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

但是另外一句话我就不怎么欣赏了,是李敖说的:“我不仅要骂你是个王八蛋,我还要证明你就是王八蛋。”

我的看法是为什么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在科学上是为了追求真相,接近真理,在生活中是为了达成共识,寻求妥协,两者应该并行不悖,俗称求真求善求美。

对了,那些支持我的朋友,我很爱你们对我的好,谢谢。

附录:

方舟子先生微博地址:http://weibo.com/1195403385/y5XkozwMh

顺便附上引起方舟子不满的原微博地址:http://weibo.com/1280110097/y3l4vu0x0
本帖最后由 irving 于 2012-2-21 11:46 编辑

质疑,本身不可能用铁证。达尔文也没见到物种的进化。
现在质疑的每一点,单独反质疑都能成立,或者勉强成立。但那么多疑点加一起,就没法说圆谎了。
来这个论坛的大多是做文字工作的,用大家各自的文字敏感去衡量一下,自由心证即可。比如:
(1)《求医》《书店》《小镇生活》这样的行文风格和思维方式,可能是一个少年的吗?且不说里面的时代错乱。
(2)在一个小时内,有无可能写出几乎没有涂改的《杯中窥人》?且不说这当中程序公正的诸多疑点。
(3)韩寒在各类访谈中传达出来的“干货”和“料”,真的配得上他写的那些文字所要依托的学养和能力吗?
(4)任何一个天才都不可能横空出世。这是常识。马拉多纳是天才,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从洋葱头队、博卡青年队、国家队、巴萨队、、、一步步成长的足迹。韩寒,暴得大名之前,有任何会作文的征兆吗?方舟子中学时投稿《福建文学》,编辑不相信是中学生手笔,调阅他平时的作文、周记等文字做核实,遂认可。那么,韩寒要自证是很容易的,提供当年的作文、周记、日记等文字,比对一下是否和《杯中窥人》有同样的文字能力即可。要知道,哪怕故意和应试教育过不去,胡乱写考试作文“故意得低分”,但语感和文字能力是藏不起来的(这里还有个为什么非要藏的古怪问题)。
(5)即使退一万步,《杯中窥人》和《三重门》中掉的书袋来自他的神奇小本本,那晒出来你的小本本啊。
(6)小本本丢了也没关系,组织一次个人的视频创作谈啊。

全都没有!
本帖最后由 马甲 于 2012-2-21 13:05 编辑
质疑,本身不可能用铁证。达尔文也没见到物种的进化。
现在质疑的每一点,单独反质疑都能成立,或者勉强成立。但那么多疑点加一起,就没法说圆谎了。
来这个论坛的大多是做文字工作的,用大家各自的文字敏感去衡量 ...
(1)《求医》《书店》《小镇生活》这样的行文风格和思维方式,可能是一个少年的吗?且不说里面的时代错乱。

irving 发表于 2012-2-21 11:44
《求医》  作者:韩寒

  读书在外,身心疲惫,难免某日起床或腮边凸起一块或腿边红肿一片。笔者寝室如猪窝,奇胜无比,上铺更是懒得洗衣服。传闻一条内裤穿两个礼拜,第一个礼拜穿好后第二个礼拜内外翻个身穿,最终他得疥疮。由于他整日踏我的床而上,我也不能幸免,一到晚上挠得整张床吱吱有声,睡衣上鲜血淋淋,而他却不日痊愈,这就是为什么佛教在印度创始而在中国发展。

  第二天去学校医务室,盖我体弱多病,校医已经熟识我,便一手搭在我的肩上问此番为何而来。我说疥疮,她手一科,忙从我肩上抽回去,说学校条件有限,无法确诊,最好去大医院。

  于是我去了大医院。……
  ……

  怎知这家医院的医生事先都像对过口供,那女医生也问我何病。我告诉她我痒。女医生比较认真,要我指出痒处,无奈我刚才一身的痒现在正在休息,我一时指不出痒在何处。医生笑我没病看病,我有口难辩。忽然,痒不期而至,先从我肘部浮上来一点点,我不敢动, 怕吓跑了痒,再用手指轻挠几下,那痒果然上当,愈发肆虐,被我完全诱出。我指着它叫: “这!这!这!”医生探头一看,说:“就这么一块?”这句话被潜伏的痒听到,十分不服, 纷纷出来证明给医生看。那医生笑颜大展,说:“好!好!”我听了很是欣慰,两只手不停地 在身上挠,背在椅子背上不住地蹭,两只脚彼此不断地搓。
  ……


网友青春不再出发在其微博文章《第八回 “劣质韩氏”祸害后代》提出质疑:
“劣质韩寒”在校医院第一次就诊时,就告诉“医生”说,得了疥疮。然后跑到第二家医院,就只说自己“痒”。

马甲说一下自己的疑惑——
主人公被传染疥疮后,晚上大挠,以致“睡衣上鲜血淋淋”。

百度查疥疮的临床表现:
  当感染疥疮之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皮肤刺痒,在瘙痒部位同时出现小皮疹,小水疱或结痂等皮疹。其痒甚剧,一般白天稍轻,夜晚加重,往往由于搔抓,遍体搔痕,甚至血迹斑斑。

“睡衣上鲜血淋淋”,是把痒处的皮肤挠破了,不过不会流血不止,因为那样的话人就死翘翘了。人没死,主人公得以第二天就去医院求医,已知是疥疮,却“指不出痒在何处”,难道此前破皮之处不结痂么?

存疑。
存疑都不必了。关于疥疮和痒,其他医务人员都已经提过质疑。这里且不谈。

单说这篇文章里描述的痒的感觉,直挺挺就是从《围城》里方鸿渐一行在去三闾大学路上住小店被虱子臭虫咬的那一段里抄来的。韩寒在视频中自述从来没看完过《围城》,而韩仁均声称韩寒把这本书都看烂了,看了很多遍。这一对活宝啊。
本帖最后由 wolfzhang 于 2012-2-22 13:56 编辑

楼上很有意思。好吧,我想来搞清楚几点:

你到底想表明韩寒文字水平差呢,还是韩寒是有代笔的?请注意,你要是表达韩寒文字水平差,这是个评论(opinion),任何人都可以表达对一个甚至是名作家水平差的意思;你要是表达韩寒是代笔,这更接近于是个事实(fact)。

如你所言,“《求医》《书店》《小镇生活》这样的行文风格和思维方式,可能是一个少年的吗?且不说里面的时代错乱”。。。这里你是在认为《求医》是韩父的代笔么?你是否可以研究下韩父文字的行为方式,他是写《故事会》的,他的风格是否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呢?

你说“单说这篇文章(《求医》)里描述的痒的感觉,直挺挺就是从《围城》里方鸿渐一行在去三闾大学路上住小店被虱子臭虫咬的那一段里抄来的。韩寒在视频中自述从来没看完过《围城》,而韩仁均声称韩寒把这本书都看烂了,看了很多遍。这一对活宝啊。”那么,你是认为《求医》是韩寒模仿《围城》的,还是韩父模仿《围城》的?也就是说,到底是韩寒在学钱钟书,还是韩父在学钱钟书?

若如你猜测,《三重门》这个所谓的模仿钱钟书的作品也是韩父代笔的。那么,对韩寒的各种质疑完全可以放到韩父身上。比如英文水平的那个。那么这个能成立么?韩父能写出GRE水平的英文么?

--------------------------

你提到“方舟子中学时投稿《福建文学》,编辑不相信是中学生手笔,调阅他平时的作文、周记等文字做核实,遂认可”。恰恰证明了有些事情是有可能的。前提只是核实了或没有核实。

韩寒在《杯里窥人》之前,似乎还15岁时在《少年文艺》等刊物发表过《生涯模式》等作品。是否属于突兀成名,这取决于你对他历史的认知。另外,你说他没本事,他第二届又得了个2等奖,而且像这篇2等奖的文字,也是他父亲代笔的么?


穿着棉袄洗澡
作者: 韩寒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 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 “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 人才。

  我以为现在中国的教育越改革越奇怪了、仿佛中国真的紧缺全才,要培养出的人能今天 造出一枚导弹,明天就此导弹写一篇长篇并获茅盾文学奖,后天亲自将其译成八国文字在全 世界发行似的。假如真有这种人我宁愿去尝他导弹的滋味。

  就我而言,理科已经对我完全没有意义,尽管它对时代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以后 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数学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绝对足够了,理化也只需学一年,如果今 天的学习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如果我们为了高考还要不得不一把一把将 时间掷在自己将来不可能有建树的或者有接触的学科上的话,那么拜托以后请不要来说教时 间是什么金钱银钱之类。

  至于我常听到的学习数学是为了练习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法,我觉得那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看许多侦探小说或悬念小说更能练习逻辑思维能力,怎么不开一门看侦探小说课?不开倒 也罢了,为何要阻止别人看呢?这里便涉及到读书的问题,记得有一句话,所谓教科书就是 指你过了九月份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书,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现 在的教材编得实在太那个,就拿我比较熟悉的语文英语来说,乍一看语文书还以为我民族还 在遭人侵略,动辄要团结起来消灭异国军队,这种要放在历史书里面。而真正有艺术欣赏性 的梁实秋钱钟书余光中等人的文章从来见不到,不能因为鲁迅骂过梁实秋就不要他的文章 吧?不能因为钱钟书的名字不见于一些名人录文学史而否认他的价值吧?不能因为余光中是 台湾人就划清界限吧?如果到现在还有学生一见到梁实秋的名字就骂走狗,那么徐中玉可以 面壁一下了。至于英语,我的一帮从澳大利亚学习回来的朋友说,空学了六年英语,连筷子 (chopstiCk)、叉子(fork)、盐(Salt)等吃所必备的东西和厕所(toilet)、抽水马桶 (toiletbowl)草纸(toilet pa-per)等拉所必备的东西都不知道怎么说,只知道问澳大 利亚人What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等废问题来寒暄。真是不知道自己六年来学了 些什么。不过可喜的是笔者因理科差而留了一级,有幸学到新版的OxfonlEnglish(牛津英 语),比老的教材要好多了。 我们最终需要的人才是专长于一类的,当然我们也要有各科的基础,不能从小学一年级 就专攻什么,为直达目的扔掉一切,这就仿佛准备要去公共浴室洗澡而出门就一丝不挂;但 也不能穿了棉袄洗澡。我曾从《知音》杂志上看见一个处境与我一样又相反的人,他两次高 考数学物理全部满分,而英语语文不及格,最终他没能去大学,打工去了。所以,现在教育 的问题是没有人会一丝不挂去洗澡,但太多人正穿着棉袄在洗澡。

参考资料:http://www.qikan.com/gbqikan/view_article.asp?titleid=shye20040723


请注意,里面一样拽了英文。

注释:后面有人跟贴说这篇也可能是韩父代笔的。因为是场外文章,韩父完全可以下手。

那他如何解释其中的生僻英文?也是韩父找韩寒的征婚童鞋翻译的?

是的。我真的得承认这种可能性。
本帖最后由 irving 于 2012-2-21 17:40 编辑

直接了当地回答您的问题:

(1)《求医》《书店》和《三重门》,我明确认为不可能是韩寒写的。至于谁代笔,不知道。最大的可能是韩仁均。同样地,我没有铁证。

(2)痒的那一段从《围城》里搬过来,说明写作者是熟读《围城》的。而韩寒声称没有看完过《围城》。同样,我无法确定是否韩仁均代笔。还是这句话,最大可能是韩仁均。----当然,对于这一点质疑,永远有反质疑的可能(不管多小的概率),比如,韩寒虽然没有看完过《围城》,但他恰好看了包含这一段之前的内容。

(3)您更有意思的是提到方舟子中学投稿的事情。我都对您的理解能力表示疑问了。我的意思很清楚,中学生能写出成年人认为超出他水平的作文,当然是可能的,而且确认这一点很容易。就在湖北卫视最新的访谈节目中,采访了方舟子中学的语文老师。他担任某次学校作文竞赛的负责人(彼时方舟子是初中生),发现方舟子提交的参赛作文写得非常令人惊讶,该老师怀疑是抄来的。于是找到方舟子的语文老师,看了方舟子的周记,发现篇篇都非常棒,这才信服。
   同样的道理,我前面说了,“作家无法自证”这句话是狡辩。作家能自证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提供水平“连续”的作品、比如做创作谈,等等。韩寒,只要能拿出初中、高一时的周记、日记、平时作文、考试作文,看一看是否具备和《书店》《求医》《三重门》一样的文字能力和思维方式就可以了。
   这个道理,难道这么难以理解吗?!
一个酷爱文学创作的人,几乎每年都能获得一定的征文奖励的人,却因“写不过儿子”而突然不写了(三重门推出之后)。这种理由合乎常理吗?

当然,还是那句话,单这一点,完全可以咬定:韩仁均就是这么想的!那我的确没有证据。

当不符合常理的质疑点越来越多叠加起来的时候,当事人是承认还是否定,已经不重要了。
本帖最后由 wolfzhang 于 2012-2-21 17:41 编辑
直接了当地回答您的问题:

(1)《求医》《书店》和《三重门》,我明确认为不可能是韩寒写的。至于谁代笔,不知道。最大的可能是韩仁均。同样地,我没有铁证。

(2)痒的哪一段从《围城》里搬过来,说明写作者 ...
irving 发表于 2012-2-21 17:34
他又不是只有那几篇作品。

我刚才不是贴了另一篇获奖作品《穿着棉袄洗澡》么?你是不是也怀疑这篇也是韩父写的?这篇是不是也有钱钟书的风格?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穿着棉裤洗澡》这篇东西水准很低,猜测是韩仁均写的我都觉得辱没了他。
本帖最后由 wolfzhang 于 2012-2-21 19:14 编辑

就算如你所说,韩寒第一届作弊了,都是他爸写的。那是不是第二届得奖作品也是他爸写的?

如果是,请你看看第二届评奖的程序,是否与第一届不同了?是否更严格了?他爸还可能这样写出来么?

如果不是,那这种作品是如何能得奖的?得奖是否证明了他确实有写作才能
另外,你是否对他的那份家书仍然视而不见?认为那封家书是如方舟子所言,刚刚伪造的?
《穿着棉裤洗澡》这篇东西水准很低,猜测是韩仁均写的我都觉得辱没了他。
irving 发表于 2012-2-21 17:43
刚才已经提醒您了,水准很低是个opinion,各人口味不同。就像《三重门》你不喜欢,估计六七十年代的人不喜欢的偏多,但是为什么卖了200万?难道不是因为有人喜欢?就算喜欢文中的俗气,装逼什么的,至少是有人喜欢的。

你对此文的猜测无非两种:韩寒写的,韩父代笔的。我前面也做了2种的分析。下面我再继续展开下:

假如你认为是韩寒写的(就不是代笔的),一个你认为烂的文字既然得奖,要么说明评委不咋地,要么说明你的喜好跟评委不一样。也许换一批评委他就不得了奖。但不妨这样看,既然第二届烂文字得奖了,第一届也许可是因为烂得的奖(评委没看出疥疮的医学特性),那是叶兆言曹文轩等水平的问题,也许他们也是个烂作家。所以烂评委造就了烂作家,这是opinion,不是fact.你随便怎么以为。不就是中学生获奖作品么?又不是茅盾文学奖。一个中学生的作品烂一点,但是似乎比同龄的中学生好一点,又怎么了?本来就叫《萌芽》,就是要鼓励学生创作的。

假如你认为韩父写的。。。抱歉你还没这么认为。等你认为好了我再说。
另外,你是否对他的那份家书仍然视而不见?认为那封家书是如方舟子所言,刚刚伪造的?
wolfzhang 发表于 2012-2-21 17:48
当然这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在1999年伪造的。为了证明家里邮箱坏了所以伪造的。包括书单什么的都是伪造的。目的是为了2012年拿出来证明自己看过那些苏东坡的书拉(其实自己都没看过),或者真的没有接收到复赛通知。

当然,现在如很多人所言,这种“有家书”的谎言被拆穿了。说不定邮戳都是假的。私刻的(在没有科学鉴定之前只有这么想了)
另请注意到的是,穿着棉袄洗澡文字中提到了“梁实秋钱钟书余光中”。这是否跟韩寒说喜欢钱钟书,模仿钱钟书风格等行为一致?

当然,你也可以说,韩父也喜欢钱钟书。
本帖最后由 wolfzhang 于 2012-2-21 19:58 编辑

我以前写的也只是一些农村题材的故事和一些应景宣传用的东西,根本没涉猎过中长篇小说。所以说韩寒的长篇小说是我写的很滑稽。(《谈谈我自己》韩仁均)

请问各位大侠,写短篇小说和写中长篇小说的能力区别是什么?
质疑,本身不可能用铁证。达尔文也没见到物种的进化。
现在质疑的每一点,单独反质疑都能成立,或者勉强成立。但那么多疑点加一起,就没法说圆谎了。
来这个论坛的大多是做文字工作的,用大家各自的文字敏感去衡量 ...
irving 发表于 2012-2-21 11:44
你的文章中提到:

(5)即使退一万步,《杯中窥人》和《三重门》中掉的书袋来自他的神奇小本本,那晒出来你的小本本啊。
(6)小本本丢了也没关系,组织一次个人的视频创作谈啊。
路金波的文章中提到:

9,  这些资料不光包括手稿,还包括通信。甚至,甚至,还包括那个最最最最神奇的“素材”本----说实话,如果没有这个东西,连路金波都不敢相信,《求医》里引用“屠格涅夫”,《三重门》里对各种英文和典故信手拈来,真的只需要一个有心的16岁少年靠一本英文字典和一堆书四处“摘抄”。
OK.等素材本就行了。现在你可以猜他代笔到底。随便你。
本帖最后由 马甲 于 2012-2-21 20:21 编辑
88# wolfzhang
无他,韩寒只需证明自己16岁时已能熟练运用英文词汇于作品之中与其因七门功课不及格而不得不退学二者之间的合理性即可。
马甲 发表于 2012-2-20 10:30
答案可能就是这个了,算不算代笔,不好说:


完整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0NTc3ODQw.html
本帖最后由 wolfzhang 于 2012-2-22 10:20 编辑
答案可能就是这个了,算不算代笔,不好说:
http://www.tudou.com/v/dbgHrbEu71g/&rpid=10058596&resourceId=10058596_04_05_99/v.swf

完整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0NTc3ODQw.html
马甲 发表于 2012-2-21 20:14
楼上你是让人证明韩寒的写作能力很强么?

我一直有点搞不懂,你们到底是要证明韩寒的写作能力强呢,还是不强。

---

至于所谓的《三重门》的有些英文翻译,是他帮着翻的。这个意思就表示他代笔?这个意思是否表示:其实最大的代笔者是牛津字典的编纂者?(注释:说牛津字典是表示前面一个代笔的判断是勉强的

---

还有,既然他这位同学证明了韩寒的《三重门》是找他帮忙翻译英文的,那么,是否就证明了《三重门》的作者就是他自己,而不是他爸?(当然,也难免是他爸爸托他问了下他这个牛人同学,谁知道呢?)

----

说实话,你们的矛和盾太多。都卖得挺好的。我也不知道哪个更好。(-。-)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wolfzhang 于 2012-2-21 21:22 编辑
不就是中学生获奖作品么?又不是茅盾文学奖。一个中学生的作品烂一点,但是似乎比同龄的中学生好一点,又怎么了?本来就叫《萌芽》,就是要鼓励学生创作的。

wolfzhang 发表于 2012-2-21 18:53
手边有几本新概念大奖作品。拍两张照片。





各位著名编辑,文学家,评论家,或许是将所谓名著的评价标准加诸新概念获奖者身上了吧?

想当年,我也得过华罗庚金杯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奖几等奖的。我高考成绩数学是满分(不知道算不算单科并列第一名)。这难道算我的数学水平很高么?我不这么认为。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后由 燕苗 于 2012-2-21 21:54 编辑
就算如你所说,韩寒第一届作弊了,都是他爸写的。那是不是第二届得奖作品也是他爸写的?

如果是,请你看看第二届评奖的程序,是否与第一届不同了?是否更严格了?他爸还可能这样写出来么?

如果不是,那这种作 ...
wolfzhang 发表于 2012-2-21 17:47
第二届作文大赛,首先是根据个人场外自由投稿的质量确定入围人选,韩寒以一篇《穿着棉袄洗澡》,获得初选资格,在复赛时表现并不出色被淘汰,但评委觉得入围作品《穿着棉袄洗澡》不错,有特色,最后凭着《穿着棉袄洗澡》获得二等奖。所以现在有很多网友质疑,为什么第一次给韩寒单独出题,他表现的很优秀,而第二届复赛和其他选手一起写作时,表现则平平。当然写手水平时高时低很正常,但第二届二等奖不是靠当场作文获得的。
一个酷爱文学创作的人,几乎每年都能获得一定的征文奖励的人,却因“写不过儿子”而突然不写了(三重门推出之后)。这种理由合乎常理吗?

当然,还是那句话,单这一点,完全可以咬定:韩仁均就是这么想的!那我的 ...
irving 发表于 2012-2-21 17:39
你没有想到的是韩父早在前几年,没到退休年龄就提前退休了。——这是韩寒在某次访谈中提到的。我当时很奇怪韩父年纪不大,比韩寒大24岁,到现在不过54岁而已,韩寒的解释是他自己在外面的言论有时太尖锐,怕影响到父亲。看来韩父是全职为韩寒写文章了。
第二届作文大赛,首先是根据场外自由投稿的质量确定入围人选,韩寒以一篇《穿着棉袄洗澡》,获得初选资格,在复赛时表现并不出色被淘汰,但评委觉得入围作品《穿着棉袄洗澡》不错,有特色,最后凭着《穿着棉袄洗澡 ...
燕苗 发表于 2012-2-21 21:38
所以你每次命题作文写得都很厉害?

下图是第四届一等奖获得者的复赛文章



这是评委的评论:


这是获奖者名单:




评价得那么差劲,还是得了一等奖。这到底是佐证了你的论点,还是佐证了我的论点?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第二届作文大赛,首先是根据个人场外自由投稿的质量确定入围人选,韩寒以一篇《穿着棉袄洗澡》,获得初选资格,在复赛时表现并不出色被淘汰,但评委觉得入围作品《穿着棉袄洗澡》不错,有特色,最后凭着《穿着棉袄洗澡》获得二等奖。所以现在有很多网友质疑,为什么第一次给韩寒单独出题,他表现的很优秀,而第二届复赛和其他选手一起写作时,表现则平平。当然写手水平时高时低很正常,但第二届二等奖不是靠当场作文获得的。燕苗 发表于 2012-2-21 21:38
还是问你具体的问题:

你觉得《穿着棉袄洗澡》是他自己写的么?还是依然是他爸爸写的?
wolfzhang 发表于 2012-2-21 21:49
我只是想告诉你,韩寒不是凭复赛获奖的,也就是说,不是凭当场作文获得第二届二等奖的,再次获奖不是其文学水平高的一个佐证。至于参赛时选手是否能发挥其水平那是另一个问题。
还是问你具体的问题:

你觉得《穿着棉袄洗澡》是他自己写的么?还是依然是他爸爸写的?
wolfzhang 发表于 2012-2-21 22:00
不知道是谁写的,因为这篇文章是场外所作,不能证明他的写作水平。
想当年,我也得过华罗庚金杯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奖几等奖的。我高考成绩数学是满分(不知道算不算单科并列第一名)。这难道算我的数学水平很高么?我不这么认为。

wolfzhang 发表于 2012-2-21 21:19
你说的太对了,获奖并不代表水平高,但是如果你平日里数学经常不及格,却实实在在证明你的数学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