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何看待文革和樣板戲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2 14:58 编辑

這兩天網友們對所謂樣板戲問題的討論,明顯地劃分了兩個陣營,堅持把樣板戲和文革掛鉤,把對樣板戲的態度和對文革的情感掛鉤的,以本人和醉漢為主。提倡所謂“理性”、所謂“藝術和政治分開”等等的,有曉夢等人。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和醉漢被界定為思想偏激,走火入魔。
此事并不孤立,樣板戲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牽動了我們社會的神經,絕對不是某些個人的評介問題,認為這所謂的“藝術”可以和中國大時代背景脫離開來的,在我看來至少是無知幼稚,帶有今日社會的通病——目光狹隘,思想膚淺。

這是我們文革受害者一代,和你們文革後一代的楚河漢界,在你們青年一代看來,我們這些老一輩情緒不理性,而你們才心平氣和、站得高看得清。
感情就是不理性嗎?豬狗尚且有感情,而況人!
在這方面,我們和你們的情感分野,是你們沒有經歷過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殘忍的毛澤東時代,沒有看見過無辜者慘死在你們面前。
如果你們親眼見到自己父母被打,親人被殺,你還能說出現在這樣的“冷酷”語言,那你是聖人。

以色列至今在追捕當年的納粹份子,盡管追捕者和逃避者雙方都已經到了人生晚年,這些納粹份子有的不過是集中營一個看守。
我敬佩猶太人這種契而不捨的堅持,這是對無辜受難者生命的敬重,也是對全人類生命尊嚴的敬重。
可能在你們看來,猶太人的堅持,是意氣用事的報復,是冤冤相報的仇恨。
猶太人的堅持,維護了全人類其中也包含你我生命的尊嚴,是最高的人道主義。
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人道主義的堅守,是人類最偉大也最不容易的事業。
尤其是中國人,儒家文化從來不重視普通人民的生命和人格,所以在中國,成者帝王敗者寇,一將功成白骨枯,人民為芻狗。
中國人普遍沒有對他人生命關愛和尊重的觀念,儒家傳統下的中國教育,灌輸的是學而優則仕,你們這代和我們經歷過生死存亡考驗的一代,豈止代溝而已。

豈止代溝,我們和你們的根本區別在於,我們是對國家民族的苦難,親身經歷、牢記在心的一代,你們是對國家民族苦難知之甚少、輕描淡寫的一代。
文革這樣一個對全民族的歷史罪行,造成直接死亡 2000多萬,傷害所及超過 1億,如此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人道災難,至今連一個說法都沒有。
很多人在文革中家破人亡,連最起碼的補償都沒有,一紙平反還要你感謝黨中央
這一切罪行都是由共產黨毛澤東領導、以國家名義進行的,現在,國家沒對受害者說一句對不起,卻還聲稱要堅持毛澤東思想。
萬里多年前就提出,應該成立國家賠償委員會,對建國以來歷次政治運動的被害者予以賠償,化解民族怨恨,才能團結一致從新上路,萬里看得很透很遠。

但是,這三十多年來共產黨的基本方針是嚴禁談論,嚴禁揭露,嚴禁反思文革歷史。在文革三十週年、四十週年時,北京都嚴令禁止紀念,這是為什麼?中國這三十多年來的偉大成就,除了經濟瘋狂畸形的發展,就是對反右、文革等罪惡歷史的遺忘工程。
你們這些人自以為的所謂理性,只不過是愚民政策、愚民教育的結果,把你們的腦子洗得像豬肺一樣白,這種愚民政策,是對民族的繼續犯罪,是對人道尊嚴的繼續凌瀆。
直到今天,中國還遠未走出毛澤東和文革的牢籠,曾任毛澤東祕書的李銳說:“中國直到現在還在神化毛澤東,從這意義上說,今天文革還在繼續。”

對比一下德國和日本,看看他們如何對待二戰,是最明顯的教育。德國已經根除納粹,而在日本,君之代和二戰軍旗軍歌依然飄揚在日本上空。
你們會說納粹德國有里察斯特勞斯,有哈貝馬斯,更有服務於納粹的哲學家卡爾施米特,和空間技術先軀馮布勞恩等,都被免除罪責。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為于會泳這麼個小人物說幾句好話呢?
對我們來說,關於文革討論背後的因素,是中國如何走向未來。 文革這樣一場對本國人民的大屠殺還沒有得到清算,正義和人道還沒有得到張揚,多少無辜被害者的冤魂還沒安息,你們卻在這裡為屠夫的幫兇或屠夫本人鳴冤叫屈,是何作用?是何居心!
中國今天能否走出法西斯陰影,能否繼續改革開放,能否輕裝上陣進入世界文明潮流。如何處理文革後遺症,是一個絕對不可踰越的門檻。

季羨林說:我們當年對造反派太寬容了,以致他們得以隱藏下來,有些成為某將軍的東床快婿,一旦風雷動,他們又可以出來做一番事業。(《牛棚雜憶》)
馮驥才說:我時時想,那場災難過後,曾經作惡的人躲到哪裡去了?難道文革的作惡者都能若無其事,我們民族的神經竟這樣的強硬?(《一百個人的十年》)
劉小楓說:苦難記憶作為歷史意識,它拒絕認可歷史的成功者,和現存勝利必然有意義。苦難記憶相信終極時間的意義,它敢於透視歷史的深淵,記住毀滅和災難,絕不認可所謂社會的進步能解除無辜受難者所蒙受的不義。(苦難記憶:為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45週年而作》)
紐倫堡戰爭法庭庭長說:這場戰爭使千千萬萬人失去生命或陷入極度悲痛,任何參與這場陰謀的人,都不配受到寬恕。(對納粹戰犯的最終結詞)

對我來說,樣板戲是每次批鬥會的開場曲,沙奶奶李玉和是造反派模仿的榜樣,樣板戲和文革造反派根本是一個整體,沒有直接殺人的于會泳和殺過人的宋要武,都是中華民族的罪人,都是江青的心腹走狗,我看不出他們有何根本區別。

君不見這兩天又在紀念延安那個座談會了,那是文革之根,樣板戲之源。唱紅歌,唱樣板,一路貨色。
那末我們這場討論,恰在火候。

                                                                                               2012522于香港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2 14:54 编辑

對我們來說,文革是現實,是生還是死,是如何活到明天,文革不在戲裡,不在小說裡,不在電影裡,在我們自己苟且偷生的生命歷程裡。文革從來不是什麼思維方式,路線鬥爭。
正如小苗所言,那么多 “文革功臣” 还在台上耻高气扬,荣华富贵。倒先把文革受害者对文革的批判视为 “文革的延续”,这得有多么黑色的幽默感才成。
所以
揭露文革 揭露黑暗 揭露专制政治
必须年年讲 月月讲 天天讲
于会泳这个在历史上长期被当作“右倾分子”批判的对象,摇身一变成为“极左路线”上的一个重要干将。这正是中国历史吊诡所在,个人的政治身份从来都不是通过自我政治意识确立的,需要你做右派的时候,你右得猥琐;需要你当左派了,又左得风光。

从一个不起眼的右派瘪三到万众瞩目的左派头目,于会泳咸鱼翻身,成为一颗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
于会泳主观上没有整人的意识,但他革命的纯洁性经过残酷的路线斗争洗礼、经过张春桥这个政治教师的点拨,一点也不逊色于那些曾经对他另眼相待的老革命,他把那些不符合“政审”要求的人全部赶出了样板戏剧组,不论他们过去做过多大贡献,也不论是否曾经帮助过于会泳。
网事情缘 发表于 2012-5-22 00:50
看看人是怎樣變成魔鬼的。他是以鬼的身份自殺的,因為他無法再變回人了。
批文革和样板戏,本身都具备正当性。如果批判的方式能为大多数人接受,那批判也会更有效果。
这件事我咋就没有觉着与爷叔和醉汉有代沟呢?我感觉是思维方式导致的差异,年龄不是决定因素。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这件事我咋就没有觉着与爷叔和醉汉有代沟呢?我感觉是思维方式导致的差异,年龄不是决定因素。
qfwfq 发表于 2012-5-22 17:18
我觉得最主要还是价值取向的问题。网友之间有时观点不同很正常,在某个话题上彼此意见相左,在另一个话题上又一国了。但如果在事关普世价值上观点分歧,我会视为原则性分歧,那本来就不是一路人。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2 18:02 编辑

我深感困惑的是,今日在德國反納粹,絕對不會有人要你理性,要你注意方式等等。
但今天在中國 (不包括港台海外),批判反右,批判文革,批判樣板戲,批判毛澤東思想,就馬上有人出來指出你不夠客觀,不夠公正,指責你缺乏理性,缺乏平和。

同樣的,在東京反日本軍國主義,就像在中國反老毛一樣,引起那些頭綁白布條的極右份子出來鬧,同樣的道理,這算理性嗎?
要知道,被毛澤東殺掉的中國人,不知要比日本鬼子殺掉的多多少倍!而這種屠殺,就是伴隨著造反派的口號,伴隨著樣板戲的高唱。

理性?平和?

難道反右曾經被客觀地調查過了嗎?難道文革曾經被理性地剖析過了嗎?
難道樣板戲曾經被理性地分析過它的藝術性,剔除了它的文革糟粕了嗎?

我不可能面對民族的滅絕性屠殺保持冷靜的微笑,我不可能對打滿了文革階級鬥爭烙印的樣板戲保持平和的聆聽。
至於我的態度是否被人接受,完全與我無關,因為我的聲張正義,絕對抵銷不了動用國家資源、從小學開始的大規模遺忘工程。


但有人出來為文革、以及文革事物唱讚歌,我必須出來砸他的場。

說我吃相難看,說我走火入魔,都無所謂,因為這是我人格的底線,正如我操毛澤東的老娘,就一定會聽到豬圈裡一片嚎叫。

期待有一日,在中國大地上,能夠喝著咖啡,平和地聽樣板戲的曲調,就像聽莫扎特小夜曲一樣。
那時,曉夢來給我解釋紅燈記的藝術性在哪裡,威虎山的特徵如何,我會親自給他斟茶。



我觉得最主要还是价值取向的问题。网友之间有时观点不同很正常,在某个话题上彼此意见相左,在另一个话题上又一国了。但如果在事关普世价值上观点分歧,我会视为原则性分歧,那本来就不是一路人。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5-22 17:36
文革的關健是國家和執政者如何對待人民,這就是普世價值。
8# 老爺叔
我和爷叔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但批判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以为象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那样述而不作的方式最佳,批毛的深度超过任何人。
本帖最后由 老爺叔 于 2012-5-22 18:41 编辑

我也不是不分皂白地反樣板戲,事實上當年我們都能唱上幾段,我就儲存有智斗的唱段。
當然我儲存音樂最多的是莫扎特、蕭邦、貝多芬、舒伯特、普契尼等,但我也有百分之幾的紅歌。

拿我對紅歌的態度來說,我电脑里就储存了几十首红歌,如绣红旗、英雄儿女、雁南飞、北风吹、十送红军、洪湖水、刘三姐、......
那时代很多所谓红歌,其实是革命年代的透气口。
譬如电影海霞,开头三份之一的海边景象,拍得像水彩画一样,配上 “渔家姑娘在海边” 的优雅合唱,其实是作者对毛泽东文艺路线偷偷的叛逆。
这些歌,词曲俱佳,有些词可以忽略。
这也就是萧斯塔克维奇写于斯大林时代的作品依然有生命力的原因。


1965年 “大海航行” 之后,这类歌曲大大减少了,继之以 “
爹亲娘亲” “文化革命就是好” 之类的垃圾,我一听就反胃呕吐。

我和爷叔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但批判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以为象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那样述而不作的方式最佳,批毛的深度超过任何人。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5-22 18:06
那我和高華比,你也忒過分了,高華多高,只能仰視。
我輩無非發個牢騷,罵幾句娘,連這都不許那不憋死人。
而且,我們怎可和歷史學家類比。
你是作家,如果你寫的東西像歷史論文一樣,還有人看嗎?
历史论文惹你了?你不看得,别人也会跟着不看?切!
今天,我就是高瑜
历史论文惹你了?你不看得,别人也会跟着不看?切!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2-5-22 19:12
人家施美眉是作家﹐作家懂嗎﹖你是啥﹐切﹗
      文革,怎么批判都不会过分,因为我们至今不曾对文革的罪孽进行清算。样板戏作为文革的打手工具,在文艺界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表现到极致。
      醉汉有一老友是极好的花脸演员,文革时他在革命样板戏林海雪原里扮演座山雕。他与醉汉一样,好酒贪杯。
      一次演出,他酒喝多了,在座山雕问杨子荣“脸红什么”时,他把台词说成“脸黄什么?”
      演杨子荣的演员一愣,无奈,只好说“防冷涂的蜡。”
      不料“座山雕”紧接着又问:“怎么又黄啦?”
      这句台词,“座山雕”没问错。
      “杨子荣”气的直咬牙,硬着头皮说:“我又涂了一层蜡!”
      事后座山雕天天挨斗。
      若不是这个剧团只有他一人是能拿的出来的净面,差点就要与舞台绝缘。
经历文革,于今保持火性,但又没有无明火,才是吸取了教训的。假如至今动辄无名火处处狂烧一气,真的是文革余风。是十足悲剧,而非什么幽默不幽默。
11# 老爺叔
这说明主贴的那份愤怒还缺少犹太人追杀纳粹的那股子劲儿。中国人缺乏的就是一种嫉恶如仇的意志,说到底,犹太人当初也投希特勒的票,但是,纳粹灭亡之后,他们开始忏悔和追究自己,同时追究纳粹。犹太人对纳粹文化的仇视和排斥,绝对不是中国经历过文革迫害的老爷叔一辈所谓的过来人所能理解的,要犹太人收藏纳粹歌曲绝对是不可能的。但是经历文革那么深的迫害的中国人还会像老爷叔一样,不仅卡拉OK样板戏,还会收藏样板戏的曲子,想来作孽,主贴那么一股气咻咻的狠劲,到后来却是还在收藏《智斗》的雅兴中,泄了气。想像犹太人那么疾恶如仇么?很简单,先从你的收藏当中销毁那些文革样板戏的曲子做起。
今天,我就是高瑜
本帖最后由 feilian 于 2012-5-23 08:22 编辑

60多年以来历史事实被意识形态暴力强奸,在我国历史学界的学术水平停留在若坚持(其实是追求)史料真实,就会得到许多人捧场。其实,追求史料真实是历史学和历史学家最基本的东西,历史叙述(事实判断)中,无论怎么追去客观中立,总要叙述者自身主管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我国读者层渎到不受意识形态威胁,遇到叙述历史的著述就高声赞美,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最近翻译约翰·密尔文章,他谈到历史学教学:

我还经常感慨:为那些从学校毕业之后,很少再接触书籍的工人阶级子弟在小学开设历史、地理课程另当别论,但是在中学还继续设置这些课程就非常愚蠢。你们曾见到过不是自发读书,真正学习历史、地理的人吗?因为在所有的知识中最富有魅力的、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历史和地理,是可以通过自学习得的知识,所以我不得不说,不培养学生必要的读书习惯及以读书为快乐的趣味的那些教育制度,在中学设置这样的课程完全是失败的。大学是引导学生走向“历史哲学”的场所,即大学不仅是让学生知道各式各样事实的场所,还成了用理性的光芒照亮这些事实的教授们向学生开示人类过去发生的事件的原因和尽力说明其各种要因的场所。历史批判、验证历史的真实,也成了这个教育阶段应该诱导学生去关注的课题。若是一个对被普遍承认的历史事实能发挥某种知性能力的青年,踏入了历史学某一部门的房间,就能学到所有必要的知识了。这样的青年之所以会把这种知识和其它大部分普遍知识作为自己必需的东西,并不是因为少年时期被教了这些东西,倒是他们能够活用丰富的藏书的结果。
同样的史料,如何组合,阐释,那才是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之间的区别、水平高低的分界线,事实真理确定之后,需要的逻辑真理
很赞成老爷叔:不往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我国有的历史学家因为感到压力,只能叙述,不能尽情展开自己的评判,列奥·斯特劳斯所谓的“隐微写作“,保护自己。只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同行能体味其本意
我们不仅要摆事实,还要讲道理
搂主,比我大几岁,还坚持为自己吃过的苦,苦难的人生找根源,找书读,很好!但是,要找真能追寻根源的书来读
11# 老爺叔  
这说明主贴的那份愤怒还缺少犹太人追杀纳粹的那股子劲儿。中国人缺乏的就是一种嫉恶如仇的意志,说到底,犹太人当初也投希特勒的票,但是,纳粹灭亡之后,他们开始忏悔和追究自己,同时追究纳粹。犹太 ...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2-5-23 07:21
呵呵,也就是说,有的人的火,是无明火,绕来绕去,燎了自己的眉毛。
对历史的反思、批判,缺乏理性,就毫无意义。
开个玩笑哈, 这些天阅读沙龙被样板戏搞得乌烟瘴气,是不是也该处理一下了?
玩笑开开可以的,不过邹锋好像有点要把玩笑当成真的欲望。
今天,我就是高瑜
历史论文惹你了?你不看得,别人也会跟着不看?切!
自觉的梦游人 发表于 2012-5-22 19:12
人家施美眉是作家﹐作家懂嗎﹖你是啥﹐切﹗
老爺叔 发表于 2012-5-22 19:35
呵呵,我看梦子和爷叔明明是一国的,却彼此误伤友军。
爷叔把历史学家看得很高,认为自己比不上历史学家,只能发发牢骚。梦子误以为他看不上历史论文。
爷叔看来不知道梦子的来头,梦子是老木匠的同学,历史学造诣很高,历史论文写得很出色的。

对文革和样板戏的批判精神,梦子比爷叔还要态度坚决。

我本人从来没喜欢过样板戏,小时候学校组织去看样板戏电影,灯光一暗,我就悄悄溜走了。
文艺为政治服务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现在正在大力纪念毛在延安文艺工作讲话70周年  谈样板戏正是应景之时  呵呵
经历文革,于今保持火性,但又没有无明火,才是吸取了教训的。假如至今动辄无名火处处狂烧一气,真的是文革余风。是十足悲剧,而非什么幽默不幽默。
老独步天下 发表于 2012-5-22 23:58
爷叔是有些感情用事,但最好不要用“文革遗风”来挂钩。看人看基本面,现实中斯文的阴暗者也大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敏感点,有时说话难免过火,尽量抱着善意去理解吧。

另,老独步在别处批现代书法家的时候也很不“理性”,是吧。我自己也有很不理性的时候,最近骂了不少人。